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是在心裏構思了一下,根本來不及寫出來就在前幾課被劇透了一臉,他還怎麽寫?


    韓愈府中。


    妻子盧氏饒有興趣地推了推丈夫的肩膀:「夫君,真是因為如此麽?」


    韓愈無奈了:「夫人怎麽也這樣調侃,且不說那白樂天如今未曾寫這樣的文章,便是寫了,我之遷怒,又豈是君子所為?」


    【李白和王維也沒什麽交集,按理說,兩人同時,又都是當時的頂流,還有共同好友孟浩然,二人又都拜訪過玉真公主,明明有一百次交往的機會,偏偏就是沒有,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李白:……


    一旁的杜甫忍笑:「似乎確實未見太白兄與王摩詰交遊。」


    李白表情平靜:「交遊一事因緣際會,各隨心意,這有什麽好奇怪的。」


    另一邊,萬萬沒想到還能cue到自己的王維:……


    未曾相交便未曾相交,後世怎麽連這等小事都要探詢。


    王摩詰心細如髮,電光火石間想起楚棠之前的言語,忽然有所明悟:文人私交,在後世眼中,不會也是「八卦」中的一類吧?


    【歷史上還記載了有關白居易的一個小故事,說他初到京師時,拜訪名重一時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出言調侃,說,長安的米價很貴,你想在這裏住下來可不那麽容易。然而等他打開白居易呈上的詩卻是翻然讚賞,誇耀道:


    「能寫出這樣的詩,在長安住下來還是很容易的。」白居易送上的詩正是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眾人的興趣一下子被提起來了,紛紛想知道到底是什麽詩才會讓人說出這樣一番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詩歌原文被放了出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東晉。


    謝靈運於廊亭讀到了這首清淡的小詩,一雙眼睛越來越亮。即使早已見識到了唐人的手筆,他仍然會一次次為他們的詩作所驚嘆:


    「此詩初讀隻覺平平無奇,細品之下卻是大有深意,草木歲歲枯榮,縱有火燒殘,來歲春日仍會有新芽長出,欣欣向榮、生生不息之理自蘊含其間,如此才是天然之詩!」


    自孫綽、許詢起始,時下盛行玄言之詩,於詩語之間寄託玄理,卻形象全無。他自得於自己的詩,以記遊發端,摹山川勝景,而後道德窮通之理,可在這首詩的對比下,他詩作結尾續上的玄言是何等相形見絀?


    唐朝。


    隱居茅山的顧況再次聽得這一樁舊事,唇角浮現起幾分淺淡的微笑。他素來輕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忍不住出於調侃,直到看得帖上之詩,才識得眼前才俊。他以為白居易詩才已是佳絕,可今日讀到《琵琶行》才知曉,當真有人一支筆足矣移人。


    「有詩如此,何止在長安居易,便是天下亦可去得!」


    連各朝名家都讚嘆不已,更不用說天下百姓了。白居易的詩本就通曉平易,「離離原上草」幾句更是明白如話,仿佛童謠一般從口中說出,卻又蘊含哲理。最重要的是,它短啊!比《琵琶行》短上太多太多了!


    這樣淺近好讀的詩句一下子便受到了市井百姓的青睞,連垂髫童子都能幾遍成誦,一時之間,蔚然成風。


    【可以說,白居易三科登第,初步證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又憑絕佳的詩才得到了大佬賞識,可謂是長安的新晉頂流,名滿京城,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是後來呢?琵琶女年老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婦」,詩人也因為觸怒皇帝,被貶出長安。他們都是曾經輝煌的京都子,現在俱成了潯陽江上的落寞人,命運何其相似?


    和京中相比,潯陽是什麽樣的呢?「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沒有音樂,地方也太潮濕了,濕氣重對身體不好,可能白居易就是有點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的吧。


    生病的人總是脆弱的,更何況他日日夜夜聽到的是什麽呢?「杜鵑啼血猿哀鳴。」猿前麵講過了,杜鵑也是悲啼之鳥,傳說杜鵑鳥啼叫的時候,會從嘴裏淌出血來,聲音極其悲切。


    難道就沒山歌村笛之類的可以解頤嗎?「嘔啞嘲哳難為聽。」他在潯陽連個解悶的都沒有。這裏埋了個小心機,照應上了前麵的「舉酒欲飲無管弦」,也側麵凸顯了琵琶女的難得,這樣,一整篇都統攝到音樂裏了。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一番話娓娓道來,既說清了自己的感慨,又表達了對琵琶女的讚賞,情致委婉、平易流暢。


    這一段也是考試的重點,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哦!尤其是「嘔啞嘲哳」四個字,劃重點!!!】


    院子裏,白居易的表情頓了頓:「這四個字也沒有那麽容易寫錯吧?」也值得這樣單獨劃重點嗎?


    學霸的思維高度永遠和普通人不在同一個水平。


    一旁的白行簡:……


    「兄長,該關注的似乎不是這個問題吧!」


    看看他哥哥在詩裏寫的,多麽困頓啊!他聽完都有些難受了。


    「嗯?」白居易看了他一眼,緩緩笑開,「你是說貶謫之事?」


    不然還能有什麽?白行簡用眼神迴答。


    白居易笑了笑,嘴角含著幾分淡然:「仕途風波難料,彼時境地,我雖心中不鬱,但此時聞之,倒也如觀他人,又何必為未來之事憂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