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書信選》
17日拾書讀起,沒過幾頁就棄書看電視劇宮,黑執事,18.19號,腦中時時記起我在看魯迅的一本書,大一從舊書店購,卻因不懂或沒有故事情節吸引我而存放在其中,卻又記起電視劇的一些場景,到今天,大腦中再也沒有時間去迴顧電視劇,隻沉默在魯迅的文字行間,中午陽光照射著我的身體,卻發現手腳如此冰涼,也就是在20號買了一本二手教材,美術鑒賞, 出於又被勾起濃厚的興趣,決定要花時間看完此書,那書作為下一個計劃,雖然大腦閃過放棄此書去看美術鑒賞,考慮如果放棄當前這本書,而選擇下本書,如果讀下本書時再一次遇見到想看的書,那麽那時候自己又當如何抉擇,於是我認為,不看完此書,就轉移對象是不好習慣,有半途而廢的作風,但如果是認為此書沒有讀下去的必要,那就另當別論,雖然遇到此事,還是會看完,隻是快速選擇性看完,所以在20.21.22(今天)看完。
看完之後,認為自己決定是對的,因為這本書對於我了解當時時事是非常有幫助的,從中學到不少知識,並且有時也為魯迅的筆鋒所折服,既一個擁有平常心的不平凡的人,在中國曆史上少見,(我還不能把他當偉人,如果讀完他所有的書和了解他這個人,才能下定義。)如果隻是講文采那麽魯迅先生做到了,當我讀其它一些書籍,認為可以做到,專心看兩個小時會有100頁的成效,但魯迅先生後100頁我花了三個半小時,按說,對於30.40年代的事情,雖然了解不全,但也知道一點,但是無論是雜文還是書信,備注,好像都要細品,因為有些事情要建立起關係,就要利用人腦中的想象力,在20世紀的今天,那個年代的戰火,已經燒過,這書隻是在讀者與作者心中,再重燒這本火,個人還是被燒的臉黑手黑。
雖然我想記錄一些上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中間有些人我一生難忘記的人,無論是出於不甘看他們消逝,想寫幾個字來挽留他們,還是想發泄自己的感情,而想走出自己的足跡,但是,魯迅先生單從這本書看起來,先生比我走到高,好像先生在山頂雲間,而我在山底遙望,也擔心過自己是那種有誌向天才的人,可能會無名,但是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也許魯迅最初也並不知道自己會走上這條路,走到輝煌,因為革命勝利,無論當時先生是否猜到,先生選擇是正確,對於今人來說,魯迅是成功的人,人們隻是看到他今日輝煌,確並不了解他可能也不100%確定自己走到路好,非常棒,一定見光明。
然而我卻想講,正因為他可能不知道,卻如此選擇我,而恰好選擇使他成為名人,這先生偉大是地方,關於名人與名言,我記下了,也明白,當先生講國家大事,站在人民立場,對於吃飽沒事做的學生來講,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如何看優劣?
如果改革開放時期,誰為政權服務,儒家在中國的地位如何?不是說儒家學派如星星之火,有時照亮神州大地,有時如微光隱在林間,隻是它永遠不會消逝消逝的隻是這種追逐它的人民是屍骸,它的內在精神永在,長久流傳,到什麽盡頭才是終點,誰也不知道。
關於讀書取材廣泛,免得狹隘,當常識是要緊的確,生物,科學…是要學習,書中關於幫閑法發隱,中幫閑著要有才才可以流傳,也是提醒廣大學生,人要懂得如何使自己變得有才,因為它真的很重要,而關於紙台靜農,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事,讓我領悟到大家的風采,這也是感慨先生為擁有平常心是不平凡的人。
初中讀魯迅先生文章,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當時被其中場景所迷倒,所以跟隨老師的教導,認為先生是一個革命家,文學家,並且是偉大的,後來,高中自己沉迷英德俄美…關於抒情寫景散文,就算現在也不是,所以並不喜歡魯迅先生諷刺的筆調,但是從散文中偶然感悟到先生字語行間,讓人發笑後又覺得國人的可悲可憐,於是就越發喜歡先生的筆鋒,也許最出息是出於對先生的名氣,但此刻,我是對先生的風格敬佩,一篇篇雜文,寫著不同時期下的事情,如,我要騙人,論雷峰塔的倒掉,無花是薔薇,老調子已經唱完,宣傳與做戲,拿來主義,憶柳半農君,學生與玉佛,寫的令人思考,書信集帶有個人感情,但看的出作者的文章要細細品讀,那才有味道。
我是看完一個故事性的書,達芬奇密碼,然後再讀中國曆史中的一角,並且還是這一角中一小部分,魯迅雜文書信選,讓我古今中外結合,理想與現實接軌,走出象牙塔,大學生活單一,對我有幫助,並且也使我不討厭這一日日,看書的生活,並且知增未減,處於人生上升階段,有書陪伴,果然感覺很好。
2009.11.22星期日14:46
補充:
1.這是作業本最後兩頁,感覺自己愛塗鴉亂畫,廢紙。
2.鄭振鐸,查字典,第三個字,希望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可以調節心態。
3.先生不同,正是因為先生什麽都看,會換位思考,所以才更見文字深度,有如此深透的分析能力,相信這不是天生,而是後天一點點經曆,並且進步,總結,所以才會流露在字語之間的感觸與令人深思的諷刺筆調的產生,這也正是先生的與眾不同與特色,每個人都各有不同,並且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並不見的都對,但也並不能全盤否定,所以對於弱者,強者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壞,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正因為如此,才顯出這個社會的多彩,有趣,與眾不同。
2009.11.22星期日14:57
剛剛發現2024.11.1號有一個粉絲,快樂喜悅與君分享,共勉!開心,謝謝!
2024.11.5星期二
17日拾書讀起,沒過幾頁就棄書看電視劇宮,黑執事,18.19號,腦中時時記起我在看魯迅的一本書,大一從舊書店購,卻因不懂或沒有故事情節吸引我而存放在其中,卻又記起電視劇的一些場景,到今天,大腦中再也沒有時間去迴顧電視劇,隻沉默在魯迅的文字行間,中午陽光照射著我的身體,卻發現手腳如此冰涼,也就是在20號買了一本二手教材,美術鑒賞, 出於又被勾起濃厚的興趣,決定要花時間看完此書,那書作為下一個計劃,雖然大腦閃過放棄此書去看美術鑒賞,考慮如果放棄當前這本書,而選擇下本書,如果讀下本書時再一次遇見到想看的書,那麽那時候自己又當如何抉擇,於是我認為,不看完此書,就轉移對象是不好習慣,有半途而廢的作風,但如果是認為此書沒有讀下去的必要,那就另當別論,雖然遇到此事,還是會看完,隻是快速選擇性看完,所以在20.21.22(今天)看完。
看完之後,認為自己決定是對的,因為這本書對於我了解當時時事是非常有幫助的,從中學到不少知識,並且有時也為魯迅的筆鋒所折服,既一個擁有平常心的不平凡的人,在中國曆史上少見,(我還不能把他當偉人,如果讀完他所有的書和了解他這個人,才能下定義。)如果隻是講文采那麽魯迅先生做到了,當我讀其它一些書籍,認為可以做到,專心看兩個小時會有100頁的成效,但魯迅先生後100頁我花了三個半小時,按說,對於30.40年代的事情,雖然了解不全,但也知道一點,但是無論是雜文還是書信,備注,好像都要細品,因為有些事情要建立起關係,就要利用人腦中的想象力,在20世紀的今天,那個年代的戰火,已經燒過,這書隻是在讀者與作者心中,再重燒這本火,個人還是被燒的臉黑手黑。
雖然我想記錄一些上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中間有些人我一生難忘記的人,無論是出於不甘看他們消逝,想寫幾個字來挽留他們,還是想發泄自己的感情,而想走出自己的足跡,但是,魯迅先生單從這本書看起來,先生比我走到高,好像先生在山頂雲間,而我在山底遙望,也擔心過自己是那種有誌向天才的人,可能會無名,但是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也許魯迅最初也並不知道自己會走上這條路,走到輝煌,因為革命勝利,無論當時先生是否猜到,先生選擇是正確,對於今人來說,魯迅是成功的人,人們隻是看到他今日輝煌,確並不了解他可能也不100%確定自己走到路好,非常棒,一定見光明。
然而我卻想講,正因為他可能不知道,卻如此選擇我,而恰好選擇使他成為名人,這先生偉大是地方,關於名人與名言,我記下了,也明白,當先生講國家大事,站在人民立場,對於吃飽沒事做的學生來講,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如何看優劣?
如果改革開放時期,誰為政權服務,儒家在中國的地位如何?不是說儒家學派如星星之火,有時照亮神州大地,有時如微光隱在林間,隻是它永遠不會消逝消逝的隻是這種追逐它的人民是屍骸,它的內在精神永在,長久流傳,到什麽盡頭才是終點,誰也不知道。
關於讀書取材廣泛,免得狹隘,當常識是要緊的確,生物,科學…是要學習,書中關於幫閑法發隱,中幫閑著要有才才可以流傳,也是提醒廣大學生,人要懂得如何使自己變得有才,因為它真的很重要,而關於紙台靜農,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事,讓我領悟到大家的風采,這也是感慨先生為擁有平常心是不平凡的人。
初中讀魯迅先生文章,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當時被其中場景所迷倒,所以跟隨老師的教導,認為先生是一個革命家,文學家,並且是偉大的,後來,高中自己沉迷英德俄美…關於抒情寫景散文,就算現在也不是,所以並不喜歡魯迅先生諷刺的筆調,但是從散文中偶然感悟到先生字語行間,讓人發笑後又覺得國人的可悲可憐,於是就越發喜歡先生的筆鋒,也許最出息是出於對先生的名氣,但此刻,我是對先生的風格敬佩,一篇篇雜文,寫著不同時期下的事情,如,我要騙人,論雷峰塔的倒掉,無花是薔薇,老調子已經唱完,宣傳與做戲,拿來主義,憶柳半農君,學生與玉佛,寫的令人思考,書信集帶有個人感情,但看的出作者的文章要細細品讀,那才有味道。
我是看完一個故事性的書,達芬奇密碼,然後再讀中國曆史中的一角,並且還是這一角中一小部分,魯迅雜文書信選,讓我古今中外結合,理想與現實接軌,走出象牙塔,大學生活單一,對我有幫助,並且也使我不討厭這一日日,看書的生活,並且知增未減,處於人生上升階段,有書陪伴,果然感覺很好。
2009.11.22星期日14:46
補充:
1.這是作業本最後兩頁,感覺自己愛塗鴉亂畫,廢紙。
2.鄭振鐸,查字典,第三個字,希望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可以調節心態。
3.先生不同,正是因為先生什麽都看,會換位思考,所以才更見文字深度,有如此深透的分析能力,相信這不是天生,而是後天一點點經曆,並且進步,總結,所以才會流露在字語之間的感觸與令人深思的諷刺筆調的產生,這也正是先生的與眾不同與特色,每個人都各有不同,並且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並不見的都對,但也並不能全盤否定,所以對於弱者,強者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壞,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正因為如此,才顯出這個社會的多彩,有趣,與眾不同。
2009.11.22星期日14:57
剛剛發現2024.11.1號有一個粉絲,快樂喜悅與君分享,共勉!開心,謝謝!
2024.11.5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