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啪啪啪…!”
一名年老的炮手正在調整射角,把加了炮車的虎蹲炮放平。城下就飛來一陣雨點一樣的鉛子,幾枚鉛子飛過城垛,打在了炮手的胸口上。
另一名炮手立刻上來接班,剛剛調好角度,他便跑到炮口前麵準備壓進火藥和炮彈,結果第二排排槍又打了過來---下麵的鳥銃手沒有進行單次壓製性的齊射,而是分成了多排輪流射擊!
“師父…!”一名在炮隊呆了不到一年的新炮手大叫一聲。剛剛陣亡的兩個老兵平日裏沒少教導自己,沒少傳授那些初中數學水平的“不傳之秘”,這種程度的知識傳承,已經讓當新兵準備坐幾年冷板凳當勤務兵的他感恩戴德了。
悲憤歸悲憤,他還是撿起來地上散落的彈藥,匍匐著填入了炮口。城下飛上來的鉛子打碎了包磚,碎屑打的他臉生疼。鐵球滾動幾下,同粗糙的內壁磨擦卡在了炮管的半處。
“放!”打完一排鳥銃的清軍把鳥銃拖到後麵,倒出藥渣重新裝填。後麵一排清軍則在火銃架子麵前把鳥銃架起,用望山大致對準了虎蹲炮的方向。
白煙從熟鐵銃管噗噗冒出,又是一陣鉛子落在了城頭上,城頭上冒出來一朵小小的血花。
見到那段再無人影晃動,清軍在揮舞的旗幟下向前壓去,鳥銃兵排成四列緩緩向前,而近戰步兵則和散兵線一樣衝擊。
聽著城下越來越密集的腳步聲,炮手也顧不得角度什麽的了,他不知道從哪兒找到一根火鉗,冒著被打爆腦袋的風險把鐵球捅了進去。
突然,城頭上傳來一聲熟悉的火藥爆燃聲,唿嚕唿嚕而又沉悶,帶著那種煲了幾千小時耳機的聲音。經曆過幾場戰鬥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聲音。
可是,這聲音怎麽能夠響的如此近!如果他們知道火炮上刺刀這個詞,一定會驚叫著用它描述出來。
哪怕清軍全是文盲,幾個月的上年的戰鬥經驗也讓他們明白,大炮(將軍炮等)是攻城的,野外打仗不用這個,而且幾十步之內大炮也打不著。小炮什麽的,不都被端掉了嗎?為什麽突然在這個距離上,突然冒出來一門炮?
相對於那些大頭兵,親自上陣的佐領官則多考慮了一層隨後目瞪口呆:炮兵無論在清軍還是明軍都是寶貝,誰肯把炮兵放到十幾步路的地方送死?
“明狗們瘋了嗎?”
虎蹲炮發射的玩意兒累死葡萄彈,但威力遠遠不如,穿了甲就隻能聽個響了。這次衝擊哪怕是綠營兵也穿了鐵甲,這個幾十斤重的小玩意,不過能放個煙花吧?
“噗…!”在清軍的瞳孔轉過方向之前,衝在最前麵的幾個半獸人轟然倒地,不知道是什麽小玩意,把胸口上的鐵甲砸的凹陷進去,讓其吐出了大口鮮血。
看到炮彈轟的韃子哭爹喊娘,城牆上的炮手露出了解脫的笑容。這些炮彈並非軍中統一標準的噴子和佛郎機的石彈,而是兩位師父提出的試驗型五錢小鐵球,結果還沒來得及普及,他們就戰死在了城牆之上…
因為事出緊急,所以這門虎蹲炮被冒著炸膛的危險裝填了一點五倍的火藥和同樣分量的炮彈。勉勉強強打出去這一發,這門炮也不能再用了。看著身旁顯現出不少裂縫的虎蹲炮,他打算做最後一件事。
“師父…我不能以身保護你們,此世沒法再報答恩情…隻得先追尋兩位而去,讓韃虜給師父陪葬!”
身體承受著鑽心的痛苦,大腦卻越來越清晰;不敢露出腦袋,就把耳朵貼著牆根聽下麵雲梯的聲音。
估摸著韃虜快要爬上來了,他牙關一咬,燃燒著自己作為炮手搬運炮彈而格外強大的臂力,竟然把整門虎蹲炮都提了起來!
還沒等清軍鳥銃手有所反應,這根全重三十六斤的冒著熱煙的熟鐵管子,就順著雲梯滾了下去!
雲梯被狠狠砸了一下,吱呀著翻倒折斷,滾動的鐵棍則砸在登上之人的腿骨上,圍繞著這架雲梯的清軍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殺傷:重者失去雙腳,輕者也破皮流血燙傷了皮膚。失去雙腳的痛苦和推不開火燙的炮管灼燒皮膚的哭嚎聲充斥著炮手的耳朵。
看著那架雲梯下的慘狀,炮手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死。
“韃子的鳥銃手呢?”
這時,城牆的兩側各自衝上來一個不滿編的哨,其中有些人明顯是被臨時征召來的,雙方看著穿著同樣衣服的隊伍大眼瞪小眼:敵人呢?
兩名哨官看了看中間那裏被破壞多次的城垛,蜷縮在血跡中的那名士兵,堆積在一邊被血浸泡的火藥…
“醫者,醫者…!”
一個白晝又過去了,牆頭上的明軍仍然死死的守住了城牆。在幾裏外的一處破房子裏,使者一行人正顫顫巍巍的躲在屋子裏。
“將軍真乃王爺麾下強將!”見識了這名老哨官的神走位穿插,帶著幾個人繞過了軍營之間的崗哨跑到了前線附近,作為鄭襲心腹的使者豎起了大拇指。
聽到被稱為將軍,老哨官嘴上謙虛,心裏也不覺得使者過於獻媚:他要是外放帶兵,混一個守備也不是不可能。
清軍紮營大體上還算嚴整,但各部之間紮營距離較寬。吃鐵杆莊稼的滿洲大兵則更是如此,同前麵的肉盾隔得遠遠的。
正是利用這一點,哨官領著大家不停的躲過一道又一道敵人的巡邏,來到了明軍與韃虜交戰的戰場旁邊。
使者提出直接衝過去,卻被大家集體否決。理由很簡單:哪怕清軍不弄死你,明軍也能把大家打成篩子!
“打白旗呢?”
“幾十丈距離上誰能清楚,要是韃子突然跟上來,吾等就什麽也說不清了。”
天色漸漸的黑了下來,打白旗的想法也被徹底消滅。幾個人都是營養相對充足的人,因此不存在夜盲症的問題,各自思考著如何越過最後這一段火獄一般的路程。
行百裏者半九十,大家已經走到了九十九點七五,要是倒在最後一步,誰能甘心呢?
一更過去,老哨官交接了放哨,自己躺在草堆裏沉沉睡去。武器都被壓在了自己睡的稻草下,以便於醒過來第一時間進入戰鬥。
“記得三更天弄醒我!”
值哨的士兵腦子裏反複迴蕩著老哨官的囑托,抓著短刃,摸著手銃,然後…倒在了軟軟的稻草裏。
</p>
“啪啪啪…!”
一名年老的炮手正在調整射角,把加了炮車的虎蹲炮放平。城下就飛來一陣雨點一樣的鉛子,幾枚鉛子飛過城垛,打在了炮手的胸口上。
另一名炮手立刻上來接班,剛剛調好角度,他便跑到炮口前麵準備壓進火藥和炮彈,結果第二排排槍又打了過來---下麵的鳥銃手沒有進行單次壓製性的齊射,而是分成了多排輪流射擊!
“師父…!”一名在炮隊呆了不到一年的新炮手大叫一聲。剛剛陣亡的兩個老兵平日裏沒少教導自己,沒少傳授那些初中數學水平的“不傳之秘”,這種程度的知識傳承,已經讓當新兵準備坐幾年冷板凳當勤務兵的他感恩戴德了。
悲憤歸悲憤,他還是撿起來地上散落的彈藥,匍匐著填入了炮口。城下飛上來的鉛子打碎了包磚,碎屑打的他臉生疼。鐵球滾動幾下,同粗糙的內壁磨擦卡在了炮管的半處。
“放!”打完一排鳥銃的清軍把鳥銃拖到後麵,倒出藥渣重新裝填。後麵一排清軍則在火銃架子麵前把鳥銃架起,用望山大致對準了虎蹲炮的方向。
白煙從熟鐵銃管噗噗冒出,又是一陣鉛子落在了城頭上,城頭上冒出來一朵小小的血花。
見到那段再無人影晃動,清軍在揮舞的旗幟下向前壓去,鳥銃兵排成四列緩緩向前,而近戰步兵則和散兵線一樣衝擊。
聽著城下越來越密集的腳步聲,炮手也顧不得角度什麽的了,他不知道從哪兒找到一根火鉗,冒著被打爆腦袋的風險把鐵球捅了進去。
突然,城頭上傳來一聲熟悉的火藥爆燃聲,唿嚕唿嚕而又沉悶,帶著那種煲了幾千小時耳機的聲音。經曆過幾場戰鬥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聲音。
可是,這聲音怎麽能夠響的如此近!如果他們知道火炮上刺刀這個詞,一定會驚叫著用它描述出來。
哪怕清軍全是文盲,幾個月的上年的戰鬥經驗也讓他們明白,大炮(將軍炮等)是攻城的,野外打仗不用這個,而且幾十步之內大炮也打不著。小炮什麽的,不都被端掉了嗎?為什麽突然在這個距離上,突然冒出來一門炮?
相對於那些大頭兵,親自上陣的佐領官則多考慮了一層隨後目瞪口呆:炮兵無論在清軍還是明軍都是寶貝,誰肯把炮兵放到十幾步路的地方送死?
“明狗們瘋了嗎?”
虎蹲炮發射的玩意兒累死葡萄彈,但威力遠遠不如,穿了甲就隻能聽個響了。這次衝擊哪怕是綠營兵也穿了鐵甲,這個幾十斤重的小玩意,不過能放個煙花吧?
“噗…!”在清軍的瞳孔轉過方向之前,衝在最前麵的幾個半獸人轟然倒地,不知道是什麽小玩意,把胸口上的鐵甲砸的凹陷進去,讓其吐出了大口鮮血。
看到炮彈轟的韃子哭爹喊娘,城牆上的炮手露出了解脫的笑容。這些炮彈並非軍中統一標準的噴子和佛郎機的石彈,而是兩位師父提出的試驗型五錢小鐵球,結果還沒來得及普及,他們就戰死在了城牆之上…
因為事出緊急,所以這門虎蹲炮被冒著炸膛的危險裝填了一點五倍的火藥和同樣分量的炮彈。勉勉強強打出去這一發,這門炮也不能再用了。看著身旁顯現出不少裂縫的虎蹲炮,他打算做最後一件事。
“師父…我不能以身保護你們,此世沒法再報答恩情…隻得先追尋兩位而去,讓韃虜給師父陪葬!”
身體承受著鑽心的痛苦,大腦卻越來越清晰;不敢露出腦袋,就把耳朵貼著牆根聽下麵雲梯的聲音。
估摸著韃虜快要爬上來了,他牙關一咬,燃燒著自己作為炮手搬運炮彈而格外強大的臂力,竟然把整門虎蹲炮都提了起來!
還沒等清軍鳥銃手有所反應,這根全重三十六斤的冒著熱煙的熟鐵管子,就順著雲梯滾了下去!
雲梯被狠狠砸了一下,吱呀著翻倒折斷,滾動的鐵棍則砸在登上之人的腿骨上,圍繞著這架雲梯的清軍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殺傷:重者失去雙腳,輕者也破皮流血燙傷了皮膚。失去雙腳的痛苦和推不開火燙的炮管灼燒皮膚的哭嚎聲充斥著炮手的耳朵。
看著那架雲梯下的慘狀,炮手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死。
“韃子的鳥銃手呢?”
這時,城牆的兩側各自衝上來一個不滿編的哨,其中有些人明顯是被臨時征召來的,雙方看著穿著同樣衣服的隊伍大眼瞪小眼:敵人呢?
兩名哨官看了看中間那裏被破壞多次的城垛,蜷縮在血跡中的那名士兵,堆積在一邊被血浸泡的火藥…
“醫者,醫者…!”
一個白晝又過去了,牆頭上的明軍仍然死死的守住了城牆。在幾裏外的一處破房子裏,使者一行人正顫顫巍巍的躲在屋子裏。
“將軍真乃王爺麾下強將!”見識了這名老哨官的神走位穿插,帶著幾個人繞過了軍營之間的崗哨跑到了前線附近,作為鄭襲心腹的使者豎起了大拇指。
聽到被稱為將軍,老哨官嘴上謙虛,心裏也不覺得使者過於獻媚:他要是外放帶兵,混一個守備也不是不可能。
清軍紮營大體上還算嚴整,但各部之間紮營距離較寬。吃鐵杆莊稼的滿洲大兵則更是如此,同前麵的肉盾隔得遠遠的。
正是利用這一點,哨官領著大家不停的躲過一道又一道敵人的巡邏,來到了明軍與韃虜交戰的戰場旁邊。
使者提出直接衝過去,卻被大家集體否決。理由很簡單:哪怕清軍不弄死你,明軍也能把大家打成篩子!
“打白旗呢?”
“幾十丈距離上誰能清楚,要是韃子突然跟上來,吾等就什麽也說不清了。”
天色漸漸的黑了下來,打白旗的想法也被徹底消滅。幾個人都是營養相對充足的人,因此不存在夜盲症的問題,各自思考著如何越過最後這一段火獄一般的路程。
行百裏者半九十,大家已經走到了九十九點七五,要是倒在最後一步,誰能甘心呢?
一更過去,老哨官交接了放哨,自己躺在草堆裏沉沉睡去。武器都被壓在了自己睡的稻草下,以便於醒過來第一時間進入戰鬥。
“記得三更天弄醒我!”
值哨的士兵腦子裏反複迴蕩著老哨官的囑托,抓著短刃,摸著手銃,然後…倒在了軟軟的稻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