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批了個改善夥食的條子送走了吵著要進城住好房子的土官們,高文貴決定好好謀劃一下該怎麽使用這隻有些棘手的援軍。
以往雖然晉王的兵軍紀不錯,可也不大管轄土司自己帶的兵(吸收的是另一迴事),但這次,皇帝陛下給了他口諭:“此次北伐,軍紀是重中之重。”由不得高文貴不重視。於是,高文貴把參謀們召集起來開會。
“開始之前,吾再強調一遍保密。此次軍議的消息,要是說出去了,就別讓我知道是誰說的。”高文貴用冷酷的眼光掃視四周。“吾剛剛令人點驗了兵馬,外麵的土司大概情況如下。”
一張紙擺在桌上,上麵寫著每個土司的名稱,兵力以及一些簡單的情況,高文貴讓參謀們傳看一圈。
“問題就是這六千多人,應該怎麽用?用在後方,又怕其滋擾地方;用在前方,出了點事也是丟臉啊。陛下在吾領命出征之前親自和吾講了,本次軍紀是重中之重,我們是王師,不是賊寇,不能賊過如梳,兵過如篦。”
環視了一圈,沒有人起來說話。並非是封建軍隊裏那種不敢發言,看風色之類的陋習,而是這些參謀實在不知道該怎麽說---同那些好談“出奇兵,使詭計”的文人幕僚不同,新軍的參謀們更多的是一板一眼的製定執行作戰計劃,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個人肉計算器(當然,這也受限於教材質量的低劣和教員奇缺)。三個月參謀速成班出來的軍人們並不能給出太好的戰役意見。
這時,後勤參謀常凱申站了出來。“卑職有…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你說,沒關係。”高文貴心想有個人出來說話也是好的。
“那卑職就拋磚引玉了。我們其實可以分出一支小部隊打散到各個土司兵裏麵約束軍紀。沿途則不必處處設防,收編其降軍即可。而至於少數蠻兵貪心不足蛇吞象,非要搶掠,除了梟首示眾之外,還有另一種錢財上的辦法。”
“不過,此法比較複雜,可能……”
“你隻管說。”
“是。”常凱申點頭,“既然現在軍糧還未到不能進兵,那我軍在此駐紮之時,可以先行犒賞一下這些土兵。”
高文貴聽著有些不悅:無功而賞,豈不是養一支驕兵?
“但是,不直接給他們銀子,也不直接給他們東西。而是先給他們發一種紙錢,隨後讓他們憑借寶鈔去買東西。卑職聽說土人喜歡烈酒,然烈酒隻有阿瓦中興等幾個朝廷治下大臣能產,可以定高一些價格讓其需要積攢這種寶鈔,而在此之前,盡量讓這些土兵染上酒癮…一來搶掠也搶不到燒酒喝,二來哪個不長眼的想跳反,他們手上拿的全是寶鈔,跳反了就一文不值了。”
“常參謀,沒看出來,你還是個高材生。”高文貴笑道。“不過,茲事體大,私印寶鈔也要被朝廷問罪。”
“是,卑職考慮不周。”
“不過,寶鈔不可以印,軍票,還是可以印的。”高文貴一臉老奸巨猾的笑容,“等到戰事結束,把這些軍票全部收迴銷毀便好。”
既然不同於寶鈔,高文貴也不用錢,兩這些貨幣單位,而是用了酒的計量單位:角。而酒類的價格也定的名副其實:一角軍票可以買一角酒。
兩天後,第一批印刷質量和草紙差不多的軍票就被發到了每個土兵的頭上,他們被告知,幾天後會有一大批好東西運過來,可以用這些草紙來換。絕大多數土兵都懵懵懂懂的抱著“萬一真的有好東西”的想法吧草紙保管了起來。
隨著明軍距離中興城越來越遠,從各土司聯絡匯集而來的部隊也越來越多。各地的土知府,知州,長官司長官們各自點了蠻兵下了山來。可見,吳三桂這個被迫反正的大漢奸,還是有那麽一些影響力的(在曆史上,雲南的反清鬥爭規模遠遠小於本位麵)。
雲南地處偏遠,在設立土官的一些地方還是刀耕火種,即使朱由榔派出了少而精的部隊以減少後勤壓力,但請求運糧的文書仍然順著滔滔江水奔湧而來。伊洛瓦底江奔流而下,船隻很快就能到達。可運糧的方向卻是反過來的,江水一次次的衝刷著船頭,讓沿途各地不得不征發民夫拉纖。
而新建的軌道交通則在短暫的超過了最大運力以後,出現了多次翻車,撞車事故。為此,阿瓦鐵路局不得不下令降低運量,將每天八列對開列車降低到了四列。
一月底,明軍主力被迫停止了行軍,並且開始在沿途的州縣建立糧台,為了守衛糧台,朱由榔還往北補充了一個新編的步兵營。前線巨大的物資需求有五分之一都壓到了中興州,讓重新迴到家鄉任職的劉看山倍感壓力,城內幾乎所有的工坊都承擔了翻倍的生產任務,不僅因為油燈倒下導致了好幾起失火事故,而且還讓產品的質量下降了不少。要是前線的軍需官甚至將領告他的狀,這位在一年內驟然升到從五品高位的少年人可能就得“負領導責任”。
又是一個冬日的清晨,劉看山在朱由榔曾經睡過的床上打了個滾起來,在兩個緬仆服侍下洗漱了一把,便在蒙蒙天色之爬起來批示一本書那樣多的文件。
文件絕大多數是漢語寫的,有時夾雜著錯別字甚至緬文。內容無非是征收和統購的糧食太多,要求減輕負擔啦。又或者是城裏的單位要求增發工資---看樣子,不少工人開始有意見啦。
收糧食和要工資,說到底都是硬核的經濟問題。即使作為朝廷唯一一個直轄的散州和第二大工業城市,中興州仍然拿不出這麽多錢來。
“去,把這些文件上打圈圈的,錢數加一起把沒用的去掉,算一下多少。”
劉看山把文件丟給了一個速成班出身的少年會計,自己跨過門檻活動一下筋骨。迴頭望那個在冬天也能急出汗的少年,劉看山不禁想到了一年前的自己,那時候自己在村子裏任職,也是同樣的青澀和緊張。
“不知道一年以後,他會變成怎樣呢…”
帶著情懷低聲感歎幾句,就聽見會計說算完了---比那時候的自己要快很多。
“長江後浪推前浪…”
“結果是四萬二千四百兩。庫房內還有七千多石糧食,一萬五千兩白銀。”
“兩萬多兩…這個就是報到朝廷,朝廷也不可能補上缺口啊!”看到缺口比自己的直觀印象大了很多,劉看山把感慨甩到一邊,臉上好像寫著大大的愁字。作為曾經在阿瓦任職了小半年的“老幹部”,劉看山自認為自己還算清楚各個衙門的經費開支數量,兩萬多兩,戶部和內務府可能拿的出來,其他部門要是拿出三四千兩,主官都能和你玩命。
想要兩萬多?怕不是被豬油蒙了心把?
劉看山毫不懷疑,誰去拿著條子找阿瓦要錢,誰就會被人打的屁股紅腫丟出衙門---這不是要了親命麽?
可是,中興上下幾十個廠礦單位,個個都等著發錢呢!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達到“一年之久”的劉看山,覺得不能依靠這些寫字都歪歪扭扭的小吏們---打心底裏,他十分覺得這些人維持的統治和小孩子過家家相差不遠。開了短會表示自己要去阿瓦弄錢,劉知州命人簡單收拾了行李,第二天就上了順流而下的客船。
與上次去阿瓦報到不同,從五品的“高官”理所應當的擁有頭等艙的報銷權限。拿著蓋了印的特殊船票,劉看山在侍者低眉順眼的服務下走進了寬敞的頭等艙,不用再和各色人等擠在一起,劉看山美美的睡了一覺。
</p>
批了個改善夥食的條子送走了吵著要進城住好房子的土官們,高文貴決定好好謀劃一下該怎麽使用這隻有些棘手的援軍。
以往雖然晉王的兵軍紀不錯,可也不大管轄土司自己帶的兵(吸收的是另一迴事),但這次,皇帝陛下給了他口諭:“此次北伐,軍紀是重中之重。”由不得高文貴不重視。於是,高文貴把參謀們召集起來開會。
“開始之前,吾再強調一遍保密。此次軍議的消息,要是說出去了,就別讓我知道是誰說的。”高文貴用冷酷的眼光掃視四周。“吾剛剛令人點驗了兵馬,外麵的土司大概情況如下。”
一張紙擺在桌上,上麵寫著每個土司的名稱,兵力以及一些簡單的情況,高文貴讓參謀們傳看一圈。
“問題就是這六千多人,應該怎麽用?用在後方,又怕其滋擾地方;用在前方,出了點事也是丟臉啊。陛下在吾領命出征之前親自和吾講了,本次軍紀是重中之重,我們是王師,不是賊寇,不能賊過如梳,兵過如篦。”
環視了一圈,沒有人起來說話。並非是封建軍隊裏那種不敢發言,看風色之類的陋習,而是這些參謀實在不知道該怎麽說---同那些好談“出奇兵,使詭計”的文人幕僚不同,新軍的參謀們更多的是一板一眼的製定執行作戰計劃,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個人肉計算器(當然,這也受限於教材質量的低劣和教員奇缺)。三個月參謀速成班出來的軍人們並不能給出太好的戰役意見。
這時,後勤參謀常凱申站了出來。“卑職有…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你說,沒關係。”高文貴心想有個人出來說話也是好的。
“那卑職就拋磚引玉了。我們其實可以分出一支小部隊打散到各個土司兵裏麵約束軍紀。沿途則不必處處設防,收編其降軍即可。而至於少數蠻兵貪心不足蛇吞象,非要搶掠,除了梟首示眾之外,還有另一種錢財上的辦法。”
“不過,此法比較複雜,可能……”
“你隻管說。”
“是。”常凱申點頭,“既然現在軍糧還未到不能進兵,那我軍在此駐紮之時,可以先行犒賞一下這些土兵。”
高文貴聽著有些不悅:無功而賞,豈不是養一支驕兵?
“但是,不直接給他們銀子,也不直接給他們東西。而是先給他們發一種紙錢,隨後讓他們憑借寶鈔去買東西。卑職聽說土人喜歡烈酒,然烈酒隻有阿瓦中興等幾個朝廷治下大臣能產,可以定高一些價格讓其需要積攢這種寶鈔,而在此之前,盡量讓這些土兵染上酒癮…一來搶掠也搶不到燒酒喝,二來哪個不長眼的想跳反,他們手上拿的全是寶鈔,跳反了就一文不值了。”
“常參謀,沒看出來,你還是個高材生。”高文貴笑道。“不過,茲事體大,私印寶鈔也要被朝廷問罪。”
“是,卑職考慮不周。”
“不過,寶鈔不可以印,軍票,還是可以印的。”高文貴一臉老奸巨猾的笑容,“等到戰事結束,把這些軍票全部收迴銷毀便好。”
既然不同於寶鈔,高文貴也不用錢,兩這些貨幣單位,而是用了酒的計量單位:角。而酒類的價格也定的名副其實:一角軍票可以買一角酒。
兩天後,第一批印刷質量和草紙差不多的軍票就被發到了每個土兵的頭上,他們被告知,幾天後會有一大批好東西運過來,可以用這些草紙來換。絕大多數土兵都懵懵懂懂的抱著“萬一真的有好東西”的想法吧草紙保管了起來。
隨著明軍距離中興城越來越遠,從各土司聯絡匯集而來的部隊也越來越多。各地的土知府,知州,長官司長官們各自點了蠻兵下了山來。可見,吳三桂這個被迫反正的大漢奸,還是有那麽一些影響力的(在曆史上,雲南的反清鬥爭規模遠遠小於本位麵)。
雲南地處偏遠,在設立土官的一些地方還是刀耕火種,即使朱由榔派出了少而精的部隊以減少後勤壓力,但請求運糧的文書仍然順著滔滔江水奔湧而來。伊洛瓦底江奔流而下,船隻很快就能到達。可運糧的方向卻是反過來的,江水一次次的衝刷著船頭,讓沿途各地不得不征發民夫拉纖。
而新建的軌道交通則在短暫的超過了最大運力以後,出現了多次翻車,撞車事故。為此,阿瓦鐵路局不得不下令降低運量,將每天八列對開列車降低到了四列。
一月底,明軍主力被迫停止了行軍,並且開始在沿途的州縣建立糧台,為了守衛糧台,朱由榔還往北補充了一個新編的步兵營。前線巨大的物資需求有五分之一都壓到了中興州,讓重新迴到家鄉任職的劉看山倍感壓力,城內幾乎所有的工坊都承擔了翻倍的生產任務,不僅因為油燈倒下導致了好幾起失火事故,而且還讓產品的質量下降了不少。要是前線的軍需官甚至將領告他的狀,這位在一年內驟然升到從五品高位的少年人可能就得“負領導責任”。
又是一個冬日的清晨,劉看山在朱由榔曾經睡過的床上打了個滾起來,在兩個緬仆服侍下洗漱了一把,便在蒙蒙天色之爬起來批示一本書那樣多的文件。
文件絕大多數是漢語寫的,有時夾雜著錯別字甚至緬文。內容無非是征收和統購的糧食太多,要求減輕負擔啦。又或者是城裏的單位要求增發工資---看樣子,不少工人開始有意見啦。
收糧食和要工資,說到底都是硬核的經濟問題。即使作為朝廷唯一一個直轄的散州和第二大工業城市,中興州仍然拿不出這麽多錢來。
“去,把這些文件上打圈圈的,錢數加一起把沒用的去掉,算一下多少。”
劉看山把文件丟給了一個速成班出身的少年會計,自己跨過門檻活動一下筋骨。迴頭望那個在冬天也能急出汗的少年,劉看山不禁想到了一年前的自己,那時候自己在村子裏任職,也是同樣的青澀和緊張。
“不知道一年以後,他會變成怎樣呢…”
帶著情懷低聲感歎幾句,就聽見會計說算完了---比那時候的自己要快很多。
“長江後浪推前浪…”
“結果是四萬二千四百兩。庫房內還有七千多石糧食,一萬五千兩白銀。”
“兩萬多兩…這個就是報到朝廷,朝廷也不可能補上缺口啊!”看到缺口比自己的直觀印象大了很多,劉看山把感慨甩到一邊,臉上好像寫著大大的愁字。作為曾經在阿瓦任職了小半年的“老幹部”,劉看山自認為自己還算清楚各個衙門的經費開支數量,兩萬多兩,戶部和內務府可能拿的出來,其他部門要是拿出三四千兩,主官都能和你玩命。
想要兩萬多?怕不是被豬油蒙了心把?
劉看山毫不懷疑,誰去拿著條子找阿瓦要錢,誰就會被人打的屁股紅腫丟出衙門---這不是要了親命麽?
可是,中興上下幾十個廠礦單位,個個都等著發錢呢!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達到“一年之久”的劉看山,覺得不能依靠這些寫字都歪歪扭扭的小吏們---打心底裏,他十分覺得這些人維持的統治和小孩子過家家相差不遠。開了短會表示自己要去阿瓦弄錢,劉知州命人簡單收拾了行李,第二天就上了順流而下的客船。
與上次去阿瓦報到不同,從五品的“高官”理所應當的擁有頭等艙的報銷權限。拿著蓋了印的特殊船票,劉看山在侍者低眉順眼的服務下走進了寬敞的頭等艙,不用再和各色人等擠在一起,劉看山美美的睡了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