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宋之問一時沒反應過來:「這詩怎麽……」和前麵那首差別這麽大啊!


    前麵還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後麵就「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了,杜甫到底經歷了什麽啊!


    杜審言眉頭狠狠擰了起來,剛剛得知自己有個詩聖孫子,寫的詩又好又有精氣神,他一腔祖父心都沒處安放,結果緊接著就看到乖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轉變會不會太快了?!


    「是不是你不爭氣,家道中落了,才讓我的乖孫過得這麽慘?」杜審言磨刀霍霍向兒子,目露兇光。


    杜閑快哭了:「孩兒哪敢啊……」


    剛剛還意氣風發的兒子突然變成這樣,他也著急好嗎!


    未央宮。


    劉徹皺眉道:「這首詩讀來充滿衰颯之意,前麵所講幾首俱不曾如此,滿紙悲涼,實是清秋之作。」


    漢代文學承繼楚騷,所作以楚辭體、騷賦居多,文學傳統上也頗祖楚地。當年,宋玉以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奠定悲秋之旨,杜詩悲秋,按說亦是沿襲前代。但是,還是那句話,前後差別太大了。


    劉徹麵上的輕鬆褪去,青年意氣風發,老年艱難苦恨,好像轉眼就把人的一輩子看完了,他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太極宮。


    李世民的表情也凝重起來,杜甫這樣,不會也是李隆基造的孽吧!


    夔州。


    杜甫的妻子沒忍住抹了抹眼淚,這詩寫的,可不就是相公眼下的景象麽?


    洛陽。


    李白讀完之後也收斂了神色,再次拍了拍杜甫的肩膀:「此詩情緒,盡在一個悲字。」


    和眼下小友的狀態,相差甚遠啊!


    杜甫也被水鏡上自己未來的詩作驚到了,他張了張嘴,頗有些不可置信:


    「後來的我,這麽慘嗎?」


    作者有話要說:做了個頸椎運動,哢哢響,也是絕了/捂臉1.聖者,通也。——《說文解字》


    2.才德全盡謂之聖人。——司馬光《資治通鑑》(忽略這句引用的時代問題/捂臉)


    3.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4.對《望嶽》的解釋參考孫紹振老師《沉鬱頓挫與精微潛隱》——《望嶽》篇5.杜審言,字必簡。


    6.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九辯》


    杜甫:主打就是一個反差


    第35章 登高2


    【經過前幾課的講解訓練,大家心中應該很快就有答案了。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詩中傳遞的情感,那麽非「萬裏悲秋常作客」一句中的「悲」字莫屬。


    前麵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麽,杜甫登高所見之景是什麽?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了何種意境,才會給人以悲哀之感呢?】


    劉宋。


    謝靈運本就極愛山水景物,對寫景之句更是敏感,他還能瞬間聯繫上偶像曹植的詩句:


    「風急一句頗見力度,時值寒秋,杜甫又恰在登高,立於高台之上則四麵風來,更覺風之迅疾猛烈,正是曹子建說的『高台多悲風』的意思啊!」


    他想到偶像寫這首詩時,遠處藩邦,兄弟乖隔,有失群之悲,悲風又暗指朝廷氣象陰慘,杜甫老年難道有同種悲哀?


    北魏。


    酈道元素來好學,歷覽奇書,他深感前代地理之書記述過於簡略,且多有虛構之說,更兼時移世易,山川地勢或有改變,所以決定為前代的《水經》作注。


    日前,他曾親往三峽,勘探水文,見慣山川風物,如今看到杜甫的詩不禁頗有感慨:


    「急風、高天,猿嘯,是典型的清秋之景。風急,可掃蕩層雲,則見天高氣爽,若但看此則是闊大之景,但偏偏附上『猿嘯哀』三字,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常人聽得猿嘯尚覺屬引淒異,杜甫老來登高,更兼潦倒多病,隻怕更是心驚吧!」


    親耳聽過三峽兩岸猿鳴的酈道元對這一句感受頗深。


    唐朝。


    孟浩然因「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見惡於玄宗,此後在仕途上屢屢碰壁的他再不願意蹭蹬與官場,故而決定離開長安,漫遊山水。


    如今他恰在吳越一帶遊覽,晚宿於建德江處。時下天色向晚,洲渚之上煙霧迷濛,可杜甫詩裏對沙渚的描繪,卻與他眼前所見截然不同:


    「天高雲淡,所以沙渚格外清冽、潔白無垢,『鳥飛迴』又與上句的『風急』暗合上一句凜寒悲哀,下一句幽潔淒清,無一個廢字,讀之令人淚下,無怪乎後世的評價如此之高。」


    他被杜甫詩中的情緒感染了,忽然詩興大發,望著江上茫茫嘆息吟誦:「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我們先看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這兩句羅列了六個意象,急風,表明風很猛烈;天高,則可以暗示出詩人的渺小;猿嘯哀,這個大家初中學過,酈道元的《三峽》裏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猿啼聲素有「空穀傳響,哀轉久絕」之稱,杜甫當時在夔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聽到的也是三峽的猿聲。】


    北魏。


    不曾想自己也會被提到的酈道元一臉驚喜,他的《水經注》也流傳到後世了?還和魏武帝他們的詩作一樣成為了學子的必學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