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雎剛才說的那些話,每一個字都出自對高策的忠心。
對他而言,高策對他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提拔之恩,更有君臣之義。
同時他也明白,如今自己的權勢地位是高策給他的,沒有高策,他什麽都不是。
他是真的忠心於高策,甚至於將高策視為再生父母,所以才會說這些。
高策也理解他的苦心,於是柔聲說道:
“此次出使吳越談判,沒那麽簡單。”
“我必須要去。”
張雎皺著眉頭問道:
“為什麽?”
“殿下,當初閩國並入大燕,朝廷也隻是讓趙臨帶隊出使,如今怎麽就不一樣了?”
高策看著他,正色反問道:
“現在閩南八州真的屬於大燕了麽?”
聞聽此言,張雎微微一愣,一時間語塞。
高策手指輕點案台,淡聲說道:
“你不用感到忌諱,你我都清楚,如今的閩南八州是迫於無奈才並入大燕,閩王父子與我大燕無半分忠心可言。”
“如今閩南八州雖有我燕軍駐紮,可實際的軍政大權還在閩王手裏,有朝一日,閩地必然複叛。”
張雎低聲問道:
“可這關吳越國何事?”
高策厲聲說道:
“吳越國的歸降絕不能像閩國一樣!”
“這次陛下之所以派母後和本宮出使吳越,就是為了向吳越朝廷展示最大的誠意,讓吳越國徹徹底底的歸降,我大燕要在吳越之地設立州縣,直屬中央!”
“你明白麽?!”
張雎微微頷首,略顯失落的說道:
“臣明白了。”
見狀,高策緩緩站起身,走到他身前,柔聲說道:
“我知道你是在關心我,本宮之心甚慰!”
“可我母後畢竟是吳越王的女兒,他們父女之情深厚,大燕早年間能在中原站穩腳跟,吳越國也是出了力的,吳越國也是第一個向大燕稱臣納貢的藩國。”
“兩國之間不單單是姻親之情,其間種種關係難以言表。”
“總之,若非逼不得已,父皇和本宮都不願向吳越之地動兵。”
聽到高策說這些,張雎點了點頭,拱手說道:
“臣明白了。”
“此一行,微臣必舍命護佑皇後和殿下的安全。”
高策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
“你的忠心本宮知道。”
之後二人又閑聊了一會兒,張雎便起身告辭了。
……………
幾日後,大燕將派使團入吳越的消息傳檄天下。
尤其是此番皇後和太子都會隨使團出使吳越,讓這一消息更加轟動。
…………
吳越國境內,姑蘇城,吳越王宮。
一個須發斑白的老人正坐在王位上批閱奏疏。
此人身著四爪蟒紋袍,頭戴玉冠,氣質儒雅,相貌溫文敦厚,細細看去與燕皇後錢靈蘊隱隱有幾分相似。
他正專心於國事,手上的朱批不停的運轉,批閱著一份又一份的奏折。
恰在此時,一個年輕男子風風火火的跑進殿來。
他一進殿,便衝著王位上的老人喊道:
“父親!父親!我聽說姐姐要迴來了!”
這名年輕男子的長相清秀,目光炯炯有神,比王位上的老人還要多幾分像錢靈蘊。
坐在王位上的老人便是吳越王錢敦,而興奮跑來的年輕男子則是吳越國的王世子,錢靈蘊的同胞弟弟,錢睦。
聽到兒子高興的喊叫,錢敦無奈的搖了搖頭,指著兒子說道:
“你現在是我吳越國的王世子,瞧瞧你這個樣子!”
“你今年都已經快三十歲了,一點都不穩重啊!”
錢睦訕訕一笑,尷尬的撓了撓後腦勺,低聲說道:
“兒臣這不是好久都沒見到姐姐了麽。”
聽聞此言,錢敦靠在龍椅上,無奈的歎了口氣。
錢靈蘊與錢睦是同胞姐弟,二人相差十歲,又因為先吳越王妃生錢睦的時候難產而亡。
所以在錢睦小的時候,都是姐姐錢靈蘊照顧她,在他心中這個姐姐已經充當了母親的角色。
直到他八歲的時候,當時還是燕世子的高晟忽然來到了吳越國,不但說服他父親與燕王結盟,還娶走了他的姐姐。
由此,他們姐弟二人分離二十餘年。
當然,吳越國成為大燕的藩屬國之後,他也曾混在入燕朝貢的隊伍中,來到東京與姐姐相見,不過也隻是寥寥數次。
再加上,他後來被封為吳越國的王世子,是未來的吳越王,他就更不可能隨意離開吳越國去見錢靈蘊了。
如今,當錢睦得知姐姐要來,他當然興奮不已。
不過他身為吳越王世子,未來的吳越王,他也清楚這個時候大燕派使團而來的玄機,但是敵不過他對姐姐的思念。
坐在王位上的錢敦喝了一口茶,眼中含淚,這些年他非常思念自己的女兒。
其實當年對於錢靈蘊和高晟的婚事,他是很矛盾的。
當初錢靈蘊與高晟一見鍾情。
他看得出女兒喜歡高晟,也同樣看出高晟並非池中物,高晟的父親高毅更是一代雄主,但是吳越之地離中原相隔很遠,若是他準了這門親事,以後父女二人恐難以相見。
錢靈蘊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更是唯一的女兒啊,他怎麽可能舍得自己的掌上明珠遠嫁呢。
最令他擔心的是,遠嫁之後,高晟會對他的女兒好麽?
如果女兒遠嫁之後受了委屈,相隔萬裏,他沒法為自己的女兒做主啊!
對於錢敦的擔憂,年少的高晟心知肚明。
高晟當著錢敦的麵,歃血為誓,必一生嗬護錢靈蘊,不讓她受一點委屈,若違此誓,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再加上錢靈蘊鐵了心要嫁給高晟,錢敦也隻好同意了這門婚事。
錢靈蘊遠嫁之後,錢敦時常思念女兒,也常常感到後悔,所以他派了很多人去看望他的女兒,也能讓他了解到女兒的情況。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這麽多年來,除了錢靈蘊戰場生育的那次,他從未聽到女兒受委屈的消息,他看著錢靈蘊從燕世子妃到燕太子妃,再到大燕的皇後,他的心才一步步放下。
吳越國這麽多年來一直順從大燕,除了錢敦本人仁德愛民,不喜戰爭的緣故,也有他女兒那一方麵的原因。
對他而言,高策對他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提拔之恩,更有君臣之義。
同時他也明白,如今自己的權勢地位是高策給他的,沒有高策,他什麽都不是。
他是真的忠心於高策,甚至於將高策視為再生父母,所以才會說這些。
高策也理解他的苦心,於是柔聲說道:
“此次出使吳越談判,沒那麽簡單。”
“我必須要去。”
張雎皺著眉頭問道:
“為什麽?”
“殿下,當初閩國並入大燕,朝廷也隻是讓趙臨帶隊出使,如今怎麽就不一樣了?”
高策看著他,正色反問道:
“現在閩南八州真的屬於大燕了麽?”
聞聽此言,張雎微微一愣,一時間語塞。
高策手指輕點案台,淡聲說道:
“你不用感到忌諱,你我都清楚,如今的閩南八州是迫於無奈才並入大燕,閩王父子與我大燕無半分忠心可言。”
“如今閩南八州雖有我燕軍駐紮,可實際的軍政大權還在閩王手裏,有朝一日,閩地必然複叛。”
張雎低聲問道:
“可這關吳越國何事?”
高策厲聲說道:
“吳越國的歸降絕不能像閩國一樣!”
“這次陛下之所以派母後和本宮出使吳越,就是為了向吳越朝廷展示最大的誠意,讓吳越國徹徹底底的歸降,我大燕要在吳越之地設立州縣,直屬中央!”
“你明白麽?!”
張雎微微頷首,略顯失落的說道:
“臣明白了。”
見狀,高策緩緩站起身,走到他身前,柔聲說道:
“我知道你是在關心我,本宮之心甚慰!”
“可我母後畢竟是吳越王的女兒,他們父女之情深厚,大燕早年間能在中原站穩腳跟,吳越國也是出了力的,吳越國也是第一個向大燕稱臣納貢的藩國。”
“兩國之間不單單是姻親之情,其間種種關係難以言表。”
“總之,若非逼不得已,父皇和本宮都不願向吳越之地動兵。”
聽到高策說這些,張雎點了點頭,拱手說道:
“臣明白了。”
“此一行,微臣必舍命護佑皇後和殿下的安全。”
高策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
“你的忠心本宮知道。”
之後二人又閑聊了一會兒,張雎便起身告辭了。
……………
幾日後,大燕將派使團入吳越的消息傳檄天下。
尤其是此番皇後和太子都會隨使團出使吳越,讓這一消息更加轟動。
…………
吳越國境內,姑蘇城,吳越王宮。
一個須發斑白的老人正坐在王位上批閱奏疏。
此人身著四爪蟒紋袍,頭戴玉冠,氣質儒雅,相貌溫文敦厚,細細看去與燕皇後錢靈蘊隱隱有幾分相似。
他正專心於國事,手上的朱批不停的運轉,批閱著一份又一份的奏折。
恰在此時,一個年輕男子風風火火的跑進殿來。
他一進殿,便衝著王位上的老人喊道:
“父親!父親!我聽說姐姐要迴來了!”
這名年輕男子的長相清秀,目光炯炯有神,比王位上的老人還要多幾分像錢靈蘊。
坐在王位上的老人便是吳越王錢敦,而興奮跑來的年輕男子則是吳越國的王世子,錢靈蘊的同胞弟弟,錢睦。
聽到兒子高興的喊叫,錢敦無奈的搖了搖頭,指著兒子說道:
“你現在是我吳越國的王世子,瞧瞧你這個樣子!”
“你今年都已經快三十歲了,一點都不穩重啊!”
錢睦訕訕一笑,尷尬的撓了撓後腦勺,低聲說道:
“兒臣這不是好久都沒見到姐姐了麽。”
聽聞此言,錢敦靠在龍椅上,無奈的歎了口氣。
錢靈蘊與錢睦是同胞姐弟,二人相差十歲,又因為先吳越王妃生錢睦的時候難產而亡。
所以在錢睦小的時候,都是姐姐錢靈蘊照顧她,在他心中這個姐姐已經充當了母親的角色。
直到他八歲的時候,當時還是燕世子的高晟忽然來到了吳越國,不但說服他父親與燕王結盟,還娶走了他的姐姐。
由此,他們姐弟二人分離二十餘年。
當然,吳越國成為大燕的藩屬國之後,他也曾混在入燕朝貢的隊伍中,來到東京與姐姐相見,不過也隻是寥寥數次。
再加上,他後來被封為吳越國的王世子,是未來的吳越王,他就更不可能隨意離開吳越國去見錢靈蘊了。
如今,當錢睦得知姐姐要來,他當然興奮不已。
不過他身為吳越王世子,未來的吳越王,他也清楚這個時候大燕派使團而來的玄機,但是敵不過他對姐姐的思念。
坐在王位上的錢敦喝了一口茶,眼中含淚,這些年他非常思念自己的女兒。
其實當年對於錢靈蘊和高晟的婚事,他是很矛盾的。
當初錢靈蘊與高晟一見鍾情。
他看得出女兒喜歡高晟,也同樣看出高晟並非池中物,高晟的父親高毅更是一代雄主,但是吳越之地離中原相隔很遠,若是他準了這門親事,以後父女二人恐難以相見。
錢靈蘊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更是唯一的女兒啊,他怎麽可能舍得自己的掌上明珠遠嫁呢。
最令他擔心的是,遠嫁之後,高晟會對他的女兒好麽?
如果女兒遠嫁之後受了委屈,相隔萬裏,他沒法為自己的女兒做主啊!
對於錢敦的擔憂,年少的高晟心知肚明。
高晟當著錢敦的麵,歃血為誓,必一生嗬護錢靈蘊,不讓她受一點委屈,若違此誓,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再加上錢靈蘊鐵了心要嫁給高晟,錢敦也隻好同意了這門婚事。
錢靈蘊遠嫁之後,錢敦時常思念女兒,也常常感到後悔,所以他派了很多人去看望他的女兒,也能讓他了解到女兒的情況。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這麽多年來,除了錢靈蘊戰場生育的那次,他從未聽到女兒受委屈的消息,他看著錢靈蘊從燕世子妃到燕太子妃,再到大燕的皇後,他的心才一步步放下。
吳越國這麽多年來一直順從大燕,除了錢敦本人仁德愛民,不喜戰爭的緣故,也有他女兒那一方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