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棠播放了一個小視頻,垂楊寒水,依稀可見是揚州風物,背景裏是淒清的曲,隨後便有一句句詞出現在屏幕上——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詞不似蘇軾的飄逸曠達,不似辛棄疾的雄豪沉鬱,也不似李清照的淒婉悲愴,而是寫得清雅空靈,冷僻峭拔,別有一番風騷。可眾人卻無心欣賞這詞的高妙。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真似『彼黍離離』之境。」杜甫一聲嘆息,不忍再看。


    李白同樣嘆息:「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何況是人。兵燹之禍,慘烈如斯……」


    另一邊,杜牧早從詞意裏猜了個七七八八。那詞裏的杜郎,想必就是在說他。杜牧愛揚州,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秀美的揚州令他難忘,可僅僅就是幾百年後,揚州竟已被寫作「空城。」


    他眼眶微紅,薑夔說得沒錯,哪怕他再風流俊賞、才華橫溢,看到那時的揚州城,必然也賦不出豆蔻詞來。


    長嘆一聲,他垂眸掩下傷懷。


    宋朝。


    沉默而又悲傷的氣息在王朝蔓延,李清照忍不住哭了出來,那是大宋的揚州城,是她還沒有到過卻心嚮往之的揚州城。


    另一邊。


    薑夔以手掩麵,他也想青史留名,也想後人誦他詞章。可這一願望當真實現,他卻無法笑得開懷。


    「若可以,某寧願不曾有過這首《揚州慢》。」


    誰說的國家不幸詩家幸呢?他隻想要金甌不缺。


    【薑夔是南宋詞人,這首詞描寫的就是被金兵洗劫的揚州。可即使是這樣殘破的城池,也有不屈的百姓。抗金的烽火何曾熄過?這火一直燒到了辛棄疾的心裏,烈火燎原。他是這火裏淬出的鐵劍,劍光所指,隻願為王朝君父,斬下侵略者的頭顱。


    可君王偏要將他棄置。他滿腔熱情,上書北伐,但朝廷卻反應冷淡,主和派始終占據上風。不僅如此,他們還不信任辛棄疾。因為辛棄疾是自北方歸順來的,這樣的人被稱作歸正人,宋廷認為,這樣的人在立場上是可疑的。】


    「不是……」劉徹看不懂了,「歸正人就不是宋人了?辛棄疾都單槍匹馬如敵營了這忠心表得還不夠?」


    這樣的人才你們不要可以給朕啊!他一甩袖子,恨不得在那宋朝皇帝的腦袋上狠狠地敲兩下。


    鹹陽。


    嬴政蹙眉冷聲:「腦子是個好東西。」


    咳……李斯忍笑。腦子是個好東西,不想要可以扔掉。陛下真是越來越幽默了。說起來,他們這些人來自六國,可陛下卻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真是一代雄主啊!


    轉頭看了看水鏡,李斯在心裏搖頭。皇帝的水平,當真參差不齊。


    南宋。


    辛棄疾苦笑一聲,並不說話。一旁的陳亮有心安慰他,卻不知從何開口。正躊躇間,忽然聽得門外一陣響動,二人抬頭,遠遠看見幾個內侍步履匆匆的走了進來。


    宮裏的人?


    二人對視一眼,眼中具有幾分疑慮。須臾,那內侍已經上前,高唿著陛下口諭。他們不暇多想,慌忙行禮,垂首聽宣。


    「陛下口諭,命辛大人即刻入宮,不得有誤。」


    這……辛棄疾領旨,覷著這傳旨太監的臉色,試探著問:「不知陛下此番急召,所為何事?」


    內侍是個機靈人,難得的是心性純正,聽了水鏡的講述,對辛棄疾早生出幾分敬佩,當下便笑道:「這小人就不知道了,隻是小人看著陛下神色焦急,這不,就馬不停蹄地趕過來了。」


    「公公稍待,且用杯茶水,待我換件外袍再入宮麵聖,不置可否。」


    「當然,當然。」內侍滿口答應。


    辛棄疾頷首謝過,令人引著他們去前廳歇息了。陳亮揚著脖子,確定人走遠後便迴過頭來,有些焦急地說道:


    「幼安兄,陛下此次傳召,也不知是福是禍。莫非是看了這詞中影射,心生惱怒?」


    他並非杞人憂天,雖然宋朝的文字獄沒有後來明清兩朝那樣恐怖,但沒有皇帝願意被指著鼻子罵,這也是文人寫詩作詞多用典故的原因之一。


    辛棄疾微一沉吟,開口道:「陛下是聖明之君,應當不會如此。我先入宮看看,再思應對。」


    他心裏還有些隱隱的期待沒有明說,如果是,陛下聽了楚姑娘的講述,再燃壯心,那該有多好。


    【四十三年間,他有近二十年被閑置,而被任用的那二十多年,又有差不多三十七次調動。他有軍事之才,朝廷非讓他在內政上消磨;他在內政上屢有功績,卻又被權貴彈劾。這把鐵劍,就這樣時而被燒紅捶打,時而又被擲入寒水之中。


    按理說,宋孝宗趙眘是最有望幫南宋、幫辛棄疾實現願望的人。他是趙匡胤的後代,不像高宗趙構那樣懦弱又擺爛,早年還組織過隆興北伐。】


    南宋。


    聽到自己名字的趙眘不由得一愣,水鏡不是,要罵他吧?


    北宋。


    趙匡胤冷哼一聲:「還知道北伐。」


    要不然他這個祖宗就要被氣死了!


    不對……等等!趙匡胤的後代,這大宋的後世之君,哪個不是他的後代,也值得單獨一說?難道……有人篡位?!趙匡胤眼神一凝,他兄弟不多,若當真有心篡位……他猛然抬頭,審視的目光鎖定一旁的趙光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