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邊兒陪著她一起嫁進宮來的心腹從她的話語中聽出了決絕的意味, 頓時慌了:「小姐, 您可千萬別想不開啊。隻要四皇子殿下還在,咱們還是有希望的……」
「正是為了皇兒, 有些事,本宮才不得不做啊。」吳氏看向自家心腹的目光中滿滿都是苦澀:「本宮死不足惜,但皇兒他不能有一個不名譽的母親。而且,這或許是本宮能夠為父親和母親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第二日,崇德帝接到消息,冷宮中的吳氏以死自證清白。
饒是崇德帝早已厭了吳氏,驟然得知吳氏去了的消息,也有些迴不過神來。畢竟,吳氏再怎麽不好,也陪伴了他這麽些年啊。
崇德帝在有些時候,其實相當的念舊情。
吳氏活著的時候,他嫌她蠢笨,吳氏走了,他倒想起她往日的好處來,心中生出了幾分傷感。
尤其是在崇德帝知道,吳氏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向他「鳴冤」,告訴他,行刺楚琛與韓夢沁之事不是她和吳家所為後,崇德帝更是升起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愧疚感。
——倘若不是他繼續查下去,興許吳氏不會死。
——倘若張家和王家不是這麽的膽大包天,興許根本就不會有這些事。
崇德帝已經算是帝王中難得寬厚重情的皇帝了,但帝王該有的冷血和自私,他一樣不缺。吳氏的事讓他不好受,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他因為這件事而遷怒了張賢妃和王淑妃。
可惜,張賢妃和王淑妃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她們如今都是與吳家結了死仇的人,自然不希望崇德帝因為吳氏的死而對吳家生出惻隱之心,於是便紛紛到崇德帝跟前進言:「吳氏莫不是想以死來威脅皇上?也未免太不懂事了些。」
「妃嬪自戕,可是重罪啊,哪怕吳氏已成了廢妃。吳氏的心情臣妾能理解,但到底不吉利……」
崇德帝本就惱了張賢妃與王淑妃。他見吳氏都已經沒了,這兩人還在落井下石,對這兩人自然更沒有好聲氣。
很快,張賢妃與王淑妃就被勒令禁足三月,期間不允許任何人探望她們,包括她們的親生兒子五皇子和六皇子。
丁皇後得知此事後,問七皇子:「知道為什麽你父皇會這麽生氣麽?」
七皇子想了想,答:「因為……父皇知道刺殺姐姐是淑妃和賢妃做的,她們把這件事推到了吳氏頭上,導致吳氏不得不以死自證清白,在吳氏死後,淑妃和賢妃卻對吳氏落井下石?」
丁皇後摸了摸自家兒子的頭:「不錯,你父皇是個念舊之人,如今,吳氏走了,他心裏頭怕是不好受。你最近言行舉止也注意著些。雖說吳氏之前與咱們不睦,但你也別在這節骨眼兒上觸了你父皇的黴頭。」
七皇子眨了眨眼道:「母後放心,兒子明白。母後以前說過,要控製自己的喜怒不幸於色,兒子都記得呢。」
雖然在那時,七皇子還不太明白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但因為這話是丁皇後說的,他還是牢牢記在了心底。如今,看著王淑妃與張賢妃逐漸失了聖心,他似乎稍微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
之後沒多久,崇德帝來找丁皇後商量吳氏喪禮之事。
按理來說,吳氏如今不過是一個沒有品級的廢妃,直接一卷草蓆裹了丟去亂葬崗也是可以的,但崇德帝終究不忍。
在這件事上,丁皇後倒是表現出了超乎崇德帝想像的豁達與寬厚來:「吳氏到底伺候了皇上這麽多年,如今走了,皇上好歹給她些臉麵,也讓四皇子麵兒上好看些。依臣妾看,皇上不如恢復吳氏的妃位,以貴妃之禮下葬,如何?」
「就依皇後之言吧。不過,吳氏到底做錯過事,將她追封為吳妃,以妃位下葬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以貴妃之禮下葬。」
說完這番話後,崇德帝看向丁皇後:「吳妃生前對皇後那樣無禮,皇後竟能為她說話。皇後的胸襟,當真出乎朕的想像。」
反倒是先前看似與吳氏關係不錯的張賢妃與王淑妃,對吳氏落井下石。誰的品性敦厚,誰刻薄寡恩,一目了然。
丁皇後柔柔一笑:「若要說臣妾有多寬厚,那是假話,聖人都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臣妾也不過是個俗人罷了。隻是,臣妾想著,如今人都已經沒了,再計較過去的恩怨,到底沒意思,最重要的是——臣妾不希望皇上對於吳妃的逝去產生心結。」
她不是不計較,而是為了崇德帝才不去計較,她要向崇德帝傳達的,正是這一點。
雖然丁皇後這樣說,會顯得她不夠的完美,但卻會讓崇德帝覺得,這樣的她更為真實,也更讓人動容。
崇德帝曾無數次考慮過,該將皇位交給哪個兒子的問題,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七皇子資質出眾,最得他心意,但五皇子和六皇子到底也不差,且三位皇子年紀都不大,性子可以說都還沒有徹底定下來。
不過,現在看來,還是讓七皇子做儲君的好。
依照張賢妃和王淑妃的心性,倘若她們的兒子做了儲君,崇德帝根本就不能指望自己百年之後,張賢妃或者王淑妃能夠善待自己其他的兒子。
倒是丁皇後,為人寬厚公允,有容人之量,應該能夠善待他的其他兒女。
不知不覺間,崇德帝的一顆心,更加偏向丁皇後母子了。
「正是為了皇兒, 有些事,本宮才不得不做啊。」吳氏看向自家心腹的目光中滿滿都是苦澀:「本宮死不足惜,但皇兒他不能有一個不名譽的母親。而且,這或許是本宮能夠為父親和母親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第二日,崇德帝接到消息,冷宮中的吳氏以死自證清白。
饒是崇德帝早已厭了吳氏,驟然得知吳氏去了的消息,也有些迴不過神來。畢竟,吳氏再怎麽不好,也陪伴了他這麽些年啊。
崇德帝在有些時候,其實相當的念舊情。
吳氏活著的時候,他嫌她蠢笨,吳氏走了,他倒想起她往日的好處來,心中生出了幾分傷感。
尤其是在崇德帝知道,吳氏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向他「鳴冤」,告訴他,行刺楚琛與韓夢沁之事不是她和吳家所為後,崇德帝更是升起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愧疚感。
——倘若不是他繼續查下去,興許吳氏不會死。
——倘若張家和王家不是這麽的膽大包天,興許根本就不會有這些事。
崇德帝已經算是帝王中難得寬厚重情的皇帝了,但帝王該有的冷血和自私,他一樣不缺。吳氏的事讓他不好受,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他因為這件事而遷怒了張賢妃和王淑妃。
可惜,張賢妃和王淑妃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她們如今都是與吳家結了死仇的人,自然不希望崇德帝因為吳氏的死而對吳家生出惻隱之心,於是便紛紛到崇德帝跟前進言:「吳氏莫不是想以死來威脅皇上?也未免太不懂事了些。」
「妃嬪自戕,可是重罪啊,哪怕吳氏已成了廢妃。吳氏的心情臣妾能理解,但到底不吉利……」
崇德帝本就惱了張賢妃與王淑妃。他見吳氏都已經沒了,這兩人還在落井下石,對這兩人自然更沒有好聲氣。
很快,張賢妃與王淑妃就被勒令禁足三月,期間不允許任何人探望她們,包括她們的親生兒子五皇子和六皇子。
丁皇後得知此事後,問七皇子:「知道為什麽你父皇會這麽生氣麽?」
七皇子想了想,答:「因為……父皇知道刺殺姐姐是淑妃和賢妃做的,她們把這件事推到了吳氏頭上,導致吳氏不得不以死自證清白,在吳氏死後,淑妃和賢妃卻對吳氏落井下石?」
丁皇後摸了摸自家兒子的頭:「不錯,你父皇是個念舊之人,如今,吳氏走了,他心裏頭怕是不好受。你最近言行舉止也注意著些。雖說吳氏之前與咱們不睦,但你也別在這節骨眼兒上觸了你父皇的黴頭。」
七皇子眨了眨眼道:「母後放心,兒子明白。母後以前說過,要控製自己的喜怒不幸於色,兒子都記得呢。」
雖然在那時,七皇子還不太明白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但因為這話是丁皇後說的,他還是牢牢記在了心底。如今,看著王淑妃與張賢妃逐漸失了聖心,他似乎稍微能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
之後沒多久,崇德帝來找丁皇後商量吳氏喪禮之事。
按理來說,吳氏如今不過是一個沒有品級的廢妃,直接一卷草蓆裹了丟去亂葬崗也是可以的,但崇德帝終究不忍。
在這件事上,丁皇後倒是表現出了超乎崇德帝想像的豁達與寬厚來:「吳氏到底伺候了皇上這麽多年,如今走了,皇上好歹給她些臉麵,也讓四皇子麵兒上好看些。依臣妾看,皇上不如恢復吳氏的妃位,以貴妃之禮下葬,如何?」
「就依皇後之言吧。不過,吳氏到底做錯過事,將她追封為吳妃,以妃位下葬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以貴妃之禮下葬。」
說完這番話後,崇德帝看向丁皇後:「吳妃生前對皇後那樣無禮,皇後竟能為她說話。皇後的胸襟,當真出乎朕的想像。」
反倒是先前看似與吳氏關係不錯的張賢妃與王淑妃,對吳氏落井下石。誰的品性敦厚,誰刻薄寡恩,一目了然。
丁皇後柔柔一笑:「若要說臣妾有多寬厚,那是假話,聖人都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臣妾也不過是個俗人罷了。隻是,臣妾想著,如今人都已經沒了,再計較過去的恩怨,到底沒意思,最重要的是——臣妾不希望皇上對於吳妃的逝去產生心結。」
她不是不計較,而是為了崇德帝才不去計較,她要向崇德帝傳達的,正是這一點。
雖然丁皇後這樣說,會顯得她不夠的完美,但卻會讓崇德帝覺得,這樣的她更為真實,也更讓人動容。
崇德帝曾無數次考慮過,該將皇位交給哪個兒子的問題,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七皇子資質出眾,最得他心意,但五皇子和六皇子到底也不差,且三位皇子年紀都不大,性子可以說都還沒有徹底定下來。
不過,現在看來,還是讓七皇子做儲君的好。
依照張賢妃和王淑妃的心性,倘若她們的兒子做了儲君,崇德帝根本就不能指望自己百年之後,張賢妃或者王淑妃能夠善待自己其他的兒子。
倒是丁皇後,為人寬厚公允,有容人之量,應該能夠善待他的其他兒女。
不知不覺間,崇德帝的一顆心,更加偏向丁皇後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