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念奴的艷名經過皇帝禦口揄揚,又經風流潤色,成為了文人競相歌詠的題材,後來元稹寫《連昌宮詞》,所謂「念奴潛伴諸郎宿」,「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
「念奴嬌」這個名字,大概是取意於這裏。不過這個詞牌是到北宋才有人寫的。
說起來李隆基這個人也是……難評,我們熟知的兩大詞牌名都和他有關,另一個大家也學過,是《雨霖鈴》。】
元白二人對視一眼俱是沉默,唐宋沿襲,文學之間的關涉果然良多。
「相傳馬嵬之變後,楊妃縊死,明皇駕迴途中,風雨淒淒敲打鑾駕金鈴,明皇有感,悼念楊妃而作《雨霖鈴》曲,這《雨霖鈴》應是本於此吧!」白居易說到。
元稹頷首:「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若從此處襲來,那《雨霖鈴》詞,恐怕多有哀怨傷懷之音。」
可惜楚棠不曾順勢放出一首二首。具體風貌如何他們也無從得知了。
太極宮。
李世民的臉色又有轉黑的趨勢:「什麽時候才能沒有李隆基這個孽障?!」
一個李隆基,養活了兩朝文壇是吧!
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前麵楚棠曾提到過,元稹寫作《連昌宮詞》,探討唐朝治亂興亡之因由。他還遺憾不能看到全篇,現在好了,從這幾l句就可以看出來來,又是李隆基沉湎聲色的鍋!
未央宮。
本來還因為那幾l句詩有點眼饞念奴美貌與歌喉的劉徹猛然清醒過來。
托李隆基的福,又因為那些詩人喜歡以漢代唐,劉徹這段時日以來明裏暗裏不知道被臣子提醒了多少遍要勤於政事少看美人歌舞,連姐姐平陽公主都有意無意來勸,劉徹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但好在,這些話到底還是入了心。他反思著,君王過度耽於逸樂,就是王朝不幸的開端。
勸君莫學李隆基,安史禍起滿亂離。暗暗給自己提了個醒,豬豬又有自信去罵人了。
「李隆基,愚蠢!」
北宋。
柳永尚未說什麽,秦樓楚館的姑娘們不樂意了。
「天下人作《雨霖鈴》,誰有柳七作得好?應該將那詞放出來,好教眾人看看柳七的文采。」
「是啊是啊,」有姑娘附和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讀來真似那夜雨聞鈴,寫得哀怨極了。」
這些歌女都是柳永的粉絲,柳永在煙花巷陌作歌,她們也曾收到過他的一詞半句,當即便為柳永打抱不平起來。一時之間,樓館裏又唱起了「寒蟬淒切」的詞,主角蘇軾在這一刻痛失姓名。
【赤壁懷古是題目,懷古,是古詩中一種特定的題材,比如我們熟知的《詠懷古蹟》、金陵五題等。以詞來寫懷古,這自然又是蘇軾的創舉。這裏也可以看出蘇軾的又一詞學貢獻——以詩為詞,將詩的題材、特點引入詞中。】
蘇轍目露崇拜:「兄長於詞境當真有開拓之功!」
誰懂啊,以詩為詞,他哥是獨一份!
馮延巳晏殊歐陽修搖頭讚嘆:「是何等才人……」
唯一不高興的大概隻有李清照了:「瞎說,瞎說!詞別是一家,什麽以詩為詞,豈不是不倫不類?」
你們後世之人到底懂不懂詞啊!
【再來看正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講寫文章要先聲奪人,蘇軾這句愛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書上說,大江指長江,大江東去就是「長江滾滾向東流去」的意思,這樣理解也沒問題,就是太過簡單了。】
哦?
蘇軾起了些興趣,側耳傾聽。
【大江東去,是詩人看到的景象,所以最起碼,這裏隱藏了一個詩人的視角,他登高遠眺,東望大江,才可能將江水滔滔而去的壯觀盡收眼底。】
「不錯!」
李白為蘇軾叫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惟有身處山川高地,才能見江水茫茫去不還之景,這一句起得妙,有大氣魄!」
李白向來自視甚高,此時覺得蘇軾實在會寫,要是蘇軾是唐朝人就好了,好想和他飲酒賦詩啊!
【另一方麵,東望大江,事實上是無法看到「千古風流人物」的,這隻能是詩人的一種心象。大江茫茫而去,洶湧的浪花仿佛將千古風流人物都淘洗而盡,實際上淘盡英雄的是江水嗎?不,是時間的洪流。
所以這裏,蘇軾以赤壁江景起筆,卻落到虛意;以空間的闊大起筆,卻落腳到時間的遼遠無情。這種寫法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人?】
水鏡下的蘇軾淡笑一聲,神情頗為玩味。
眾人一時有些茫然,想到誰?!
第66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3
幽州,薊北樓。
陳子昂心情煩悶。契丹進犯,他隨主將武攸宜出征討逆,武攸宜輕率而少謀略,他作為幕僚有獻策諫言之責,可對方卻幾次三番置之不理。他今日本還想向武攸宜進言,遣萬人前驅以擊敵,武攸宜不僅不聽,還直接把他將為軍曹!
滿腹牢騷無人解,他幹脆出來,登台遣心。好在有水鏡解詩,也可怡情,卻不想蘇軾這句詞直接搔到了他的癢處。陳子昂默嘆一聲,自高台上極目遠眺,他不知道楚棠所問的那個人是誰,但他覺得他和蘇軾很有共鳴。
「江水之廣闊看不盡,便訴諸於時間之無窮,自是作詩法門。蘇軾隻見江水不見英雄,恰似我在這薊北樓上,卻望不見黃金台上的賢王,可悲,可嘆。」
「念奴嬌」這個名字,大概是取意於這裏。不過這個詞牌是到北宋才有人寫的。
說起來李隆基這個人也是……難評,我們熟知的兩大詞牌名都和他有關,另一個大家也學過,是《雨霖鈴》。】
元白二人對視一眼俱是沉默,唐宋沿襲,文學之間的關涉果然良多。
「相傳馬嵬之變後,楊妃縊死,明皇駕迴途中,風雨淒淒敲打鑾駕金鈴,明皇有感,悼念楊妃而作《雨霖鈴》曲,這《雨霖鈴》應是本於此吧!」白居易說到。
元稹頷首:「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若從此處襲來,那《雨霖鈴》詞,恐怕多有哀怨傷懷之音。」
可惜楚棠不曾順勢放出一首二首。具體風貌如何他們也無從得知了。
太極宮。
李世民的臉色又有轉黑的趨勢:「什麽時候才能沒有李隆基這個孽障?!」
一個李隆基,養活了兩朝文壇是吧!
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前麵楚棠曾提到過,元稹寫作《連昌宮詞》,探討唐朝治亂興亡之因由。他還遺憾不能看到全篇,現在好了,從這幾l句就可以看出來來,又是李隆基沉湎聲色的鍋!
未央宮。
本來還因為那幾l句詩有點眼饞念奴美貌與歌喉的劉徹猛然清醒過來。
托李隆基的福,又因為那些詩人喜歡以漢代唐,劉徹這段時日以來明裏暗裏不知道被臣子提醒了多少遍要勤於政事少看美人歌舞,連姐姐平陽公主都有意無意來勸,劉徹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但好在,這些話到底還是入了心。他反思著,君王過度耽於逸樂,就是王朝不幸的開端。
勸君莫學李隆基,安史禍起滿亂離。暗暗給自己提了個醒,豬豬又有自信去罵人了。
「李隆基,愚蠢!」
北宋。
柳永尚未說什麽,秦樓楚館的姑娘們不樂意了。
「天下人作《雨霖鈴》,誰有柳七作得好?應該將那詞放出來,好教眾人看看柳七的文采。」
「是啊是啊,」有姑娘附和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讀來真似那夜雨聞鈴,寫得哀怨極了。」
這些歌女都是柳永的粉絲,柳永在煙花巷陌作歌,她們也曾收到過他的一詞半句,當即便為柳永打抱不平起來。一時之間,樓館裏又唱起了「寒蟬淒切」的詞,主角蘇軾在這一刻痛失姓名。
【赤壁懷古是題目,懷古,是古詩中一種特定的題材,比如我們熟知的《詠懷古蹟》、金陵五題等。以詞來寫懷古,這自然又是蘇軾的創舉。這裏也可以看出蘇軾的又一詞學貢獻——以詩為詞,將詩的題材、特點引入詞中。】
蘇轍目露崇拜:「兄長於詞境當真有開拓之功!」
誰懂啊,以詩為詞,他哥是獨一份!
馮延巳晏殊歐陽修搖頭讚嘆:「是何等才人……」
唯一不高興的大概隻有李清照了:「瞎說,瞎說!詞別是一家,什麽以詩為詞,豈不是不倫不類?」
你們後世之人到底懂不懂詞啊!
【再來看正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講寫文章要先聲奪人,蘇軾這句愛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書上說,大江指長江,大江東去就是「長江滾滾向東流去」的意思,這樣理解也沒問題,就是太過簡單了。】
哦?
蘇軾起了些興趣,側耳傾聽。
【大江東去,是詩人看到的景象,所以最起碼,這裏隱藏了一個詩人的視角,他登高遠眺,東望大江,才可能將江水滔滔而去的壯觀盡收眼底。】
「不錯!」
李白為蘇軾叫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惟有身處山川高地,才能見江水茫茫去不還之景,這一句起得妙,有大氣魄!」
李白向來自視甚高,此時覺得蘇軾實在會寫,要是蘇軾是唐朝人就好了,好想和他飲酒賦詩啊!
【另一方麵,東望大江,事實上是無法看到「千古風流人物」的,這隻能是詩人的一種心象。大江茫茫而去,洶湧的浪花仿佛將千古風流人物都淘洗而盡,實際上淘盡英雄的是江水嗎?不,是時間的洪流。
所以這裏,蘇軾以赤壁江景起筆,卻落到虛意;以空間的闊大起筆,卻落腳到時間的遼遠無情。這種寫法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人?】
水鏡下的蘇軾淡笑一聲,神情頗為玩味。
眾人一時有些茫然,想到誰?!
第66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3
幽州,薊北樓。
陳子昂心情煩悶。契丹進犯,他隨主將武攸宜出征討逆,武攸宜輕率而少謀略,他作為幕僚有獻策諫言之責,可對方卻幾次三番置之不理。他今日本還想向武攸宜進言,遣萬人前驅以擊敵,武攸宜不僅不聽,還直接把他將為軍曹!
滿腹牢騷無人解,他幹脆出來,登台遣心。好在有水鏡解詩,也可怡情,卻不想蘇軾這句詞直接搔到了他的癢處。陳子昂默嘆一聲,自高台上極目遠眺,他不知道楚棠所問的那個人是誰,但他覺得他和蘇軾很有共鳴。
「江水之廣闊看不盡,便訴諸於時間之無窮,自是作詩法門。蘇軾隻見江水不見英雄,恰似我在這薊北樓上,卻望不見黃金台上的賢王,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