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獨一份的生意,可惜除了租書和飲品外,她實在不好在這書香之地賣別的。
而且熬梨湯的鍋鏟都是借的,就算何先生和何夫人不介意,但這也不是長久之道。
生意還是不能僅限在書院。
小姑娘剛剛還滿臉笑容,突然間搖頭又嘆氣。
關大郎在心裏頭跟著嘆了口氣,師兄這人就是太要強了,何至於如此。
與此同時,何先生沒在屋裏看見弟子和弟子侄女,忙問夫人:「八郎和沈夏呢?怎麽還沒來。」
「不來了,她們自個兒開火。」何夫人有些遺憾,「你自己的學生自己還不知道嗎。」
人窮但是誌不短,要強的很。
「算了,隨他們吧。」
何先生不想強求,八郎向來如此,他從前還擔心八郎這樣的性格,日後進了官場會難以融入,但這幾年他已經不想這麽多了,院試能順順利利的過去就是神佛保佑了。
想著書院裏來告狀的幾個先生,何先生揉了揉眉心,反正書院是他的,租書也好,賣梨湯也罷,都是他允了的,不然能怎麽辦,誰讓他攤上個強種徒弟。
強種徒弟·沈八郎死磕了一個月的策論後,終於放慢了速度,變得悠閑起來。
此時,沈夏的書攤已經擴大了三倍,關大郎拿來的書比八叔的書多多了,她和八叔做生意是五五分成,和關叔叔則是六四分成。
由於書攤的擴大,飲品已經被沈夏撤掉了,但又多了樁賣茶葉蛋和滷肉的生意,當然不是在書院裏,而是在書院外,全家人都被他拉了來做壯丁,沈大伯、沈爹和沈四叔負責兜售,沈爺爺負責買肉,沈奶奶帶著兩個兒媳滷肉,大林二林也多了撿柴跑腿的差事,當然最重要的滷味方子隻掌握在沈夏手裏。
沈夏兩邊忙活,哪頭都離不開她,哪頭都捨不得擱置,縣裏縣外來迴轉,還要擠出時間來認字。
反觀八叔慢慢悠悠,休息日迴家連書箱都不帶,迴了書院更是踩點上課。
整個人不說無精打采,但也看不出爭分奪秒的學習勁頭。
已經快忙成狗的沈夏,不得不抽出時間來給八叔做心理輔導。
是的,心理輔導。
她已經不懷疑八叔是在書院混日子了,不說在書院的月考成績,單就上個月用掉的那一遝紙就足以說明八叔平時讀書不是不用功,臨近考試了反而懶散的不像樣子,恐怕還是心理上出了問題,對考試有心理陰影了。
沈夏先把上個月該給八叔的分成推過去,又把家裏做生意的帳本推過去。
「八叔放心考,就算考不中也沒什麽,考不中就迴家來做生意,正好家裏還缺人手,尤缺會算帳的人,當然,八叔要是想繼續讀書,家裏也能供得起。」
想讀就繼續讀,不想讀也有退路。
沈夏也算是投桃報李,畢竟如果不是八叔,她也進不去書院,攢不到創業初期的資金,更不可能在滷肉生意中獨占三成的分紅。
雖然方子是她拿出來的,雖然做生意的主意是她出的,雖然創業資金她占了一半,但在這個父母在無私產的年代裏,要不是八叔幫著說話,她還真拿不到三成。
滷肉生意她占三成,公中占七成。
別看大房二房和四房都忙得風風火火,連跟裏正娘子學繡活的大姐這段時間都沒少幫忙,但一個銅板都摸不著,隻是吃的比以前更好了。
沈夏這段時間在書院已經了解過本朝科舉考試的難度了,偌大的書院,三百多學生,十幾年裏都沒出過一個舉人,秀才也隻出了兩位,據說上一屆院試,山縣去考試的學生隻考中了一人,鄉試直接全軍覆沒。
嘖,這可比她預想的難多了。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足以形容。
本來她還想著日後送三林去考科舉,現在……科舉就別抱太大指望了,能認字會算帳就可以了。
「八叔想開點,萬事莫強求。」
考中最好,考不中也正常。
易州府共有一州六縣,三年考兩次院試,每次錄取不到兩位數,卷的讓人絕望。
沈八郎:「……」
他想得挺開,等中了舉就迴鄉教書,既不再往上考,也不打算謀官。
大魏朝的科舉不好考,出身庶族的官兒更不好做,他從一開始就沒想千難萬險的往上爬。
第61章
沈夏忙裏偷閑,給八叔做了幾次心理疏導。
在她看來,八叔之所以三次落榜,除了運氣不太好和身子單薄外,可能還跟過度緊張有關,不管是第二次吃壞肚子,還是第三次暈倒在考場上,可能都有考試過度緊張的原因在裏麵。
經歷過中高考的人都知道,要減少正式考試時的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考試,多來幾l次模擬考,把人考麻了,正式考試時就沒那麽緊張了。
隻是她好說歹說,八叔都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根本不同意在家裏模擬考,也拒絕承認自己考前緊張。
得,沈夏隻能每日雷打不動把帳本送去給八叔,一來是讓八叔換換腦子,二來她覺得家裏收入多應該也能緩解八叔的緊張,三嘛是人手實在不夠用,家裏人多歸多,但會算帳認字的就倆——她和八叔,八叔多幹點,她就能少幹點。
家裏的滷肉生意從臘月一直紅火到年二十九,除夕夜沈家的年夜飯難得豐盛,雞魚肉都有,還特意蒸了白饅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而且熬梨湯的鍋鏟都是借的,就算何先生和何夫人不介意,但這也不是長久之道。
生意還是不能僅限在書院。
小姑娘剛剛還滿臉笑容,突然間搖頭又嘆氣。
關大郎在心裏頭跟著嘆了口氣,師兄這人就是太要強了,何至於如此。
與此同時,何先生沒在屋裏看見弟子和弟子侄女,忙問夫人:「八郎和沈夏呢?怎麽還沒來。」
「不來了,她們自個兒開火。」何夫人有些遺憾,「你自己的學生自己還不知道嗎。」
人窮但是誌不短,要強的很。
「算了,隨他們吧。」
何先生不想強求,八郎向來如此,他從前還擔心八郎這樣的性格,日後進了官場會難以融入,但這幾年他已經不想這麽多了,院試能順順利利的過去就是神佛保佑了。
想著書院裏來告狀的幾個先生,何先生揉了揉眉心,反正書院是他的,租書也好,賣梨湯也罷,都是他允了的,不然能怎麽辦,誰讓他攤上個強種徒弟。
強種徒弟·沈八郎死磕了一個月的策論後,終於放慢了速度,變得悠閑起來。
此時,沈夏的書攤已經擴大了三倍,關大郎拿來的書比八叔的書多多了,她和八叔做生意是五五分成,和關叔叔則是六四分成。
由於書攤的擴大,飲品已經被沈夏撤掉了,但又多了樁賣茶葉蛋和滷肉的生意,當然不是在書院裏,而是在書院外,全家人都被他拉了來做壯丁,沈大伯、沈爹和沈四叔負責兜售,沈爺爺負責買肉,沈奶奶帶著兩個兒媳滷肉,大林二林也多了撿柴跑腿的差事,當然最重要的滷味方子隻掌握在沈夏手裏。
沈夏兩邊忙活,哪頭都離不開她,哪頭都捨不得擱置,縣裏縣外來迴轉,還要擠出時間來認字。
反觀八叔慢慢悠悠,休息日迴家連書箱都不帶,迴了書院更是踩點上課。
整個人不說無精打采,但也看不出爭分奪秒的學習勁頭。
已經快忙成狗的沈夏,不得不抽出時間來給八叔做心理輔導。
是的,心理輔導。
她已經不懷疑八叔是在書院混日子了,不說在書院的月考成績,單就上個月用掉的那一遝紙就足以說明八叔平時讀書不是不用功,臨近考試了反而懶散的不像樣子,恐怕還是心理上出了問題,對考試有心理陰影了。
沈夏先把上個月該給八叔的分成推過去,又把家裏做生意的帳本推過去。
「八叔放心考,就算考不中也沒什麽,考不中就迴家來做生意,正好家裏還缺人手,尤缺會算帳的人,當然,八叔要是想繼續讀書,家裏也能供得起。」
想讀就繼續讀,不想讀也有退路。
沈夏也算是投桃報李,畢竟如果不是八叔,她也進不去書院,攢不到創業初期的資金,更不可能在滷肉生意中獨占三成的分紅。
雖然方子是她拿出來的,雖然做生意的主意是她出的,雖然創業資金她占了一半,但在這個父母在無私產的年代裏,要不是八叔幫著說話,她還真拿不到三成。
滷肉生意她占三成,公中占七成。
別看大房二房和四房都忙得風風火火,連跟裏正娘子學繡活的大姐這段時間都沒少幫忙,但一個銅板都摸不著,隻是吃的比以前更好了。
沈夏這段時間在書院已經了解過本朝科舉考試的難度了,偌大的書院,三百多學生,十幾年裏都沒出過一個舉人,秀才也隻出了兩位,據說上一屆院試,山縣去考試的學生隻考中了一人,鄉試直接全軍覆沒。
嘖,這可比她預想的難多了。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足以形容。
本來她還想著日後送三林去考科舉,現在……科舉就別抱太大指望了,能認字會算帳就可以了。
「八叔想開點,萬事莫強求。」
考中最好,考不中也正常。
易州府共有一州六縣,三年考兩次院試,每次錄取不到兩位數,卷的讓人絕望。
沈八郎:「……」
他想得挺開,等中了舉就迴鄉教書,既不再往上考,也不打算謀官。
大魏朝的科舉不好考,出身庶族的官兒更不好做,他從一開始就沒想千難萬險的往上爬。
第61章
沈夏忙裏偷閑,給八叔做了幾次心理疏導。
在她看來,八叔之所以三次落榜,除了運氣不太好和身子單薄外,可能還跟過度緊張有關,不管是第二次吃壞肚子,還是第三次暈倒在考場上,可能都有考試過度緊張的原因在裏麵。
經歷過中高考的人都知道,要減少正式考試時的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考試,多來幾l次模擬考,把人考麻了,正式考試時就沒那麽緊張了。
隻是她好說歹說,八叔都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根本不同意在家裏模擬考,也拒絕承認自己考前緊張。
得,沈夏隻能每日雷打不動把帳本送去給八叔,一來是讓八叔換換腦子,二來她覺得家裏收入多應該也能緩解八叔的緊張,三嘛是人手實在不夠用,家裏人多歸多,但會算帳認字的就倆——她和八叔,八叔多幹點,她就能少幹點。
家裏的滷肉生意從臘月一直紅火到年二十九,除夕夜沈家的年夜飯難得豐盛,雞魚肉都有,還特意蒸了白饅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