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為了保住頭上烏紗帽的張拱極拿了旨意,在家休息了一晚就準備停當,啟程北上。在阿瓦車站拿出軌道局開的條子,張拱極走進了一間簡單的候車室,說是候車室,其實隻有三麵牆,一麵直接對著軌道。
“官,都是官…全緬甸的官都跑到這裏來過一道,賣票賣不到幾張,官老爺的條子倒是多。”張拱極聽到話抬頭看了看櫃台裏那人,一副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樣子,許是見官見的見怪不怪了。
不過想來也是,張拱極大概聽說過這種軌道車子的“調度之術”,人家要是看你不爽,可以在職權範圍內給你盡可能排後麵的車次,你還能拿他怎麽樣?現在軌道車次可是稀缺資源!也無怪乎那位小吏吐槽目前唯一一條主幹線軌道的調度情況了,貨運占了七八成,剩下兩成客運裏麵又七八成是官員批的條子,這兩撥人結賬都不太爽快。
等了半個多時辰,一列被噴著氣的馬拖來的列車停在了月台前。馬兒被馬夫牽走,拖去洗刷鬃毛,喂食摻雜豆粕的飼料。這排空氣中帶著馬糞味的平房,起到了替代後世機務車間的作用。
車夫牽著兩匹馬走了出來,把籠頭套在馬上。張拱極踩著踏板鑽進車廂裏麵,感到屁股上的椅子和一整塊板子差不多。因為輪子被套在軌道上,震動比一般的馬車輕了很多,自然軌道局也不會采購昂貴的彈簧,而是在車廂上采用了主流的剛性懸掛---這些彈簧可都是要老師傅們一個個手工打造的,隻有少數權貴才能用得起。
車內除了他,還拉了半個車廂的棉布--這是他從箱子上麵的貼條上看出來的,同貨物屈居在一個車廂,張拱極感覺自己有些委屈。
車上陪伴他的另一位乘客則一上車就倒在椅子上唿唿大睡,絲毫不在乎這塊木板的硬度,鼾聲在狹小不太透風的車廂迴蕩著。
“啊…”張拱極從椅子上醒來,張開嘴打了個哈欠。把窗戶開到最大,探出腦袋發現天又重新亮了起來。此時軌道隻有單軌,倒是不用擔心別的列車削了他的腦袋,隻要擔心突然伸出來什麽削自己的腦袋就可以了。
迴到阿瓦以後的這段時間,安逸的張拱極重新恢複了刷牙洗臉的那套衛生習慣。可這車廂又不是後世的綠皮車,哪兒有這種設備?---因為車廂的狹小,連個馬桶都沒地方放,隻能依靠在各處車站解決。所以,自打醒來開始,張拱極就緊緊的閉著嘴巴,非常不舒服。
幸好,很快他的這種不舒服就消失了。列車停在了一處小站,張拱極下了車子,在被稱為“服務區”的下處洗漱吃了早飯,又去了一趟廁所痛快一下。正準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就見到那名同路人和幾個力工一起,把這些裝著棉布的箱子往下搬。
這時,張拱極才看清這同路人的打扮像個管事的樣子。閑得無聊,張拱極趁著換馬的時間主動和他搭話,才知道這些棉布是分銷下去的。這位管事經常跑這種長途,總是押運棉布--鐵道兵對著幾波較大的車匪路霸一頓猛k,打的煙消雲散之後,在“內地”沒什麽人再敢動劫列車的心思。
“分銷?嘖,這是哪家商號動的心思,鄉裏農民老實巴交,一輩子沒進縣城都大有人在,哪個會買你們的棉布?”張拱極不禁嗤笑,想駁斥一番此舉荒謬,又覺得一個不讀書隻是認字的哪懂什麽道理,便也不去說這些,“貴號名為?”
“德隆布行。”
“德隆!”張拱極腦海裏一閃而過,那不是那個皇商,趙全忠,噢不,應該叫趙盡忠的產業麽?人家還能不比自己懂?或許…還是自己相差了吧。
再次登上列車,車裏變成了空蕩蕩的一大片,猛烈的吸了幾口香甜的空氣,在況且聲中張拱極打坐沉思起來---但這樣舒適的狀態在一個時辰之後就消失了,因為,又是幾乎同樣裝扮的人,搬了一大堆看起來鼓鼓囊囊的,能吃進嘴裏的東西上來。
見到自己這一身飛魚服,管事的連忙行禮問好;張拱極也懶得為難一個不相幹的人,便讓他起來,“我又不是你的父母官,下跪什麽。你倒是說說,這裏麵裝的都是啥。”
“都是些藥材,之前道路不通,這藥材呀,不好賣,現在有了軌道,敝號就想著把這裏的藥材運到城裏麵賣掉,也好拿些利錢。”
“可這藥材是要運到哪裏去?中興麽?”在隻有千人規模的縣城裏,消費力,消費規模等,無論從絕對數字還是相對數字都還不如後世的一個建製鎮。隻不過是交通線上的一個據點,裏麵除了官吏之外,沒什麽人有消費能力。隻有像中興,阿瓦這樣產業人口多的城市,工人們才不得不拿出錢來購買各種消費品。
“不,是運到阿瓦去的。”
“阿瓦?”張拱極有些難以置信,這車往北開,阿瓦在南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南轅北轍?
“是。”看出來了對南轅北轍的疑惑,管事解釋道:“等到了下一處水驛,把這些統統搬上船順流而下,可要比軌道省錢省時多了!”
“啊對。”張拱極恍然大悟。雖然錦衣衛是世職,但作為情報人員的基本素質張拱極還是有的,在同這名管事的交談中,張拱極感到,一幅全新的畫卷漸漸的在自己麵前展開,自己久居於阿瓦城內,並沒有感受到這片土地所漸漸產生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或許對自己的任務有所關聯。
列車一路穿過大同小異的車站,在兩天後隨著一陣刹車的聲音停在了中興站的軌道上。中興站是軌道局下轄唯二的三等車站(另一個自然是阿瓦站),於是,張拱極的視野裏重新出現了一間“寬大”的候車室。被替換的也不隻是馬匹,而是整列車都被拉進了一間房子。幾個工人鑽進去開始一陣鼓搗折騰。
同時,一列嶄新的車馬從那處小高地走了下來,穩當的停在月台前。
(本章完)
</p>
為了保住頭上烏紗帽的張拱極拿了旨意,在家休息了一晚就準備停當,啟程北上。在阿瓦車站拿出軌道局開的條子,張拱極走進了一間簡單的候車室,說是候車室,其實隻有三麵牆,一麵直接對著軌道。
“官,都是官…全緬甸的官都跑到這裏來過一道,賣票賣不到幾張,官老爺的條子倒是多。”張拱極聽到話抬頭看了看櫃台裏那人,一副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樣子,許是見官見的見怪不怪了。
不過想來也是,張拱極大概聽說過這種軌道車子的“調度之術”,人家要是看你不爽,可以在職權範圍內給你盡可能排後麵的車次,你還能拿他怎麽樣?現在軌道車次可是稀缺資源!也無怪乎那位小吏吐槽目前唯一一條主幹線軌道的調度情況了,貨運占了七八成,剩下兩成客運裏麵又七八成是官員批的條子,這兩撥人結賬都不太爽快。
等了半個多時辰,一列被噴著氣的馬拖來的列車停在了月台前。馬兒被馬夫牽走,拖去洗刷鬃毛,喂食摻雜豆粕的飼料。這排空氣中帶著馬糞味的平房,起到了替代後世機務車間的作用。
車夫牽著兩匹馬走了出來,把籠頭套在馬上。張拱極踩著踏板鑽進車廂裏麵,感到屁股上的椅子和一整塊板子差不多。因為輪子被套在軌道上,震動比一般的馬車輕了很多,自然軌道局也不會采購昂貴的彈簧,而是在車廂上采用了主流的剛性懸掛---這些彈簧可都是要老師傅們一個個手工打造的,隻有少數權貴才能用得起。
車內除了他,還拉了半個車廂的棉布--這是他從箱子上麵的貼條上看出來的,同貨物屈居在一個車廂,張拱極感覺自己有些委屈。
車上陪伴他的另一位乘客則一上車就倒在椅子上唿唿大睡,絲毫不在乎這塊木板的硬度,鼾聲在狹小不太透風的車廂迴蕩著。
“啊…”張拱極從椅子上醒來,張開嘴打了個哈欠。把窗戶開到最大,探出腦袋發現天又重新亮了起來。此時軌道隻有單軌,倒是不用擔心別的列車削了他的腦袋,隻要擔心突然伸出來什麽削自己的腦袋就可以了。
迴到阿瓦以後的這段時間,安逸的張拱極重新恢複了刷牙洗臉的那套衛生習慣。可這車廂又不是後世的綠皮車,哪兒有這種設備?---因為車廂的狹小,連個馬桶都沒地方放,隻能依靠在各處車站解決。所以,自打醒來開始,張拱極就緊緊的閉著嘴巴,非常不舒服。
幸好,很快他的這種不舒服就消失了。列車停在了一處小站,張拱極下了車子,在被稱為“服務區”的下處洗漱吃了早飯,又去了一趟廁所痛快一下。正準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就見到那名同路人和幾個力工一起,把這些裝著棉布的箱子往下搬。
這時,張拱極才看清這同路人的打扮像個管事的樣子。閑得無聊,張拱極趁著換馬的時間主動和他搭話,才知道這些棉布是分銷下去的。這位管事經常跑這種長途,總是押運棉布--鐵道兵對著幾波較大的車匪路霸一頓猛k,打的煙消雲散之後,在“內地”沒什麽人再敢動劫列車的心思。
“分銷?嘖,這是哪家商號動的心思,鄉裏農民老實巴交,一輩子沒進縣城都大有人在,哪個會買你們的棉布?”張拱極不禁嗤笑,想駁斥一番此舉荒謬,又覺得一個不讀書隻是認字的哪懂什麽道理,便也不去說這些,“貴號名為?”
“德隆布行。”
“德隆!”張拱極腦海裏一閃而過,那不是那個皇商,趙全忠,噢不,應該叫趙盡忠的產業麽?人家還能不比自己懂?或許…還是自己相差了吧。
再次登上列車,車裏變成了空蕩蕩的一大片,猛烈的吸了幾口香甜的空氣,在況且聲中張拱極打坐沉思起來---但這樣舒適的狀態在一個時辰之後就消失了,因為,又是幾乎同樣裝扮的人,搬了一大堆看起來鼓鼓囊囊的,能吃進嘴裏的東西上來。
見到自己這一身飛魚服,管事的連忙行禮問好;張拱極也懶得為難一個不相幹的人,便讓他起來,“我又不是你的父母官,下跪什麽。你倒是說說,這裏麵裝的都是啥。”
“都是些藥材,之前道路不通,這藥材呀,不好賣,現在有了軌道,敝號就想著把這裏的藥材運到城裏麵賣掉,也好拿些利錢。”
“可這藥材是要運到哪裏去?中興麽?”在隻有千人規模的縣城裏,消費力,消費規模等,無論從絕對數字還是相對數字都還不如後世的一個建製鎮。隻不過是交通線上的一個據點,裏麵除了官吏之外,沒什麽人有消費能力。隻有像中興,阿瓦這樣產業人口多的城市,工人們才不得不拿出錢來購買各種消費品。
“不,是運到阿瓦去的。”
“阿瓦?”張拱極有些難以置信,這車往北開,阿瓦在南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南轅北轍?
“是。”看出來了對南轅北轍的疑惑,管事解釋道:“等到了下一處水驛,把這些統統搬上船順流而下,可要比軌道省錢省時多了!”
“啊對。”張拱極恍然大悟。雖然錦衣衛是世職,但作為情報人員的基本素質張拱極還是有的,在同這名管事的交談中,張拱極感到,一幅全新的畫卷漸漸的在自己麵前展開,自己久居於阿瓦城內,並沒有感受到這片土地所漸漸產生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或許對自己的任務有所關聯。
列車一路穿過大同小異的車站,在兩天後隨著一陣刹車的聲音停在了中興站的軌道上。中興站是軌道局下轄唯二的三等車站(另一個自然是阿瓦站),於是,張拱極的視野裏重新出現了一間“寬大”的候車室。被替換的也不隻是馬匹,而是整列車都被拉進了一間房子。幾個工人鑽進去開始一陣鼓搗折騰。
同時,一列嶄新的車馬從那處小高地走了下來,穩當的停在月台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