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遲疑片刻後, 道:「聽聞您迴京城的時候,路過了邊城, 既然見了明皇叔, 不知道有沒有……」
阿湘公主道:「你是想問你外公吧?」
曲渡邊點頭。
上次見麵才是他兩歲多, 轉眼已然將近十年。
外公年紀越來越大, 戍守北疆,消息兩三個月才有一次, 有時候甚至是半年才來信。他這幾年都很不放心,擔憂外公身體。
外婆嘴上不說,實際心裏也總提著一口氣。
阿湘公主:「北疆各部動亂的時候,我與持劍侯、夏宏將軍會時有傳訊協商。此次路過北疆邊城的時候,我在那裏住了兩日算作修整。跟持劍侯見麵,說了不少的話。」
當然,不是住在軍營和城池裏,而是在外麵搭帳篷。
畢竟她身邊帶著北疆的人,泄露城池布防總歸不好。
曲渡邊:「外公狀態如何?」
阿湘公主笑道:「飯量不減當年。」
鬚髮大半都白了,但是精神頭看著不錯。
「持劍侯把文書的工作丟給了夏宏將軍,十年前,北疆分權,明親王帶隊宦官當做監軍。因為有監軍在,軍令下達遲緩了不少,持劍侯怕自己暴脾氣上來殺了監軍,所以每次扯皮都是夏宏去。」
曲渡邊一笑,「外公不喜歡麻煩。」
阿湘公主:「對了,差點忘了,我這次帶來的東西裏,還有持劍侯塞上去的木匣子,讓我送到烏老夫人手上。不過現在都擱置在公主府,我迴去之後就差人送去。」
曲渡邊聽罷,站起來朝著阿湘公主拱手行了一禮,「姑姑,侄兒有個不情之請。」
阿湘公主抬手扶住:「不必如此,快坐快坐。你說吧,能力之內,我定然辦到。」
曲渡邊道:「並非大事,隻是請姑姑親自去趟持劍侯府,跟外婆說一說外公的近況,多說一些,日常也好,您稍微編一編也罷,外婆真的很想他。」
縱然有信件往來,也不如親見之人言談細說。
就算隻寬慰一分也好。
阿湘公主:「小事而已。」
一日來,她聽聞了不少七皇子的事跡,感覺是個鬧騰跳脫的孩子,但沒想到其實心思這般細膩。
她看這孩子越發順眼,溫和道:「姑姑在京還有一月才走,要是還有別的事,也可以來找我。」
曲渡邊:「謝謝阿湘姑姑。」
他們在順寧宮吃了頓飯,阿湘公主見了織儀,誇了句漂亮,又說她到了該選駙馬的年紀,可以早日相看起來。
一番客氣閑談。
午膳後。
曲渡邊跟著阿湘公主一塊去了公主府,拿上持劍侯塞上來的木匣子,去了持劍侯府。
他們走後。
郭貴人顯得憂心忡忡起來。
她在看見阿湘公主的那一刻,一直隱藏的焦躁和擔憂就好似被針紮破了個口子。
她對宣妃道:「陛下應該不會再選公主去北疆和親吧?」
宣妃:「北疆現在平穩,阿湘公主也沒有力不從心,陛下沒有表露要再度和親的意思。」
郭貴人:「那陛下也沒有明說,不會再和親一位公主,加強對親近大周的部落的扶持不是?」
織儀差了兩個月,但也即將十五歲了。
思和還小,適齡的公主就織儀一個。
宣妃道:「眼見著這幾年是不大可能的,要是想要杜絕和親的可能性,給織儀仔細招個駙馬便是。」
郭貴人發愁道:「就怕織儀不願意。」
她要不然跟著觀星司的副司主學數算,要不然就是去謝家幫元姐兒準備成婚的一應物什,腦子裏根本沒有招駙馬的那根筋。
-
持劍侯府。
曲渡邊跟阿湘公主把木匣子帶給了烏思挽。
木匣子打開後,裏麵竟是一箱子的石頭,還有一根鷹骨笛。
阿湘公主詫異道:「怪不得這麽沉呢,裏麵這是有……」她細細數了數,「八塊石頭。」
每個都有巴掌大,被磨成了葫蘆狀。
烏思挽:「小乖,我不會樂器,這笛子是外公送給你的,石頭才是他給我的。」
鷹骨笛沁著一股涼意,曲渡邊握在手中,吹了幾下,骨笛的聲音略顯得蒼涼遼遠,「外婆,外公給你送石頭是什麽意思?」
烏思挽笑嗬嗬,卻搖了搖頭。
「這是你外公跟我的秘密。」
她拉著阿湘公主去了一旁,叫她再多說一些北疆的事情。
曲渡邊飛上了屋頂,試探著吹骨笛。
他會樂器,笛子也會一些,不過玩得最好的是吉他和小提琴。
曲渡邊心底裝著些事,越長大,要考慮的事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變多了。試吹了片刻,簡單的調子從笛子裏飛出。
烏思挽聽著阿湘公主說北疆的事情。
她看著木匣子裏的葫蘆石頭。
當時持劍侯還不是侯爺,就是愣頭青,不知從哪裏聽了『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的承諾。
他覺得這承諾很不大氣,瓢不就是葫蘆分一半?整個全給了多好。於是他自己改成了『弱水三千,葫蘆裝水全給你』。
後來,持劍侯去北疆,每年都會磨出一個石頭葫蘆出來,要不找機會托人送來,要不就自己攢著,等迴家的時候一起拿來。
石頭葫蘆,就變成了他們之間貫穿了一生的承諾和思念。
阿湘公主道:「你是想問你外公吧?」
曲渡邊點頭。
上次見麵才是他兩歲多, 轉眼已然將近十年。
外公年紀越來越大, 戍守北疆,消息兩三個月才有一次, 有時候甚至是半年才來信。他這幾年都很不放心,擔憂外公身體。
外婆嘴上不說,實際心裏也總提著一口氣。
阿湘公主:「北疆各部動亂的時候,我與持劍侯、夏宏將軍會時有傳訊協商。此次路過北疆邊城的時候,我在那裏住了兩日算作修整。跟持劍侯見麵,說了不少的話。」
當然,不是住在軍營和城池裏,而是在外麵搭帳篷。
畢竟她身邊帶著北疆的人,泄露城池布防總歸不好。
曲渡邊:「外公狀態如何?」
阿湘公主笑道:「飯量不減當年。」
鬚髮大半都白了,但是精神頭看著不錯。
「持劍侯把文書的工作丟給了夏宏將軍,十年前,北疆分權,明親王帶隊宦官當做監軍。因為有監軍在,軍令下達遲緩了不少,持劍侯怕自己暴脾氣上來殺了監軍,所以每次扯皮都是夏宏去。」
曲渡邊一笑,「外公不喜歡麻煩。」
阿湘公主:「對了,差點忘了,我這次帶來的東西裏,還有持劍侯塞上去的木匣子,讓我送到烏老夫人手上。不過現在都擱置在公主府,我迴去之後就差人送去。」
曲渡邊聽罷,站起來朝著阿湘公主拱手行了一禮,「姑姑,侄兒有個不情之請。」
阿湘公主抬手扶住:「不必如此,快坐快坐。你說吧,能力之內,我定然辦到。」
曲渡邊道:「並非大事,隻是請姑姑親自去趟持劍侯府,跟外婆說一說外公的近況,多說一些,日常也好,您稍微編一編也罷,外婆真的很想他。」
縱然有信件往來,也不如親見之人言談細說。
就算隻寬慰一分也好。
阿湘公主:「小事而已。」
一日來,她聽聞了不少七皇子的事跡,感覺是個鬧騰跳脫的孩子,但沒想到其實心思這般細膩。
她看這孩子越發順眼,溫和道:「姑姑在京還有一月才走,要是還有別的事,也可以來找我。」
曲渡邊:「謝謝阿湘姑姑。」
他們在順寧宮吃了頓飯,阿湘公主見了織儀,誇了句漂亮,又說她到了該選駙馬的年紀,可以早日相看起來。
一番客氣閑談。
午膳後。
曲渡邊跟著阿湘公主一塊去了公主府,拿上持劍侯塞上來的木匣子,去了持劍侯府。
他們走後。
郭貴人顯得憂心忡忡起來。
她在看見阿湘公主的那一刻,一直隱藏的焦躁和擔憂就好似被針紮破了個口子。
她對宣妃道:「陛下應該不會再選公主去北疆和親吧?」
宣妃:「北疆現在平穩,阿湘公主也沒有力不從心,陛下沒有表露要再度和親的意思。」
郭貴人:「那陛下也沒有明說,不會再和親一位公主,加強對親近大周的部落的扶持不是?」
織儀差了兩個月,但也即將十五歲了。
思和還小,適齡的公主就織儀一個。
宣妃道:「眼見著這幾年是不大可能的,要是想要杜絕和親的可能性,給織儀仔細招個駙馬便是。」
郭貴人發愁道:「就怕織儀不願意。」
她要不然跟著觀星司的副司主學數算,要不然就是去謝家幫元姐兒準備成婚的一應物什,腦子裏根本沒有招駙馬的那根筋。
-
持劍侯府。
曲渡邊跟阿湘公主把木匣子帶給了烏思挽。
木匣子打開後,裏麵竟是一箱子的石頭,還有一根鷹骨笛。
阿湘公主詫異道:「怪不得這麽沉呢,裏麵這是有……」她細細數了數,「八塊石頭。」
每個都有巴掌大,被磨成了葫蘆狀。
烏思挽:「小乖,我不會樂器,這笛子是外公送給你的,石頭才是他給我的。」
鷹骨笛沁著一股涼意,曲渡邊握在手中,吹了幾下,骨笛的聲音略顯得蒼涼遼遠,「外婆,外公給你送石頭是什麽意思?」
烏思挽笑嗬嗬,卻搖了搖頭。
「這是你外公跟我的秘密。」
她拉著阿湘公主去了一旁,叫她再多說一些北疆的事情。
曲渡邊飛上了屋頂,試探著吹骨笛。
他會樂器,笛子也會一些,不過玩得最好的是吉他和小提琴。
曲渡邊心底裝著些事,越長大,要考慮的事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變多了。試吹了片刻,簡單的調子從笛子裏飛出。
烏思挽聽著阿湘公主說北疆的事情。
她看著木匣子裏的葫蘆石頭。
當時持劍侯還不是侯爺,就是愣頭青,不知從哪裏聽了『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的承諾。
他覺得這承諾很不大氣,瓢不就是葫蘆分一半?整個全給了多好。於是他自己改成了『弱水三千,葫蘆裝水全給你』。
後來,持劍侯去北疆,每年都會磨出一個石頭葫蘆出來,要不找機會托人送來,要不就自己攢著,等迴家的時候一起拿來。
石頭葫蘆,就變成了他們之間貫穿了一生的承諾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