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混帳!」
汴京城裏,趙匡胤大喝一聲,也不知是在罵金人,還是在罵後代那些不爭氣的子孫。
殿中諸臣臉色同樣不好,官家都被異族趕走了,他們這些人的後代,下場能好嗎?
另一邊。
宋徽宗一邊將宣紙上的花鳥補上一筆,一邊搖搖頭道:「這後朝皇帝,不夠聰明。那金國所求,唯錢財而已,給他不就好了嗎?何至再起兵戈?你看北麵的遼國,現在不是安平得很麽?」
這初登大寶的逍遙帝王,還以為金人遙遠,甚至有閑心點評他人國策。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童貫諂笑著躬身奉承:「陛下高見,若後朝能汲取陛下十一之智慧,想來也不會淪落到那般局麵了。」
宋徽宗被這一通馬屁拍得愈發高興,將桌案上的畫紙揭下來,心情頗好道:「賞你了。」
童貫大喜:「多謝陛下!聽聞蘇杭一帶字畫多有佳篇,陛下若喜歡,奴婢願為您尋訪一二,也是奴婢的榮幸。」
宋徽宗就喜歡童貫這股機靈勁,滿意地頷首:「不錯,那你便擇日出發吧。」童貫眼睛一亮,歡天喜地的謝恩。至於金人陷關失落汴京?那還遠著呢,何必憂心?
三國。
曹操當場不爽了:「那什麽金國,是異族吧?」他從腦子裏翻出了久遠的記憶,頓時額頭上青筋直跳:「混帳東西淨瞎類比,我是漢人!漢人!!這群蠻夷,就是欠收拾!」
他氣得牙癢癢,恨不得現在就出兵,把那些異族蠻夷都揍一頓出氣。
【將東吳置換成南宋,將曹操的軍隊置換成金兵,再將孫權置換成南宋統治者,辛棄疾的意思昭然若揭了,英雄無覓,便是說,當今時代,再找不到如孫權那樣能帶兵抵禦外侮的明主了。所以,他表麵是在懷念孫權,感嘆英雄功業不再,實際是在諷喻當朝,暗含「無人可禦外侮」之意。】
南宋。
辛棄疾臉色微變。文人多愛借古諷今,一方麵便是為尊者諱——不便言當朝,故借前人言事,如此也可避禍,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他之用典,也有不便言說之意,但現在水鏡一講解,就想把窗戶紙捅破似的,這不就相當於他當著全天下人的麵責罵官家了嗎?!
皇宮裏,宋孝宗的麵色果然有些不好。他倒是知道辛棄疾說得不差,但知道是一迴事,被人指著鼻子罵又是一迴事啊!他冷哼一聲,也頗覺頭疼了:
「辛卿怎的這樣尖利?朕也知要禦敵,但這不是……」他嘆了口氣,繼續自語:「如今轉修內政,物阜民豐,不是挺好的麽?一旦兵戈起,百姓如何受得?辛卿怎麽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算了,還要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鬱悶極了。
【我們可以把這一句和《南鄉子》參考來看,《南鄉子》的題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二詞寫於同一地點。在《南鄉子》中,辛棄疾將曹操和劉備拉來做陪襯,認為天下英雄,隻有曹劉二人才堪與孫權相抗。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有二。
根據《三國誌·吳書》的注引,曹、吳二軍對壘之時,曹操見吳軍軍容整肅,當先的首領孫權年輕意氣威風凜凜,端的是人中龍鳳,所以不由得感嘆說:生兒子還得是要像孫權啊,那劉表的兒子,簡直如豬狗一般。】
真·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你罵誰呢???
曹丕和曹植忍不住那目光去看自家老爹,滿眼寫著「爹你還想要個孫權那樣的兒子你是覺得我們這些兒子都不好唄?」
被這樣隱晦譴責的目光直勾勾盯著的曹操有些抹不開臉,那不就是,一時嘴快嗎,怎麽兒子還當真了?
不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曹操迴想了一下,隻覺孫權確實不錯,年少有為敢想敢做,有個這樣的兒子好像還……挺好的?
江東。
明明是被誇的孫權卻是將桌案一拍,當場黑了臉:「曹賊你欺人太甚!」
什麽「生子當如孫仲謀」,他還不認這個爹呢?多大臉吶?曹賊一定是想占他的便宜。
【劉表的兒子劉琮,我們前麵說過,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和孫權是對手,但很顯然,對這個敵人,曹操是敬佩的,不吝欣賞。
但對主動投降的劉琮,曹操內心卻很是不屑,因為對方毫不抵抗,就這樣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實在是個無能的懦夫。發現沒有,曹操一麵在誇孫權,一麵又在罵劉琮。辛棄疾隻引用了前半句,但對典故熟悉的人,自然能想到後半句。
所以在這裏,他表麵誇孫權,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責罵當朝的主和派都是像劉琮這樣的,豬狗一般的懦夫。
了解了這一句,我們再來看本詞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感觸就更深了。滿朝豬狗,還有誰能重振國風?】
「罵得好!」
曹操當場叫好。劉琮降他他固然可喜,可正如水鏡所說,不戰請降總是令人不齒的,他更欣賞孫權這樣骨氣剛直的男兒。結果辛棄疾怎麽說來著,那南宋滿朝都是劉琮這樣的懦夫?!這樣的朝廷拿什麽來抵禦強敵?!真是該罵!
唐朝。
李世民的臉也沉了下去:「堂堂中原正統,不思收復,向異族低頭,宋朝皇帝腦子裏在想什麽?」
北宋,汴京。
趙匡胤周圍的氣壓已經低得不能再低,大殿之中侍立的人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便會觸了官家的黴頭。
汴京城裏,趙匡胤大喝一聲,也不知是在罵金人,還是在罵後代那些不爭氣的子孫。
殿中諸臣臉色同樣不好,官家都被異族趕走了,他們這些人的後代,下場能好嗎?
另一邊。
宋徽宗一邊將宣紙上的花鳥補上一筆,一邊搖搖頭道:「這後朝皇帝,不夠聰明。那金國所求,唯錢財而已,給他不就好了嗎?何至再起兵戈?你看北麵的遼國,現在不是安平得很麽?」
這初登大寶的逍遙帝王,還以為金人遙遠,甚至有閑心點評他人國策。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童貫諂笑著躬身奉承:「陛下高見,若後朝能汲取陛下十一之智慧,想來也不會淪落到那般局麵了。」
宋徽宗被這一通馬屁拍得愈發高興,將桌案上的畫紙揭下來,心情頗好道:「賞你了。」
童貫大喜:「多謝陛下!聽聞蘇杭一帶字畫多有佳篇,陛下若喜歡,奴婢願為您尋訪一二,也是奴婢的榮幸。」
宋徽宗就喜歡童貫這股機靈勁,滿意地頷首:「不錯,那你便擇日出發吧。」童貫眼睛一亮,歡天喜地的謝恩。至於金人陷關失落汴京?那還遠著呢,何必憂心?
三國。
曹操當場不爽了:「那什麽金國,是異族吧?」他從腦子裏翻出了久遠的記憶,頓時額頭上青筋直跳:「混帳東西淨瞎類比,我是漢人!漢人!!這群蠻夷,就是欠收拾!」
他氣得牙癢癢,恨不得現在就出兵,把那些異族蠻夷都揍一頓出氣。
【將東吳置換成南宋,將曹操的軍隊置換成金兵,再將孫權置換成南宋統治者,辛棄疾的意思昭然若揭了,英雄無覓,便是說,當今時代,再找不到如孫權那樣能帶兵抵禦外侮的明主了。所以,他表麵是在懷念孫權,感嘆英雄功業不再,實際是在諷喻當朝,暗含「無人可禦外侮」之意。】
南宋。
辛棄疾臉色微變。文人多愛借古諷今,一方麵便是為尊者諱——不便言當朝,故借前人言事,如此也可避禍,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他之用典,也有不便言說之意,但現在水鏡一講解,就想把窗戶紙捅破似的,這不就相當於他當著全天下人的麵責罵官家了嗎?!
皇宮裏,宋孝宗的麵色果然有些不好。他倒是知道辛棄疾說得不差,但知道是一迴事,被人指著鼻子罵又是一迴事啊!他冷哼一聲,也頗覺頭疼了:
「辛卿怎的這樣尖利?朕也知要禦敵,但這不是……」他嘆了口氣,繼續自語:「如今轉修內政,物阜民豐,不是挺好的麽?一旦兵戈起,百姓如何受得?辛卿怎麽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算了,還要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鬱悶極了。
【我們可以把這一句和《南鄉子》參考來看,《南鄉子》的題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二詞寫於同一地點。在《南鄉子》中,辛棄疾將曹操和劉備拉來做陪襯,認為天下英雄,隻有曹劉二人才堪與孫權相抗。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有二。
根據《三國誌·吳書》的注引,曹、吳二軍對壘之時,曹操見吳軍軍容整肅,當先的首領孫權年輕意氣威風凜凜,端的是人中龍鳳,所以不由得感嘆說:生兒子還得是要像孫權啊,那劉表的兒子,簡直如豬狗一般。】
真·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你罵誰呢???
曹丕和曹植忍不住那目光去看自家老爹,滿眼寫著「爹你還想要個孫權那樣的兒子你是覺得我們這些兒子都不好唄?」
被這樣隱晦譴責的目光直勾勾盯著的曹操有些抹不開臉,那不就是,一時嘴快嗎,怎麽兒子還當真了?
不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曹操迴想了一下,隻覺孫權確實不錯,年少有為敢想敢做,有個這樣的兒子好像還……挺好的?
江東。
明明是被誇的孫權卻是將桌案一拍,當場黑了臉:「曹賊你欺人太甚!」
什麽「生子當如孫仲謀」,他還不認這個爹呢?多大臉吶?曹賊一定是想占他的便宜。
【劉表的兒子劉琮,我們前麵說過,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和孫權是對手,但很顯然,對這個敵人,曹操是敬佩的,不吝欣賞。
但對主動投降的劉琮,曹操內心卻很是不屑,因為對方毫不抵抗,就這樣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實在是個無能的懦夫。發現沒有,曹操一麵在誇孫權,一麵又在罵劉琮。辛棄疾隻引用了前半句,但對典故熟悉的人,自然能想到後半句。
所以在這裏,他表麵誇孫權,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責罵當朝的主和派都是像劉琮這樣的,豬狗一般的懦夫。
了解了這一句,我們再來看本詞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感觸就更深了。滿朝豬狗,還有誰能重振國風?】
「罵得好!」
曹操當場叫好。劉琮降他他固然可喜,可正如水鏡所說,不戰請降總是令人不齒的,他更欣賞孫權這樣骨氣剛直的男兒。結果辛棄疾怎麽說來著,那南宋滿朝都是劉琮這樣的懦夫?!這樣的朝廷拿什麽來抵禦強敵?!真是該罵!
唐朝。
李世民的臉也沉了下去:「堂堂中原正統,不思收復,向異族低頭,宋朝皇帝腦子裏在想什麽?」
北宋,汴京。
趙匡胤周圍的氣壓已經低得不能再低,大殿之中侍立的人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便會觸了官家的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