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雜錄》


    文中講開頭難,結尾難,一時不知道如何下筆,季羨林,看過他的《我的書齋》後,買了本英文小說,準備用它來學習英語,可是後來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沒英文字典,又把精力放在看小說上,斷了線,關注季羨林,除了賈平凹《阿爾薩斯》與散文兩本書,他是第二個。


    本書共192頁,字數不多,5.16-5.18,前一段時間,讀書變得沒那麽靜心,變得焦躁,好書太多,迷茫的自己在文學這塊亂撞,選定小說與散文,詩歌為興趣點,空間(時空),領域不同,地域性,內容不同,書之浩瀚,窮其一生追逐,讀不完,100年拚不過1000年,要會擇書,選擇好書,80年代,有很多派別,不知道感興趣的點在那,想有老師當我領路人,曾想報名中文係,因為英語精力年紀學費退縮了,假如工作幾年,還對中文感興趣,毫不猶豫報名夜校與考研究生,麵臨畢業隻有一個月,不想跟家裏拿生活費,尋找夢,靠自己,不停告訴自己。


    很久沒有這麽專心寫字,寫讀後感,沒有時間,抓著中午午休兩小時,精神不是最好,很多看書的靈感在讀後閃現,過幾天,會忘卻,過一周,書名內容就模糊,一個月後,書名作者都忘了,總是相信,精華,記在心底,一時記不起,需要時會浮現,此刻,同學放著女兒紅,柔情似水,傳達中國之美。


    書中幾篇在《我的書齋》看過,有關小品文,神韻,中印的關係,有寓言,故事的源頭,追尋都讓人找到根的感覺,同時也覺得,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文學與印度,希臘,羅馬等文學在一起又是一種感覺,高度不同,差異很大,沒有想過中國文學的源頭與其它國家的關係,以自我為中心,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驕傲,沒有換角度,站在別的國家想中國,作者文字平易近人,引領讀者輕鬆閱讀,像麵對麵坐下來交流,親切又恰到好處,一個字,好,自然流露,溫柔不憤怒,作者寫作技巧之高,最簡單,樸素無華的語句最打動人,桃花源記,愚溪詩集,醉翁亭記,蘭亭集合,滕王閣序,王羲之,王勃,柳宗元,歐陽修,陶淵明,都是喜歡的文人,李清照也打動著我,向往風景,中國優美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書中談翻譯,漫談文學,我與《世界文學》,我與外國文學,我的書齋都有講,對麵語言混亂,也給我警示,望文生義,數典忘祖,甚至生編硬造……關於一個故事的演變,《五卷書》,柳宗元《黔之驢》取材來源,中國文學在德國,西遊記與印度有關,《羅摩衍那》在中國,吐火羅文a,《彌勒會見記劇本》讓人對曆朝曆代的故事發源與相互影響有了一點影響,有關佛教文獻,感興趣了解,中國對待佛教的態度很早唐代就開始了,這麽多年,早已經深入人心融合成自己的,把一些問題看懂,就要通過文獻的發展,人類對這些是如何慢慢接受和改變,研究國民性,同時追尋根源,對經濟,文化有了了解,才可以了解那時想法,了解作者的真實想法,季羨林先生講文字韻,技巧,詞美,上一本書,林語堂講真心,真情,真意為上,技巧次之,作者偏技巧,偶爾也有真性情,有的作者真的性情中人,完全忽視寫作技巧,孰輕孰重,隻能靠個人去選擇,其中有很多古代文字與故事,隻能看到一知半解,靠猜謎,靠感覺,一篇文章,不能老打斷去查字典,被陌生文字與記錄書名,等讀完沒有感覺,還是喜歡一氣嗬成朗讀全文的感覺,體會作者的感情,打斷停頓,克服盡量讀完,也許晚幾年在讀會更好。


    第二部,講跋,前言,序,《季羨林選集》,龜茲壁畫展前言,季羨林序跋選,敦煌講一些散文,藝術,介紹熟人文人的私事與敬意,有王力,魯迅,胡也頻,葉公,馮至(軍培)等,作者自己求學與語言上的經曆感悟,讓人從文學殿堂迴到人間溫暖的氣氛,感覺從神話故事,寓言,飛躍到現代,在到如今這個時代,文字可以穿越時空。好的文字有穿透力。


    總結,書中暗示,隱喻,中印關係,好像把眾多國度聯係在一起,成為一個大家庭,對中國也有介紹,作者從客觀角度聊,與傳統作者分析不同,格局大一些,讓人變寬,作者學習英,德,俄,法,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出國求學,國內清華北大的學習之路,作者起點很高,我們後輩無法實現,羨慕,自己初高中沒有好好努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以一切掌握在自己手裏,無法在那個年齡想通,現在也不晚,人生總要留下一些遺憾,未來才應該思考。


    季羨林的一本生平介紹,照片,第四本超出我的範圍,第二次再也找不到,他人借走了,愛季羨林如愛我語文老師一般,希望有資格真正做他的後輩,以後多看他的書,最重要是中國文學,印度佛教引起我的興趣,好奇。


    2011.5.18星期三23:21


    補充:


    喜歡此書銀灰簡單設計,假如有來生,還會如此愛文學嗎?會走上這條路嗎?這路難走,還堅決要走嗎?是興趣還是因為別的。


    2011.5.18星期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風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風子並收藏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