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安石神情凝重,大宋的家底他也知道,五十年間斷不會如此,而且……「陛下膝下,此時並無一位名叫趙佶的皇子。」
宋神宗眼神一凜,不錯,他如今膝下子嗣確實沒有一個叫趙佶的,立嫡立長,怎麽也輪不到他,那趙佶是怎麽登上皇位的?宮變,還是其他子嗣……命數不永?
「先生。」宋神宗的語氣有些沉重,「先生也知曉,朕子嗣福薄,先時幾個皇子俱已殤亡,朕擔心是不是傭兒l的身體……」
他如今膝下最大的皇子,也就是趙傭了。
王安石也想到了這一點,皇帝的子嗣是關係國運的大事,他斟酌著開口:「不如請太醫隨侍皇子,一日三請,以備後患。」
「隻能如此了。」宋神宗點頭,又道:「先生,朕還想請你教導皇子,隻是變法事重,不知先生可有餘暇兼顧。」
王安石拱手:「陛下愛重,教導皇子茲事體大,臣並不敢推辭,但竭力爾。」
他答得謹慎,但宋神宗卻是知曉這位變革之臣的稟性,心情稍稍平復,終於露出一縷笑意:「仰仗先生了。」
他斷不能,讓大宋江山葬送在自己兒l子手上,否則他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宋神宗深吸一口氣,趙佶沒出生就沒出生吧,他不會再有這樣一個滿身罪孽的兒l子了。
另一個時空,哲宗朝。
宋哲宗剛剛親政不久,恰逢太後生辰,他在宮中擺下家宴,請諸弟妹為太後賀壽。太後接了賀禮、喝完賀壽酒便以體力不支為由迴內宮休息了,此時殿中隻剩下幾個兄弟,誰能想到,這家和宴樂的日子竟然讓他們目睹了這樣一場慘劇!
宋哲宗當場變了臉,一把將酒杯向下首的端王扔去:「趙佶!」
暴怒的聲音傳在大殿,兜頭來的酒杯猝不及防砸在趙佶的額角,他來不及躲避,生生被砸出一塊血跡,他卻無暇顧及,連滾帶爬地到殿中跪下,聲音打顫:
「皇……皇兄恕罪!」
「別叫朕皇兄!」宋哲宗大喝道:「不思抗敵舉國而降,肉袒牽羊苟且偷生,你忝為大宋皇子,繼承大統又如此踐踏祖宗基業,你有何麵目見我,有何麵目去見父皇,去見列祖列宗?!」
「皇兄,那不是我,我不會做這樣的事啊皇兄!」
他慌亂地磕頭求饒,那惶急的樣子竟讓宋哲宗一瞬間幻視水鏡裏牽羊禮的神態,頓時又氣又怒,噁心得不行,又是一個杯子扔了下去:
「你給朕閉嘴!」
趙佶再次被砸個正著,血順著他磕頭的動作滴在了地麵上,他卻顫抖著不敢動彈,殿中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讓他感覺如芒在背。
【國都淪喪,各人風雨飄搖,李清照也不能倖免。戰亂起時,趙明誠在淄州任職,後來母親去世,趙明誠先行一步往南京奔喪,而他們精簡又精簡還剩十五箱的文物,則由李清照負責押送。亂世中一個弱女子身負巨寶,艱難可想而知。
國恥壓在李清照的心頭,而繼位的宋高宗卻又聽信主和派的讒言不思進取,反倒是幹起了所謂的「巡行東南」的糟心事,李清照聽說後氣憤不已,作詩諷刺徽、欽二帝是「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諷刺朝中的主和派是「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罵得好!」
李世民拊掌,宋朝這些糟心皇帝簡直是要氣死他了,國破家亡之際,滿朝男兒l竟連一個女子都不如!
秦朝。
蒙毅都無語了:「兩個慫包不夠,又來一個,宋朝是選不出正經皇帝了嗎?」
【動盪中,趙明誠被奪情起復,任命為建康知府,第二年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這期間又發生了一些眾說紛紜的事,最有名的莫過於趙明誠身為知府卻棄城而逃。】
李清照:???
趙明誠:???
眾人:???
【這年三月,夫妻二人走水路,準備卜居贛水,行至烏江,迴憶起當年項羽寧願自刎也不願渡江的舊事,再看朝野上下一片軟弱求和之聲,想起丈夫棄城而逃的行徑,李清照終於忍不住了,一首《夏日絕句》揮筆而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詩!」
杜牧雙眼放光當場叫好。他也曾題詠過烏江霸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的看法和他的殊為不同,但其中錚錚骨氣卻是絲毫不遜色於男子,甚至比當時大多數男子還要豪邁,李清照當為巾幗!
北宋。
蘇軾等人別開眼垂眸,滿朝男兒l,尚不如一個女子,國朝養士百年,竟是養出了一群窩囊廢嗎?!
宋初。
花蕊夫人雙眸含淚,她是蜀主孟昶的妃子,當年趙匡胤攻破蜀都,孟昶舉國投降,她羞憤難當,對著趙匡胤的折辱吟出了「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l」的句子,卻原來,她的知音竟是來自百年之後。花蕊夫人終於忍不住痛哭出聲,可臉上分明有些暢快的笑意。
大周。
武則天同樣讚嘆不已:「觀李清照之詞,婉約纏綿清麗無雙,沒想到在詩文裏又是一番風貌。短短四句,風骨卓絕,鬚眉見之,也應羞愧難當。」
這宋朝的皇帝大臣怯懦不堪,女子卻是個頂個的心懷大義有骨氣,她欣賞得緊。
「婉兒l啊,」武則天叫道,「替朕講這首詩書於匾上,立在前殿,也讓滿朝文武看看我們女兒l家的風骨。」
宋神宗眼神一凜,不錯,他如今膝下子嗣確實沒有一個叫趙佶的,立嫡立長,怎麽也輪不到他,那趙佶是怎麽登上皇位的?宮變,還是其他子嗣……命數不永?
「先生。」宋神宗的語氣有些沉重,「先生也知曉,朕子嗣福薄,先時幾個皇子俱已殤亡,朕擔心是不是傭兒l的身體……」
他如今膝下最大的皇子,也就是趙傭了。
王安石也想到了這一點,皇帝的子嗣是關係國運的大事,他斟酌著開口:「不如請太醫隨侍皇子,一日三請,以備後患。」
「隻能如此了。」宋神宗點頭,又道:「先生,朕還想請你教導皇子,隻是變法事重,不知先生可有餘暇兼顧。」
王安石拱手:「陛下愛重,教導皇子茲事體大,臣並不敢推辭,但竭力爾。」
他答得謹慎,但宋神宗卻是知曉這位變革之臣的稟性,心情稍稍平復,終於露出一縷笑意:「仰仗先生了。」
他斷不能,讓大宋江山葬送在自己兒l子手上,否則他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宋神宗深吸一口氣,趙佶沒出生就沒出生吧,他不會再有這樣一個滿身罪孽的兒l子了。
另一個時空,哲宗朝。
宋哲宗剛剛親政不久,恰逢太後生辰,他在宮中擺下家宴,請諸弟妹為太後賀壽。太後接了賀禮、喝完賀壽酒便以體力不支為由迴內宮休息了,此時殿中隻剩下幾個兄弟,誰能想到,這家和宴樂的日子竟然讓他們目睹了這樣一場慘劇!
宋哲宗當場變了臉,一把將酒杯向下首的端王扔去:「趙佶!」
暴怒的聲音傳在大殿,兜頭來的酒杯猝不及防砸在趙佶的額角,他來不及躲避,生生被砸出一塊血跡,他卻無暇顧及,連滾帶爬地到殿中跪下,聲音打顫:
「皇……皇兄恕罪!」
「別叫朕皇兄!」宋哲宗大喝道:「不思抗敵舉國而降,肉袒牽羊苟且偷生,你忝為大宋皇子,繼承大統又如此踐踏祖宗基業,你有何麵目見我,有何麵目去見父皇,去見列祖列宗?!」
「皇兄,那不是我,我不會做這樣的事啊皇兄!」
他慌亂地磕頭求饒,那惶急的樣子竟讓宋哲宗一瞬間幻視水鏡裏牽羊禮的神態,頓時又氣又怒,噁心得不行,又是一個杯子扔了下去:
「你給朕閉嘴!」
趙佶再次被砸個正著,血順著他磕頭的動作滴在了地麵上,他卻顫抖著不敢動彈,殿中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讓他感覺如芒在背。
【國都淪喪,各人風雨飄搖,李清照也不能倖免。戰亂起時,趙明誠在淄州任職,後來母親去世,趙明誠先行一步往南京奔喪,而他們精簡又精簡還剩十五箱的文物,則由李清照負責押送。亂世中一個弱女子身負巨寶,艱難可想而知。
國恥壓在李清照的心頭,而繼位的宋高宗卻又聽信主和派的讒言不思進取,反倒是幹起了所謂的「巡行東南」的糟心事,李清照聽說後氣憤不已,作詩諷刺徽、欽二帝是「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諷刺朝中的主和派是「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罵得好!」
李世民拊掌,宋朝這些糟心皇帝簡直是要氣死他了,國破家亡之際,滿朝男兒l竟連一個女子都不如!
秦朝。
蒙毅都無語了:「兩個慫包不夠,又來一個,宋朝是選不出正經皇帝了嗎?」
【動盪中,趙明誠被奪情起復,任命為建康知府,第二年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這期間又發生了一些眾說紛紜的事,最有名的莫過於趙明誠身為知府卻棄城而逃。】
李清照:???
趙明誠:???
眾人:???
【這年三月,夫妻二人走水路,準備卜居贛水,行至烏江,迴憶起當年項羽寧願自刎也不願渡江的舊事,再看朝野上下一片軟弱求和之聲,想起丈夫棄城而逃的行徑,李清照終於忍不住了,一首《夏日絕句》揮筆而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詩!」
杜牧雙眼放光當場叫好。他也曾題詠過烏江霸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的看法和他的殊為不同,但其中錚錚骨氣卻是絲毫不遜色於男子,甚至比當時大多數男子還要豪邁,李清照當為巾幗!
北宋。
蘇軾等人別開眼垂眸,滿朝男兒l,尚不如一個女子,國朝養士百年,竟是養出了一群窩囊廢嗎?!
宋初。
花蕊夫人雙眸含淚,她是蜀主孟昶的妃子,當年趙匡胤攻破蜀都,孟昶舉國投降,她羞憤難當,對著趙匡胤的折辱吟出了「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l」的句子,卻原來,她的知音竟是來自百年之後。花蕊夫人終於忍不住痛哭出聲,可臉上分明有些暢快的笑意。
大周。
武則天同樣讚嘆不已:「觀李清照之詞,婉約纏綿清麗無雙,沒想到在詩文裏又是一番風貌。短短四句,風骨卓絕,鬚眉見之,也應羞愧難當。」
這宋朝的皇帝大臣怯懦不堪,女子卻是個頂個的心懷大義有骨氣,她欣賞得緊。
「婉兒l啊,」武則天叫道,「替朕講這首詩書於匾上,立在前殿,也讓滿朝文武看看我們女兒l家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