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道昭知道張雎此次前來一定是要壞事的,他可不想讓張雎影響了他的大略,於是他對著潘太後和李鄂拱手說道:


    “太後娘娘,國主,張雎此次前來一定包藏禍心,意圖坑害我楚國,還是不要見他為好。”


    潘太後輕咬下唇,思索片刻後,點頭說道:


    “好,那就讓他在宮外等著!”


    “娘娘,國主,英明!”


    藺道昭心中暗喜,他要在張雎搗亂之前,說服潘太後和小國主,讓他們同意出兵援救荊南國。


    可這時潘榮忽然站了出來,看了藺道昭一眼後,拱手說道:


    “娘娘,國主,燕使長途跋涉而來,若是我們躲著不見,不合禮製吧!”


    “更何況,我們楚國現在是藩屬國,若是不見燕使,豈不是給燕國一個不敬上國的把柄。”


    “燕國如今吞並天下之野心已經不加掩飾了,但是他們每次出兵作戰都師出有名,我們可不能給燕國出兵的理由啊!”


    潘榮的話立刻受到了其餘臣子的響應。


    潘太後聽了他的話,心中深以為然,於是看向藺道昭,柔聲說道:


    “定國公,張雎畢竟是燕國來使,若是不見他,確實不合禮製,會留人話柄的。”


    “不如就見一見他吧。”


    潘榮拱手說道:


    “娘娘英明。”


    “張雎,一個燕國使者而已,我楚國滿朝文武在此,何必躲著不見呢。”


    藺道昭瞥了潘榮一眼,心中萬分無奈,卻又無可奈何,隻能說道:


    “娘娘和國主可以和他見麵,但是一定要小心。”


    潘太後見藺道昭也同意了,於是對著侍衛說道:


    “去把燕國使臣帶過來。”


    “是!”


    侍衛緩緩走出大殿。


    藺道昭眼睛望著殿外,一臉嚴肅的等著張雎的到來。


    不多時,侍衛便將張雎帶到了殿外。


    此時張雎身著燕國官服,威嚴肅穆,右手拄著一根檀香木製成的拐杖,與上次來時的低調謙和不同,此時他的臉上充滿自信與傲氣。


    侍衛客氣的說道:


    “張大人,您先在外麵等一會,我要先進去通報一聲。”


    張雎微微頷首,並未言語。


    侍衛趕忙進殿,對著前方的潘太後和李鄂行禮道:


    “太後娘娘,國主,張使者已經在殿外候著了。”


    潘太後對旁邊的宦官使了個眼色,宦官當即會意,高聲喊道:


    “宣燕國使臣張雎覲見!”


    聲音高昂響亮,傳至殿外,張雎微微一笑,他知道楚國朝堂是要給他個下馬威了。


    此時,那名侍衛也走出大殿,對張雎說道:


    “張使者,太後和國主召見您了,快進去吧!”


    張雎不緊不慢了理了理官袍,又扶了扶官帽,然後才拄著拐杖,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大殿內走去。


    殿內的文武百官不約而同的看向張雎。


    藺道昭的眼睛也緊緊盯著張雎,上次張雎來的時候,藺道昭是見過的,但是他當時一心都撲在燕蜀的戰事上,沒有特意關注這個瘸子,但是他沒想到,就這是這個瘸子壞了他的計劃。


    張雎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到大殿中央,站直身子後,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禮道:


    “燕國使者張雎見過太後娘娘!見過國主!”


    小國主李鄂微微抬手,本想讓張雎平身,卻被潘太後攔住了。


    李鄂疑惑的看著母親,但是下麵站著的楚臣卻明白潘太後的意思。


    不多時,就有一名楚臣站出來,衝著張雎指責道:


    “張使者,你見到我們太後和國主竟然不下跪行禮,你們燕國懂不懂禮數?!”


    張雎咧嘴一笑,根本不看那名楚臣,而是抬頭看著潘太後和國主李鄂,毫無怯意的說道:


    “上國使臣,不拜下邦之主!”


    此言一出,殿內楚臣皆瞪著張雎,眼中滿是憤怒的殺意。


    潘太後本想出言駁斥,豈料張雎率先開口道:


    “大燕武狩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燕楚兩國簽訂盟約,自那日起,你楚國便是我大燕藩屬國!”


    “我現在若是向太後和國主下跪行禮,你們家的太後和國主敢受這個禮麽?”


    聞聽此言,這些楚臣一開始的憤怒戛然而止,剛才那個站出來指責張雎的人也啞口無言。


    潘太後和小國主也愣愣地坐在那裏,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殿內的氣氛是即尷尬又凝重,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決定了外交上的差距,毫無疑問,此次言語之間的交鋒,楚國落了下風。


    過了好一會兒,藺道昭出言打破了這份尷尬。


    “張使者,我了解過你,你本是燕國的舉子,入東京參加春闈,期間不知發生了些什麽,讓你得以與現在的燕太子相識,之後,你放棄了春闈,投入燕太子麾下,又在燕太子的舉薦下步入官途,得以平步青雲。”


    “我說的可對?”


    官途出身是張雎的軟肋,於是他沒有迴答藺道昭的問題,而是看向他,客氣的拱手說道:


    “閣下就是楚國的定國公吧!”


    “上次匆匆一見,未曾相交,實屬遺憾。”


    藺道昭亦拱手迴禮,笑著說道:


    “張使者巧舌如簧,上次得以凱旋而歸,又何必遺憾呢?”


    張雎也微微一笑,話鋒一轉,笑著說道:


    “剛才定國公所言大差不差,我確實是被太子殿下舉薦為官的,但是我大燕最好的一點便是,任人唯賢。”


    “在我大燕朝堂,我非是賢者,卻依舊能把事情做好,總比那些賢者出盡了主意,君主卻不願意采納的要好!”


    “有的時候,臣子賢與不賢,在君不在臣!”


    藺道昭聽完張雎的話,內心微微發寒,他本想在張雎官途出身上打壓他,卻沒想到自己被張雎暗諷了。


    他明白,張雎最後一句話,就是在說他為楚國鞠躬盡瘁,熬盡心血,卻不被君主采納認可,一切都是徒勞罷了。


    張雎更是在諷刺楚國掌權者昏庸無能,任用奸臣而棄賢者,早晚必亡。


    藺道昭看著張雎,頹廢之感撲麵而來,卻又不甘心落人下風,竟然出言說道:


    “張使者,就算你們燕國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也不至於派你來我楚國吧。”


    說到這裏,他看向張雎的那條瘸腿,冷冷的說道:


    “是否有損貴國的國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燕宮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癸未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癸未時並收藏大燕宮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