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知沈兄打算何日開始教書,收徒有何要求?」麵上留須的一舉人忍不住問道,「不瞞沈兄,我有一子,甚是聰慧,今年剛考中的童生,隻有十二歲,如若沈兄不嫌,我明日便帶他上門拜訪,您給瞧瞧。」
良師難得,快四十歲的人不惜起身對著比自己小差不多二十歲的庶族作揖。
「我明日便打算啟程迴鄉,迴鄉後在老師的青雲書院授課,有意進學者正常入書院讀書即可。」
青雲書院名聲不顯,在座之人聽都沒有聽過,但能教出沈解元,又有沈解元迴去做先生,在座之人豈有不動心的。
眾人在鹿鳴宴上都沒再說什麽,不過鹿鳴宴結束後,主考官卻是把沈解元留了下來,其餘的考官和舉人也沒覺得奇怪,以為主考官是看重沈解元的才學。
事實上,主考官把人留下來,的確是為了沈解元這一身的才學,不過卻不是跟沈解元探討學問,也不是勸沈解元不要辜負一身所學繼續科考,而是作為一個家長提前跟老師打聲招唿。
「淩雲,本官把你留下是有個不情之請,你的才學我是知道的,雖然你是考生我是考官,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你的才學在本官之上。你要迴鄉教書,我便想讓我那長子隨你讀書,把他託付給你。」
「我那長子雖說天賦差了些,但為人謙恭仁厚,日後定把你當做長輩來尊敬,他若有不敬之處,你盡管罰……你在家鄉若有為難的地方,也盡管寫信給我。」
他是四品京官,家族雖然不是五姓七族十家之一,但也不是沒有根基和傳承的小家族,更何況他還有一位簡在帝心做宰相的叔父,要護佑一個人再簡單不過了。
沈淩雲抿了抿唇,主考官的背景在這營州城不是秘密,這位考官大人喜歡的文風和過往寫過的一些文章在考試之前便都已經傳遍。
馮宰相的親侄子,正四品的禮部侍郎。
想想自家的生意,想想二侄女的擴張計劃,他應該應下這位馮大人,隻是他現在感知不到靈氣,拿什麽來哄小孩,小孩哭了鬧了生病了怎麽辦。
「令公子今年多大了?不瞞大人,學生最怕小孩子哭鬧,因此不打算教蒙童。」
「淩雲放心,我那長子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不是小孩了,家中連親事都給他定下了。」
那就好。
若不是長子遠在京城,馮大人恨不得現在就領著長子把束脩奉上,定下這師徒之名。
馮大人不方便,不代表旁人不方便。
翌日,一大清早,沈八郎和沈四郎行李都已經搬到馬車上去了,預備出發時,被人叫住。
「聽聞沈解元您預備迴鄉教書,您看我們兄弟倆能不能跟著您讀書?」
說話之人是這次鄉試落第的秀才,寒門出身,一同求學的還有他弟弟,看上去隻有十多歲的少年人。
沈四郎抬眼望去,好傢夥,兄弟倆求學至於帶這麽多人嗎。
「這些人都跟著去?還是來送你們的?」
「都跟著去,這是我娘子,這是我一雙兒l女,這是我的書童,我娘子的陪嫁丫頭,家中僕婦……」
沈四郎抽了抽嘴角:「書院怕是住不了這麽多人。」
除非何先生把自個兒l的院子騰出來,但哪有書院山長給學生把院子騰出來的,何先生也願意,何夫人也不能願意啊。
「這位兄台說笑了,我們這麽多人怎麽會住書院,自然是在書院附近買處院子,如果沈解元肯收我們的話。」
教誰不是教,又不是收為關門弟子,沈八郎沒有拒絕馮大人的長子,自然也不會拒絕這攜兒l帶女的兄弟倆,也沒有拒絕快到城門口時又加塞進來的兩位世家少爺。
沈四郎瞠目結舌的看著越來越長的隊伍,他哥倆就一輛馬車,那求學的那兄弟倆瞧著就不是普通人家,足足五輛馬車,不過那好歹是一大家子,城門口加塞進來的那兩位小少爺更不得了,每人也足有五輛馬車。
「嘖嘖嘖,麽弟啊,你迴去跟何先生商量商量,這束脩可不能少收了。這段時間我在營州聽人家說,世家大族打賞下人都用金子,吃魚人家隻吃魚須,吃雞隻吃雞舌,你想想那得多少條魚、多少隻雞才能湊一盤菜,這些人可太有錢了,拔根汗毛都比我們腿粗。」
就不提種地了,他們辛辛苦苦賣滷肉,一天賺上十幾兩銀子就高興的像做夢一樣了,可這些錢都不夠人家打賞下人的。
「是得商量商量。」
但不能提高束脩,否則便違背了先生當初建立青雲書院的本心。
第66章
衙役們敲鑼打鼓到家中報喜時,沈夏的第一反應居然是——租書生意幹不成了。
半年前,八叔考中秀才,租書生意便跟著火熱起來,八叔的那些書幾乎每天都在借閱狀態中,很少會在書攤上閑置,隻會被借出去或者……還不迴來。
租書攤子上已經半舊的書,按照規定,不還是要照價賠償的,花一樣的錢,買一本半舊的書,可以說是很不劃算了。
但每逢數月月考,租書攤都會迎來一波買書潮,八叔的那些書,已經有四分之一被賣出去了。
『秀才』的影響便如此之大了,更何況舉人,還是解元。
沈夏半是高興半是驚訝的『苦惱』著,這租書生意是做不成了,隻能老老實實發展家裏的滷肉生意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良師難得,快四十歲的人不惜起身對著比自己小差不多二十歲的庶族作揖。
「我明日便打算啟程迴鄉,迴鄉後在老師的青雲書院授課,有意進學者正常入書院讀書即可。」
青雲書院名聲不顯,在座之人聽都沒有聽過,但能教出沈解元,又有沈解元迴去做先生,在座之人豈有不動心的。
眾人在鹿鳴宴上都沒再說什麽,不過鹿鳴宴結束後,主考官卻是把沈解元留了下來,其餘的考官和舉人也沒覺得奇怪,以為主考官是看重沈解元的才學。
事實上,主考官把人留下來,的確是為了沈解元這一身的才學,不過卻不是跟沈解元探討學問,也不是勸沈解元不要辜負一身所學繼續科考,而是作為一個家長提前跟老師打聲招唿。
「淩雲,本官把你留下是有個不情之請,你的才學我是知道的,雖然你是考生我是考官,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你的才學在本官之上。你要迴鄉教書,我便想讓我那長子隨你讀書,把他託付給你。」
「我那長子雖說天賦差了些,但為人謙恭仁厚,日後定把你當做長輩來尊敬,他若有不敬之處,你盡管罰……你在家鄉若有為難的地方,也盡管寫信給我。」
他是四品京官,家族雖然不是五姓七族十家之一,但也不是沒有根基和傳承的小家族,更何況他還有一位簡在帝心做宰相的叔父,要護佑一個人再簡單不過了。
沈淩雲抿了抿唇,主考官的背景在這營州城不是秘密,這位考官大人喜歡的文風和過往寫過的一些文章在考試之前便都已經傳遍。
馮宰相的親侄子,正四品的禮部侍郎。
想想自家的生意,想想二侄女的擴張計劃,他應該應下這位馮大人,隻是他現在感知不到靈氣,拿什麽來哄小孩,小孩哭了鬧了生病了怎麽辦。
「令公子今年多大了?不瞞大人,學生最怕小孩子哭鬧,因此不打算教蒙童。」
「淩雲放心,我那長子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不是小孩了,家中連親事都給他定下了。」
那就好。
若不是長子遠在京城,馮大人恨不得現在就領著長子把束脩奉上,定下這師徒之名。
馮大人不方便,不代表旁人不方便。
翌日,一大清早,沈八郎和沈四郎行李都已經搬到馬車上去了,預備出發時,被人叫住。
「聽聞沈解元您預備迴鄉教書,您看我們兄弟倆能不能跟著您讀書?」
說話之人是這次鄉試落第的秀才,寒門出身,一同求學的還有他弟弟,看上去隻有十多歲的少年人。
沈四郎抬眼望去,好傢夥,兄弟倆求學至於帶這麽多人嗎。
「這些人都跟著去?還是來送你們的?」
「都跟著去,這是我娘子,這是我一雙兒l女,這是我的書童,我娘子的陪嫁丫頭,家中僕婦……」
沈四郎抽了抽嘴角:「書院怕是住不了這麽多人。」
除非何先生把自個兒l的院子騰出來,但哪有書院山長給學生把院子騰出來的,何先生也願意,何夫人也不能願意啊。
「這位兄台說笑了,我們這麽多人怎麽會住書院,自然是在書院附近買處院子,如果沈解元肯收我們的話。」
教誰不是教,又不是收為關門弟子,沈八郎沒有拒絕馮大人的長子,自然也不會拒絕這攜兒l帶女的兄弟倆,也沒有拒絕快到城門口時又加塞進來的兩位世家少爺。
沈四郎瞠目結舌的看著越來越長的隊伍,他哥倆就一輛馬車,那求學的那兄弟倆瞧著就不是普通人家,足足五輛馬車,不過那好歹是一大家子,城門口加塞進來的那兩位小少爺更不得了,每人也足有五輛馬車。
「嘖嘖嘖,麽弟啊,你迴去跟何先生商量商量,這束脩可不能少收了。這段時間我在營州聽人家說,世家大族打賞下人都用金子,吃魚人家隻吃魚須,吃雞隻吃雞舌,你想想那得多少條魚、多少隻雞才能湊一盤菜,這些人可太有錢了,拔根汗毛都比我們腿粗。」
就不提種地了,他們辛辛苦苦賣滷肉,一天賺上十幾兩銀子就高興的像做夢一樣了,可這些錢都不夠人家打賞下人的。
「是得商量商量。」
但不能提高束脩,否則便違背了先生當初建立青雲書院的本心。
第66章
衙役們敲鑼打鼓到家中報喜時,沈夏的第一反應居然是——租書生意幹不成了。
半年前,八叔考中秀才,租書生意便跟著火熱起來,八叔的那些書幾乎每天都在借閱狀態中,很少會在書攤上閑置,隻會被借出去或者……還不迴來。
租書攤子上已經半舊的書,按照規定,不還是要照價賠償的,花一樣的錢,買一本半舊的書,可以說是很不劃算了。
但每逢數月月考,租書攤都會迎來一波買書潮,八叔的那些書,已經有四分之一被賣出去了。
『秀才』的影響便如此之大了,更何況舉人,還是解元。
沈夏半是高興半是驚訝的『苦惱』著,這租書生意是做不成了,隻能老老實實發展家裏的滷肉生意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