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有罪
落跑皇後:陛下求放過 作者:月半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跟墨思瑉分開的時候,安夏白再一次沒忍住掉了眼淚,隻因為這次行事太過嚴峻,就連她自己都沒有十足的生還把握,所以她給外珍惜每一刻的時間。
“你的性格最剛烈,到了皇宮一定要記得收,尤其是在,,麵對王鎮和封百林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千萬不要讓他們抓到你的任何把柄,凡事都交給太子殿下來做,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懂,你真是的,”墨思瑉故意裝出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笑著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離別而已,也值得你費這麽大的勁兒麽?”
安夏白知道她是在開玩笑,便沒有理會,自顧自把自己想說的話都給說完,然後便送人離開。
他們不知道的事,就在他們依依惜別的時候,皇宮裏邊正巧出了一件大事。
封百林狀告太子。
彼時皇後也在場,聽到封百林口中言語,她冷笑一聲,眼睛好像化作一把把鋒利的長劍,直刺封百林的心髒,“你說有罪便是有罪?證據何在?人證何在?若是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夠用推測來求證案件真相,那世道將會亂成什麽模樣?虧你還是個皇子,竟然連這個規矩都不懂!”
皇後的強烈反應非但沒有引起封百林的怒火,他甚至還覺得這事有點好笑,“皇後娘娘,我還沒把話給說完呢,甚至連猜測的話都還沒有說清楚,您怎麽就知道,我手上就肯定沒有太子殿下犯罪的證據呢?”
“你!”皇後氣急。
就在她準備不顧禮節破口大罵的時候,皇帝及時出口,把場麵給控製住:“不過是件小事而已,也值得你們如此爭吵?真是令人煩躁。”
皇帝畢竟是這座皇宮中最有權勢的人,朝廷許多事情也是他說了算,口中話語當然有說服力。
皇後與封百林聽到他的話,都嚇得不敢出聲了。
“你且說說,你所謂的證據究竟是什麽?”皇帝把目光轉到封百林身上,眼中滿是讚賞。
“證據是肯定要一一羅列出萊對峙的,但不是現在,我得要等到太子迴來才開始羅列證據。”
封百林這舉止看起來有度,實際上卻是要徹底毀掉太子!畢竟太子在宮門口把人攔下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人失蹤以後太子也不見蹤影,這也是事實,通過這些事情串連起來,太子就是沒罪也會被說成有罪,再加上皇帝的對封百林的喜歡,說不定哪天他的太子之位就會廢除!
皇後寧死也不願意讓自己培育多年的心血付水東流。
為了讓封百林的計劃不能得逞,也是為了讓太子能夠躲過此劫,皇後可以說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就連派出去報信的人,都是她培養多年的心腹。
她心急如焚的在宮門口等候許久,終於等到了迴宮的太子。
一見到人,她就匆匆忙忙的迎上前去。
“殿下留步!”
太子聽到這句話,下意識頓住腳步,目光往聲音傳來的方向凝望而去。
“是你,”他一眼就認出站在門前等候的人,是皇後的貼身侍女,“你不是一直在母後身邊伺候麽,如今怎麽突然來到了這裏。”
“奴婢奉命而來,勸太子殿下暫時不要迴京,因為現在局勢尚不明亮,二皇子又三番連詞故意針對殿下,皇後娘娘怕您出事。”
太子與墨思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深切的擔憂,對方把事情都給捅到皇後那邊,逼得皇後甚至都不願意讓太子迴宮了,說明那邊吧局勢十分緊張,他們不敢大意。
“宮中出事,我自然是要往裏邊走的。”
侍女連忙把人給一把拉住,哭喪著臉說:“殿下,您行行好,就別進去了,等會兒您要是進去了,皇後娘娘看見,少不得我一頓打。”
聽起來確實有點可憐。
當時墨思瑉確實動了惻隱之心,不過那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而已,很快他就把自己的情緒給調整了迴來,一臉公正的看著侍女:“我們這次一定要進去。”
侍女垮下臉,還沒來得及說話,又聽到太子說話的聲音。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現在已經不能迴頭了。”他一邊說話,一邊把目光放在不遠處。
在他的視線盡處,是一個眼熟的,時常在封百林身邊跟著的身影。
“王鎮。”
來人嗬嗬一笑,假模假樣的行禮:“太子殿下,好湊巧,沒想到我們竟然能夠在宮門前遇見。”
太子沒說話,就連多看王鎮一眼都懶得。
說什麽湊巧在宮門前遇見,恐怕都是王鎮用來唬人的假話吧,他們的真實目的,應該是把自己給引進坑裏來,看來今天這場交鋒是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坦然一點麵對又如何?
太子緊緊握住墨思瑉的手,兩個人一同來到大殿之內。
一堆人中,反應最為強烈的人便是最關心太子的人,皇後急的連位置都坐不安穩。
“你終於迴來了,”皇帝轉眼瞧見太子,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我還以為你今天劫走安夏白那些人以後,就跟著他們一起逃走了。”
太子低低垂著臉:“兒臣不敢。”
“人已經到齊了,你們有什麽證據想要當麵對質,都說出來吧,也好讓朕聽聽,兩個兒子中,究竟誰才是心向朕的那個。”
“什麽證據?”太子不解。
封百林主動站了出來,神情似笑非笑的說:“就是皇兄你勾結犯人劫獄的事,今天我把安夏白等人送到皇宮裏來的時候,不就是你在路上故意阻攔麽?針對這件事,我已經找到了當時的證人,還有證物。”
封百林說著,從懷裏取出一樣物件,那是短刀的刀鞘,屬於太子。
至於他口中所謂的人證,便是早些時候口口聲聲說自己親眼見到太子向馬匹投擲暗器,導致馬匹受驚的人。
太子站在原地默默的看著他,忽然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他待人寬厚,不論是陌生人,還是至親之人,都是真心相待,以前他總是以為真心就能夠喚來不錯的結果,如今見到封百林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心冷如蛇蠍,用多大的力氣都捂不化的。
想到這裏,太子就連辯解的心情都沒有了。
皇後默默把他的表情看在眼裏,眼淚都快要急出來了,知子莫若母,如今太子不願意辯解必定是因為他對封百林太過失望,這種時候,就應該由自己跳出來辯解了。
“你這些證據,聽起來可靠,實際卻一個都不靠譜,天下誰人不知道太子不擅長武術,又怎麽會把短刀隨身放在身上?還有你所謂的證人,空口無憑,拿什麽作證?你們這兩人,分明就是誣陷太子的清白!”
封百林皺了皺眉頭,沒有辯解,而是往王鎮的方向看了一眼,後者當即會意,直接從旁邊站了出來。
皇帝挑眉,不解的問:“王鎮,你這又是什麽意思?”
“啟稟皇上,臣最近私下調查,也在太子身上調查到了一些東西。”
皇帝很自然而然的接了一句什麽。
王鎮說:“微臣查到,太子殿下與江湖人士結交,而那些江湖人士對朝廷有異心。”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反應最為強烈的人是皇後,她傾注多年心血養成的兒子,怎麽容許別人隨意汙蔑?
她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來人啊,把這個滿口胡話的瘋子給本宮拖出去砍了,連帶著舌頭也割下來喂狗,本宮倒是想看看,以後誰還敢胡亂編排!”
被皇後如此安排,王振仍是一副不卑不亢的神色。
“臣對皇上的忠心蒼天可鑒。”
不得不說王鎮能混到如今這個位置,確實是有一點能耐的,要不是他懂得看皇帝臉色,會討好皇帝,此時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遍了。
“住手。”
皇帝的聲音響起,所有侍衛都被站在原地不敢往前一步,靜靜等候著皇帝的下一個命令。
他們沒想到的是,時局動蕩成這副模樣,太子卻仍是毫無畏懼的模樣。
“朕可以不追究你勾結陸櫟私自放走安夏白等人的事,但是另外一件事必須要說清楚,”皇帝的目光直勾勾的盯著封百林的臉問,“你究竟有沒有勾結外人。”
“兒臣沒有。”太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明知道說完之後皇帝一定會生氣,他還是說,“父皇,請聽兒臣一勸,王鎮之流,信之誤國,因為他們這些人的存在,才會害得國家良薑無處可用,無罪之人被潑髒水,長此以往,不用江湖人士來亂,國家就會自己動亂起來。”
皇帝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你真是膽大包天!”
即便麵對的是天子之怒,太子仍舊無所畏懼:“兒臣說的都是實話,若是父皇不願意相信,不妨去查查您的心腹王鎮,這些年來都幹過什麽惡心人的事情。”
被點名的王鎮把自己的腦袋磕得砰砰響,縱然鮮血直流也不在乎:“皇上,臣並無異心!”
大殿上嘈雜的聲音,惹得皇帝目次欲裂,偶然目光一轉,他就瞧見了站在太子身邊的墨思瑉。
以前的太子溫和恭順,哪裏會有這等大逆不道的話說出來?他的改變是從迎娶墨思瑉之後開始的,這一定是她在故意蠱惑人心!
皇帝一股腦兒,把錯都往墨思瑉身上推:“來人啊,把墨思瑉給我拿下!”
“你的性格最剛烈,到了皇宮一定要記得收,尤其是在,,麵對王鎮和封百林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千萬不要讓他們抓到你的任何把柄,凡事都交給太子殿下來做,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懂,你真是的,”墨思瑉故意裝出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笑著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離別而已,也值得你費這麽大的勁兒麽?”
安夏白知道她是在開玩笑,便沒有理會,自顧自把自己想說的話都給說完,然後便送人離開。
他們不知道的事,就在他們依依惜別的時候,皇宮裏邊正巧出了一件大事。
封百林狀告太子。
彼時皇後也在場,聽到封百林口中言語,她冷笑一聲,眼睛好像化作一把把鋒利的長劍,直刺封百林的心髒,“你說有罪便是有罪?證據何在?人證何在?若是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夠用推測來求證案件真相,那世道將會亂成什麽模樣?虧你還是個皇子,竟然連這個規矩都不懂!”
皇後的強烈反應非但沒有引起封百林的怒火,他甚至還覺得這事有點好笑,“皇後娘娘,我還沒把話給說完呢,甚至連猜測的話都還沒有說清楚,您怎麽就知道,我手上就肯定沒有太子殿下犯罪的證據呢?”
“你!”皇後氣急。
就在她準備不顧禮節破口大罵的時候,皇帝及時出口,把場麵給控製住:“不過是件小事而已,也值得你們如此爭吵?真是令人煩躁。”
皇帝畢竟是這座皇宮中最有權勢的人,朝廷許多事情也是他說了算,口中話語當然有說服力。
皇後與封百林聽到他的話,都嚇得不敢出聲了。
“你且說說,你所謂的證據究竟是什麽?”皇帝把目光轉到封百林身上,眼中滿是讚賞。
“證據是肯定要一一羅列出萊對峙的,但不是現在,我得要等到太子迴來才開始羅列證據。”
封百林這舉止看起來有度,實際上卻是要徹底毀掉太子!畢竟太子在宮門口把人攔下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人失蹤以後太子也不見蹤影,這也是事實,通過這些事情串連起來,太子就是沒罪也會被說成有罪,再加上皇帝的對封百林的喜歡,說不定哪天他的太子之位就會廢除!
皇後寧死也不願意讓自己培育多年的心血付水東流。
為了讓封百林的計劃不能得逞,也是為了讓太子能夠躲過此劫,皇後可以說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就連派出去報信的人,都是她培養多年的心腹。
她心急如焚的在宮門口等候許久,終於等到了迴宮的太子。
一見到人,她就匆匆忙忙的迎上前去。
“殿下留步!”
太子聽到這句話,下意識頓住腳步,目光往聲音傳來的方向凝望而去。
“是你,”他一眼就認出站在門前等候的人,是皇後的貼身侍女,“你不是一直在母後身邊伺候麽,如今怎麽突然來到了這裏。”
“奴婢奉命而來,勸太子殿下暫時不要迴京,因為現在局勢尚不明亮,二皇子又三番連詞故意針對殿下,皇後娘娘怕您出事。”
太子與墨思瑉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深切的擔憂,對方把事情都給捅到皇後那邊,逼得皇後甚至都不願意讓太子迴宮了,說明那邊吧局勢十分緊張,他們不敢大意。
“宮中出事,我自然是要往裏邊走的。”
侍女連忙把人給一把拉住,哭喪著臉說:“殿下,您行行好,就別進去了,等會兒您要是進去了,皇後娘娘看見,少不得我一頓打。”
聽起來確實有點可憐。
當時墨思瑉確實動了惻隱之心,不過那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而已,很快他就把自己的情緒給調整了迴來,一臉公正的看著侍女:“我們這次一定要進去。”
侍女垮下臉,還沒來得及說話,又聽到太子說話的聲音。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現在已經不能迴頭了。”他一邊說話,一邊把目光放在不遠處。
在他的視線盡處,是一個眼熟的,時常在封百林身邊跟著的身影。
“王鎮。”
來人嗬嗬一笑,假模假樣的行禮:“太子殿下,好湊巧,沒想到我們竟然能夠在宮門前遇見。”
太子沒說話,就連多看王鎮一眼都懶得。
說什麽湊巧在宮門前遇見,恐怕都是王鎮用來唬人的假話吧,他們的真實目的,應該是把自己給引進坑裏來,看來今天這場交鋒是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坦然一點麵對又如何?
太子緊緊握住墨思瑉的手,兩個人一同來到大殿之內。
一堆人中,反應最為強烈的人便是最關心太子的人,皇後急的連位置都坐不安穩。
“你終於迴來了,”皇帝轉眼瞧見太子,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我還以為你今天劫走安夏白那些人以後,就跟著他們一起逃走了。”
太子低低垂著臉:“兒臣不敢。”
“人已經到齊了,你們有什麽證據想要當麵對質,都說出來吧,也好讓朕聽聽,兩個兒子中,究竟誰才是心向朕的那個。”
“什麽證據?”太子不解。
封百林主動站了出來,神情似笑非笑的說:“就是皇兄你勾結犯人劫獄的事,今天我把安夏白等人送到皇宮裏來的時候,不就是你在路上故意阻攔麽?針對這件事,我已經找到了當時的證人,還有證物。”
封百林說著,從懷裏取出一樣物件,那是短刀的刀鞘,屬於太子。
至於他口中所謂的人證,便是早些時候口口聲聲說自己親眼見到太子向馬匹投擲暗器,導致馬匹受驚的人。
太子站在原地默默的看著他,忽然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他待人寬厚,不論是陌生人,還是至親之人,都是真心相待,以前他總是以為真心就能夠喚來不錯的結果,如今見到封百林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心冷如蛇蠍,用多大的力氣都捂不化的。
想到這裏,太子就連辯解的心情都沒有了。
皇後默默把他的表情看在眼裏,眼淚都快要急出來了,知子莫若母,如今太子不願意辯解必定是因為他對封百林太過失望,這種時候,就應該由自己跳出來辯解了。
“你這些證據,聽起來可靠,實際卻一個都不靠譜,天下誰人不知道太子不擅長武術,又怎麽會把短刀隨身放在身上?還有你所謂的證人,空口無憑,拿什麽作證?你們這兩人,分明就是誣陷太子的清白!”
封百林皺了皺眉頭,沒有辯解,而是往王鎮的方向看了一眼,後者當即會意,直接從旁邊站了出來。
皇帝挑眉,不解的問:“王鎮,你這又是什麽意思?”
“啟稟皇上,臣最近私下調查,也在太子身上調查到了一些東西。”
皇帝很自然而然的接了一句什麽。
王鎮說:“微臣查到,太子殿下與江湖人士結交,而那些江湖人士對朝廷有異心。”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反應最為強烈的人是皇後,她傾注多年心血養成的兒子,怎麽容許別人隨意汙蔑?
她直接拍案而起,怒喝道:“來人啊,把這個滿口胡話的瘋子給本宮拖出去砍了,連帶著舌頭也割下來喂狗,本宮倒是想看看,以後誰還敢胡亂編排!”
被皇後如此安排,王振仍是一副不卑不亢的神色。
“臣對皇上的忠心蒼天可鑒。”
不得不說王鎮能混到如今這個位置,確實是有一點能耐的,要不是他懂得看皇帝臉色,會討好皇帝,此時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遍了。
“住手。”
皇帝的聲音響起,所有侍衛都被站在原地不敢往前一步,靜靜等候著皇帝的下一個命令。
他們沒想到的是,時局動蕩成這副模樣,太子卻仍是毫無畏懼的模樣。
“朕可以不追究你勾結陸櫟私自放走安夏白等人的事,但是另外一件事必須要說清楚,”皇帝的目光直勾勾的盯著封百林的臉問,“你究竟有沒有勾結外人。”
“兒臣沒有。”太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明知道說完之後皇帝一定會生氣,他還是說,“父皇,請聽兒臣一勸,王鎮之流,信之誤國,因為他們這些人的存在,才會害得國家良薑無處可用,無罪之人被潑髒水,長此以往,不用江湖人士來亂,國家就會自己動亂起來。”
皇帝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你真是膽大包天!”
即便麵對的是天子之怒,太子仍舊無所畏懼:“兒臣說的都是實話,若是父皇不願意相信,不妨去查查您的心腹王鎮,這些年來都幹過什麽惡心人的事情。”
被點名的王鎮把自己的腦袋磕得砰砰響,縱然鮮血直流也不在乎:“皇上,臣並無異心!”
大殿上嘈雜的聲音,惹得皇帝目次欲裂,偶然目光一轉,他就瞧見了站在太子身邊的墨思瑉。
以前的太子溫和恭順,哪裏會有這等大逆不道的話說出來?他的改變是從迎娶墨思瑉之後開始的,這一定是她在故意蠱惑人心!
皇帝一股腦兒,把錯都往墨思瑉身上推:“來人啊,把墨思瑉給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