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王的護衛在擄人的時候被發現,兩個聖女才沒有被擄走。但當他們得知雲陽王擄走聖女是為了玷汙她們時,憤怒的左護法欲帶領教徒們硬闖雲陽王府,但被齊雲誌這個右護法勸住了。
那時他們還不知道齊雲誌與雲陽王是一丘之貉,齊雲誌故意將這事的主謀引到了簡老爺的身上。
齊雲誌在雙仙教內部散布謠言,說雲陽王之所以想要擄走聖女就是簡老爺的主意,目的是為了除掉雙仙教,還拿出了簡老爺與文丞相密謀鏟除雙仙教的書信,左護法由此盯上了簡家。
簡老太爺的至交好友文老太爺六十大壽,文家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壽宴,邀請了簡家人參加。因雲陽王在江南,文家為了不得罪攝政王,壽宴也邀請了他。
不知道雙仙教的教徒時如何混進文家壽宴的,壽宴剛一開始,他們就開始行動了,把矛頭直接對準了簡家父子和雲陽王。簡老太爺和簡老爺當場斃命,雲陽王受了重傷昏迷不醒。
這樁暴動牽涉了簡家、文家以及宗室,暴動的雙仙教教徒在被抓後紛紛咬破了嘴裏的毒囊,一個活口也沒留下。
本來齊雲誌逃過了一劫,卻被簡芳一語捅破了他與雲陽王勾結的事情。雙仙教和簡家這才知道一切都是他在裏麵搗鬼,因為怨恨簡家,他便借刀殺人。
齊雲誌死不足惜,但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卻活不過來了。這時簡芳又說出了當年齊雲誌是受了簡夫人的幫助,才順利的將她和簡芸帶出府,並且簡夫人還給了齊雲誌一些謀生的錢財。
簡老夫人知道實情後氣的差點沒緩過氣來,若不是顧及她生的幾個孩子,真恨不得立即將她休了。簡夫人也後悔了,她一直想借著夫家的勢拉扯娘家,對齊雲誌這個侄兒也十分看重,沒想到卻是養虎為患。
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她每日都會來向簡老夫人請罪,卻每日都被罵了迴去。
簡姨母和簡氏聽了又是氣憤又是難受,沒想到簡家的這場禍事竟是齊雲誌引來的,而簡家的當家夫人是造成這一切的間接原因。
簡氏想到簡夫人曾寫信替齊雲誌求娶自己的女兒,心裏不由得生出強烈的怨恨來。那齊雲誌竟是這樣的貨色,偏她那大嫂也好意思提出來。若不是她一心想要拉扯娘家,她爹和大哥怎會死於非命。
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停靈十四天後下葬了,處理完父子倆的喪事後,方家兄弟和鄭家兄弟先行迴京,留下簡姨母姐妹和方茉姌在簡家陪伴簡老夫人。
又過了幾日,江南城內突然多了一些穿著鎧甲巡邏的士兵,一打聽才知道是攝政王從雲州調兵過來鏟除雙仙教的。帶兵的是雲州總兵薑維義,薑維義是攝政王的人。
說來也怪,在這之前雙仙教的活動十分頻繁,而發生暴動後,雙仙教的教徒竟慢慢的隱匿了蹤跡。偶爾抓到一兩個教徒,也是剛剛信奉教義的普通百姓,從他們口中根本得不到有用的消息。
而此時的南朝廷也是一片混亂,簡老爺身死以後,按照慣例理應由簡老爺的長子接任吏部尚書一職,可除了文丞相外,南朝廷的其他幾部尚書都不讚同,尤其是從京城派來駐守的官員。
再加上簡家上奏京城朝廷承襲官職的奏折一直得不到批複,江南世家大族從這一次的變故中嗅到了不同以往的變化,終於明白了京城了那邊是想徹底撤銷南朝廷。
這個時候他們才發覺,自從都城北遷後,他們一直偏安一隅,早就無力與京城北朝廷對抗,手中的權利也被京城派來駐守的官員分割了一大部分。等他們升起警覺之心時,江南的局勢已經不由他們掌控,簡家的敗落隻是一個開端。
江南世家大族意識到這樣的情況後,都紛紛開始聯係自家在京城的關係,可無一例外的是,沒有人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幫助他們。
簡大公子沒有承襲到吏部尚書官職,但簡家還有兩門重要的姻親在京城北朝廷任職,簡氏和簡姨母寫信詢問丈夫是否能夠幫助簡家,可鄭將軍和方侍郎的迴信讓她們都失望至極。
方侍郎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撤銷南朝廷已經勢在必行,僅憑他與鄭將軍兩人實在是無力迴天。他還說,若簡大公子真想振興簡家,可以去京城尋找機會。
簡氏雖不懂朝局,但還是從丈夫的話裏行間明白了他的意思。南朝廷被撤銷是不能更改的事實,隻不過現在還沒開始施行,若簡家率先表態,北朝廷那邊勢必不會虧待簡家。
鄭將軍給簡姨母的迴信也是大同小異,姐妹倆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簡大公子。簡大公子卻不能接受,他覺得簡家在江南是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若真的向北朝廷低了頭,日後怎麽能在江南立足,怎麽麵對其他的世家?
簡大公子不願意接受兩位姑父的提議,認命的做了一個南朝廷的小官。簡氏和簡姨母見他這樣處事,便知簡家真的要沒落了。姐妹倆還沒從失去父兄的悲傷中走出來,又沉浸到了簡家敗落的傷感中。
反倒是經曆了喪夫喪子之痛的簡老夫人看得比較開,她安慰兩個女兒,讓她們不必替簡家擔心。長孫雖然有才卻無多大能力,沒能承襲祖上的官職也許是件好事,少了被人利用的風險。簡家雖然因此敗落,卻能保全全家的聲譽與性命。
自從簡老太爺和簡老爺下葬後,簡老夫人就奪了簡夫人管家的權利,直接交給了簡大奶奶。簡夫人知道自己一念之差做錯了事情,被奪權的時候沒有一絲反抗,後來又主動進了小佛堂修行。
簡老夫人見她識趣,怒火也消散了不少。她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簡夫人雖然犯了錯,但錯不及兒女,所以對簡夫人所出的三個孩子還是一樣的態度。
簡大公子和簡二公子早已成家,隻有簡瑤還未說親。簡老爺還在的時候,原本要替女兒定下文家長房的幼子,但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去世,簡瑤要為祖父和父親守孝,兩家的婚事隻能不了了之。
還有簡老爺的庶女簡菲,她隻比簡瑤小半歲,也到了該說親的年紀。簡老夫人心裏擔憂,兩個孫女三年孝期一過,年齡也就大了,再加上簡家敗落,到時候能嫁到什麽樣的人家都不知道。
所以,她便跟兩個女兒商量,她們迴京時能不能將兩個侄女也帶上,日後就在京城相看人家。
簡氏和簡姨母並未拒絕,方茉姌卻提醒她們,還是要問一問簡瑤和簡菲的想法,萬一她們根本不願離開江南,日後到了京城也會心生怨憤。
讓她沒想到的是,簡瑤不願意離開江南,簡菲倒是很願意去。簡老夫人再三詢問簡瑤的意見,簡瑤都說不想離開簡家。後來簡氏和簡姨母迴京城的時候隻帶上了簡菲。
方茉姌沒有跟著母親和姨母迴京城,她對簡氏說要留下來陪簡老夫人,除了這事以外,她還想弄清楚杜無言的身世之謎。要想證明杜無言就是簡衍,必須要找到那個杜家的長隨。
杜無言和玄三也不著急迴京,他們的差事還未完成。
在來江南之前,杜妙儀收到探引閣探子傳來的消息,說是在雙仙教暴動的時候,察覺到了端慧太子似乎還活著的線索。
那時他們還不知道齊雲誌與雲陽王是一丘之貉,齊雲誌故意將這事的主謀引到了簡老爺的身上。
齊雲誌在雙仙教內部散布謠言,說雲陽王之所以想要擄走聖女就是簡老爺的主意,目的是為了除掉雙仙教,還拿出了簡老爺與文丞相密謀鏟除雙仙教的書信,左護法由此盯上了簡家。
簡老太爺的至交好友文老太爺六十大壽,文家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壽宴,邀請了簡家人參加。因雲陽王在江南,文家為了不得罪攝政王,壽宴也邀請了他。
不知道雙仙教的教徒時如何混進文家壽宴的,壽宴剛一開始,他們就開始行動了,把矛頭直接對準了簡家父子和雲陽王。簡老太爺和簡老爺當場斃命,雲陽王受了重傷昏迷不醒。
這樁暴動牽涉了簡家、文家以及宗室,暴動的雙仙教教徒在被抓後紛紛咬破了嘴裏的毒囊,一個活口也沒留下。
本來齊雲誌逃過了一劫,卻被簡芳一語捅破了他與雲陽王勾結的事情。雙仙教和簡家這才知道一切都是他在裏麵搗鬼,因為怨恨簡家,他便借刀殺人。
齊雲誌死不足惜,但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卻活不過來了。這時簡芳又說出了當年齊雲誌是受了簡夫人的幫助,才順利的將她和簡芸帶出府,並且簡夫人還給了齊雲誌一些謀生的錢財。
簡老夫人知道實情後氣的差點沒緩過氣來,若不是顧及她生的幾個孩子,真恨不得立即將她休了。簡夫人也後悔了,她一直想借著夫家的勢拉扯娘家,對齊雲誌這個侄兒也十分看重,沒想到卻是養虎為患。
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她每日都會來向簡老夫人請罪,卻每日都被罵了迴去。
簡姨母和簡氏聽了又是氣憤又是難受,沒想到簡家的這場禍事竟是齊雲誌引來的,而簡家的當家夫人是造成這一切的間接原因。
簡氏想到簡夫人曾寫信替齊雲誌求娶自己的女兒,心裏不由得生出強烈的怨恨來。那齊雲誌竟是這樣的貨色,偏她那大嫂也好意思提出來。若不是她一心想要拉扯娘家,她爹和大哥怎會死於非命。
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停靈十四天後下葬了,處理完父子倆的喪事後,方家兄弟和鄭家兄弟先行迴京,留下簡姨母姐妹和方茉姌在簡家陪伴簡老夫人。
又過了幾日,江南城內突然多了一些穿著鎧甲巡邏的士兵,一打聽才知道是攝政王從雲州調兵過來鏟除雙仙教的。帶兵的是雲州總兵薑維義,薑維義是攝政王的人。
說來也怪,在這之前雙仙教的活動十分頻繁,而發生暴動後,雙仙教的教徒竟慢慢的隱匿了蹤跡。偶爾抓到一兩個教徒,也是剛剛信奉教義的普通百姓,從他們口中根本得不到有用的消息。
而此時的南朝廷也是一片混亂,簡老爺身死以後,按照慣例理應由簡老爺的長子接任吏部尚書一職,可除了文丞相外,南朝廷的其他幾部尚書都不讚同,尤其是從京城派來駐守的官員。
再加上簡家上奏京城朝廷承襲官職的奏折一直得不到批複,江南世家大族從這一次的變故中嗅到了不同以往的變化,終於明白了京城了那邊是想徹底撤銷南朝廷。
這個時候他們才發覺,自從都城北遷後,他們一直偏安一隅,早就無力與京城北朝廷對抗,手中的權利也被京城派來駐守的官員分割了一大部分。等他們升起警覺之心時,江南的局勢已經不由他們掌控,簡家的敗落隻是一個開端。
江南世家大族意識到這樣的情況後,都紛紛開始聯係自家在京城的關係,可無一例外的是,沒有人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幫助他們。
簡大公子沒有承襲到吏部尚書官職,但簡家還有兩門重要的姻親在京城北朝廷任職,簡氏和簡姨母寫信詢問丈夫是否能夠幫助簡家,可鄭將軍和方侍郎的迴信讓她們都失望至極。
方侍郎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撤銷南朝廷已經勢在必行,僅憑他與鄭將軍兩人實在是無力迴天。他還說,若簡大公子真想振興簡家,可以去京城尋找機會。
簡氏雖不懂朝局,但還是從丈夫的話裏行間明白了他的意思。南朝廷被撤銷是不能更改的事實,隻不過現在還沒開始施行,若簡家率先表態,北朝廷那邊勢必不會虧待簡家。
鄭將軍給簡姨母的迴信也是大同小異,姐妹倆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簡大公子。簡大公子卻不能接受,他覺得簡家在江南是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若真的向北朝廷低了頭,日後怎麽能在江南立足,怎麽麵對其他的世家?
簡大公子不願意接受兩位姑父的提議,認命的做了一個南朝廷的小官。簡氏和簡姨母見他這樣處事,便知簡家真的要沒落了。姐妹倆還沒從失去父兄的悲傷中走出來,又沉浸到了簡家敗落的傷感中。
反倒是經曆了喪夫喪子之痛的簡老夫人看得比較開,她安慰兩個女兒,讓她們不必替簡家擔心。長孫雖然有才卻無多大能力,沒能承襲祖上的官職也許是件好事,少了被人利用的風險。簡家雖然因此敗落,卻能保全全家的聲譽與性命。
自從簡老太爺和簡老爺下葬後,簡老夫人就奪了簡夫人管家的權利,直接交給了簡大奶奶。簡夫人知道自己一念之差做錯了事情,被奪權的時候沒有一絲反抗,後來又主動進了小佛堂修行。
簡老夫人見她識趣,怒火也消散了不少。她是一個是非分明的人,簡夫人雖然犯了錯,但錯不及兒女,所以對簡夫人所出的三個孩子還是一樣的態度。
簡大公子和簡二公子早已成家,隻有簡瑤還未說親。簡老爺還在的時候,原本要替女兒定下文家長房的幼子,但簡老太爺和簡老爺去世,簡瑤要為祖父和父親守孝,兩家的婚事隻能不了了之。
還有簡老爺的庶女簡菲,她隻比簡瑤小半歲,也到了該說親的年紀。簡老夫人心裏擔憂,兩個孫女三年孝期一過,年齡也就大了,再加上簡家敗落,到時候能嫁到什麽樣的人家都不知道。
所以,她便跟兩個女兒商量,她們迴京時能不能將兩個侄女也帶上,日後就在京城相看人家。
簡氏和簡姨母並未拒絕,方茉姌卻提醒她們,還是要問一問簡瑤和簡菲的想法,萬一她們根本不願離開江南,日後到了京城也會心生怨憤。
讓她沒想到的是,簡瑤不願意離開江南,簡菲倒是很願意去。簡老夫人再三詢問簡瑤的意見,簡瑤都說不想離開簡家。後來簡氏和簡姨母迴京城的時候隻帶上了簡菲。
方茉姌沒有跟著母親和姨母迴京城,她對簡氏說要留下來陪簡老夫人,除了這事以外,她還想弄清楚杜無言的身世之謎。要想證明杜無言就是簡衍,必須要找到那個杜家的長隨。
杜無言和玄三也不著急迴京,他們的差事還未完成。
在來江南之前,杜妙儀收到探引閣探子傳來的消息,說是在雙仙教暴動的時候,察覺到了端慧太子似乎還活著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