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獨夫民賊,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
會稽。
少年項籍通紅著臉,一把抓住項梁麵色狂喜:「楚人一炬,叔父,是楚人攻破了鹹陽城,我們報仇了!」
項梁同樣激動不已,他緊緊抓著項羽的手目光炯炯:「好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暴秦到底是亡於我楚人之手,楚國先君在天有靈,必能含笑於九泉!」
鹹陽宮中。
丹墀之上桌案翻倒一片狼藉,天子一怒,莫之能禦。風暴中心的嬴政麵沉如水,眉心擰成一個川字,胸口不斷起伏。
鏗的一聲,他拔出腰上佩劍,劍尖狠狠劈入案角。
「扶蘇!」
跪伏在地的扶蘇身體一僵,隨即更深地躬了下去,戰戰兢兢。
嬴政看著伏地惶恐的兒子,心中又是惱怒又是失望,深吸一口氣,銳利的目光如劍一樣盯著他,聲音冷厲:
「朕沒想到你竟會如此不堪,你最好給朕一個解釋!」
「父皇,兒臣……兒臣……」
扶蘇聲音顫抖,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比誰都清楚秦國歷代先君的企盼,也比誰都清楚自家父皇的壯心——社稷百載,千秋萬世,而他也會接過這份壯心、這份責任,可是煌煌大秦,交到他的手上竟落得個兩世而亡的下場!他有何麵目麵對父皇,有何麵目麵對大秦歷代先君?!
扶蘇無言以對,嬴政胸中怒氣不減,冷笑道:「朕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定鼎中原,百年後大秦交於你之手,就算不求有功,也不至於……」「後世史書會怎麽寫你?及至扶蘇,毀七世之基業嗎?!」
最後一句如驚雷炸在扶蘇的耳邊,他的眼眶立時就紅了,猛然抬頭聲音驚惶:「父皇!」
「別叫朕父皇!」嬴政怒而拂袖:「給朕滾去宗廟跪著,沒有命令不準起來!」
這孽子對不起的何止是他,更是大秦的列祖列宗!
大殿之中一片威壓讓人喘不過氣來,很快便有內侍上前,扶蘇咬牙向嬴政行了個大禮,隨即起身低著頭退了出去。
內殿裏,胡亥在滿案珍饈後笑得頗有幾分幸災樂禍:「兄長竟然這麽沒用,早知道父皇還不如讓我當太子呢!兩世而亡,真是廢物。」
要是他當皇帝,大秦怎麽會落到這個地步?
【好啦!整活完畢,大家應該也感受到小杜的殺傷力了,無差別開噴,火力非常之猛。講真讀的時候心裏還有點慌,嗯……希望政哥晚上別來找我,要找去找小杜,是他罵的。】
杜牧:???
人言否?
「我可沒去始皇陵前吟誦!」
你沒膽子你別整活啊!
【但不可否認,小杜這篇賦寫得非常好。唐代的賦開始了由駢而律的轉變,在文采、韻律上麵的要求更加嚴格,及至晚唐,這一文體顯然更加成熟,而杜牧顯然更是箇中好手。】
楚棠調出原文。
【剛剛我們已經把課文完整地讀了一遍,那麽大家迴憶一下有關賦的知識。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漢賦一開始也有勸百諷一的特點,也就是說,賦體是要對事物進行大量的鋪陳描述,然後再發表議論,狀物、議論是賦體文學的一體兩麵。
那麽請大家再次瀏覽文本,看看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在狀物記述,哪些地方又是在議論呢?】
她拋出問題,一心仰慕杜樊川並單方麵與之神交已久的李商隱最為積極:
「純然議論之章當在此賦最末。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實在發人深省,杜樊川真乃神人也!」
他越讀越覺得好,恨不得當場跑到杜牧麵前,就這篇賦與那人暢談三天三夜!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據我們的經驗來看,作者的觀點往往潛藏在議論之中。那麽,大家認為,最能揭示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中唐。
柳宗元看向劉禹錫:「夢得兄多有懷古之章,依你看該是何句?」
劉禹錫並不迴答,隻是擺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該比我精通,還是來聽聽你的看法吧!」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搖頭:「那我便姑且一說吧!」
他看向水鏡中的文賦:「此賦氣魄宏大,議論精獨,不單言秦之敗亡,亦論六國乃至百代之亡。『滅六國者六國也』之句精警獨到,實為言前人所未言也!」
「非但在此。」劉禹錫接著補充,「此句慨然發論,後緊繼之以假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則六國之所敗,暴秦之所亡,隻在『不愛人』一途。真乃片言居要,句句爽利,酣暢淋漓啊!」
劉柳二人品在興頭,對杜牧讚嘆不已,那邊的楚棠放出答案,果然與他們的討論一般無二。
【我們來接著對比一下,在《過秦論》中,賈誼將秦亡的原因總結為「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
《六國論》中,蘇洵則認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而杜牧卻覺得是「秦愛紛奢」而不「愛人」才招致滅亡。
為什麽對同一個歷史事件,他們的觀點卻截然不同?】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這有什麽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樣啊……哎喲父皇,您打我幹什麽?」
……
會稽。
少年項籍通紅著臉,一把抓住項梁麵色狂喜:「楚人一炬,叔父,是楚人攻破了鹹陽城,我們報仇了!」
項梁同樣激動不已,他緊緊抓著項羽的手目光炯炯:「好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暴秦到底是亡於我楚人之手,楚國先君在天有靈,必能含笑於九泉!」
鹹陽宮中。
丹墀之上桌案翻倒一片狼藉,天子一怒,莫之能禦。風暴中心的嬴政麵沉如水,眉心擰成一個川字,胸口不斷起伏。
鏗的一聲,他拔出腰上佩劍,劍尖狠狠劈入案角。
「扶蘇!」
跪伏在地的扶蘇身體一僵,隨即更深地躬了下去,戰戰兢兢。
嬴政看著伏地惶恐的兒子,心中又是惱怒又是失望,深吸一口氣,銳利的目光如劍一樣盯著他,聲音冷厲:
「朕沒想到你竟會如此不堪,你最好給朕一個解釋!」
「父皇,兒臣……兒臣……」
扶蘇聲音顫抖,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比誰都清楚秦國歷代先君的企盼,也比誰都清楚自家父皇的壯心——社稷百載,千秋萬世,而他也會接過這份壯心、這份責任,可是煌煌大秦,交到他的手上竟落得個兩世而亡的下場!他有何麵目麵對父皇,有何麵目麵對大秦歷代先君?!
扶蘇無言以對,嬴政胸中怒氣不減,冷笑道:「朕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定鼎中原,百年後大秦交於你之手,就算不求有功,也不至於……」「後世史書會怎麽寫你?及至扶蘇,毀七世之基業嗎?!」
最後一句如驚雷炸在扶蘇的耳邊,他的眼眶立時就紅了,猛然抬頭聲音驚惶:「父皇!」
「別叫朕父皇!」嬴政怒而拂袖:「給朕滾去宗廟跪著,沒有命令不準起來!」
這孽子對不起的何止是他,更是大秦的列祖列宗!
大殿之中一片威壓讓人喘不過氣來,很快便有內侍上前,扶蘇咬牙向嬴政行了個大禮,隨即起身低著頭退了出去。
內殿裏,胡亥在滿案珍饈後笑得頗有幾分幸災樂禍:「兄長竟然這麽沒用,早知道父皇還不如讓我當太子呢!兩世而亡,真是廢物。」
要是他當皇帝,大秦怎麽會落到這個地步?
【好啦!整活完畢,大家應該也感受到小杜的殺傷力了,無差別開噴,火力非常之猛。講真讀的時候心裏還有點慌,嗯……希望政哥晚上別來找我,要找去找小杜,是他罵的。】
杜牧:???
人言否?
「我可沒去始皇陵前吟誦!」
你沒膽子你別整活啊!
【但不可否認,小杜這篇賦寫得非常好。唐代的賦開始了由駢而律的轉變,在文采、韻律上麵的要求更加嚴格,及至晚唐,這一文體顯然更加成熟,而杜牧顯然更是箇中好手。】
楚棠調出原文。
【剛剛我們已經把課文完整地讀了一遍,那麽大家迴憶一下有關賦的知識。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漢賦一開始也有勸百諷一的特點,也就是說,賦體是要對事物進行大量的鋪陳描述,然後再發表議論,狀物、議論是賦體文學的一體兩麵。
那麽請大家再次瀏覽文本,看看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在狀物記述,哪些地方又是在議論呢?】
她拋出問題,一心仰慕杜樊川並單方麵與之神交已久的李商隱最為積極:
「純然議論之章當在此賦最末。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實在發人深省,杜樊川真乃神人也!」
他越讀越覺得好,恨不得當場跑到杜牧麵前,就這篇賦與那人暢談三天三夜!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據我們的經驗來看,作者的觀點往往潛藏在議論之中。那麽,大家認為,最能揭示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中唐。
柳宗元看向劉禹錫:「夢得兄多有懷古之章,依你看該是何句?」
劉禹錫並不迴答,隻是擺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該比我精通,還是來聽聽你的看法吧!」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搖頭:「那我便姑且一說吧!」
他看向水鏡中的文賦:「此賦氣魄宏大,議論精獨,不單言秦之敗亡,亦論六國乃至百代之亡。『滅六國者六國也』之句精警獨到,實為言前人所未言也!」
「非但在此。」劉禹錫接著補充,「此句慨然發論,後緊繼之以假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則六國之所敗,暴秦之所亡,隻在『不愛人』一途。真乃片言居要,句句爽利,酣暢淋漓啊!」
劉柳二人品在興頭,對杜牧讚嘆不已,那邊的楚棠放出答案,果然與他們的討論一般無二。
【我們來接著對比一下,在《過秦論》中,賈誼將秦亡的原因總結為「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
《六國論》中,蘇洵則認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而杜牧卻覺得是「秦愛紛奢」而不「愛人」才招致滅亡。
為什麽對同一個歷史事件,他們的觀點卻截然不同?】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這有什麽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樣啊……哎喲父皇,您打我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