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嘔盡心血作出一本書,後世所傳竟不是他書中之意,縱責在後學,然追根溯源考訂功罪,他這始作俑者,如何能坦然的獨善其身?
窮極一生,理學一派竟是作錯了麽?程頤慨然長嘆。
鵝湖。
端坐的朱熹怔在當場,許久才迴過神來嘆息搖頭,像是憤怒又像是無奈:「天理人慾,公私之分,吾之言本為節製當世泛濫之欲,卻不想……」
他閉了閉眼,氣得雙手發抖:「後朝學人以天理之名而縱一己之私慾,非我之徒也!」
明朝。
李贄目光湛然,望著水鏡的眼睛如同燃炬:「理學綱常當然之理,屠刀而已!這刀,屠的不僅是女子性命,更是一絕假存真之童心!」
他語氣難掩激動:「童心一失,所說為假言,所行為假事,所著為假文。世之儒生,偽士也;世之道學,偽學也。程朱之罪,不可謂不深也!」
作者有話要說:
李贄這兩章殺瘋了(狗頭)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材2.孫紹振《禮教的三層悲劇和四層深度》
3.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朱熹《朱文公文集》
4.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朱熹程朱理學要把我繞暈了,反正,小楚負責罵,剩下的看各位大佬的悟性吧bushi
第134章 祝福6
◎有些不喜歡魯迅的話本了◎
臨川。
湯顯祖豁然起身,他本就對當世淪為虛偽邪說的理學極為不滿,此時聽到楚棠的話更是精神一振:「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人間善情豈可盡滅?世人言吾寫盡風月。哪知以情抗理,正是我之道也!」
清朝。
袁枚深吸一口氣,眼中隱有淚光。理學禁錮人心,他早已反覆疾唿。袁枚忽然很想去妹妹素文的墓前看一眼。他想,若是妹妹在未出閣時能看到水鏡,她是否就不會執意嫁去高家?若是水鏡出現在妹妹未過世之時,是否妹妹便能從後世的言語中聽來幾分明悟,不再作繭自縛,落得個抑鬱而終的結局?
「三妹。」
袁枚喃喃自語:「昔年你同我聽先生授講經書,習知古人節義,我本將之當作趣談,言道吾妹天資聰穎,異於常人。不意長成之後,你竟躬身行踏。我常常想,若是當年我不曾讓你同習經書,你便不會執意做一個貞婦、節婦,被禮教綱常困住一生?」
他垂首,似是在問亡妹,又像是在問自己。
滿室寂然,無人迴應。袁枚捏緊拳頭,忽然發了狠一般將壁櫥裏的書扔到地上,掩麵而泣:「吾妹,亡於理學!」
浙江。
邵家庭院,一個妙齡女子跪在堂下垂淚,上首正坐一對夫婦,隻見左側的男人鐵青著臉將手中的紙「啪」的一聲拍在桌上,衝著跪著的女子又急又怒:「這是什麽?啊?!你竟然寫下遺書!」
「遺書」二字一出,堂上的婦人更是眼圈一紅:「女兒,你糊塗啊!」
跪著的邵氏女哀切而執拗:「爹、娘,孫官人已去,二老欲讓我改適他人,女兒怎能做出這等不義之事?」
「糊塗!」
夫人忍不住站了起來:「孫氏早亡,你不至雙十,大好年華如何不能再嫁?爹娘不忍心看你妙齡守寡,你就忍心拋下我們去尋死嗎!你有沒有想過我,有沒有想過你爹?!」
「娘!」她哭訴,「常言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兒若當真聽從二老之言,隻怕這輩子都會抬不起頭來!爹娘的恩情,女兒隻有來生再報了。」
「什麽餓死、失節,你沒聽楚姑娘的話嗎?那是誤解!誤解!朱聖人沒有這個意思!」婦人恨鐵不成鋼。
「朱聖人沒有,別人就沒有嗎?」邵氏女迎著母親的麵容含淚反問。
婦人心痛更甚:「那是錯的啊!楚棠說那是錯的啊!你怎麽就是想不通呢?」
「娘!」邵氏女搖頭,「楚棠說是錯的就是錯的嗎?她隻是一個後世的女子,怎麽知道我的處境?從來女子便要守節,我若改嫁,這輩子都會被人指責不守婦道,我不能,我不能這樣!」
她聲淚俱下,哀切的模樣惹得婦人心疼不已,女兒說的她如何不知道呢?守節守節,多少女子死於這「守節」二字!
她哀嚎一聲,一把抱住跪著的女兒,聲淚俱下:「我苦命的孩子啊!」
一旁的男人看著痛哭流涕的一雙妻女,通紅了眼攥著拳頭轉過身去,切齒恨聲:「理學害人!理學害人!!」
【所以說,文中的柳媽正是封建迷信與神權的傳聲筒,她深受禮教思想的毒害,又將這種思想傳遞給祥林嫂,將之推向了死亡的恐懼之中。本是「好意」的人,偏偏卻在行兇。】
楚棠展示本段內容的小結,許多人還沉浸在先前的震驚與吵嚷裏,對這些話並沒有作出太大反應。
【這樣愚昧的人並不在少數,我們看到與祥林嫂有交涉的魯鎮眾人。】
【課文中寫祥林嫂再到魯鎮時,有這樣一句話: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這句話很有深意。祥林嫂沒有自己的名字嗎?幹嘛要叫祥林嫂呢?是因為她的丈夫叫祥林,姓名隨夫而定,她是丈夫的所有物。】
【但還有問題,既然都隨夫定了,可祥林嫂二嫁的丈夫叫賀老六,應該叫她賀嫂子或者老六嫂呀!大家怎麽不改口?如何理解文中的「仍然」?】
窮極一生,理學一派竟是作錯了麽?程頤慨然長嘆。
鵝湖。
端坐的朱熹怔在當場,許久才迴過神來嘆息搖頭,像是憤怒又像是無奈:「天理人慾,公私之分,吾之言本為節製當世泛濫之欲,卻不想……」
他閉了閉眼,氣得雙手發抖:「後朝學人以天理之名而縱一己之私慾,非我之徒也!」
明朝。
李贄目光湛然,望著水鏡的眼睛如同燃炬:「理學綱常當然之理,屠刀而已!這刀,屠的不僅是女子性命,更是一絕假存真之童心!」
他語氣難掩激動:「童心一失,所說為假言,所行為假事,所著為假文。世之儒生,偽士也;世之道學,偽學也。程朱之罪,不可謂不深也!」
作者有話要說:
李贄這兩章殺瘋了(狗頭)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材2.孫紹振《禮教的三層悲劇和四層深度》
3.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朱熹《朱文公文集》
4.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朱熹程朱理學要把我繞暈了,反正,小楚負責罵,剩下的看各位大佬的悟性吧bushi
第134章 祝福6
◎有些不喜歡魯迅的話本了◎
臨川。
湯顯祖豁然起身,他本就對當世淪為虛偽邪說的理學極為不滿,此時聽到楚棠的話更是精神一振:「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人間善情豈可盡滅?世人言吾寫盡風月。哪知以情抗理,正是我之道也!」
清朝。
袁枚深吸一口氣,眼中隱有淚光。理學禁錮人心,他早已反覆疾唿。袁枚忽然很想去妹妹素文的墓前看一眼。他想,若是妹妹在未出閣時能看到水鏡,她是否就不會執意嫁去高家?若是水鏡出現在妹妹未過世之時,是否妹妹便能從後世的言語中聽來幾分明悟,不再作繭自縛,落得個抑鬱而終的結局?
「三妹。」
袁枚喃喃自語:「昔年你同我聽先生授講經書,習知古人節義,我本將之當作趣談,言道吾妹天資聰穎,異於常人。不意長成之後,你竟躬身行踏。我常常想,若是當年我不曾讓你同習經書,你便不會執意做一個貞婦、節婦,被禮教綱常困住一生?」
他垂首,似是在問亡妹,又像是在問自己。
滿室寂然,無人迴應。袁枚捏緊拳頭,忽然發了狠一般將壁櫥裏的書扔到地上,掩麵而泣:「吾妹,亡於理學!」
浙江。
邵家庭院,一個妙齡女子跪在堂下垂淚,上首正坐一對夫婦,隻見左側的男人鐵青著臉將手中的紙「啪」的一聲拍在桌上,衝著跪著的女子又急又怒:「這是什麽?啊?!你竟然寫下遺書!」
「遺書」二字一出,堂上的婦人更是眼圈一紅:「女兒,你糊塗啊!」
跪著的邵氏女哀切而執拗:「爹、娘,孫官人已去,二老欲讓我改適他人,女兒怎能做出這等不義之事?」
「糊塗!」
夫人忍不住站了起來:「孫氏早亡,你不至雙十,大好年華如何不能再嫁?爹娘不忍心看你妙齡守寡,你就忍心拋下我們去尋死嗎!你有沒有想過我,有沒有想過你爹?!」
「娘!」她哭訴,「常言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兒若當真聽從二老之言,隻怕這輩子都會抬不起頭來!爹娘的恩情,女兒隻有來生再報了。」
「什麽餓死、失節,你沒聽楚姑娘的話嗎?那是誤解!誤解!朱聖人沒有這個意思!」婦人恨鐵不成鋼。
「朱聖人沒有,別人就沒有嗎?」邵氏女迎著母親的麵容含淚反問。
婦人心痛更甚:「那是錯的啊!楚棠說那是錯的啊!你怎麽就是想不通呢?」
「娘!」邵氏女搖頭,「楚棠說是錯的就是錯的嗎?她隻是一個後世的女子,怎麽知道我的處境?從來女子便要守節,我若改嫁,這輩子都會被人指責不守婦道,我不能,我不能這樣!」
她聲淚俱下,哀切的模樣惹得婦人心疼不已,女兒說的她如何不知道呢?守節守節,多少女子死於這「守節」二字!
她哀嚎一聲,一把抱住跪著的女兒,聲淚俱下:「我苦命的孩子啊!」
一旁的男人看著痛哭流涕的一雙妻女,通紅了眼攥著拳頭轉過身去,切齒恨聲:「理學害人!理學害人!!」
【所以說,文中的柳媽正是封建迷信與神權的傳聲筒,她深受禮教思想的毒害,又將這種思想傳遞給祥林嫂,將之推向了死亡的恐懼之中。本是「好意」的人,偏偏卻在行兇。】
楚棠展示本段內容的小結,許多人還沉浸在先前的震驚與吵嚷裏,對這些話並沒有作出太大反應。
【這樣愚昧的人並不在少數,我們看到與祥林嫂有交涉的魯鎮眾人。】
【課文中寫祥林嫂再到魯鎮時,有這樣一句話: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這句話很有深意。祥林嫂沒有自己的名字嗎?幹嘛要叫祥林嫂呢?是因為她的丈夫叫祥林,姓名隨夫而定,她是丈夫的所有物。】
【但還有問題,既然都隨夫定了,可祥林嫂二嫁的丈夫叫賀老六,應該叫她賀嫂子或者老六嫂呀!大家怎麽不改口?如何理解文中的「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