第18頁
[歷史同人] 六國卑秦,天降大軍 作者:晏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的秦國極為缺人,若是能將這八萬人留下,為秦國開墾土地,為秦國衝鋒陷陣,也是極好的。
白起為了讓這些人對秦國歸心,可謂是不遺餘力地進行勸說。
他的一番話語,果然讓留下的趙國兵卒和韓國兵卒生出了些許希冀來。
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麵色則變得十分難看:「秦國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吧,不僅要扣下我們的兵卒,還要讓他們拖家帶口地搬來秦地。」
他們雖不在乎那些黔首,但那可都是勞動力啊!
白起瞥了他們一眼:「趙國與韓國財大氣粗,十座城都給了,難不成還吝惜些許黔首嗎?你們現在若是反悔了,想要將這些兵卒全部帶迴趙地和韓地,還來得及。你們若是不要這些人,這些人成了我秦地黔首,我秦國自然不能坐視他們骨肉分離。」
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
能夠將公然搶人這一行徑說得這麽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行吧,這次是他們輸了,他們認栽。那十座城池,就當時暫時交給秦國來幫他們保管。
等到日後時機成熟了,他們遲早是要將這些東西全部取迴的。
……
秦國得了韓國和趙國奉上的共計二十座城池,這則消息,令秦國上下極為興奮。
他們都被動挨打多少年了啊!
除了秦獻公時期,秦國趁著魏國與他國交戰的時候攻打魏國,在少梁之戰中挽迴了一點顏麵之外,秦國已經許久沒有打過這樣振奮人心的大勝仗了!
弱國沒有尊嚴,這番話語,不僅對國君和卿大夫們適用,對底層的黔首們來說,也同樣適用。
他們不管在哪裏,都是最底層的那一撥人,但對他們而言,能夠生活在相對安穩些的環境中,總比生活在被人爭來爭去的地盤上要強一些。
秦國被人視為一塊肥肉,被人打來打去,爭來爭去時,底層的黔首們日子也不好過。
這迴秦國揚眉吐氣,底層的老秦人仍然不明就裏。他們隻知道是秦國國君安排得當,擊退了趙軍和韓軍。
他們不免對那位年輕的國君多了些許期待,盼著年輕的國君是個有能耐的君主,能夠叫他們多過幾天安穩日子,不用時時擔驚受怕。
剛剛迎來大豐收的秦國正準備好好消化新得的城池,努力搞發展,但有人顯然並不想讓他們安生。
很快,一封新的戰報就被送到了嬴渠梁和嬴稷的案頭。
魏惠王派魏武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走了韓國和趙國本欲割讓給秦國的城池。
「魏、王!」
嬴稷看著在他們麵前耀武揚威的魏惠王,想起了他那邊,在信陵君魏無忌的統領下總是給他添堵的魏國,一時新仇舊恨齊齊湧上了心頭。
好在他還算理智,知道此時的魏國,比之後世的魏國實力更為強大,直接派白起率領大軍與魏軍硬剛,並非明智之舉。
即使能贏,秦軍必然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到時候,麵對實力衰減的秦國,趙國和韓國還願不願意履行承諾奉上城池,可就不好說了。
嬴渠梁道:「或許,我們可以聯齊抗魏。我秦國與齊國並不接壤,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有齊國幫我們分擔魏國的注意力,我們便能以最小的代價,將被魏國奪走的城池搶迴。」
如果是在從前,弱小的秦國,連主動向齊國提出合作的資格都沒有。
但現在,有了嬴稷的二十萬大秦銳士,嬴渠梁也有了些許底氣。
「可以。」
嬴稷對於別人從他嘴裏奪食的行為,絕對無法容忍,他很快就答應了嬴渠梁的提議。
「不過,稷未曾與齊威王打過交道,聯齊抗魏之事,還得由大父來出麵。」
第12章
齊國,臨淄
齊威王在收到來自秦國的書信後,親自出宮往孫臏府上走了一趟。
對待尋常人,齊威王隻需一封詔書將對方傳喚入宮即可,但孫臏是大才,且又行動不便,齊威王為了展現自己對人才的看重,自然願意遷就孫臏。
「先生,趙國和韓國奉予秦國的城池,被魏國奪走了,秦公欲與我齊國聯手抗魏。」
「王上既來尋臏,想必已經傾向於與秦國聯手了。」
「不錯,魏國近年來與我齊國多有爭端,寡人也有意給魏王一個教訓。用兵方麵的事,寡人需得仰仗先生。」
齊威王唯一不確定的,便是秦軍的實力。
如果秦軍擊敗趙軍和韓軍屬於偶然狀況,實際上秦軍的實力還和從前一樣,那麽齊國就相當於是單獨與魏國作戰。
齊威王將顧慮告訴了孫臏,孫臏道:「臏身有殘疾,不可為主將,隻可為軍師。王上可向魏國發起試探性的攻擊,觀察一下秦軍的實力。一旦戰事不利,王上便可隨時將大軍收迴。」
他這麽說,也是因為心知秦國不可能給齊國帶來太多的好處。齊國並不需要秦國的土地,二除了土地之外,秦國便沒有什麽能夠引起齊王心動的好東西了。
大家一起攻打魏國,可以,目前而言,魏國是齊國和秦國共同的敵人,齊國方麵也希望能夠削弱魏國的實力。
但要指望齊國為了秦國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
齊威王就具體的作戰情況與孫臏進行了一番商討。
隨後,齊威王又將田忌傳喚了過來。
白起為了讓這些人對秦國歸心,可謂是不遺餘力地進行勸說。
他的一番話語,果然讓留下的趙國兵卒和韓國兵卒生出了些許希冀來。
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麵色則變得十分難看:「秦國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吧,不僅要扣下我們的兵卒,還要讓他們拖家帶口地搬來秦地。」
他們雖不在乎那些黔首,但那可都是勞動力啊!
白起瞥了他們一眼:「趙國與韓國財大氣粗,十座城都給了,難不成還吝惜些許黔首嗎?你們現在若是反悔了,想要將這些兵卒全部帶迴趙地和韓地,還來得及。你們若是不要這些人,這些人成了我秦地黔首,我秦國自然不能坐視他們骨肉分離。」
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
能夠將公然搶人這一行徑說得這麽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行吧,這次是他們輸了,他們認栽。那十座城池,就當時暫時交給秦國來幫他們保管。
等到日後時機成熟了,他們遲早是要將這些東西全部取迴的。
……
秦國得了韓國和趙國奉上的共計二十座城池,這則消息,令秦國上下極為興奮。
他們都被動挨打多少年了啊!
除了秦獻公時期,秦國趁著魏國與他國交戰的時候攻打魏國,在少梁之戰中挽迴了一點顏麵之外,秦國已經許久沒有打過這樣振奮人心的大勝仗了!
弱國沒有尊嚴,這番話語,不僅對國君和卿大夫們適用,對底層的黔首們來說,也同樣適用。
他們不管在哪裏,都是最底層的那一撥人,但對他們而言,能夠生活在相對安穩些的環境中,總比生活在被人爭來爭去的地盤上要強一些。
秦國被人視為一塊肥肉,被人打來打去,爭來爭去時,底層的黔首們日子也不好過。
這迴秦國揚眉吐氣,底層的老秦人仍然不明就裏。他們隻知道是秦國國君安排得當,擊退了趙軍和韓軍。
他們不免對那位年輕的國君多了些許期待,盼著年輕的國君是個有能耐的君主,能夠叫他們多過幾天安穩日子,不用時時擔驚受怕。
剛剛迎來大豐收的秦國正準備好好消化新得的城池,努力搞發展,但有人顯然並不想讓他們安生。
很快,一封新的戰報就被送到了嬴渠梁和嬴稷的案頭。
魏惠王派魏武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走了韓國和趙國本欲割讓給秦國的城池。
「魏、王!」
嬴稷看著在他們麵前耀武揚威的魏惠王,想起了他那邊,在信陵君魏無忌的統領下總是給他添堵的魏國,一時新仇舊恨齊齊湧上了心頭。
好在他還算理智,知道此時的魏國,比之後世的魏國實力更為強大,直接派白起率領大軍與魏軍硬剛,並非明智之舉。
即使能贏,秦軍必然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到時候,麵對實力衰減的秦國,趙國和韓國還願不願意履行承諾奉上城池,可就不好說了。
嬴渠梁道:「或許,我們可以聯齊抗魏。我秦國與齊國並不接壤,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有齊國幫我們分擔魏國的注意力,我們便能以最小的代價,將被魏國奪走的城池搶迴。」
如果是在從前,弱小的秦國,連主動向齊國提出合作的資格都沒有。
但現在,有了嬴稷的二十萬大秦銳士,嬴渠梁也有了些許底氣。
「可以。」
嬴稷對於別人從他嘴裏奪食的行為,絕對無法容忍,他很快就答應了嬴渠梁的提議。
「不過,稷未曾與齊威王打過交道,聯齊抗魏之事,還得由大父來出麵。」
第12章
齊國,臨淄
齊威王在收到來自秦國的書信後,親自出宮往孫臏府上走了一趟。
對待尋常人,齊威王隻需一封詔書將對方傳喚入宮即可,但孫臏是大才,且又行動不便,齊威王為了展現自己對人才的看重,自然願意遷就孫臏。
「先生,趙國和韓國奉予秦國的城池,被魏國奪走了,秦公欲與我齊國聯手抗魏。」
「王上既來尋臏,想必已經傾向於與秦國聯手了。」
「不錯,魏國近年來與我齊國多有爭端,寡人也有意給魏王一個教訓。用兵方麵的事,寡人需得仰仗先生。」
齊威王唯一不確定的,便是秦軍的實力。
如果秦軍擊敗趙軍和韓軍屬於偶然狀況,實際上秦軍的實力還和從前一樣,那麽齊國就相當於是單獨與魏國作戰。
齊威王將顧慮告訴了孫臏,孫臏道:「臏身有殘疾,不可為主將,隻可為軍師。王上可向魏國發起試探性的攻擊,觀察一下秦軍的實力。一旦戰事不利,王上便可隨時將大軍收迴。」
他這麽說,也是因為心知秦國不可能給齊國帶來太多的好處。齊國並不需要秦國的土地,二除了土地之外,秦國便沒有什麽能夠引起齊王心動的好東西了。
大家一起攻打魏國,可以,目前而言,魏國是齊國和秦國共同的敵人,齊國方麵也希望能夠削弱魏國的實力。
但要指望齊國為了秦國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
齊威王就具體的作戰情況與孫臏進行了一番商討。
隨後,齊威王又將田忌傳喚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