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居易:「木質沉重,子美晚年愁緒縈懷,悲極痛極,所見之景自然蕭瑟無比。」
元稹也是點頭:「葉輕盈,木沉重,落木又與『蕭蕭』之擬聲對上,子美作詩匠心獨具,真乃神人也!」
【我們可以聯繫一下下冊的《說木葉》來幫助理解。林庚先生在《說木葉》中對樹葉、木葉、落木等意象作了詳細分析。他認為,樹葉給人的感覺是飽滿綿密的;木葉觸覺幹燥,給人以疏朗、飄零之感;落木呢,連『葉』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盡了,顯得更空闊。
同時,木不僅會讓我們聯想到樹幹,也會聯想到顏色,是微黃的。這是典型的秋景,我們可以想像到,在猛烈的疾風之下,千山萬壑木葉盡數脫落,蕭蕭的風吹木葉聲響在耳畔,身處其中的老杜心中是何等悲涼啊!】
元稹忍不住了:「搖落深知宋玉悲,杜工部簡直要把悲秋的意味渲染到極致了。」
「萬方多難此登臨,老杜憂國憂民,後來所作諸篇,都太苦了啊!」白居易嘆了口氣,深深地為這位偉大的詩人感傷。
北宋。
黃庭堅在作詩上祖法杜甫,前些日子剛得了一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友人讚譽頗高,黃庭堅也頗為自得:「所謂一點靈丹,妙語自成,老杜的詩真是個寶啊!」
【北宋詩人黃庭堅也有一句詩寫到落木,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充分說明了落木的空闊。黃庭堅是江西詩派,學習杜甫,這句的淵源可能正在《登高》。】
秦觀聽罷打趣道:「我便說你這句襲自老杜,被後輩看出來了吧!」
黃庭堅半點不怵:「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不有來處,蓋後人讀書少,反認為二人自作此語,我這叫取古人陳言入於翰墨,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秦觀:……
第一次見把抄襲說得這麽清新脫俗。
南宋。
評論家羅大經自被彈劾罷官之後就無意仕途,一直閉門著書,他博覽群書,對唐宋詩文頗有研究,聽到水鏡的講述連連點頭:「這《說木葉》的分析倒是不錯,對詩文中常見意象予以辨析,則更易助人解詩。」
家人道:「你日日關在書齋,不也是在解詩嗎?」
「略有不同,」他搖搖頭,忽然道,「不過這倒是一個思路,詩文意象頗多,我也可解說一二。」
他腦子一轉,已經有了《說落紅》、《說山月》等一連串名字,多寫些評論文章,他以後也能以文名世吧!
【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給予長江前後兩個修飾語——不盡、滾滾。不盡,說明長江浩浩湯湯洶湧而下;滾滾,又渲染了奔騰咆哮的氣勢。無窮無盡的江水自西向東滾滾而來,又營造了一種遼遠闊大的感。
大家知道律詩中間兩聯是要對仗的,這裏,『無邊』對「不盡」,「落木」對「長江」,「蕭蕭」對「滾滾」,「下」對「來」,對仗極為工整。
這是詩人登樓遠眺所見的景物,那,看到落木與江水,大家又會聯想到什麽呢?】
魏晉去漢未遠,曹植反應極快:「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年已衰老,又見無邊落木,怕是會有時光之嘆。」
白居易道:「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這是太白《長相思》中的詞句,同樣是以秋景抒發傷時之感,李杜驚世之才,卻仍有蹭蹬不得出的哀嘆,何況我等。」
元稹奇道:「這樣作態倒不像你的性子,我二人登科及第,幸得天眷,正是奮發之時,必不會如此蹭蹬。」
白居易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擺手一笑:「我隻是觀老杜此詩略有感慨罷了。你說得對,如今大唐雖沒有開元之盛,但我輩讀書,正為兼濟之誌,該以謀求中興為己任。」
未央宮。
劉徹道:「朕記得那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亦以江水滔滔而去喻時光流逝之速,兩人不愧是好友啊!不過朕還是喜歡李白的《將進酒》,讀來酣暢淋漓,杜甫這首,太沉重了。」
說著,他又端起了酒樽。
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想被提醒歲月無情、光陰易逝,所以寧願對酒當歌。
旁邊的司馬相如沒有發現頂頭上司的不對勁,但還是默默閉上嘴。
雖然兩人都用到了相同的意象,但是陛下您不覺得您這個結論太草率了嗎?那孔子還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呢!」李杜和孔子也是朋友?不過……他忍不住想,李白不一定,杜甫被稱作詩聖,應該能和孔子一桌吧!
司馬相如捂臉,糟了,被陛下傳染了,他竟然對聖人這個稱號很心動。
賦聖,也是聖……吧!
作者有話要說:這兩聯寫景賞析完就可以知人論世了,目前的設想是用杜甫的人生經歷爭取把大家學過的杜詩都串一遍hh,我再去翻翻初中教材。
1.《宿建德江》其實寫於開元年間。
2.「高台多悲風」出自曹植的《雜詩》,遠處藩邦,兄弟乖隔出自劉履評論——子建遠處藩邦,兄弟乖隔,而情念不得以通,故賦此詩。言『高台悲風』、『朝日被林』,以比朝廷氣象陰慘,遠君子而近小人也。
3.徐謂《四聲猿》:《狂鼓史漁陽三弄》(禰衡擊鼓罵曹,影射嚴嵩),《玉禪師翠鄉一夢》(因果報應)《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
元稹也是點頭:「葉輕盈,木沉重,落木又與『蕭蕭』之擬聲對上,子美作詩匠心獨具,真乃神人也!」
【我們可以聯繫一下下冊的《說木葉》來幫助理解。林庚先生在《說木葉》中對樹葉、木葉、落木等意象作了詳細分析。他認為,樹葉給人的感覺是飽滿綿密的;木葉觸覺幹燥,給人以疏朗、飄零之感;落木呢,連『葉』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盡了,顯得更空闊。
同時,木不僅會讓我們聯想到樹幹,也會聯想到顏色,是微黃的。這是典型的秋景,我們可以想像到,在猛烈的疾風之下,千山萬壑木葉盡數脫落,蕭蕭的風吹木葉聲響在耳畔,身處其中的老杜心中是何等悲涼啊!】
元稹忍不住了:「搖落深知宋玉悲,杜工部簡直要把悲秋的意味渲染到極致了。」
「萬方多難此登臨,老杜憂國憂民,後來所作諸篇,都太苦了啊!」白居易嘆了口氣,深深地為這位偉大的詩人感傷。
北宋。
黃庭堅在作詩上祖法杜甫,前些日子剛得了一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友人讚譽頗高,黃庭堅也頗為自得:「所謂一點靈丹,妙語自成,老杜的詩真是個寶啊!」
【北宋詩人黃庭堅也有一句詩寫到落木,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充分說明了落木的空闊。黃庭堅是江西詩派,學習杜甫,這句的淵源可能正在《登高》。】
秦觀聽罷打趣道:「我便說你這句襲自老杜,被後輩看出來了吧!」
黃庭堅半點不怵:「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不有來處,蓋後人讀書少,反認為二人自作此語,我這叫取古人陳言入於翰墨,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秦觀:……
第一次見把抄襲說得這麽清新脫俗。
南宋。
評論家羅大經自被彈劾罷官之後就無意仕途,一直閉門著書,他博覽群書,對唐宋詩文頗有研究,聽到水鏡的講述連連點頭:「這《說木葉》的分析倒是不錯,對詩文中常見意象予以辨析,則更易助人解詩。」
家人道:「你日日關在書齋,不也是在解詩嗎?」
「略有不同,」他搖搖頭,忽然道,「不過這倒是一個思路,詩文意象頗多,我也可解說一二。」
他腦子一轉,已經有了《說落紅》、《說山月》等一連串名字,多寫些評論文章,他以後也能以文名世吧!
【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給予長江前後兩個修飾語——不盡、滾滾。不盡,說明長江浩浩湯湯洶湧而下;滾滾,又渲染了奔騰咆哮的氣勢。無窮無盡的江水自西向東滾滾而來,又營造了一種遼遠闊大的感。
大家知道律詩中間兩聯是要對仗的,這裏,『無邊』對「不盡」,「落木」對「長江」,「蕭蕭」對「滾滾」,「下」對「來」,對仗極為工整。
這是詩人登樓遠眺所見的景物,那,看到落木與江水,大家又會聯想到什麽呢?】
魏晉去漢未遠,曹植反應極快:「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年已衰老,又見無邊落木,怕是會有時光之嘆。」
白居易道:「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這是太白《長相思》中的詞句,同樣是以秋景抒發傷時之感,李杜驚世之才,卻仍有蹭蹬不得出的哀嘆,何況我等。」
元稹奇道:「這樣作態倒不像你的性子,我二人登科及第,幸得天眷,正是奮發之時,必不會如此蹭蹬。」
白居易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擺手一笑:「我隻是觀老杜此詩略有感慨罷了。你說得對,如今大唐雖沒有開元之盛,但我輩讀書,正為兼濟之誌,該以謀求中興為己任。」
未央宮。
劉徹道:「朕記得那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亦以江水滔滔而去喻時光流逝之速,兩人不愧是好友啊!不過朕還是喜歡李白的《將進酒》,讀來酣暢淋漓,杜甫這首,太沉重了。」
說著,他又端起了酒樽。
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想被提醒歲月無情、光陰易逝,所以寧願對酒當歌。
旁邊的司馬相如沒有發現頂頭上司的不對勁,但還是默默閉上嘴。
雖然兩人都用到了相同的意象,但是陛下您不覺得您這個結論太草率了嗎?那孔子還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呢!」李杜和孔子也是朋友?不過……他忍不住想,李白不一定,杜甫被稱作詩聖,應該能和孔子一桌吧!
司馬相如捂臉,糟了,被陛下傳染了,他竟然對聖人這個稱號很心動。
賦聖,也是聖……吧!
作者有話要說:這兩聯寫景賞析完就可以知人論世了,目前的設想是用杜甫的人生經歷爭取把大家學過的杜詩都串一遍hh,我再去翻翻初中教材。
1.《宿建德江》其實寫於開元年間。
2.「高台多悲風」出自曹植的《雜詩》,遠處藩邦,兄弟乖隔出自劉履評論——子建遠處藩邦,兄弟乖隔,而情念不得以通,故賦此詩。言『高台悲風』、『朝日被林』,以比朝廷氣象陰慘,遠君子而近小人也。
3.徐謂《四聲猿》:《狂鼓史漁陽三弄》(禰衡擊鼓罵曹,影射嚴嵩),《玉禪師翠鄉一夢》(因果報應)《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