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刑警本色[九零刑偵] 作者:豆子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誰也不知道在這個儀式裏還有多少個孩子會淪為犧牲品,金木水火土是否就是最後的終結?
馮少民說:「其實案子現在升級了,五年前,兇手並沒有將照片公布,這幾張照片是我們發現孩子時拍下的,至少在當時,恐慌還有節製,當然媒體無孔不入,他們多少也挖到了一些邊角料。不過今天,兇手的目的到底是什麽?他為什麽要公布照片,我確實沒有想明白。」
孟思期也沒有想明白,兇手不為錢財,苦心設計一個儀式,但卻又公布於眾,他的目的顯然不會這麽簡單。
她冷靜了下,問:「師父,接下來,我們的方向是什麽?還是繼續等徐一周家的消息。」
即便知道這些信息是相關的,但是五年前已經大力偵破過一輪,如今重新調查也不可能會有有效的線索。
「等等韓隊我們再商量下吧。你先看看卷宗。」
孟思期覺得現在隻能這樣,在等待的過程,她仔細閱讀著那幾樁綁架案的所有卷宗。
半個多小時,韓長林從局長辦公室迴來了,表情有些沉重,邊走邊問:「老馮,你們有沒有什麽方向?」
馮少民放下卷宗,搖了搖頭。
「這樣的話,隻能繼續對徐一周展開調查。」韓長林略顯不甘心地說。
「韓隊,師父,卷宗裏有一個地方我沒想明白。」孟思期發現了一個特殊點,她自己還沒有完全梳理出結果,可以拿出來探討下。
韓長林和馮少民立即湊擁了過來,就好像發現了希望一般,眼睛裏透著期盼,趙雷霆大聲問:「思期,你是不是發現什麽重要線索了?」
孟思期略顯尷尬,「不是,就是覺得奇怪而已。」
「快說說,小孟。」韓長林期待地問。
孟思期迴答:「韓隊,通常在連環案中,犯罪嫌疑人第一次犯案能體現他的真實心理,或者說犯罪動機,後麵的犯案可能會變得理性,而且能夠彌補第一次犯案的漏洞。」這些理論她也是學習犯罪心理學和刑偵書籍慢慢總結的。
馮少民點頭,「對,小孟說的很對。」
孟思期對師父給她的認可,越發產生自信,她拿起第一份卷宗,「師父,兇手第一次犯案,死者是一名女孩,死後躺在泥地,所以這也是我們推測的金木水火土裏的『土』,第一次犯案和後麵的案子有些不同。」
「嗯?」韓長林更加期待她的論述,因為當年這些細節,省裏曾經來過一個專家協助,也提出了類似疑問。
孟思期說:「第一次犯案後兇手打電話勒索贖金的時間,比起後三起晚了小半天。」
韓長林記憶猶新,五年前的四起案子兇手作案手法,死者死亡方式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根據死者死亡時間判斷,兇手打出這些勒索電話的時間都是在死者死亡前小半天左右,而唯獨第一次犯案兇手的勒索電話是在死者死亡前很接近的時間。
因為死亡時間不能精確,所以當時大家對這個時間細節並沒有特別在意,然而孟思期卻發現了,他有些驚喜,他感覺孟思期閱讀細節的能力可能已經變得非常完美。
他很期待地問:「小孟,你有什麽想法大膽說出來。」
孟思期並不確定自己的推斷是完全正確的,畢竟這是五年前的案子,當時記錄的情況是否有偏差也不確定。
但是她記得師父說過的話,「大膽推測,小心求證」,在大家期盼的眼神當中,她必須做出最大膽的推測:「韓隊,師父,第一個案子,當時判斷小女孩死亡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到十一點之間,而兇手打出電話要求贖金的時間是晚上九點多,但是後續家屬沒有等到第二個電話,兇手撕票了。這些時間記錄得非常接近,我想做出一個大膽推測,有沒有可能兇手就是在小女孩死亡後才給家屬打了電話。」
不但韓長林,馮少民也怔了一下,他記得,當時正處項傑犧牲後不久,他情緒很低落,但這件案子他是知道的,當時路鶴在辦理項傑案,那也是一件棘手和迫在眉睫的案子,路鶴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調查這件案子。
而當時馮少民卸去隊長一職後,韓長林臨危受命,他也是第一次作為隊長身份接手案子,但是破案並不理想,四個孩子接二連三遭難,當時鬧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省廳派了專家下來協查,實際上是替掉了韓長林的位子,當時省裏派出的專家名叫沈巷鳴,據說是路鶴就讀海江省警察大學時的同學,比路鶴大一歲,曾是警校風雲人物,畢業後進入省廳,破案能力突出,很快擢升為省廳刑警隊副隊長。
當時沈巷鳴前來今陽市局協助時的身份,就是省廳刑警隊副隊長,不過今天已經是省廳刑警隊隊長了,沈巷鳴當時也做出了孟思期類似的推斷,認為第一次,兇手是在孩子死後打出了勒索電話。
馮少民還記得那段時間他被劉局委派到省裏學習一段時間,沒有完全跟上案子進展。實際上那次外派學習是劉局特意讓他遠離警局一段時間,緩解項傑去世帶給他的壓力。
不過就算知道兇手打出勒索電話的準確時間,也並不能確認兇手的真正犯罪意圖。他記得沈巷鳴來協助調查的時候,他已經外派了,所以後續的細節他沒有太多記憶。
但是孟思期下麵的一句話,讓他微微怔住。
孟思期說:「兇手勒索贖金的行為有沒有可能就是隱藏他的犯罪心理?他原本可能並不是想綁架勒索,因為某種原因殺害或失手殺害了小女孩,他的本意並不是勒索,但是小女孩死了,他為了隱蔽犯罪動機,混淆警方視線,他打出了勒索電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馮少民說:「其實案子現在升級了,五年前,兇手並沒有將照片公布,這幾張照片是我們發現孩子時拍下的,至少在當時,恐慌還有節製,當然媒體無孔不入,他們多少也挖到了一些邊角料。不過今天,兇手的目的到底是什麽?他為什麽要公布照片,我確實沒有想明白。」
孟思期也沒有想明白,兇手不為錢財,苦心設計一個儀式,但卻又公布於眾,他的目的顯然不會這麽簡單。
她冷靜了下,問:「師父,接下來,我們的方向是什麽?還是繼續等徐一周家的消息。」
即便知道這些信息是相關的,但是五年前已經大力偵破過一輪,如今重新調查也不可能會有有效的線索。
「等等韓隊我們再商量下吧。你先看看卷宗。」
孟思期覺得現在隻能這樣,在等待的過程,她仔細閱讀著那幾樁綁架案的所有卷宗。
半個多小時,韓長林從局長辦公室迴來了,表情有些沉重,邊走邊問:「老馮,你們有沒有什麽方向?」
馮少民放下卷宗,搖了搖頭。
「這樣的話,隻能繼續對徐一周展開調查。」韓長林略顯不甘心地說。
「韓隊,師父,卷宗裏有一個地方我沒想明白。」孟思期發現了一個特殊點,她自己還沒有完全梳理出結果,可以拿出來探討下。
韓長林和馮少民立即湊擁了過來,就好像發現了希望一般,眼睛裏透著期盼,趙雷霆大聲問:「思期,你是不是發現什麽重要線索了?」
孟思期略顯尷尬,「不是,就是覺得奇怪而已。」
「快說說,小孟。」韓長林期待地問。
孟思期迴答:「韓隊,通常在連環案中,犯罪嫌疑人第一次犯案能體現他的真實心理,或者說犯罪動機,後麵的犯案可能會變得理性,而且能夠彌補第一次犯案的漏洞。」這些理論她也是學習犯罪心理學和刑偵書籍慢慢總結的。
馮少民點頭,「對,小孟說的很對。」
孟思期對師父給她的認可,越發產生自信,她拿起第一份卷宗,「師父,兇手第一次犯案,死者是一名女孩,死後躺在泥地,所以這也是我們推測的金木水火土裏的『土』,第一次犯案和後麵的案子有些不同。」
「嗯?」韓長林更加期待她的論述,因為當年這些細節,省裏曾經來過一個專家協助,也提出了類似疑問。
孟思期說:「第一次犯案後兇手打電話勒索贖金的時間,比起後三起晚了小半天。」
韓長林記憶猶新,五年前的四起案子兇手作案手法,死者死亡方式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根據死者死亡時間判斷,兇手打出這些勒索電話的時間都是在死者死亡前小半天左右,而唯獨第一次犯案兇手的勒索電話是在死者死亡前很接近的時間。
因為死亡時間不能精確,所以當時大家對這個時間細節並沒有特別在意,然而孟思期卻發現了,他有些驚喜,他感覺孟思期閱讀細節的能力可能已經變得非常完美。
他很期待地問:「小孟,你有什麽想法大膽說出來。」
孟思期並不確定自己的推斷是完全正確的,畢竟這是五年前的案子,當時記錄的情況是否有偏差也不確定。
但是她記得師父說過的話,「大膽推測,小心求證」,在大家期盼的眼神當中,她必須做出最大膽的推測:「韓隊,師父,第一個案子,當時判斷小女孩死亡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到十一點之間,而兇手打出電話要求贖金的時間是晚上九點多,但是後續家屬沒有等到第二個電話,兇手撕票了。這些時間記錄得非常接近,我想做出一個大膽推測,有沒有可能兇手就是在小女孩死亡後才給家屬打了電話。」
不但韓長林,馮少民也怔了一下,他記得,當時正處項傑犧牲後不久,他情緒很低落,但這件案子他是知道的,當時路鶴在辦理項傑案,那也是一件棘手和迫在眉睫的案子,路鶴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調查這件案子。
而當時馮少民卸去隊長一職後,韓長林臨危受命,他也是第一次作為隊長身份接手案子,但是破案並不理想,四個孩子接二連三遭難,當時鬧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省廳派了專家下來協查,實際上是替掉了韓長林的位子,當時省裏派出的專家名叫沈巷鳴,據說是路鶴就讀海江省警察大學時的同學,比路鶴大一歲,曾是警校風雲人物,畢業後進入省廳,破案能力突出,很快擢升為省廳刑警隊副隊長。
當時沈巷鳴前來今陽市局協助時的身份,就是省廳刑警隊副隊長,不過今天已經是省廳刑警隊隊長了,沈巷鳴當時也做出了孟思期類似的推斷,認為第一次,兇手是在孩子死後打出了勒索電話。
馮少民還記得那段時間他被劉局委派到省裏學習一段時間,沒有完全跟上案子進展。實際上那次外派學習是劉局特意讓他遠離警局一段時間,緩解項傑去世帶給他的壓力。
不過就算知道兇手打出勒索電話的準確時間,也並不能確認兇手的真正犯罪意圖。他記得沈巷鳴來協助調查的時候,他已經外派了,所以後續的細節他沒有太多記憶。
但是孟思期下麵的一句話,讓他微微怔住。
孟思期說:「兇手勒索贖金的行為有沒有可能就是隱藏他的犯罪心理?他原本可能並不是想綁架勒索,因為某種原因殺害或失手殺害了小女孩,他的本意並不是勒索,但是小女孩死了,他為了隱蔽犯罪動機,混淆警方視線,他打出了勒索電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