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科鎮的早晨總是熱鬧而忙碌,村民們挑著自家種的蔬菜和醃製的酸野,一邊閑聊一邊走向鎮上的小市場。然而,這些生意依舊是小打小鬧,距離真正的“電商化”還差一大步。


    泗科電商服務中心內,蘇小婉坐在會議室裏,看著牆上的訂單統計表,眉頭微微皺起。雖然線上銷量在穩步增長,但物流效率問題日益突出:訂單從村裏發出去需要兩三天時間才能進入主流快遞網絡,很多客戶因此產生不滿,甚至要求退款。


    “這麽下去,我們的口碑遲早被物流拖垮。”蘇小婉歎了口氣,“如果物流不改善,銷量再高也沒用。”


    “確實,村裏的物流基礎設施太差了。”李成林點頭說道,“我們得每天派人跑到鎮上的快遞站點送貨,費時費力不說,還耽誤了農戶的其他工作。”


    “最關鍵的是,快遞費用太高。”張剛補充道,“一個小訂單的物流成本差不多占總價的三分之一,客戶經常因為運費嫌貴退單。”


    “是啊,村民們辛辛苦苦賺點錢,全貼在運費上了。”王萍也感到無奈,“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我們的服務中心恐怕撐不住。”


    蘇小婉沉思片刻,抬起頭堅定地說道:“問題是擺在這兒,但我們不能等。既然村裏的物流沒辦法靠現有條件改善,那就隻能主動出擊,和快遞公司談合作。”


    說幹就幹,蘇小婉決定親自到鎮上的快遞站了解情況。在她的印象中,泗科鎮周圍的快遞網絡基本由三四家公司壟斷,而這些公司隻願意集中在縣城和鎮上的繁華地帶,很少主動下沉到村裏。


    她找到一家快遞公司的站點經理劉剛,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劉經理,我想和你們快遞公司談個合作方案,解決五一村物流滯後的問題。”


    劉剛是個三十多歲的壯漢,聽完蘇小婉的想法,先是笑了笑:“蘇總,我們當然願意多做生意,但你也知道,我們的配送範圍主要集中在鎮上,村裏太遠,成本太高,沒法保證盈利。”


    蘇小婉點了點頭:“這個我理解。但五一村現在的訂單量不小,如果我們能保證每天有穩定的發貨量,你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派快遞員進村?”


    劉剛眉頭一挑,顯然對“穩定的發貨量”產生了興趣。他拿出一份文件翻看了一下:“你們村每天能發多少件?”


    “目前每天大概兩百單,旺季可能更多。”蘇小婉自信地說道,“而且我們的客戶群體還在擴大,未來單量一定會更高。”


    劉剛陷入了思考。兩百單對於一個普通村子來說,確實已經是很大的體量了。但派快遞員專門進村,也意味著增加人工成本,這讓他有些猶豫。


    “這樣吧,蘇總,我得和上級匯報一下,你先等等,我盡快給你答複。”


    幾天後,劉剛的迴複讓蘇小婉有些失望。他告訴她,公司總部認為五一村的訂單量雖然可觀,但與配送成本相比,利潤依然不足以支撐專線服務。


    “蘇總,不是我不願意幫忙,實在是上頭有規定。”劉剛顯得有些無奈,“要不你再找別的公司試試?”


    蘇小婉心裏明白,問題的根源在於快遞公司始終把農村市場當成低價值區域。她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改變這種固有觀念,但她也不打算就此放棄。


    “好吧,劉經理,感謝你的時間。”蘇小婉禮貌地告別後,迴到服務中心,召集團隊開會討論下一步計劃。


    “快遞公司不願意配合,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自建物流?”張剛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雖然成本可能會高一些,但至少能保證效率。”


    “自建物流可不是小工程。”李成林搖頭說道,“需要車輛、人員、管理,還要承擔油費和維修費用,這不是我們現在能負擔得起的。”


    “但也不能一直被動等待。”王萍皺眉道,“如果連物流都解決不了,村裏的電商根本走不遠。”


    “我覺得剛哥的建議可以嚐試。”蘇小婉看了看大家,“我們不一定要完全自建,可以從小規模試點開始,比如設立一個村級配送點,再招募幾名兼職快遞員,專門負責把貨物從村裏送到鎮上的快遞站。”


    “這個思路可行。”張剛眼前一亮,“如果效果好,我們再逐步擴大規模。”


    “但還是需要資金支持。”王萍提醒道,“村裏的創業基金已經用得差不多了,自建物流的錢從哪兒來?”


    蘇小婉想了想,說道:“我去找鎮上的銀行和政府談談,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些補貼或者貸款。這件事不隻是我們服務中心的事,也關係到整個村的發展。”


    第二天一早,蘇小婉帶著一份詳細的計劃書,來到泗科鎮政府辦公室,找到了負責鄉村經濟發展的李主任。


    李主任聽完她的陳述,顯得非常感興趣:“小婉,你們服務中心的發展我一直都在關注,確實做得不錯。物流滯後這個問題,我們也意識到了,但目前鎮裏的預算有限,直接撥款可能有難度。”


    “李主任,我們並不是想要全額補貼,隻需要一些啟動資金,剩下的我們可以通過訂單收入慢慢迴本。”蘇小婉誠懇地說道,“隻要物流能跟上,不僅是五一村,整個鎮的農副產品都能賣得更遠。”


    李主任點點頭:“這樣吧,我先幫你把方案提交到縣裏申請專項資金,同時聯係一下鎮上的幾家銀行,看看能不能為你們提供低息貸款。”


    “謝謝李主任!”蘇小婉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隨著政府的支持逐步落實,五一村的物流問題終於看到了突破口。雖然過程仍充滿挑戰,但蘇小婉堅信,隻要堅持下去,農村物流的短板終會補齊,而泗科電商的未來也將更加光明。


    蘇小婉迴到服務中心後,第一時間召集團隊討論政府支持的初步成果。她將與李主任的談話以及可能的專項資金和低息貸款信息分享給大家,會議室頓時熱鬧起來。


    “看來我們終於有希望了!”張剛興奮地說道,“隻要資金到位,自建物流的事情就可以啟動了。”


    李成林卻顯得更加謹慎:“別高興得太早。即便有資金支持,物流的運營管理可不是小事,稍有疏忽就是一筆大虧損。”


    蘇小婉點了點頭:“成林說得對。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自建物流要從試點開始,先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再逐步擴展規模。”


    她環視眾人,堅定地說道:“目前的計劃是建立一個村級配送點,購置兩輛二手小貨車,再招募幾名本地人兼職負責村裏的物流配送。第一步,是把村裏的貨物及時送到鎮上的快遞站。”


    “這個可以!”王萍拍了拍桌子,“小範圍試點風險不高,還能積累經驗,之後再擴大就輕鬆多了。”


    “那誰來負責運營?”張剛提出了關鍵問題,“物流環節繁瑣,得有個專業的人管。”


    蘇小婉看向李成林:“成林,你有過管理快遞站的經驗,這件事你來負責,沒問題吧?”


    李成林摸了摸下巴,半開玩笑道:“我是不是淪為萬金油了?連物流都得管?”


    “誰讓你全能呢!”蘇小婉笑著迴應,“不過你放心,我會調配資源,不讓你太累。”


    “好吧,那我就接下這差事了。”李成林爽快地答應下來,“我先去找幾個懂車的村民,把車輛選好。”


    幾天後,泗科村的第一家配送點在蘇小婉的協調下正式籌備起來。村頭的一間閑置倉庫被改造成臨時貨物中轉站,雖然設施簡陋,但基本滿足了操作需求。


    “這就是物流的起點。”蘇小婉看著剛剛搭建好的貨架,心裏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與此同時,兩輛二手小貨車也順利到位。李成林親自帶著司機試了幾趟路線,確保村到鎮的路況熟悉無誤。


    司機之一是村裏的年輕人阿強,他一邊擦著車窗,一邊興奮地說道:“小婉姐,這工作太好了!每天跑個兩三趟,比種地賺得多還輕鬆。”


    “是啊,小婉,大家都盼著村裏的物流能搞起來。”另一名司機大叔老陳也感慨道,“這事要是成了,不僅你們做電商的方便,我們這些農民以後賣菜也能更省事。”


    蘇小婉聽了,心裏一陣暖意:“阿強,老陳,你們放心,我們做這件事就是為了讓村裏更好。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未來一定會更順暢。”


    隨著配送點的成立,五一村的物流試點工作終於進入了實操階段。第一天的訂單量達到兩百多單,堆滿了整個倉庫。阿強和老陳帶著滿滿一車貨物出發了,蘇小婉則帶著團隊緊張地處理後續單據和客戶反饋。


    兩個小時後,阿強的車迴來了,但他臉上卻滿是無奈:“小婉姐,鎮上的快遞站那邊堵得厲害,我們的貨卸完用了一個小時。”


    蘇小婉皺起眉頭:“怎麽會這麽慢?以前自己送貨過去不需要這麽久啊。”


    “可能是我們送的量太大了。”李成林猜測道,“鎮上的快遞站沒準備好接這麽多貨,流程上出了問題。”


    “看樣子,物流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蘇小婉思索了一下,隨即說道:“成林,明天你親自跑一趟,和鎮上的快遞站協調好流程,看看能不能專門開一條綠色通道給我們。”


    “明白了,交給我吧。”李成林點點頭。


    經過幾天的調整,五一村的物流配送逐漸步入正軌。雖然依舊存在一些小問題,但總體上比之前直接送貨到鎮上方便了許多。


    “今天的單子基本都能按時發貨了!”王萍站在倉庫裏,興奮地統計著數據,“客戶反饋也比前兩天好很多,差評率明顯下降。”


    “看來這條路走對了。”蘇小婉鬆了一口氣,“不過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解決運費成本的問題,盡量讓農戶和客戶都受益。”


    王萍點頭道:“是啊,現在的物流費用雖然比之前低了一些,但對小單客戶來說,還是有點高。”


    “這個問題不急,我們先把村裏的物流體係穩定下來,再和快遞公司談進一步的合作。”蘇小婉笑著說道,“隻要有了穩定的訂單量,快遞公司遲早會願意讓步的。”


    隨著物流試點的推進,村裏的電商生意煥然一新。不少原本猶豫要不要加入電商服務中心的村民,現在都主動找到蘇小婉,諮詢加入的條件。


    “蘇總,我家種的紅薯也能在網上賣嗎?”一位中年婦女問道。


    “當然可以!”蘇小婉耐心地解釋,“隻要你能保證質量,我們就能幫你包裝推廣。”


    “太好了!我這就迴去準備。”婦女高興地跑開了。


    “還有我家的雞蛋!”另一位村民也趕緊湊上來,“你們物流搞好了,我也想試試賣點土雞蛋。”


    蘇小婉聽著村民們熱情的討論,心裏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物流不僅僅是解決了訂單問題,更是為村裏開辟了一條連接外界的新通道。


    她走到倉庫門口,抬頭望著藍天,腦海中已經開始規劃下一步的目標:“等物流體係完全穩定後,就是時候進軍更多市場了。”


    物流的突破,標誌著五一村邁出了現代化轉型的重要一步。而蘇小婉心裏清楚,這隻是她改變家鄉未來的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村少年的逆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摸魚小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摸魚小郎君並收藏山村少年的逆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