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隆基被這一番話哄得十分開心,再開口便頗有些自得:
「聽楚棠的意思,應是各個時段都可以看到水鏡。朕光復李唐,又將國家治理得如此蒸蒸日上,身邊人才濟濟,被後世冠以盛世之稱,太宗陛下看到必然會對朕頗為肯定。」
「陛下說的是,」高力士附和道,「大唐既有盛世之稱,陛下的文治武功自然可與太宗比肩,太宗陛下若能知曉,想必也會誇讚陛下呢!」
「哈哈哈哈哈不錯!」李隆基大笑,「朕一定能成就太宗的功業!」
【李白一生任情瀟灑,交遊遍天下。與賀知章的這一次相遇,是他少有的宣於詩章的念念不忘。
天寶三年,賀知章辭官迴鄉,李白作詩相贈:「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狂客即是賀知章,他被稱作四明狂客。據說賀知章辭官的理由是年紀大了想迴家做道士,所以李白稱他山陰道士。
在這首詩中,李白表達了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後會有期的願望。
第二年,迴鄉不滿一載的賀知章於道山仙逝,李白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他深情地迴憶,「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唿我謫仙人。」
風流,是唐代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曾經的相聚還歷歷在目,可轉眼已然是「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灑脫如李白,也不得不「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許久後,李白還在對這位忘年交念念不忘:「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迴。」我想往江東遊覽,可是故友不再,又能與誰共飲呢?隻好棹船迴轉。
失去友人的落寞可見一斑。】
長安院落,李白的臉上有少見的怔然,對麵的賀知章麵上卻是帶著笑,輕鬆道:「還要等兩年,老夫才能歸鄉啊!」
「賀監……」李白猶自遲疑,賀知章擺擺手打斷他的話:「老夫這一把老骨頭,能歸在桑梓已是滿足了,還能賺得你這樣的謫仙人三首詩,也不枉當日金龜換酒的情誼。隻是可惜,老夫不能在鏡湖招待你咯!」
他語氣曠達,仿佛剛剛得知的生死之事根本算不得什麽,仍舊笑眯眯地往杯中斟酒。
李白輕輕唿了口氣,搶過酒壺,一邊替他斟酒一邊笑道:「有何可惜?鏡湖的酒喝不到,長安的酒卻是多不勝數,白仍可與賀監對酒談詩,隻是下次,賀監可莫要再把金龜抵出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老夫一定帶夠酒錢,與謫仙人一醉方休!」
齊地。
青年杜甫鼻子一酸,賀知章是當世大才,飽學之士,杜甫對他也十分欽佩,猛然聽得這樣一位名士的死訊,不由得也有些傷感。而李白的詩又寫得那樣情真意切,讀著那詩,杜甫似乎都能看到李白悵然迴轉的失落。
李太白真的是一個很真摯的人啊!
水鏡說自己和李白在幾年後也會見麵,若一朝作別,李白也會給自己寫詩嗎?也會在詩裏懷念自己嗎?
杜甫忍不住有些期待。
北宋。
蘇軾也是一嘆:「太白詩酒風流,一生交遊無數,俱是傾心相待。賀監不以位尊傾心相交,於他又有知遇之恩,也難怪太白如此懷念。」
蘇轍點點頭:「知交難得,太白與賀監均是性情中人,一個詩仙,一個酒仙,也難怪誌趣相投。」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一輩子有這樣的朋友,足以令人懷念。」
「是啊,更何況太白知交不止賀監,還有老杜啊!」
那些塵封時光裏穿越歷史的情誼,總是格外叫人動容。
【在賀知章的舉薦下,李白最終打通了他理想的人生之路——唐玄宗召他入長安,任翰林供奉,並在禦殿之上賜食於李白,親手給他調羹。
唐玄宗對李白說,卿為布衣,但名聲卻能傳到朕的耳中,不是說明朕有多厲害,而是說明你才名遠揚。】
秦朝。
嬴政在心裏點頭:當年他的先祖孝公、惠王等,對商君和張相諸士便十分禮遇,而大秦也是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下才強大起來的,他比誰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對待才學之士,自然要禮遇非常,這唐玄宗看起來倒還不錯,但後麵為何又要把李白賜金放還呢?
太極宮。
李世民也是點頭:這玄宗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見不是個庸才。
長安院落。
李白有些驚訝,又隱隱有些激動:「陛下如此禮賢下士,是我等之幸。」
他之訴求本便是平交王侯,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水鏡的講述讓他的心又火熱起來,當今聖上果然是明主,能輔佐如此君王,何愁不能幹出一番事業?
北宋。
蘇軾道:「太白身上多奇說,二入長安,也可稱得上一段傳奇。」
蘇轍一嘆:「是啊,隻可惜,這裏已經是傳奇的高潮了。」
【入長安的第一年,應該說李白過得還挺不錯。唐玄宗對他十分欣賞,讓他隨侍在身側。領導重視,所以李白在官場很吃得開,當時的王公大臣爭相與他交往。
關於這段經歷我們可以在他的詩裏窺見一二。】
作者有話要說:子美別急,留著後麵激動~
1.陰鏗是南陳文學家,在文學上也很有造詣,杜甫說自己「頗學陰何苦用心」,這裏的陰就是指陰鏗。陰鏗也寫過一首《蜀道難》。
「聽楚棠的意思,應是各個時段都可以看到水鏡。朕光復李唐,又將國家治理得如此蒸蒸日上,身邊人才濟濟,被後世冠以盛世之稱,太宗陛下看到必然會對朕頗為肯定。」
「陛下說的是,」高力士附和道,「大唐既有盛世之稱,陛下的文治武功自然可與太宗比肩,太宗陛下若能知曉,想必也會誇讚陛下呢!」
「哈哈哈哈哈不錯!」李隆基大笑,「朕一定能成就太宗的功業!」
【李白一生任情瀟灑,交遊遍天下。與賀知章的這一次相遇,是他少有的宣於詩章的念念不忘。
天寶三年,賀知章辭官迴鄉,李白作詩相贈:「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狂客即是賀知章,他被稱作四明狂客。據說賀知章辭官的理由是年紀大了想迴家做道士,所以李白稱他山陰道士。
在這首詩中,李白表達了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後會有期的願望。
第二年,迴鄉不滿一載的賀知章於道山仙逝,李白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他深情地迴憶,「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唿我謫仙人。」
風流,是唐代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曾經的相聚還歷歷在目,可轉眼已然是「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灑脫如李白,也不得不「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許久後,李白還在對這位忘年交念念不忘:「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迴。」我想往江東遊覽,可是故友不再,又能與誰共飲呢?隻好棹船迴轉。
失去友人的落寞可見一斑。】
長安院落,李白的臉上有少見的怔然,對麵的賀知章麵上卻是帶著笑,輕鬆道:「還要等兩年,老夫才能歸鄉啊!」
「賀監……」李白猶自遲疑,賀知章擺擺手打斷他的話:「老夫這一把老骨頭,能歸在桑梓已是滿足了,還能賺得你這樣的謫仙人三首詩,也不枉當日金龜換酒的情誼。隻是可惜,老夫不能在鏡湖招待你咯!」
他語氣曠達,仿佛剛剛得知的生死之事根本算不得什麽,仍舊笑眯眯地往杯中斟酒。
李白輕輕唿了口氣,搶過酒壺,一邊替他斟酒一邊笑道:「有何可惜?鏡湖的酒喝不到,長安的酒卻是多不勝數,白仍可與賀監對酒談詩,隻是下次,賀監可莫要再把金龜抵出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老夫一定帶夠酒錢,與謫仙人一醉方休!」
齊地。
青年杜甫鼻子一酸,賀知章是當世大才,飽學之士,杜甫對他也十分欽佩,猛然聽得這樣一位名士的死訊,不由得也有些傷感。而李白的詩又寫得那樣情真意切,讀著那詩,杜甫似乎都能看到李白悵然迴轉的失落。
李太白真的是一個很真摯的人啊!
水鏡說自己和李白在幾年後也會見麵,若一朝作別,李白也會給自己寫詩嗎?也會在詩裏懷念自己嗎?
杜甫忍不住有些期待。
北宋。
蘇軾也是一嘆:「太白詩酒風流,一生交遊無數,俱是傾心相待。賀監不以位尊傾心相交,於他又有知遇之恩,也難怪太白如此懷念。」
蘇轍點點頭:「知交難得,太白與賀監均是性情中人,一個詩仙,一個酒仙,也難怪誌趣相投。」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一輩子有這樣的朋友,足以令人懷念。」
「是啊,更何況太白知交不止賀監,還有老杜啊!」
那些塵封時光裏穿越歷史的情誼,總是格外叫人動容。
【在賀知章的舉薦下,李白最終打通了他理想的人生之路——唐玄宗召他入長安,任翰林供奉,並在禦殿之上賜食於李白,親手給他調羹。
唐玄宗對李白說,卿為布衣,但名聲卻能傳到朕的耳中,不是說明朕有多厲害,而是說明你才名遠揚。】
秦朝。
嬴政在心裏點頭:當年他的先祖孝公、惠王等,對商君和張相諸士便十分禮遇,而大秦也是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下才強大起來的,他比誰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對待才學之士,自然要禮遇非常,這唐玄宗看起來倒還不錯,但後麵為何又要把李白賜金放還呢?
太極宮。
李世民也是點頭:這玄宗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見不是個庸才。
長安院落。
李白有些驚訝,又隱隱有些激動:「陛下如此禮賢下士,是我等之幸。」
他之訴求本便是平交王侯,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水鏡的講述讓他的心又火熱起來,當今聖上果然是明主,能輔佐如此君王,何愁不能幹出一番事業?
北宋。
蘇軾道:「太白身上多奇說,二入長安,也可稱得上一段傳奇。」
蘇轍一嘆:「是啊,隻可惜,這裏已經是傳奇的高潮了。」
【入長安的第一年,應該說李白過得還挺不錯。唐玄宗對他十分欣賞,讓他隨侍在身側。領導重視,所以李白在官場很吃得開,當時的王公大臣爭相與他交往。
關於這段經歷我們可以在他的詩裏窺見一二。】
作者有話要說:子美別急,留著後麵激動~
1.陰鏗是南陳文學家,在文學上也很有造詣,杜甫說自己「頗學陰何苦用心」,這裏的陰就是指陰鏗。陰鏗也寫過一首《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