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爺:「朕出一半總行了吧。」
那就是半價了,不算糧草,也得給皇阿瑪七萬五千兩。
「成。」他替八叔應下了。
*
辦皇上的差事,花自己的銀子,皇上還從裏頭賺錢,這天下的好事兒全讓皇上占了唄。
九爺當著八哥和十弟的麵罵罵咧咧,但轉頭就不吭聲了,老四有時候是挺不講究的,但也不是一直不講究。
他九爺終於摘掉貝子的帽子,升貝勒了。
同樣升貝勒的還有十四爺。
十四爺卻很難高興起來,他和九哥一起升爵,但雍正元年以來,九哥的功勞和苦勞大家都是看在眼裏的,九哥是因功升爵,他呢,因為皇帝親弟弟的身份嗎。
可如果皇上不升他的爵位,他心情更不好,畢竟沒了九哥,他就是兄弟中唯一的固山貝子了。
皇上都能用九哥,用底下那些小崽子,連他的長子都在其中,怎麽就不能給他安排些差事呢。
「七阿哥,你也去禦前幫我說說話,我這個年歲的人,總不能一直閑下去吧。」
統兵練兵他現在不敢想,但好歹給些別的差事,十三能做的那些,他都能做。
鬱悶眼饞的何止十四爺一個,七阿哥也是滿滿的羨慕,羨慕八弟和那些堂兄弟們能出京。
他不是沒去禦前求過,求皇阿瑪讓他跟八弟一塊出京辦差,隻是皇阿瑪不允。這差事,六哥也給他分析過,是個相當得罪人的差事,而且不好辦,遭人恨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阿瑪替戶部催繳罰銀,可當年的阿瑪不怕得罪人,現在的八弟不怕,他亦不會怕。
可惜,皇阿瑪不願安排他去。
「十四叔。」七阿哥嘆息著拍了拍十四爺的肩膀,「皇阿瑪自有安排,我們能做的隻有多研習兵書,練好馬背上的功夫,靜待大清和皇阿瑪的需要。」
十四爺忍著把這臭小子的手甩開的衝動,七阿哥當然不用著急,他如果隻有十六歲,如果龍椅上坐的人是他親阿瑪,他也不會著急。
可親哥和親阿瑪差太多了,還是被他狠狠得罪過的親哥。
果然,八哥之前選中八阿哥絕不隻是恰逢其會,這個八阿哥有點兒東西。
先是九哥,後是各家的世子,這些被皇上厭棄了的人,一個個的都因八阿哥而冒出頭來。
有點東西的八阿哥又一次讓八爺黨的經費銳減,但這筆錢,八爺倒是掏的比上一筆更痛快了。
一來,九弟的爵位升了,說明之前的銀子沒白花,也沒白得罪人,皇上並非一定要置他們於死地。
二來,此次跟隨八阿哥去辦差的小輩太多了,除了他的兒子,剩下的也大都是與他親近的子侄,花錢從皇上那兒租借牛錄保護這些孩子,他自是心甘情願。
不過八爺也瞧出來了,皇上雖露出了要放過他們的口子,但也沒打算讓他們好過。
一次兩次的,既讓他們得罪人,又要掏他們的銀子,甚至還想讓八阿哥來取代他,讓八阿哥能夠繞過他掌控剩下的人。
八爺並非不願不甘,而是不敢完全順了皇上的意放手,將來的結果一定會如皇上所願,但這個過程必然不能太短,得足夠讓八阿哥和他們密不可分了才行。
從雍正元年到雍正四年,經費一次次的給出去,人也一次次的交給八阿哥使喚,直到皇上賜婚八阿哥與董鄂氏,八爺才終於完全把心放下來。
聖旨賜婚的董鄂氏,是九弟妹的親侄女,當然了,九弟妹和三嫂出自同一個董鄂氏,九弟妹的親侄女,同樣也是三嫂的堂侄女。
從此之後,八阿哥的妻族亦是九弟的妻族。
被皇上不待見的三爺也因為這道賜婚的聖旨又來了精神,他福晉的堂侄女兒嫁給了八阿哥,親上加親的喜事,有這層關係在,他何愁沒有理由靠近八阿哥。
事實上,雍正年的第一場選秀,宮中沒有進人,皇上一口氣給五個兒子賜了婚,從四阿哥一直到八阿哥,其中妻族家世最好的便是未來六福晉——富察氏。
而伴隨著賜婚的是皇上首次大封皇子。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七皇子俱被封為貝勒。
六皇子和八皇子被封郡王。
順帶著,先帝長子之子弘昱被封為鎮國公。
十三爺怡親王的次子被冊立為親王世子,長子則被封為貝子。
對經歷過康熙年間九龍奪嫡的王公大臣們而言,新一輪的奪嫡早就已經現出了端倪,隻是這一次皇子封爵將皇上的心意表現的更明顯了。
皇子中唯二的郡王——六阿哥和八阿哥。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裏,六阿哥和八阿哥功勞最多,遠勝於其他阿哥,皇上獨封這二人為郡王,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八爺評價道。
八位皇阿哥當中,二阿哥雖然占了長子的名分,但實在不成器,四阿哥雖也出眾,但即便拋開身份,也要輸六阿哥和八阿哥一籌。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皇上心目中的太子不是六阿哥,便是八阿哥。
二選一的概率,如果是放在從前,他會選擇除掉另外一個人奪儲的資格,但現在……不是他心腸軟了,而是他這幾年迴想曾經,也算是明白自己當年究竟是輸在哪兒了。
輸在急功近利,輸在過於不安而追求一種穩固的安全感,殊不知皇位上的人可能內心和他一樣的不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就是半價了,不算糧草,也得給皇阿瑪七萬五千兩。
「成。」他替八叔應下了。
*
辦皇上的差事,花自己的銀子,皇上還從裏頭賺錢,這天下的好事兒全讓皇上占了唄。
九爺當著八哥和十弟的麵罵罵咧咧,但轉頭就不吭聲了,老四有時候是挺不講究的,但也不是一直不講究。
他九爺終於摘掉貝子的帽子,升貝勒了。
同樣升貝勒的還有十四爺。
十四爺卻很難高興起來,他和九哥一起升爵,但雍正元年以來,九哥的功勞和苦勞大家都是看在眼裏的,九哥是因功升爵,他呢,因為皇帝親弟弟的身份嗎。
可如果皇上不升他的爵位,他心情更不好,畢竟沒了九哥,他就是兄弟中唯一的固山貝子了。
皇上都能用九哥,用底下那些小崽子,連他的長子都在其中,怎麽就不能給他安排些差事呢。
「七阿哥,你也去禦前幫我說說話,我這個年歲的人,總不能一直閑下去吧。」
統兵練兵他現在不敢想,但好歹給些別的差事,十三能做的那些,他都能做。
鬱悶眼饞的何止十四爺一個,七阿哥也是滿滿的羨慕,羨慕八弟和那些堂兄弟們能出京。
他不是沒去禦前求過,求皇阿瑪讓他跟八弟一塊出京辦差,隻是皇阿瑪不允。這差事,六哥也給他分析過,是個相當得罪人的差事,而且不好辦,遭人恨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阿瑪替戶部催繳罰銀,可當年的阿瑪不怕得罪人,現在的八弟不怕,他亦不會怕。
可惜,皇阿瑪不願安排他去。
「十四叔。」七阿哥嘆息著拍了拍十四爺的肩膀,「皇阿瑪自有安排,我們能做的隻有多研習兵書,練好馬背上的功夫,靜待大清和皇阿瑪的需要。」
十四爺忍著把這臭小子的手甩開的衝動,七阿哥當然不用著急,他如果隻有十六歲,如果龍椅上坐的人是他親阿瑪,他也不會著急。
可親哥和親阿瑪差太多了,還是被他狠狠得罪過的親哥。
果然,八哥之前選中八阿哥絕不隻是恰逢其會,這個八阿哥有點兒東西。
先是九哥,後是各家的世子,這些被皇上厭棄了的人,一個個的都因八阿哥而冒出頭來。
有點東西的八阿哥又一次讓八爺黨的經費銳減,但這筆錢,八爺倒是掏的比上一筆更痛快了。
一來,九弟的爵位升了,說明之前的銀子沒白花,也沒白得罪人,皇上並非一定要置他們於死地。
二來,此次跟隨八阿哥去辦差的小輩太多了,除了他的兒子,剩下的也大都是與他親近的子侄,花錢從皇上那兒租借牛錄保護這些孩子,他自是心甘情願。
不過八爺也瞧出來了,皇上雖露出了要放過他們的口子,但也沒打算讓他們好過。
一次兩次的,既讓他們得罪人,又要掏他們的銀子,甚至還想讓八阿哥來取代他,讓八阿哥能夠繞過他掌控剩下的人。
八爺並非不願不甘,而是不敢完全順了皇上的意放手,將來的結果一定會如皇上所願,但這個過程必然不能太短,得足夠讓八阿哥和他們密不可分了才行。
從雍正元年到雍正四年,經費一次次的給出去,人也一次次的交給八阿哥使喚,直到皇上賜婚八阿哥與董鄂氏,八爺才終於完全把心放下來。
聖旨賜婚的董鄂氏,是九弟妹的親侄女,當然了,九弟妹和三嫂出自同一個董鄂氏,九弟妹的親侄女,同樣也是三嫂的堂侄女。
從此之後,八阿哥的妻族亦是九弟的妻族。
被皇上不待見的三爺也因為這道賜婚的聖旨又來了精神,他福晉的堂侄女兒嫁給了八阿哥,親上加親的喜事,有這層關係在,他何愁沒有理由靠近八阿哥。
事實上,雍正年的第一場選秀,宮中沒有進人,皇上一口氣給五個兒子賜了婚,從四阿哥一直到八阿哥,其中妻族家世最好的便是未來六福晉——富察氏。
而伴隨著賜婚的是皇上首次大封皇子。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七皇子俱被封為貝勒。
六皇子和八皇子被封郡王。
順帶著,先帝長子之子弘昱被封為鎮國公。
十三爺怡親王的次子被冊立為親王世子,長子則被封為貝子。
對經歷過康熙年間九龍奪嫡的王公大臣們而言,新一輪的奪嫡早就已經現出了端倪,隻是這一次皇子封爵將皇上的心意表現的更明顯了。
皇子中唯二的郡王——六阿哥和八阿哥。
「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裏,六阿哥和八阿哥功勞最多,遠勝於其他阿哥,皇上獨封這二人為郡王,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八爺評價道。
八位皇阿哥當中,二阿哥雖然占了長子的名分,但實在不成器,四阿哥雖也出眾,但即便拋開身份,也要輸六阿哥和八阿哥一籌。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皇上心目中的太子不是六阿哥,便是八阿哥。
二選一的概率,如果是放在從前,他會選擇除掉另外一個人奪儲的資格,但現在……不是他心腸軟了,而是他這幾年迴想曾經,也算是明白自己當年究竟是輸在哪兒了。
輸在急功近利,輸在過於不安而追求一種穩固的安全感,殊不知皇位上的人可能內心和他一樣的不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