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那文章中的情理也沒有這樣哀切蕭索啊!


    【正是因為人生如夢,所以清風明月更是不能錯過。蘇軾這一刻突然成為佛教的「叛徒」了,他不要六根清淨,他要五官盡開,盡情地去享受自然、人生的美好。烏台詩案或許是一場噩夢,但噩夢到底還是過去了,他仍然擁有「做」好夢的機會。


    我們常說蘇軾是一個家,一個對美食懷有期待的人,他會emo到哪裏去呢?】


    楚棠將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餅、羊脊骨、荔枝等一係列美食都放了出來,還貼心地放了個紀錄片裏截出來的蘇軾吃羊脊骨的動圖。於是一堆品相俱佳的美食圖便爭先恐後躍入水鏡下眾人的眼睛。


    剛剛還在心疼蘇軾寥落黃州的眾人:……


    這人……過得還挺好啊?


    皇宮裏的宋神宗和王安石麵麵相覷,到底還是忍不住笑出了聲:「這個蘇軾啊……」


    未央宮。


    劉徹眼皮動了動,這上麵的好幾道菜餚他都沒見過!


    「哪有人被貶了是這樣的?這分明是藐視皇威!」


    底下的大臣眼觀鼻鼻觀心,如果陛下您的眼睛可以從那東坡肉的圖畫上移開,這句話的威懾力應該會更高。


    【插播一句,我們小時候背過他的詩,「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看起來很正常對不對?但蘇軾很喜歡吃河豚,合理懷疑這首詩翻譯過來就是一句話:春天到了,又到了吃河豚的季節啦!】


    蘇軾:???


    「我勸你不要信口雌黃!」


    蘇軾坐不住了,他怎麽也想不到,剛剛還正經地說著人生至理的楚棠話鋒一轉會變成這樣。講詩詞就講詩詞,你扯這些幹什麽啊,說這麽多現在也不是吃河豚的季節啊!


    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麽的蘇軾神情一頓,默默別開眼。一旁的蘇轍看了看自家兄長,又看了看水鏡裏的圖片,忍不住帶了些調侃:


    「兄長豁達,父親與我也可放心。」


    老成持重的蘇洵配合地點點頭。


    蘇軾:……


    弟弟好像也學壞了。


    另一邊,梅堯臣一下子跳起來:「他吃什麽?河豚有毒他不知道嗎!」


    前人有載,河豚「文斑如虎,俗雲煮之不熟,食者必死。」梅堯臣素來反對食用河豚,當年他在範仲淹席上宴飲,聽得其中一客大談河豚之鮮美,甚至專門做作一首闡明厲害,勸人不要食用河豚。可以說,梅堯臣是堅定的反河豚食物化主義者,結果水鏡說蘇軾極愛吃河豚?他不要命了嗎?!


    皇宮裏。


    趙禎向著皇後打趣:「這蘇軾,竟是格外的……鮮活?」


    【據說河豚是有毒的,很考驗技法,蘇軾為了吃真的挺不管不顧的。這時候我又想起某次看到一個片子,名字就叫「在下東坡,一個吃貨。」蘇車把手真是聲名在外啊!】


    「噗——」不少人當場笑出聲來。


    客棧裏,接連遭受暴擊的蘇軾無奈了:「就這一件事,也值得反覆說道?」


    不就是稍微重了點口腹之慾嗎?至於這樣反覆說麽?後人是有多無聊才會關注他吃了什麽啊!


    蘇軾顯然是忘了,比起歷朝文人的雜錄筆記,後世流行的網絡段子不過是灑灑水而已。吃瓜——一種流傳幾千年的民族傳統。


    唐朝。


    看熱鬧不嫌事達的劉禹錫笑得開懷:「聽其意,楚姑娘提到的那『片子』應是講述蘇軾與各項美食的不解之緣?倒有些像雜談食譜了,若能一觀,倒是聊可解頤。」


    「夢得兄說得是。」


    柳宗元略略應了一聲,還在想著未曾發生的貶謫之事,有些心不在焉。劉禹錫哪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無聲地在心裏嘆了一口氣,好友這性子,太易摧折了些。


    【但轉念一想,熱愛美食,何嚐不是熱愛生活呢?他初到黃州,明明滿心積鬱,還是能寫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句子。


    後來將去,他又作了一首《滿庭芳》,起筆沉痛: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裏家山在岷峨。


    岷峨,是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稱,在四川境內。這兩座山大家也很熟悉,峨眉派嘛。前麵的岷山就是《七律·長征》裏提到的,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客棧。


    蘇軾對家鄉風物還是很敏感的,微一沉吟道:「以詩注詞,隻有一種可能,便是這首詩流傳極廣,看來後朝人才輩出啊!」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岷山雪浪千裏,險拔高峻,觀其意,那三軍……翻過岷山了?!」蘇洵的聲音調微微提高。


    這……蘇軾蘇轍兩兄弟聞言也是一愣,翻過岷山,這得是多強悍的毅力?!


    漢朝。


    劉徹也開始尋思了:「長征……長者遠距,看樣子這詩是這支軍隊的主帥所作?」


    就是不知道這次長徵到底有多長了。


    堂下的衛青眼中精光流轉,他不善詩文,但這句詩直白平易,更兼豪氣幹雲。千裏雪山豈是等閑好過的?竟還能有「三軍過後盡開顏」的豪氣,這首詩的主人定然是個豪傑將帥!


    英雄惜英雄,衛青有一瞬間的神往。


    【蘇軾是四川眉山人,以岷峨借代故土。他說故鄉遙遙,我何日才能迴去呢?接著,他又說: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人生比不過百年,我如今已經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了,人生將半,未來可能沒有多少日子了。他的哀傷是那樣真切,令人不忍卒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