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舒見若瑾一雙形狀姣好的杏眼正盛著笑意望向自己,沒由來的又臉紅了。
第 2 章 如春
若瑾一句話便將與若見微「有幾麵之緣」的沈掌門變成了師兄的「故交」,還給她師兄拉了個照應小輩的活兒。顧寒在一旁暗暗咂舌,這位若關山的小徒弟可真是個人精。
不過若見微看起來並不在意,既沒有糾正若瑾話中的「故交」,也沒有對照應一事多置一詞,自迴答了葉舒的話後,便一直眺望著河麵,仍是一副淡漠的神情。
顧寒看著這位蒼梧山的年輕長老,心裏想道,若非時機地點不對,他該好好會一會這位「照夜」劍。
他看了一眼身旁擺著一副臭臉的少年,好不容易迴一趟崑崙,卻被師兄差來找獨自下山的樓青川,聽說兩人月前大吵了一架,樓青川一氣之下離開了山門,臨走還偷走了他爹的佩刀,樓秋遠又氣又急,自家兒子幾斤幾兩他是知道的,就算帶著自己的佩刀,恐怕也難以應付,他自己又拉不下臉麵親自去尋,便教顧寒擔了這差事。
如今人是找到了,卻不願跟他迴去。按顧寒的脾性,該是直接動手將人打趴下了再帶迴去,但樓秋遠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照看好青川,他實在不便動手。想到此處,顧寒臉上表情更冷了。
葉舒幾個眼睜睜看著對麵那位身上的氣息越來越冷,像是下一刻就要拔刀,而旁邊的始作俑者偏偏執拗地把臉撇到一邊,一個字也不肯與師叔多說。若見微在一旁似是並未受影響,他們幾個卻覺得周圍氣氛一下子變得更冷了。
好冷啊,葉舒想到,迴去河畔吹風也好過在這裏看顧寒的冷臉。
幸好若瑾的話又適時響起:「幾位師兄是為何而來尋找神器的呢?」
樓青川道:「路過。」他下山之後四處遊蕩,恰巧在如春山脈附近聽說了神器出現的事,便來看一眼,哪想未等到神器先等來了顧寒。
這次陳師兄答得倒是流利:「吾等是為了一睹神器之風采神通而來。」
葉舒好奇問道:「聽聞蒼梧山中藏有神器『昭明』,雖未曾親眼得見,但常聽得賀掌門『昭明一劍斬魔龍』之美談,不知若瑾師姐可曾見過『昭明』真容?」
他這話問得有些唐突,幸好若瑾並未在意,笑答道:「自是見過的,但我那時年歲尚小,記得不清,不若讓師兄來講與你聽。」
她一番良苦用心,想引得若見微多說幾句話,莫像個木頭似的杵在船邊。若見微答道:「吾曾見師父與掌門師伯品劍,『昭明』劍觀之質樸無奇,與普通長劍無異,然則光華內斂,劍甫出鞘而劍意陡生,如旭日朝陽,劍意生生不息,無窮無盡,便連師父也無法完全參透,足見劍主劍道造詣之高。」
幾人聽得一知半解,若瑾則道:「師兄一談及劍道之事便有說不完的話,平日裏多說一句也不肯,這點與師父簡直一模一樣。」
若見微果真又不說話了。
倒是一旁顧寒此時開了口:「聽聞若關山一脈皆是秉持『以劍濟世』,並不熱衷於證道成神,怎得此次也來參與尋找神器一事?」
若瑾一驚,顧寒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此事正是若見微的逆鱗,便連她與師父師兄們也不知曉原因,正要打個圓場糊弄過去,卻聽若見微淡淡道:「吾尋神器不為成神,隻是尋人,此乃吾之私事,與師門無關。」
他這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若瑾更是震驚,隻因若見微並未在人前提起過此事。她知曉師兄此刻說出緣由是見不得外人妄議師門,但是…師兄竟是為了尋人?
自她拜入若關山門下,便知曉大師兄一直執著於神器一事,聽別的師兄們說,大師兄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且不說向掌門與師父探問本門所藏的「昭明」,便是藏有神器的其他門派,他也都去拜訪過,若有聽聞其他神器線索,亦會前往查探。修道者眼裏幾十年或許不算太久,可凡人一生不過數十載,若是放在凡人身上,便是一生蹉跎,而師兄卻未嚐放棄,如此執著幾十年,原是為了尋人嗎。
她驀地看向若見微身側被袍袖遮住的右手腕,是了,她曾看到,師兄的手腕上戴著一串菩提珠,她也曾在山上四處遊蕩時,撞到師兄在月下對著那菩提串發呆,整個人似是要融進月色中去。彼時她還小,讀不懂那時自己的感覺,後來她才明白,那種感覺是孤獨。
那菩提串是那個人送的嗎,那人還會等著師兄嗎,或者,那人…還在這世上嗎。
若瑾張了張口,她一瞬間有很多問題想問若見微,可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葉舒隻覺得此時船上的氣氛說不出的古怪,眾人一時皆無話。卻聽船夫的聲音從船尾處傳來:「諸位,往前便是如春山脈地界了。」
葉舒這才察覺到四周的景象已經變了。他們的船此時正沿著一條匯入汜水河的支流逆行而上,兩旁群山連綿,山上鬱鬱蔥蔥,山腳下偶爾看到幾戶人家,有農人在田地裏耕作,農舍裏冒出了裊裊炊煙,河岸邊有小童在嬉笑玩耍,一派春意盎然,其樂融融之景,有人不禁感嘆道:「如春山脈,當真是地如其名,四季如春吶!」
那船夫聽了這話,頗有些自豪地迴道:「正是因為咱們如春山有春神護佑,才能保證山裏四季如春呀!」
「春神?是真的神嗎?」見那船夫答是,陳師兄顯然已十分激動,「沒想到這一趟不僅可以見到神器,還能見到真正的神!」
第 2 章 如春
若瑾一句話便將與若見微「有幾麵之緣」的沈掌門變成了師兄的「故交」,還給她師兄拉了個照應小輩的活兒。顧寒在一旁暗暗咂舌,這位若關山的小徒弟可真是個人精。
不過若見微看起來並不在意,既沒有糾正若瑾話中的「故交」,也沒有對照應一事多置一詞,自迴答了葉舒的話後,便一直眺望著河麵,仍是一副淡漠的神情。
顧寒看著這位蒼梧山的年輕長老,心裏想道,若非時機地點不對,他該好好會一會這位「照夜」劍。
他看了一眼身旁擺著一副臭臉的少年,好不容易迴一趟崑崙,卻被師兄差來找獨自下山的樓青川,聽說兩人月前大吵了一架,樓青川一氣之下離開了山門,臨走還偷走了他爹的佩刀,樓秋遠又氣又急,自家兒子幾斤幾兩他是知道的,就算帶著自己的佩刀,恐怕也難以應付,他自己又拉不下臉麵親自去尋,便教顧寒擔了這差事。
如今人是找到了,卻不願跟他迴去。按顧寒的脾性,該是直接動手將人打趴下了再帶迴去,但樓秋遠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照看好青川,他實在不便動手。想到此處,顧寒臉上表情更冷了。
葉舒幾個眼睜睜看著對麵那位身上的氣息越來越冷,像是下一刻就要拔刀,而旁邊的始作俑者偏偏執拗地把臉撇到一邊,一個字也不肯與師叔多說。若見微在一旁似是並未受影響,他們幾個卻覺得周圍氣氛一下子變得更冷了。
好冷啊,葉舒想到,迴去河畔吹風也好過在這裏看顧寒的冷臉。
幸好若瑾的話又適時響起:「幾位師兄是為何而來尋找神器的呢?」
樓青川道:「路過。」他下山之後四處遊蕩,恰巧在如春山脈附近聽說了神器出現的事,便來看一眼,哪想未等到神器先等來了顧寒。
這次陳師兄答得倒是流利:「吾等是為了一睹神器之風采神通而來。」
葉舒好奇問道:「聽聞蒼梧山中藏有神器『昭明』,雖未曾親眼得見,但常聽得賀掌門『昭明一劍斬魔龍』之美談,不知若瑾師姐可曾見過『昭明』真容?」
他這話問得有些唐突,幸好若瑾並未在意,笑答道:「自是見過的,但我那時年歲尚小,記得不清,不若讓師兄來講與你聽。」
她一番良苦用心,想引得若見微多說幾句話,莫像個木頭似的杵在船邊。若見微答道:「吾曾見師父與掌門師伯品劍,『昭明』劍觀之質樸無奇,與普通長劍無異,然則光華內斂,劍甫出鞘而劍意陡生,如旭日朝陽,劍意生生不息,無窮無盡,便連師父也無法完全參透,足見劍主劍道造詣之高。」
幾人聽得一知半解,若瑾則道:「師兄一談及劍道之事便有說不完的話,平日裏多說一句也不肯,這點與師父簡直一模一樣。」
若見微果真又不說話了。
倒是一旁顧寒此時開了口:「聽聞若關山一脈皆是秉持『以劍濟世』,並不熱衷於證道成神,怎得此次也來參與尋找神器一事?」
若瑾一驚,顧寒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此事正是若見微的逆鱗,便連她與師父師兄們也不知曉原因,正要打個圓場糊弄過去,卻聽若見微淡淡道:「吾尋神器不為成神,隻是尋人,此乃吾之私事,與師門無關。」
他這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若瑾更是震驚,隻因若見微並未在人前提起過此事。她知曉師兄此刻說出緣由是見不得外人妄議師門,但是…師兄竟是為了尋人?
自她拜入若關山門下,便知曉大師兄一直執著於神器一事,聽別的師兄們說,大師兄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且不說向掌門與師父探問本門所藏的「昭明」,便是藏有神器的其他門派,他也都去拜訪過,若有聽聞其他神器線索,亦會前往查探。修道者眼裏幾十年或許不算太久,可凡人一生不過數十載,若是放在凡人身上,便是一生蹉跎,而師兄卻未嚐放棄,如此執著幾十年,原是為了尋人嗎。
她驀地看向若見微身側被袍袖遮住的右手腕,是了,她曾看到,師兄的手腕上戴著一串菩提珠,她也曾在山上四處遊蕩時,撞到師兄在月下對著那菩提串發呆,整個人似是要融進月色中去。彼時她還小,讀不懂那時自己的感覺,後來她才明白,那種感覺是孤獨。
那菩提串是那個人送的嗎,那人還會等著師兄嗎,或者,那人…還在這世上嗎。
若瑾張了張口,她一瞬間有很多問題想問若見微,可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葉舒隻覺得此時船上的氣氛說不出的古怪,眾人一時皆無話。卻聽船夫的聲音從船尾處傳來:「諸位,往前便是如春山脈地界了。」
葉舒這才察覺到四周的景象已經變了。他們的船此時正沿著一條匯入汜水河的支流逆行而上,兩旁群山連綿,山上鬱鬱蔥蔥,山腳下偶爾看到幾戶人家,有農人在田地裏耕作,農舍裏冒出了裊裊炊煙,河岸邊有小童在嬉笑玩耍,一派春意盎然,其樂融融之景,有人不禁感嘆道:「如春山脈,當真是地如其名,四季如春吶!」
那船夫聽了這話,頗有些自豪地迴道:「正是因為咱們如春山有春神護佑,才能保證山裏四季如春呀!」
「春神?是真的神嗎?」見那船夫答是,陳師兄顯然已十分激動,「沒想到這一趟不僅可以見到神器,還能見到真正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