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燕軍進入禪州城,城內主街道兩側,有百姓陸陸續續前來圍觀。
他們或站或蹲,或依牆而立,好奇地看著這支突然進城的軍隊。
當這些百姓得知這支軍隊,是來自中原的燕軍時,他們的眼神從茫然變得驚喜和激動。
自魏朝大興三年,劉敬堂與戎狄部族勾結,將燕雲十六州出賣給戎狄部族那時起,燕雲之地與中原分裂了二十餘年。
這期間,無數燕雲百姓深受戎狄部族的壓迫,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
然而,即使曆經苦難,這些百姓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原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能重迴中原懷抱,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
此時,見到中原的軍隊到來,怎能不讓他們興奮和激動呢?
隨著百姓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擁擠的人群幾乎占據了整條街道。
正牽著韁繩的吳選抬起頭,看向前方,隻見前方道路被人群堵塞,難以通行。
他轉頭看向馬背上的皇帝,低聲問道:
“陛下,要不要派人疏散百姓?”
“這樣下去,我們的行軍速度會受到影響。”
高毅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輕聲說道:
“不必,讓士兵們放慢速度前進即可。”
“這些百姓也是一番好意,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熱情。”
吳選點了點頭,轉身傳達了皇帝的命令。
於是,燕軍放慢了步伐,緩緩前行。
一路上,百姓們歡唿雀躍,紛紛向軍隊表示歡迎。
有的百姓甚至送上食物和水,表示對燕軍的支持。
燕軍士兵們也感受到了百姓們的熱情,臉上露出笑容,迴應著百姓的問候。
高毅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不禁滿意點了點頭,他對這次北伐的信心更加充足,並暗自感慨道:
“民心可用!”
燕軍入城後,掃清了城中的北夏餘孽,迅速穩定了禪州城。
隨後,眾人齊聚於禪州刺史官邸,也就是吳選的官邸,稍作整頓,並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也是在這時,高策從鄭植的口中了解到,高毅為了收複燕雲之地,耗費了大量心血。
除了在大燕內部訓練軍隊,積蓄國力之外,高毅還暗中下令,命檢衛潛入燕雲之地,收集軍事情報,並拉攏駐守在燕雲的中原人官吏。
這吳選本就身在曹營心在漢,早在武狩十年,他就通過檢衛暗中與高毅取得了聯係,高毅讓其繼續潛伏在北夏朝堂,等待北伐時機到來。
在刺史府的大堂內。
吳選率先拱手說道:
“陛下,此前微臣假借烏蘭達之命,將城內的三萬戎狄守軍調出了禪州城。”
“他們還不知道禪州城內的情況,陛下若繼續率軍北上,當趁此時機,滅了那三萬戎狄軍隊,以防後患。”
高毅微微頷首,又看向眾人,沉聲說道:
“收複燕雲宜快,不宜慢,朕不打算在禪州城停留了。”
“帶將士們吃過午飯,繼續北上!”
聞言,眾將拱手稱是。
這時,吳選拱手問道:
“陛下,您走之後,這禪州城怎麽辦。”
高毅輕輕一笑,看著他說道:
“吳卿,你戍守禪州城多年,朕北上之後,由你帶著那五萬降軍守城!”
“這禪州城可是朕的退路,你千萬要給朕守好!”
聞聽此言,吳選感動不已,雖然他早就暗中投靠了大燕,但今日確是他和高毅的第一次見麵,沒想到,高毅竟然如此相信他。
其餘諸將聽到高毅的決定後,略有遲疑,但是也不敢反對高毅的決定。
吳選一臉動容的說道:
“陛下,我隻是一個降臣啊!”
“您就如此相信我,就不怕臣背叛您。”
高毅哈哈一笑,暢快的說道:
“你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可書信往來長達九年,你我神交已久。”
“朕信得過你!”
聞言,吳選立刻下跪,拱手行禮,一臉鄭重的說道:
“臣必為陛下守好禪州城,讓陛下接下來的北伐無後顧之憂!”
高毅點了點頭。
高策又開口問道:
“皇爺爺,接下來,我們該攻哪一城?!”
高毅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一旁的法詡,問道:
“法卿,你怎麽看。”
法詡看著燕雲地圖,沉思片刻,然後伸出手,分別指著地圖上的四座城池,說道:
“臣認為,接下來,我軍兵分三路,進攻,順,汝,霽,這三州之地。”
“等攻下這三州之後,三軍會師於汝州!”
聽完後,高毅並未表態,而是問道:
“為什麽?”
法詡緩緩解釋道:
禪州我軍入燕雲之門戶,因此,完顏鎮才在這裏布下重兵,又令烏蘭達前來鎮守。”
“臣估計,完顏鎮萬萬沒想到,禪州不到一日的時間,就被我軍給拿下了。”
“而順,汝,霽三州之守將,就更想不到我軍能這麽快能攻下禪州了。”
“如此一來,這三州必定疏於防範,且這三州的守軍加在一起不過七萬,我軍迅速北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最關鍵的是,據臣了結,這三州的守將皆是中原人,他們不會死忠於北夏的!”
“攻下三州後,我軍便在燕雲十六州站穩了腳跟,進可攻,退可守!”
“之後,待三軍齊聚汝州,再做圖謀!”
高毅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好!”
“就依卿之策!”
隨之,高毅下令說道:
“英國公龐牧,延平侯費忠!”
“臣在!”二人抱拳,齊聲迴道。
“命你二人率領六萬軍隊,進攻順州!”
“遵命!”
高毅又下令道:
“榮國公柴威,廣德侯唐華!”
“臣在!”
“令你二人率領六萬軍士,攻打霽州!”
高毅緩緩站起身,下達最後一個命令:
“其餘將士隨朕攻打汝州!”
“十日之內,三州之地必須拿下!”
“三月十八日之前,三軍於汝州會師!”
堂內眾將抱拳行禮,齊聲說道:
“遵命!”
高毅輕輕揮手,淡聲說道:
“都出發吧!”
說罷,所有人都離開了這座刺史府。
二十五萬燕軍分為三路。
榮國公柴威一行,走西北方向,攻打霽州!
英國公龐牧一行,走東北方向,攻打順州。
高毅率領剩餘軍隊,走正北方向,攻打最難啃的骨頭——汝州。
他們或站或蹲,或依牆而立,好奇地看著這支突然進城的軍隊。
當這些百姓得知這支軍隊,是來自中原的燕軍時,他們的眼神從茫然變得驚喜和激動。
自魏朝大興三年,劉敬堂與戎狄部族勾結,將燕雲十六州出賣給戎狄部族那時起,燕雲之地與中原分裂了二十餘年。
這期間,無數燕雲百姓深受戎狄部族的壓迫,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
然而,即使曆經苦難,這些百姓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原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能重迴中原懷抱,重新過上安穩的生活。
此時,見到中原的軍隊到來,怎能不讓他們興奮和激動呢?
隨著百姓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擁擠的人群幾乎占據了整條街道。
正牽著韁繩的吳選抬起頭,看向前方,隻見前方道路被人群堵塞,難以通行。
他轉頭看向馬背上的皇帝,低聲問道:
“陛下,要不要派人疏散百姓?”
“這樣下去,我們的行軍速度會受到影響。”
高毅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輕聲說道:
“不必,讓士兵們放慢速度前進即可。”
“這些百姓也是一番好意,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熱情。”
吳選點了點頭,轉身傳達了皇帝的命令。
於是,燕軍放慢了步伐,緩緩前行。
一路上,百姓們歡唿雀躍,紛紛向軍隊表示歡迎。
有的百姓甚至送上食物和水,表示對燕軍的支持。
燕軍士兵們也感受到了百姓們的熱情,臉上露出笑容,迴應著百姓的問候。
高毅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不禁滿意點了點頭,他對這次北伐的信心更加充足,並暗自感慨道:
“民心可用!”
燕軍入城後,掃清了城中的北夏餘孽,迅速穩定了禪州城。
隨後,眾人齊聚於禪州刺史官邸,也就是吳選的官邸,稍作整頓,並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也是在這時,高策從鄭植的口中了解到,高毅為了收複燕雲之地,耗費了大量心血。
除了在大燕內部訓練軍隊,積蓄國力之外,高毅還暗中下令,命檢衛潛入燕雲之地,收集軍事情報,並拉攏駐守在燕雲的中原人官吏。
這吳選本就身在曹營心在漢,早在武狩十年,他就通過檢衛暗中與高毅取得了聯係,高毅讓其繼續潛伏在北夏朝堂,等待北伐時機到來。
在刺史府的大堂內。
吳選率先拱手說道:
“陛下,此前微臣假借烏蘭達之命,將城內的三萬戎狄守軍調出了禪州城。”
“他們還不知道禪州城內的情況,陛下若繼續率軍北上,當趁此時機,滅了那三萬戎狄軍隊,以防後患。”
高毅微微頷首,又看向眾人,沉聲說道:
“收複燕雲宜快,不宜慢,朕不打算在禪州城停留了。”
“帶將士們吃過午飯,繼續北上!”
聞言,眾將拱手稱是。
這時,吳選拱手問道:
“陛下,您走之後,這禪州城怎麽辦。”
高毅輕輕一笑,看著他說道:
“吳卿,你戍守禪州城多年,朕北上之後,由你帶著那五萬降軍守城!”
“這禪州城可是朕的退路,你千萬要給朕守好!”
聞聽此言,吳選感動不已,雖然他早就暗中投靠了大燕,但今日確是他和高毅的第一次見麵,沒想到,高毅竟然如此相信他。
其餘諸將聽到高毅的決定後,略有遲疑,但是也不敢反對高毅的決定。
吳選一臉動容的說道:
“陛下,我隻是一個降臣啊!”
“您就如此相信我,就不怕臣背叛您。”
高毅哈哈一笑,暢快的說道:
“你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可書信往來長達九年,你我神交已久。”
“朕信得過你!”
聞言,吳選立刻下跪,拱手行禮,一臉鄭重的說道:
“臣必為陛下守好禪州城,讓陛下接下來的北伐無後顧之憂!”
高毅點了點頭。
高策又開口問道:
“皇爺爺,接下來,我們該攻哪一城?!”
高毅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一旁的法詡,問道:
“法卿,你怎麽看。”
法詡看著燕雲地圖,沉思片刻,然後伸出手,分別指著地圖上的四座城池,說道:
“臣認為,接下來,我軍兵分三路,進攻,順,汝,霽,這三州之地。”
“等攻下這三州之後,三軍會師於汝州!”
聽完後,高毅並未表態,而是問道:
“為什麽?”
法詡緩緩解釋道:
禪州我軍入燕雲之門戶,因此,完顏鎮才在這裏布下重兵,又令烏蘭達前來鎮守。”
“臣估計,完顏鎮萬萬沒想到,禪州不到一日的時間,就被我軍給拿下了。”
“而順,汝,霽三州之守將,就更想不到我軍能這麽快能攻下禪州了。”
“如此一來,這三州必定疏於防範,且這三州的守軍加在一起不過七萬,我軍迅速北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最關鍵的是,據臣了結,這三州的守將皆是中原人,他們不會死忠於北夏的!”
“攻下三州後,我軍便在燕雲十六州站穩了腳跟,進可攻,退可守!”
“之後,待三軍齊聚汝州,再做圖謀!”
高毅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好!”
“就依卿之策!”
隨之,高毅下令說道:
“英國公龐牧,延平侯費忠!”
“臣在!”二人抱拳,齊聲迴道。
“命你二人率領六萬軍隊,進攻順州!”
“遵命!”
高毅又下令道:
“榮國公柴威,廣德侯唐華!”
“臣在!”
“令你二人率領六萬軍士,攻打霽州!”
高毅緩緩站起身,下達最後一個命令:
“其餘將士隨朕攻打汝州!”
“十日之內,三州之地必須拿下!”
“三月十八日之前,三軍於汝州會師!”
堂內眾將抱拳行禮,齊聲說道:
“遵命!”
高毅輕輕揮手,淡聲說道:
“都出發吧!”
說罷,所有人都離開了這座刺史府。
二十五萬燕軍分為三路。
榮國公柴威一行,走西北方向,攻打霽州!
英國公龐牧一行,走東北方向,攻打順州。
高毅率領剩餘軍隊,走正北方向,攻打最難啃的骨頭——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