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沒忍住悄悄紅了眼眶:「俺要讓孩子學詩,學詩聖的詩!」


    「俺也要!」有人附和道,「俺要讓俺的孩子學寫詩,讓他好好記下俺們窮人家的苦,記下那些貪官汙吏的惡行!」


    天寶年間的百姓抹了一把眼淚,眼中既有憤恨,又有難以置信。


    大唐承平百年之久,他們才過了一段物阜民豐的日子,誰能想到十幾年後又會身陷兵戈,變成道旁枯骨。


    新安、石壕、潼關諸地的百姓更是目眥欲裂,心裏恨毒了那發動叛亂的安祿山。有一些人更是把玄宗肅宗一起怨上。


    「平時要我們交稅,兵敗了要我們充軍,貧苦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噓!你小點聲,不要命了?!」


    「要命也是這十幾年好活了,我還不能罵兩句嗎?唉,要是我們在那太宗年就好了,太宗皇帝是好皇帝啊!」


    「誰說不是呢?唉,要是陛下是太宗皇帝就好了。」


    初唐。


    杜家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王命急宣,命杜審言入神都麵聖,杜審言剛送得州郡長官出門,便看到自家門口堆了一堆東西,什麽雞啊肉啊麵餅瓜果,還有布匹老酒和各類農貨,五花八門幾乎塞了滿門。


    杜審言小心地避開腳下物什,怔愣地問:「這是怎麽迴事?」


    外麵的管家好不容易將一隻快被壓死的雞薅出來,擦了一把額上的汗,無奈道:「這都是附近的百姓看了小公子的詩送來的,我攔都攔不住。」


    話是這麽說著,管家的眼神也是熱切得不得了。他雖在杜家做事,可也是個窮苦人出身,上麵的三吏三別他也看了。自古詩家筆,少有寫黎民。


    水鏡上說得沒錯,小公子是聖人啊!


    杜審言聽罷管家的解釋,不由得怔在原地:「孫兒尚未出生……」


    州郡長官是個精明人,看到這一切不由得對杜審言更重視幾分,他反應極快地笑道:「未出生有什麽關係,詩我們都看到了,這是百姓感念詩聖為他們作記呢!」


    杜審言迴過神來,擺擺手推辭:「大人言重,孫兒隻是寫了幾首詩,當不得百姓如此愛重。」


    州官笑得愈發親切和善:杜大人過謙了。杜大人不愧是名門之後,詩禮傳家,連孫輩都這般出色,怪不得陛下也這般重視。杜大人還是快快收拾一番,帶上家眷,本官派人送你們去神都麵聖。」


    杜審言不耐這些逢迎,隻笑了笑,略略拱手道:「勞煩大人了。」


    北宋。


    蘇軾目露感慨:「杜工部以史筆寫詩,三吏、三別之中,既有百姓亂離,又有黎民深情,更驚心的,是大唐傾頹之實錄,君王之失,延及百姓,便是滅頂之災。」


    蘇轍亦是點頭,念起杜甫的《憶昔》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一旦兵戈起,便是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莫說時人難以接受,我等後人觀之,亦是嘆息不已。」


    【杜甫用自己的詩筆,記下了詩筆不暇書寫的黎民之情,他的內心應該是煎熬的,眼看著盛世大唐一夕傾塌,自己讀聖賢書、食君王祿,卻無法為世道出一份力,他的才華,前半生蹭蹬在長安,後半生流落在各州縣。


    世道傾頹,民有倒懸,壯誌難酬。半生流離的他來到蜀地,於浣花溪畔結廬而居,他來到武侯祠,看著諸葛亮的遺蹟感懷不已,寫下了《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遙想著諸葛亮的功業,渴望有名臣賢相匡扶社稷,而諸葛亮齎誌以歿的悲劇結局,亦使他感懷不已。


    自古及今,功業難成。】


    三國。


    劉備雙目含淚,握住諸葛亮的手,猶自顫聲:「軍師……」


    他的軍師,出師未捷身先死。天命,為何終究不在漢室啊!


    諸葛亮眸中也充滿震動,不僅是為功敗垂成,更是為杜甫詩中的感念:「臣遇主公,共匡漢室,出師未捷,便是有負主公所託。蜀中百姓不嫌臣負主之人,猶為臣立祠,臣縱九死,鞠躬盡瘁,又有何不可?」


    劉備目中哀意更甚:「軍師何以言此?備得軍師,方有立錐之地,軍師為我、為漢室謀議良多,如何能說是辜負?備在此立誓,信軍師如信我,我之骨肉,稱你為父,備與軍師,休戚與共。」


    「主公!」


    諸葛亮長揖而拜,縱此時前途幽寐,但得主如此,夫復何求?


    許都。


    曹操摸著下巴沉吟:「諸葛亮是有才之人。」


    曹植看了自家父親一眼,毫不客氣道:「爹您別想了,人家不會來投奔您。」


    曹操眼睛一瞪:「有你這麽跟你爹說話的嗎?就你話多,你爹我不知道嗎?諸葛亮都是蜀相了!」


    曹植撇撇嘴,並不管自家老爹暴跳如雷,反正水鏡說了,他當不上世子,未來還被兄長、侄兒猜忌,那還這麽小心幹嘛?


    破罐子破摔,直接擺爛。


    【在成都的杜甫度過了生命中較為安定的四年,然而好景不長,好友嚴武病逝,他失去依靠,隻好買舟南下,落腳夔州。夔州都督對杜甫也很照顧,所以他在夔州住了三年。那些年歲的杜甫,如何不像曾經的孔子那般,惶惶如喪家之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