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母聽得更迷糊了:「姑娘要跟我打聽誰啊?」
這三個姑娘雖然說是丫鬟,但是一個個都穿得光鮮亮麗的, 比她們這些普通百姓家的人要好上不少,汪母不覺得自己會認識她們想要打聽的那個人。
「是這樣的, 我們小姐到了可以議親的年紀了,我們老太太想要將我們小姐說給你們家的姑爺盧秀才。小姐想著你們家對盧秀才肯定很是了解,讓我來你們家打聽一下這盧秀才的人品如何。」
汪母聞言,呆了呆, 而後急切地對墨蘭道:「這……這盧秀才不是個好東西, 盧家一家子都不是什麽好人,你們家小姐不能嫁呀!」
她往墨蘭等人身後看了看,見沒有人注意到她們這兒,才鬆了口氣:「你們進來說話吧。」
一進了屋, 汪母的眼淚止都止不住, 絮絮叨叨地跟墨蘭等人說起了她女兒汪月娘的事。
汪家一共二子三女,盧秀才的妻子汪月娘是汪父和汪母的幼女。
汪家雖是農戶, 但在他們村裏也算是富戶,汪月娘又生得白齒紅唇的,當初還沒考上秀才的盧童生在路過他們村子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汪月娘,托人向汪家提親。
汪父和汪母雖然更看重兩個兒子,但對於汪月娘這個小女兒,還是頗為疼愛的。他們見盧童生生得眉清目秀,滿身書卷氣,說話也是斯文有禮,不由對盧童生心生好感,便將汪月娘許配給了盧童生。
汪月娘嫁去盧家的時候,汪父和汪母給汪月娘帶去了兩床新棉被、七八身新衣服、一整套銀首飾並二兩銀子,還把盧家給他們的聘禮都讓汪月娘帶了去。這嫁妝要是擱在大戶人家,自然是不夠看的,可在鄉下人家,能夠給女兒置辦這麽一副嫁妝,已經是十分不錯了。
盧童生家貧,可哪怕是最便宜的筆墨紙硯,都要花不少錢。
為了貢盧童生讀書,汪月娘拿出了嫁妝來補貼家裏,自己還時常接繡活來做,賺錢錢銀。凡是見過汪月娘的人,都會說,這是個賢惠的好女人。
起初的時候,盧童生與汪月娘頗為恩愛,盧母對汪月娘雖然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但婆媳相處不睦的多了去了,這也不算什麽。盧童生在汪月娘與盧母發生衝突的時候,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盧母這一邊,但事後,他也會好生安撫汪月娘,汪月娘就這麽一日日地忍了下來。
後來,盧童生本家的一位叔父考上了舉人,去縣裏做了縣丞,盧童生也考上了秀才,盧母自覺得了依仗,說話越發硬氣了,越看汪月娘越覺得這麽個農女配不上自覺的兒子,想要讓兒子把她給休掉。
汪月娘成日操持家裏,她以為,婆婆雖然愛挑刺了一些,但她的付出,婆婆都是看在眼裏的。沒想到家裏起來了,婆婆竟然就想要把她一腳踢開。
汪月娘氣不過,與婆婆吵了起來。盧秀才迴來後,看到家裏頭吵吵嚷嚷的,心情很不好,再加上盧母一直在一旁挑撥,說汪月娘對她不孝,他心頭一陣火起,把汪月娘按著狠狠打了一頓。
事後,看著遍體鱗傷的汪月娘,他心裏也是有些後悔的。但一想到他娘親說的話,他這後悔的情緒又淡了不少。
他娘親說得沒錯,現在他是秀才公了,他們家還有一位當官的親戚呢!他沒有按照他娘說的休掉汪月娘,就已經算是很對得起汪月娘了。
打人,興許是會上-癮的,尤其是在盧秀才發現打-人可以幫助他發泄心中怒火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汪月娘是他的妻子,打了她,盧秀才並不需要付出什麽代價。
於是漸漸的,就演變成,盧秀才在外頭受了氣,迴到家中便會隨意尋個由頭把汪月娘狠揍一頓。第二天,他會一臉疼惜地安慰汪月娘,加倍地對汪月娘好,並向汪月娘保證下次不會再這麽做,可惜他說的全都是屁話。
「有一迴月娘被打得都吐血了,我和老頭子都氣得不行,想要把月娘給接迴家來。可盧家那個老太婆說,接迴家了月娘就不算是他們老盧家的媳婦了。」
汪母邊抹眼淚邊說:「我們那個時候也是傻,竟然就被那老太婆這句話和唬住了。早知道,寧願讓他們家休了月娘,也不能把月娘留在他們家啊……那件事發生後才一個月,月娘就沒了……嗚嗚嗚,我可憐的月娘。」
墨蘭、香霧和香草三人聽了汪母的話,得知汪家不是那等對女兒不聞不問的人家,先是鬆了口氣,而後,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不過,不管怎麽說,在這件事中,受害者是汪月娘和汪家,最最可惡的,就是盧家那對母子。
「既然你們覺得汪月娘死得蹊蹺,那你們怎麽沒有報官,讓衙門好好查一查這件事?」
「報官有什麽用,盧家那叔父是縣丞,我們普通老百姓,哪裏爭得過人家!」說著,汪母就開始抹淚:「我們一開始是準備去報官的,結果被盧家那叔父給帶著人打了出來。」
「後來,盧家那老太婆還來咱們家威脅過,要是咱們家再敢給他們找事,我兩個兒子也別想要了。」
女兒固然重要,但畢竟已經沒了,當然是活著的兒子更重要。
汪父汪母不敢拿兒子的安危來賭,又不敢跟盧家硬碰硬,便忍下了這件事。
「那麽,如果給你們一個向盧家的機會,你們願意嗎?」
「我家小姐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別人怕盧家那個縣丞叔父,我家小姐可不怕。」
這三個姑娘雖然說是丫鬟,但是一個個都穿得光鮮亮麗的, 比她們這些普通百姓家的人要好上不少,汪母不覺得自己會認識她們想要打聽的那個人。
「是這樣的, 我們小姐到了可以議親的年紀了,我們老太太想要將我們小姐說給你們家的姑爺盧秀才。小姐想著你們家對盧秀才肯定很是了解,讓我來你們家打聽一下這盧秀才的人品如何。」
汪母聞言,呆了呆, 而後急切地對墨蘭道:「這……這盧秀才不是個好東西, 盧家一家子都不是什麽好人,你們家小姐不能嫁呀!」
她往墨蘭等人身後看了看,見沒有人注意到她們這兒,才鬆了口氣:「你們進來說話吧。」
一進了屋, 汪母的眼淚止都止不住, 絮絮叨叨地跟墨蘭等人說起了她女兒汪月娘的事。
汪家一共二子三女,盧秀才的妻子汪月娘是汪父和汪母的幼女。
汪家雖是農戶, 但在他們村裏也算是富戶,汪月娘又生得白齒紅唇的,當初還沒考上秀才的盧童生在路過他們村子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汪月娘,托人向汪家提親。
汪父和汪母雖然更看重兩個兒子,但對於汪月娘這個小女兒,還是頗為疼愛的。他們見盧童生生得眉清目秀,滿身書卷氣,說話也是斯文有禮,不由對盧童生心生好感,便將汪月娘許配給了盧童生。
汪月娘嫁去盧家的時候,汪父和汪母給汪月娘帶去了兩床新棉被、七八身新衣服、一整套銀首飾並二兩銀子,還把盧家給他們的聘禮都讓汪月娘帶了去。這嫁妝要是擱在大戶人家,自然是不夠看的,可在鄉下人家,能夠給女兒置辦這麽一副嫁妝,已經是十分不錯了。
盧童生家貧,可哪怕是最便宜的筆墨紙硯,都要花不少錢。
為了貢盧童生讀書,汪月娘拿出了嫁妝來補貼家裏,自己還時常接繡活來做,賺錢錢銀。凡是見過汪月娘的人,都會說,這是個賢惠的好女人。
起初的時候,盧童生與汪月娘頗為恩愛,盧母對汪月娘雖然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但婆媳相處不睦的多了去了,這也不算什麽。盧童生在汪月娘與盧母發生衝突的時候,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盧母這一邊,但事後,他也會好生安撫汪月娘,汪月娘就這麽一日日地忍了下來。
後來,盧童生本家的一位叔父考上了舉人,去縣裏做了縣丞,盧童生也考上了秀才,盧母自覺得了依仗,說話越發硬氣了,越看汪月娘越覺得這麽個農女配不上自覺的兒子,想要讓兒子把她給休掉。
汪月娘成日操持家裏,她以為,婆婆雖然愛挑刺了一些,但她的付出,婆婆都是看在眼裏的。沒想到家裏起來了,婆婆竟然就想要把她一腳踢開。
汪月娘氣不過,與婆婆吵了起來。盧秀才迴來後,看到家裏頭吵吵嚷嚷的,心情很不好,再加上盧母一直在一旁挑撥,說汪月娘對她不孝,他心頭一陣火起,把汪月娘按著狠狠打了一頓。
事後,看著遍體鱗傷的汪月娘,他心裏也是有些後悔的。但一想到他娘親說的話,他這後悔的情緒又淡了不少。
他娘親說得沒錯,現在他是秀才公了,他們家還有一位當官的親戚呢!他沒有按照他娘說的休掉汪月娘,就已經算是很對得起汪月娘了。
打人,興許是會上-癮的,尤其是在盧秀才發現打-人可以幫助他發泄心中怒火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汪月娘是他的妻子,打了她,盧秀才並不需要付出什麽代價。
於是漸漸的,就演變成,盧秀才在外頭受了氣,迴到家中便會隨意尋個由頭把汪月娘狠揍一頓。第二天,他會一臉疼惜地安慰汪月娘,加倍地對汪月娘好,並向汪月娘保證下次不會再這麽做,可惜他說的全都是屁話。
「有一迴月娘被打得都吐血了,我和老頭子都氣得不行,想要把月娘給接迴家來。可盧家那個老太婆說,接迴家了月娘就不算是他們老盧家的媳婦了。」
汪母邊抹眼淚邊說:「我們那個時候也是傻,竟然就被那老太婆這句話和唬住了。早知道,寧願讓他們家休了月娘,也不能把月娘留在他們家啊……那件事發生後才一個月,月娘就沒了……嗚嗚嗚,我可憐的月娘。」
墨蘭、香霧和香草三人聽了汪母的話,得知汪家不是那等對女兒不聞不問的人家,先是鬆了口氣,而後,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不過,不管怎麽說,在這件事中,受害者是汪月娘和汪家,最最可惡的,就是盧家那對母子。
「既然你們覺得汪月娘死得蹊蹺,那你們怎麽沒有報官,讓衙門好好查一查這件事?」
「報官有什麽用,盧家那叔父是縣丞,我們普通老百姓,哪裏爭得過人家!」說著,汪母就開始抹淚:「我們一開始是準備去報官的,結果被盧家那叔父給帶著人打了出來。」
「後來,盧家那老太婆還來咱們家威脅過,要是咱們家再敢給他們找事,我兩個兒子也別想要了。」
女兒固然重要,但畢竟已經沒了,當然是活著的兒子更重要。
汪父汪母不敢拿兒子的安危來賭,又不敢跟盧家硬碰硬,便忍下了這件事。
「那麽,如果給你們一個向盧家的機會,你們願意嗎?」
「我家小姐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別人怕盧家那個縣丞叔父,我家小姐可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