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琵琶行5


    終南山。


    杜甫輕嘆一聲,目露感佩:「士子官身而能將倡女引為同調,確實不同流俗。」


    他想起後來的他寫的那些詩,民中疾苦甚,如何不需要詩人士子來吶喊呢?


    太極宮。


    李世民重新審視白居易的這首詩:「平等、民主,原來在後世眼中,官人士子與歌伎是平等的麽?」


    但,這不對啊!


    長孫無忌等人猶疑不定,士農工商,士人清貴,是引導教化者,怎麽能和倡女平等呢?況且人有貴賤之分,其間自有品級,就像那講解中的官袍顏色,等級尊卑從服色上便有界定,平等,難道他們能和陛下平等嗎?!


    未央宮。


    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話了,劉徹想起第一次注意到「偉人」這個稱唿時,曾經疑惑過到底什麽樣的人能夠直接被稱為偉人。現在他咂摸出點味來,依後世看,所謂「偉」,怕不是將所有的萬戶侯視為糞土,再造一個人人平等的新天!


    劉徹悚然一驚,他突然不能確定,水鏡的出現到底是福是禍了。


    鹹陽。


    嬴政沉吟良久:「民主……民可以做主?」


    他一直知道楚棠的立場從來不在帝王,哪怕對方提到自己時態度甚至稱得上一句欣賞,但是一旦涉及所謂國政,她就又換了一種姿態,難道她對帝王將相等閑視之的態度,便是因為所謂的民主嗎?


    嬴政盯著天空中的水鏡,抬手按劍,眼中晦暗不明。


    【白居易名為「樂天」,但他其實並不是一個樂天派,從這首詩裏就可以看出。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琵琶行》被他定為感傷詩,這首詩也代表了白居易詩歌的一個轉折,標誌著他從鋒芒畢露的諷喻變為閑適與傷感,何以他的思想會產生如此大的變化?】


    「應該是他作諷喻詩,觸怒了聖明,被貶之後一蹶不振吧?」


    雖然已經稍稍改變了對武則天的態度,但駱賓王的固有思維卻是客觀存在的,先前,他就是因為上書諷刺武後專政而被貶,一聽水鏡裏的話便先猜測起來。


    這個問題幾乎算是明示,眾人並不意外,也就是白行簡和元稹緊張了起來,因為擔心兄長好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大家把記憶調到杜甫的時間線上。】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心裏一緊,杜甫的時間線是什麽?是安史之亂大唐衰落!他就知道,一旦講到唐朝詩人,他這頓焦心就是免不了的。


    長孫皇後知道他的想法,借著袍袖的遮掩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以示安慰,李世民迴過神來沖她笑笑,繼而凝眉盯著水鏡,神情有幾分凝重。


    白居易也是心中惴惴,不止是他,安史之亂太過慘烈,杜甫的一生則與家國動盪相連,觸目驚心幾乎令所有唐人為之色變,白居易緊隨其後,難道大唐又有波折?


    【杜甫去世於大曆五年,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勢力坐大,威脅中央,朝中有識之士力主削藩,唐憲宗也有這個意思,但是地方藩鎮有兵有權有錢有人,並不是待宰的羔羊,更別說他們其實並不把中央放到眼裏了。】


    【時任宰相的武元衡是個主戰派,支持暴力削藩,當時有個節度使叫吳元濟,他趁機謀反,皇帝就派武元衡平叛,這引起了吳元濟同黨的恐懼,於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刺殺武元衡。】


    什麽?!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眼神一凜,刺殺宰相?他們怎麽敢的!!


    白居易也是目露錯愕,武元衡正直忠誠,頗得聖眷,其人又有文采,寫過《孔雀》之詩,他曾與對方有過唱和之誼,算是半個友人,武元衡後來竟然遭此橫禍嗎?


    最為懵逼的就要數武元衡本人了,他也知白居易的詩才,《琵琶行》一出簡直令他驚為天人,他正循著詩意一詠三嘆,誰成想這詩還跟他有些關係?!


    武元衡心下微沉,藩鎮作威作福不是一天兩天,那吳元濟更是早有反心,若那些宵小當真將矛頭對準他,他恐怕難以善了。


    果然,楚棠接下來的話印證了他的猜測——


    【元和十年,天色未明,武元衡出門上朝,剛出門沒多久,就被隱藏在暗處的刺客殺死了。】


    「砰!」


    李世民一拍桌子:「亂臣賊子藐視皇威!」


    一朝宰相,竟然在上朝的路上堂而皇之被人殺害,這分明是向朝廷宣戰,不將朝廷放在眼裏!


    長孫無忌等人也是麵麵相覷,賊子野心固然可以料想,出乎意料的是那些賊人竟然得手了!天子腳下,宰相遇刺,這意味著什麽明眼人都知道。


    天寶禍亂,竟延及如斯。


    未央宮。


    劉徹驚訝了一瞬,隨即冷笑道:「今日敢刺殺宰相,明日是不是就敢刺殺皇帝了?」


    由於漢初的七國之亂,劉徹可以說對地方割據勢力非常敏感了。


    鹹陽。


    嬴政眸光微冷,他和劉徹想到一起了:敲山震虎。那些節度使刺殺的哪裏是武元衡,分明是要以此震懾皇帝!


    階下的李斯心裏一涼,下意識想要摸摸自己的後脖頸,隨即反應過來自己完全不必如此,大秦不是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天命所鍾,怎會放任宵小作亂?


    他想起之前朝堂上關於分封還是郡縣的爭論,再次佩服起陛下的眼光卓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