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嘛,王氏迴想起自己珍藏的那句「醉起微陽若初曙,映簾夢斷聞殘語。」眼中不由得露出幾分繾綣。


    依她來看,夫君的詩才是作得最好的!


    【第一點當然是家學淵源了。還記得前麵我們講的杜甫的祖輩是西晉名家杜預嗎?杜牧的杜也是這個杜。】


    眾人一愣。


    「杜牧和杜甫還是親戚?!」


    下一秒:難怪詩文寫得這麽好!


    連李白都怔了一下,迴過神來笑著向一旁的好友打趣:「原來是子美的同宗。」


    杜甫摸了摸鼻子,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我也沒想到竟還有這般淵源。」


    當真是,宗族榮耀了。


    對自家譜繫心知肚明的杜牧微微一笑,沉重的心情終於鬆快了幾分。


    就是這麽巧,一不小心和詩聖同宗了呢!


    【不過時代久隔,兩家隔得比較遠了。杜牧的門庭其實要煊赫得多,他的曾祖父是玄宗時的邊塞名將,祖父杜佑也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不過杜佑的另一個身份顯然更昭彰後世。】


    「另一個身份?難道是杜牧的爺爺?」


    想起杜審言和杜甫這一對祖孫,有圍觀群眾開起玩笑來。


    【杜佑寫過一部書,名為《通典》,是傳世的史學著作,如果大家大學學到歷史學,一定知道他的大名。】


    中唐。


    尚在壯年的杜佑可算是被這接二連三的驚喜砸蒙了,他修成史書名留青史,還有了一個被稱作小李杜的孫子!


    杜佑終於體會到了杜審言的快樂。


    「去,把少爺叫過來!」他麵帶喜色地向家僕吩咐。


    「老爺這是……」僕人大著膽子問了一句。


    杜佑大手一揮:「讓他趕緊給我娶親!」


    娶親,生孫子!


    另一邊的韓愈顯然也聽聞過杜佑的名字,麵上帶了幾份瞭然,點點頭道:「原來是杜公之後,難怪了。」


    杜佑的清名,天下共聞。


    【杜佑修史,我們可以想見杜牧的家學淵源是何等深厚,又兼書香門第、高門公子,那麽他能有這樣的史家眼光、論家警策和賦家文采就是可以想見的了。】


    【不過高門也有可能培養出紈絝或庸人,個人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杜牧才華橫溢,又頗有大誌,以天下為己任,這樣的責任感讓他在麵對晚唐衰頹的時局時不可避免地痛惜悲切,遂大聲疾唿,發為辭章,便是《阿房宮賦》這樣的雄文。】


    漢朝。


    年輕的司馬遷的眼中出現幾分嚮往:「怪道辭賦諷意深沉,詩筆論史也多有奇警,原來是家學深厚!不讀史無以明智,吾今愈信之也!」


    他忍不住想起自己,他的父親也是史官,他少時便對史書和各類掌故頗有興趣,年長之後興趣愈深,他也知曉父親對自己寄予厚望,如今他遊離四方,廣采舊聞,也正是在為修史做準備。可是夫子窮難,嘔心瀝血才有《春秋》,自己最終是否能夠編寫出一部名垂青史的史書呢?


    司馬遷垂手不許,沉吟良久。


    唐朝。


    杜甫麵上欣賞之色愈濃:「通史冊,則眼光廣博;明詩書,則文採風流。史筆文章一同浸潤,方有驚世之才。」


    他忍不住迴味了一下水鏡裏一閃而過的杜牧的幾句詩,又帶出幾分笑意:「杜牧七絕流麗,短章之中意蘊豐盈、流轉自然,我隻在太白兄詩中見過,後人說小杜肖太白,看來不是虛言。」


    李白聞言哈哈大笑,一邊舉酒而飲一邊道:「不及他史筆精警!」


    他們都看得出來,除了這篇賦文寫得好,在以詩論史上,杜牧亦可稱獨步。


    北宋。


    蘇軾有些惋惜地說道:「杜樊川之才有目共睹,為官任上亦是可圈可點,隻可惜深陷黨爭,又生性張揚瀟灑,半生落拓江湖,有誌難伸,不亦悲夫?」


    他說罷,輕輕嘆了口氣。一旁的蘇轍看了自家兄長一眼,張張嘴欲言又止。


    算了,當局者迷的定律,聰明如兄長也是逃不過的,自己還是不要多這個嘴了。


    晚唐。


    聽得誇讚的杜牧負手,心中也生出幾分感慨:「我幼承庭訓,祖父愛重,授以書史。杜家先祖俱受皇恩,又豈能不思報國?微末之身、寥寥詩賦,青史傳記,於某一身,已是足夠。」


    說到最後語氣不禁喟然,名留青史固然讓他開心,可……他想到自己眼下的處境,當世不彰、誌向不伸,千秋萬歲名又何嚐不是寂寞身後事?


    杜牧的唇角勾起幾分自嘲。


    要了身後名,還想要生前事。人吶……當真貪心。


    太極宮裏,李世民神色複雜。


    從李白到杜牧,他終於見到了大唐的「高樓」與「坍塌」。他半生轉戰,又於玄武門放手一搏,後在丹墀之上夙興夜寐。


    可大唐畢竟還是亡了。


    可唐詩似乎永遠在高峰。


    李杜王孟、元白劉柳、小李杜,盛唐、中唐、晚唐,詩人用生花妙筆記述著王朝的輝煌與滄桑,王朝覆滅,詩文歷久彌新。


    但他要的,並不是詞賦懸日月。


    李世民垂眼,沉沉嘆息——無奈,天不遂人願。


    【但作為後來者,我們同樣也要認識到杜牧身上的局限性,以正確的史觀對他的觀點加以分析批判。】


    楚棠話鋒一轉,語氣也添了幾分嚴肅。杜牧聞言從欣喜中迴過神來,麵容微凝,認真地看向水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