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作品選》卷四
看完書後,補充能量後來談談自己的個人見解,外國文學作品選,這一書有四卷,我還有三卷沒有到手,很快就會看見它,等到眼前這些沉澱的書看完,自然會去找它,因為完整性,才可以讓人全麵的認識,可以說觀天下,越來越喜歡自己的手,因為它可以拿書,可以寫讀後感。
這本書654麵,花了十天,從10-19,至10-29,說起來,時間很多,計劃著7、8天看完,卻因為要忙別的事情,所以就在今天看完,時間上有點遲,但是我還可以接受,必定十天時間中,感受到不少,並不是一無所獲,因為文字可以觸發一些感想,才會引人思考,讀完以後,是淡然輕鬆,每天堅持看幾頁,整天想抓緊時間看完是一件讓人操心的事,因為太多的空白,時間總要幹一些事情來填補它,所以看看書,看看社會現狀,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並且看百態生活就應該多去瀏覽些書籍,文字都是一個人(作者)的親身感悟,加以創造出來,也許會有不足,但是,隻取其精華,越往前走越堅定自己的決心,並且就算是條不歸路,也無悔,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去不返,那也是說,每個人從出生就走上了不歸路。
周煦良主編,應該博學,他是怎樣的人,還是不知道,因為一個人的品德與他的一生有著極大的聯係,不應該亂加評論,第四卷,離我們有100光陰,從父輩,祖父輩那裏多少有些傳言,無論中間有多少虛假,都讓我了解一點,關於一個老人的感慨,時代在怎麽變革,有些東西是不會變,其實也沒什麽不一樣,雖然這個老人沒讀過書,沒有什經曆出國留學,但這句話真理,切身體會。
一卷對於古代神話傳說等國家起步文明,給以介紹,二卷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關於文藝複興,意大利,西班牙…歐洲國家的改革與傳統,四卷是近代資產階級到無產階階之間的革命,共產黨人…有時候會猜想三卷應該寫資產階級的故事,像譯者一樣把曆史分段後,還是曆史,時間是無法衝斷,曆史的交替,誰也無法阻止它,隻有可以對它產生影響,認識它,了解它,總結它的規律,才有可能推算未來,大膽的猜想它可能發生的趨勢。
隨著時間的流動,人在變化著,無論經曆什麽,都會因為一些什麽,而去改變另外一些什麽,但改來改去,隻是多了更多感慨與無奈,迴憶多了就失去了,前進的勇氣,助力多了就會失去掙紮的動力,一旦對自己失去信心,開始抱怨,的確已經踏是失敗之路,一個人無論遇見什麽事,一動搖了自己,那麽誰也沒有辦法,因為自己都放棄就讓它自己墮落山穀深淵。墮落後,又更加痛苦,隨風搖擺,那麽誰又怎麽樣,連自己都顧不了,去安慰那落入深淵的人類,也許黎明會來,但不努力爬到山頂,是看不到宏偉,一個偉大的時刻到來,是有萬眾個人心期待它才顯得偉大。
誰不曾想現在這個時候自己嗎?也不曾懷疑過這個想法,但擔心,憂傷都有過,出於自卑的心的自己,從不曾相信過自己會做成什麽事,因為她認為自己無所事事,貼著無用的標簽,虛榮的心卻幻想著華麗的美夢,自強的心與虛榮爭吵,與自卑打架,誰贏誰輸,對於這個人並不重要,無論如何,自己身體還是自己,無論做什麽事,表現什麽情緒,它都是媒介,而這個人與其它的人都一樣,矛盾,複雜,單一,(心裏活動豐富,其實是內耗自己),所不同的可以是她記錄一些無用的自我抒發的東西供貨自己閱讀,但是誰有能供誰議論,評價,自己會被評價,不是嗎?那又何苦去評價別人!
因為這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解釋又何止幾種,是真實存在的才有價值,但人們也意識到某些無形的東西,同樣也有無可取代的價值,這種不存在卻有無法理解或是講不清的東西,的確有它存在的意義,那麽就向那些不懂這些的門外漢,統稱藝術,什麽是藝術美,什麽是美,各家言論,隻供一家之言,去追捧,受別人打擊,但是藝術,還是沉默的一言不發,因為藝術會流傳下去,而這些長久議論的人,卻成了曆史洪流中的一顆石子。
人總是從一個自己去思考另一個別人,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別人的感受,帶有個人主義,但是有人責怪這種帶有個人主義的東西隻是一個人的想法,並不是大眾的,有失公允,這帶有個人主義的感受會讓人產生同感,所以總是有不同點,共同點卻被人隱藏,也被一些人給誇大,爭論來自己立場不同,一個人如果改變立場,那麽思路行為也會跟著改變,這就是一個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明確的線劃分一個問題的對錯,對也有壞的影響,好也有不足的影響。
現在談談這本書,不在空泛談。
四卷講了,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朝鮮,德國,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墨西哥的作家,名著片段,一個國家過去,一個作家過去,一個書中情節,名字過去,留下什麽,文字過去,留下是一種感觸,一種思想,一直感慨與豐富的關係網,誰好像也說不明白,文字中包含一種精神,一種動力,勇氣,當一個絕望的人看一片立誌的文章,可以從新獲得活下去的希望與勇氣,那麽這一片文字是不是,救了一個人的生命,當一片文字又可以使人墮落,雖然這是人自甘墮落,但書中引人如此的東西,是歌頌它的魅力,還是指責它的殘酷,因為它毀滅一個人的一生。
看著一個個書名,好奇它,想探索,研究,想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麽,如果看它們,可以充實一個人的生活,那麽可以去體會一下,但是充實的效果就不是不亂想,學會冷靜對待別人,控製自己的情緒,眾多作品中,有喜歡,可以看,有看不懂,認為沒有不可以看,沒有興趣分兩種,1.覺得沒有意義,沒有必要讀,2.看不懂,不知道講什麽,就談不上興趣,所以沒有沒有價值的書,隻有不同價值的書,人追逐的價值不同,願你所求皆所願皆所得。
名字也許記不住,片麵不是全書,一章一卷的讀,沒有完整的整體感,要建立想象力,從一個情節跳到另一個情節,雖然知道故事簡介和作者的背影,但是讀一本書更能全麵了解作者說的是什麽意思,但這本書的價值並不是在此,而是讓人對曆史一個整體過程有一個全麵的了解,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產物,這些產物是必然的,也有偶然性,並且,中國也與別的國家有很多相似性,存在很多共同話題,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而那些,書中人物會迷茫,讀者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發展過程是否真的有理,到社會中去體驗,證明一下,就可以積累一些有用的知識經驗,因為適應,當前社會是一個想生存的人基本需求,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不能犯一些低價錯誤,更不能犯相同的錯誤,而且盡力作的完美一些,這也是人們所向往的。
看故事的人不一定會成為故事,而寫故事的人並不是為自己,還為看故事的人存在,會寫故事後,並不一定懂得別人故事,看故事的人可能隻懂自己的平凡故事,但故事本身不一定懂得故事為什麽存在,無論是什麽為了看故事的人,還是寫故事的人存在,那又有什麽關係,每個故事都是一段記憶,也都會變成故事,想起章那句,我們會變成故事,所以要寫故事,也許她,正是因為這些故事,而成為另一些故事的主人公,她一定認為這並不重要,隻是人無所擺脫時,就尋找另一些來填補這些達到平衡。
一種情緒被另一種情緒所打敗,就認為克服自己,其實這是把那些尖銳給打磨平了,放在心中不被人所曾憶,當某些東西再顯,還是讓人痛不欲生,有些矛盾,隻是對立,也許無形中就化解,不知道什麽就化解,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
法國的羅曼羅蘭,了解他成長過程,才更明白作品背後有作者那個時代的作者的影子,約翰克利斯朵夫,有大概的印象,記起,就不斷浮現腦海,一個正直,作自己喜愛的事,也許別人並不讚同,其實國外很多書都是以人物的姓名,書名,如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恰巴耶夫,老人與海,母親,伊則吉爾老婆子,簡單好記憶,中國作品很多也這樣,但大多數是隱藏的起名,含蓄,好像有寓意,朦朧,也許本沒有什麽意思,隻是作者喜歡。
人情冷暖,蕭伯納,鰥夫的房產,法朗士諸神渴了,高爾基華綏福爾賽世家,高爾基母親,在記錄一個小環境的變更為,一個人感情變化,也反映大環境的變化,幾代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直接進行描寫,小林多喜二,德永直,靜靜的群山,曼西西杜爾,深淵上的黎明,法捷耶夫,毀滅,托爾斯泰,困難的曆程,真實的影子,真實記錄還是打動人心,真誠才是打動人心有理武器,德萊塞,美國的悲劇,一個簡單動作導致嚴重的錯誤。
文學家都是曆史的修正者,幫助曆史走上它應該走的道路,雖然誰也不知道,曆史的方向在哪,毫不猶豫的堅決做這個,不一定對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不用懷疑,擔心,因為懷疑可以減弱前進的動力,擔心是多餘,在認真的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才是最幸福,以前都是大量介紹看過作品的感想,但內容太多,作品豐富,作者國家不同,想一一介紹,那太能寫了,可能廢話,這次寫了四頁是因為十天沒有寫東西,手癢,就多寫了,這麽多,看來有機會去買便宜的圓珠筆,那樣可以自由的寫吧!(有時看百頁,有時候看幾十頁,有時候四五十頁…)
2009.10.29星期四22:10
看完書後,補充能量後來談談自己的個人見解,外國文學作品選,這一書有四卷,我還有三卷沒有到手,很快就會看見它,等到眼前這些沉澱的書看完,自然會去找它,因為完整性,才可以讓人全麵的認識,可以說觀天下,越來越喜歡自己的手,因為它可以拿書,可以寫讀後感。
這本書654麵,花了十天,從10-19,至10-29,說起來,時間很多,計劃著7、8天看完,卻因為要忙別的事情,所以就在今天看完,時間上有點遲,但是我還可以接受,必定十天時間中,感受到不少,並不是一無所獲,因為文字可以觸發一些感想,才會引人思考,讀完以後,是淡然輕鬆,每天堅持看幾頁,整天想抓緊時間看完是一件讓人操心的事,因為太多的空白,時間總要幹一些事情來填補它,所以看看書,看看社會現狀,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並且看百態生活就應該多去瀏覽些書籍,文字都是一個人(作者)的親身感悟,加以創造出來,也許會有不足,但是,隻取其精華,越往前走越堅定自己的決心,並且就算是條不歸路,也無悔,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去不返,那也是說,每個人從出生就走上了不歸路。
周煦良主編,應該博學,他是怎樣的人,還是不知道,因為一個人的品德與他的一生有著極大的聯係,不應該亂加評論,第四卷,離我們有100光陰,從父輩,祖父輩那裏多少有些傳言,無論中間有多少虛假,都讓我了解一點,關於一個老人的感慨,時代在怎麽變革,有些東西是不會變,其實也沒什麽不一樣,雖然這個老人沒讀過書,沒有什經曆出國留學,但這句話真理,切身體會。
一卷對於古代神話傳說等國家起步文明,給以介紹,二卷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關於文藝複興,意大利,西班牙…歐洲國家的改革與傳統,四卷是近代資產階級到無產階階之間的革命,共產黨人…有時候會猜想三卷應該寫資產階級的故事,像譯者一樣把曆史分段後,還是曆史,時間是無法衝斷,曆史的交替,誰也無法阻止它,隻有可以對它產生影響,認識它,了解它,總結它的規律,才有可能推算未來,大膽的猜想它可能發生的趨勢。
隨著時間的流動,人在變化著,無論經曆什麽,都會因為一些什麽,而去改變另外一些什麽,但改來改去,隻是多了更多感慨與無奈,迴憶多了就失去了,前進的勇氣,助力多了就會失去掙紮的動力,一旦對自己失去信心,開始抱怨,的確已經踏是失敗之路,一個人無論遇見什麽事,一動搖了自己,那麽誰也沒有辦法,因為自己都放棄就讓它自己墮落山穀深淵。墮落後,又更加痛苦,隨風搖擺,那麽誰又怎麽樣,連自己都顧不了,去安慰那落入深淵的人類,也許黎明會來,但不努力爬到山頂,是看不到宏偉,一個偉大的時刻到來,是有萬眾個人心期待它才顯得偉大。
誰不曾想現在這個時候自己嗎?也不曾懷疑過這個想法,但擔心,憂傷都有過,出於自卑的心的自己,從不曾相信過自己會做成什麽事,因為她認為自己無所事事,貼著無用的標簽,虛榮的心卻幻想著華麗的美夢,自強的心與虛榮爭吵,與自卑打架,誰贏誰輸,對於這個人並不重要,無論如何,自己身體還是自己,無論做什麽事,表現什麽情緒,它都是媒介,而這個人與其它的人都一樣,矛盾,複雜,單一,(心裏活動豐富,其實是內耗自己),所不同的可以是她記錄一些無用的自我抒發的東西供貨自己閱讀,但是誰有能供誰議論,評價,自己會被評價,不是嗎?那又何苦去評價別人!
因為這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解釋又何止幾種,是真實存在的才有價值,但人們也意識到某些無形的東西,同樣也有無可取代的價值,這種不存在卻有無法理解或是講不清的東西,的確有它存在的意義,那麽就向那些不懂這些的門外漢,統稱藝術,什麽是藝術美,什麽是美,各家言論,隻供一家之言,去追捧,受別人打擊,但是藝術,還是沉默的一言不發,因為藝術會流傳下去,而這些長久議論的人,卻成了曆史洪流中的一顆石子。
人總是從一個自己去思考另一個別人,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別人的感受,帶有個人主義,但是有人責怪這種帶有個人主義的東西隻是一個人的想法,並不是大眾的,有失公允,這帶有個人主義的感受會讓人產生同感,所以總是有不同點,共同點卻被人隱藏,也被一些人給誇大,爭論來自己立場不同,一個人如果改變立場,那麽思路行為也會跟著改變,這就是一個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明確的線劃分一個問題的對錯,對也有壞的影響,好也有不足的影響。
現在談談這本書,不在空泛談。
四卷講了,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朝鮮,德國,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墨西哥的作家,名著片段,一個國家過去,一個作家過去,一個書中情節,名字過去,留下什麽,文字過去,留下是一種感觸,一種思想,一直感慨與豐富的關係網,誰好像也說不明白,文字中包含一種精神,一種動力,勇氣,當一個絕望的人看一片立誌的文章,可以從新獲得活下去的希望與勇氣,那麽這一片文字是不是,救了一個人的生命,當一片文字又可以使人墮落,雖然這是人自甘墮落,但書中引人如此的東西,是歌頌它的魅力,還是指責它的殘酷,因為它毀滅一個人的一生。
看著一個個書名,好奇它,想探索,研究,想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麽,如果看它們,可以充實一個人的生活,那麽可以去體會一下,但是充實的效果就不是不亂想,學會冷靜對待別人,控製自己的情緒,眾多作品中,有喜歡,可以看,有看不懂,認為沒有不可以看,沒有興趣分兩種,1.覺得沒有意義,沒有必要讀,2.看不懂,不知道講什麽,就談不上興趣,所以沒有沒有價值的書,隻有不同價值的書,人追逐的價值不同,願你所求皆所願皆所得。
名字也許記不住,片麵不是全書,一章一卷的讀,沒有完整的整體感,要建立想象力,從一個情節跳到另一個情節,雖然知道故事簡介和作者的背影,但是讀一本書更能全麵了解作者說的是什麽意思,但這本書的價值並不是在此,而是讓人對曆史一個整體過程有一個全麵的了解,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產物,這些產物是必然的,也有偶然性,並且,中國也與別的國家有很多相似性,存在很多共同話題,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而那些,書中人物會迷茫,讀者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發展過程是否真的有理,到社會中去體驗,證明一下,就可以積累一些有用的知識經驗,因為適應,當前社會是一個想生存的人基本需求,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不能犯一些低價錯誤,更不能犯相同的錯誤,而且盡力作的完美一些,這也是人們所向往的。
看故事的人不一定會成為故事,而寫故事的人並不是為自己,還為看故事的人存在,會寫故事後,並不一定懂得別人故事,看故事的人可能隻懂自己的平凡故事,但故事本身不一定懂得故事為什麽存在,無論是什麽為了看故事的人,還是寫故事的人存在,那又有什麽關係,每個故事都是一段記憶,也都會變成故事,想起章那句,我們會變成故事,所以要寫故事,也許她,正是因為這些故事,而成為另一些故事的主人公,她一定認為這並不重要,隻是人無所擺脫時,就尋找另一些來填補這些達到平衡。
一種情緒被另一種情緒所打敗,就認為克服自己,其實這是把那些尖銳給打磨平了,放在心中不被人所曾憶,當某些東西再顯,還是讓人痛不欲生,有些矛盾,隻是對立,也許無形中就化解,不知道什麽就化解,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
法國的羅曼羅蘭,了解他成長過程,才更明白作品背後有作者那個時代的作者的影子,約翰克利斯朵夫,有大概的印象,記起,就不斷浮現腦海,一個正直,作自己喜愛的事,也許別人並不讚同,其實國外很多書都是以人物的姓名,書名,如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恰巴耶夫,老人與海,母親,伊則吉爾老婆子,簡單好記憶,中國作品很多也這樣,但大多數是隱藏的起名,含蓄,好像有寓意,朦朧,也許本沒有什麽意思,隻是作者喜歡。
人情冷暖,蕭伯納,鰥夫的房產,法朗士諸神渴了,高爾基華綏福爾賽世家,高爾基母親,在記錄一個小環境的變更為,一個人感情變化,也反映大環境的變化,幾代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直接進行描寫,小林多喜二,德永直,靜靜的群山,曼西西杜爾,深淵上的黎明,法捷耶夫,毀滅,托爾斯泰,困難的曆程,真實的影子,真實記錄還是打動人心,真誠才是打動人心有理武器,德萊塞,美國的悲劇,一個簡單動作導致嚴重的錯誤。
文學家都是曆史的修正者,幫助曆史走上它應該走的道路,雖然誰也不知道,曆史的方向在哪,毫不猶豫的堅決做這個,不一定對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不用懷疑,擔心,因為懷疑可以減弱前進的動力,擔心是多餘,在認真的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才是最幸福,以前都是大量介紹看過作品的感想,但內容太多,作品豐富,作者國家不同,想一一介紹,那太能寫了,可能廢話,這次寫了四頁是因為十天沒有寫東西,手癢,就多寫了,這麽多,看來有機會去買便宜的圓珠筆,那樣可以自由的寫吧!(有時看百頁,有時候看幾十頁,有時候四五十頁…)
2009.10.29星期四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