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路上成本高,偏又是個長期生意,老九把全牛宴的價格定的這樣貴,又四處拉人,無非就是想盡快迴本。
隻是這吃相未免有些難看,堂堂皇阿哥做生意與民爭利也就算了,還拉著朝臣去吃。
看來老九在工部還是太閑了,他發給老九每年一萬兩的郡王俸祿,可不是讓老九借著身份去做生意的。
老十和老八一樣,幾乎每隔兩天就要給老九捧一次場,還是真金白銀去捧場,從不記帳,也不單純湊人頭不花錢,每兩天吃一頓二百六十八兩的全牛宴,可真真是兄弟情深、財大氣粗。
照這麽個吃法,老十一年的俸銀兩三個月就要花完了。
好在是肉也沒浪費,吃不完還知道帶走。
十四自北巡迴來之後,人穩重多了,昨日在府上練了半天的布庫。
康熙一一看過去,明明所有年長的兒子都沒有異動,但越是如此,他心中就越是不安。
歷朝歷代皇子眾多的情況下,奪嫡之爭就沒有不激烈兇險的,復立太子是何等大事,怎麽會沒什麽反應呢,怎麽會都沒什麽反應呢。
可偏偏又都說得過去。
老大是被關在府裏,連外人都見不到,運籌帷幄也不是老大所擅長的。
老三膽小,老四鐵麵無私慣了,如果真的有野心,早先不會緊閉大門耕田種地,也不會在剛接手內務府的時候就往死裏得罪人。
老八是被子嗣和外麵的傳言弄沒了心氣兒,除了南下巡視河道那幾個月外,這一年裏都很懶散,無欲無求,不爭不搶,北巡更是直接拖遝到會盟結束才趕到,和蒙古諸部的王爺們連一麵都沒見到。
康熙壓下心中的不安,讓人把密信都搬下去,把空白的聖旨攤開,冊立太子的聖旨由他親自來寫,現在就寫。
不過大印已封,這道冊立太子的聖旨隻能等到年後再蓋上玉璽了。
**
三爺在府裏頭躲著避著,終於還是到了大年初一,到了要進宮拜年的日子,凍出來的病也早就已經好利索,實在是不能再躲著了。
額娘也不敢大過年的在宮中裝病,鍾粹宮的宮門在除夕就已經打開了。
要丟人就一塊丟,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能少。
所以三福晉今年不光不反感側福晉與她們同去,還主動提議把側福晉所出的三阿哥也帶上,美名其曰讓娘娘見見小孫子。
田側福晉看看福晉,又看看爺,到底是應下了。
她倒不反對把阿哥帶去,阿哥年紀雖小,但去宮中能見到娘娘,甚至還有可能見到皇上,哪怕是留下些許的印象,於她於阿哥都是好事。
她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是因為她猜不透福晉的心思,也猜不透爺的心思,看不清這府裏的風向了。
爺和福晉早先或許有過恩愛日子,但自從康熙四十年之後,夫妻二人便常有爭執,後來太子被廢,爺和福晉之間的關係又緩和了幾個月,直到馬家出事,才又恢復以往。
可前兩個月爺出了那樣大的醜聞,帶著闔府的人都丟臉,福晉這樣要麵子的人,非但沒有跟爺吵起來,如今倒是有些夫唱婦隨的樣子。
福晉從前看不慣她,如今應該也看不慣她,但待她卻比從前溫和了許多。
田氏不知道爺和福晉這是怎麽了,她有些惶恐害怕。
爺如今這樣的名聲,她也不做能進宮為妃為貴妃甚至當太後的美夢了,終此一生她都要在爺和福晉手底下討生活,兩個人的心思她都猜不透,這可如何是好。
惴惴不安的田氏,大年初一特意挑了件不顯眼的旗裝,身上的首飾也都比較素淡,到了宮裏亦步亦趨的跟著福晉,低眉順眼,還頗有眼力勁兒,認識的人知道這是側福晉,不認識的人看這做派還以為是大宮女呢。
從爵位到『賣身』醜聞,三福晉跟著爺丟了半年的臉,往年大年初一來宮中請安也是她倍感在妯娌們當中丟人的時候。
各個皇子府上有側福晉和沒有側福晉的大概是一半對一半,她就是那倒黴催的另一半。
瞧瞧大嫂、四弟妹、八弟妹、十弟妹,人家府上都沒有側福晉,就是她那堂妹府上也沒有側福晉,九爺的確是風流放的,滿院子的妾室,據說裏邊還有江南商人送的瘦馬,可以也沒請旨立一個側福晉。
難得的,去年丟盡了臉麵,大年初一跟進來請安的側福晉卻讓她長了臉。
郡王側福晉的身份,如花似玉的容貌,溫柔似水的神情,鞍前馬後的機靈勁兒……
嘖嘖嘖,她算是知道爺為何這般寵愛田氏了。
等哪日爺喜新厭舊丟了田氏是去寵旁人,如果田氏還能像今日這般知情識趣,她也不介意捧一捧田氏,就當是對過去六年裏她變本加厲為難田氏的補償吧。
她先前是真的以為田氏是害死她一雙兒女的最大嫌疑人,一腔怨恨多是衝著田氏去的。
現在想想這也是個傻女人,爺之前要賠鋪子給八爺,小門小戶出身的田氏,居然白白拿了一處鋪子給爺,分文不取。
太傻了。
且不說男人喜新厭舊的本性,爺如果真的在意田氏,就不會將一雙兒女真正的死因瞞她五年之久了,五年裏眼睜睜看著她處處找田氏的茬。
「我們府上有這樣乖巧的妹妹,二嫂羨慕吧?要我說,您得抓緊給三格格生個弟弟了,二爺這般尊貴還是要有個嫡子的,也免得有些人張狂,認不清自個兒的身份,您說是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是這吃相未免有些難看,堂堂皇阿哥做生意與民爭利也就算了,還拉著朝臣去吃。
看來老九在工部還是太閑了,他發給老九每年一萬兩的郡王俸祿,可不是讓老九借著身份去做生意的。
老十和老八一樣,幾乎每隔兩天就要給老九捧一次場,還是真金白銀去捧場,從不記帳,也不單純湊人頭不花錢,每兩天吃一頓二百六十八兩的全牛宴,可真真是兄弟情深、財大氣粗。
照這麽個吃法,老十一年的俸銀兩三個月就要花完了。
好在是肉也沒浪費,吃不完還知道帶走。
十四自北巡迴來之後,人穩重多了,昨日在府上練了半天的布庫。
康熙一一看過去,明明所有年長的兒子都沒有異動,但越是如此,他心中就越是不安。
歷朝歷代皇子眾多的情況下,奪嫡之爭就沒有不激烈兇險的,復立太子是何等大事,怎麽會沒什麽反應呢,怎麽會都沒什麽反應呢。
可偏偏又都說得過去。
老大是被關在府裏,連外人都見不到,運籌帷幄也不是老大所擅長的。
老三膽小,老四鐵麵無私慣了,如果真的有野心,早先不會緊閉大門耕田種地,也不會在剛接手內務府的時候就往死裏得罪人。
老八是被子嗣和外麵的傳言弄沒了心氣兒,除了南下巡視河道那幾個月外,這一年裏都很懶散,無欲無求,不爭不搶,北巡更是直接拖遝到會盟結束才趕到,和蒙古諸部的王爺們連一麵都沒見到。
康熙壓下心中的不安,讓人把密信都搬下去,把空白的聖旨攤開,冊立太子的聖旨由他親自來寫,現在就寫。
不過大印已封,這道冊立太子的聖旨隻能等到年後再蓋上玉璽了。
**
三爺在府裏頭躲著避著,終於還是到了大年初一,到了要進宮拜年的日子,凍出來的病也早就已經好利索,實在是不能再躲著了。
額娘也不敢大過年的在宮中裝病,鍾粹宮的宮門在除夕就已經打開了。
要丟人就一塊丟,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能少。
所以三福晉今年不光不反感側福晉與她們同去,還主動提議把側福晉所出的三阿哥也帶上,美名其曰讓娘娘見見小孫子。
田側福晉看看福晉,又看看爺,到底是應下了。
她倒不反對把阿哥帶去,阿哥年紀雖小,但去宮中能見到娘娘,甚至還有可能見到皇上,哪怕是留下些許的印象,於她於阿哥都是好事。
她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是因為她猜不透福晉的心思,也猜不透爺的心思,看不清這府裏的風向了。
爺和福晉早先或許有過恩愛日子,但自從康熙四十年之後,夫妻二人便常有爭執,後來太子被廢,爺和福晉之間的關係又緩和了幾個月,直到馬家出事,才又恢復以往。
可前兩個月爺出了那樣大的醜聞,帶著闔府的人都丟臉,福晉這樣要麵子的人,非但沒有跟爺吵起來,如今倒是有些夫唱婦隨的樣子。
福晉從前看不慣她,如今應該也看不慣她,但待她卻比從前溫和了許多。
田氏不知道爺和福晉這是怎麽了,她有些惶恐害怕。
爺如今這樣的名聲,她也不做能進宮為妃為貴妃甚至當太後的美夢了,終此一生她都要在爺和福晉手底下討生活,兩個人的心思她都猜不透,這可如何是好。
惴惴不安的田氏,大年初一特意挑了件不顯眼的旗裝,身上的首飾也都比較素淡,到了宮裏亦步亦趨的跟著福晉,低眉順眼,還頗有眼力勁兒,認識的人知道這是側福晉,不認識的人看這做派還以為是大宮女呢。
從爵位到『賣身』醜聞,三福晉跟著爺丟了半年的臉,往年大年初一來宮中請安也是她倍感在妯娌們當中丟人的時候。
各個皇子府上有側福晉和沒有側福晉的大概是一半對一半,她就是那倒黴催的另一半。
瞧瞧大嫂、四弟妹、八弟妹、十弟妹,人家府上都沒有側福晉,就是她那堂妹府上也沒有側福晉,九爺的確是風流放的,滿院子的妾室,據說裏邊還有江南商人送的瘦馬,可以也沒請旨立一個側福晉。
難得的,去年丟盡了臉麵,大年初一跟進來請安的側福晉卻讓她長了臉。
郡王側福晉的身份,如花似玉的容貌,溫柔似水的神情,鞍前馬後的機靈勁兒……
嘖嘖嘖,她算是知道爺為何這般寵愛田氏了。
等哪日爺喜新厭舊丟了田氏是去寵旁人,如果田氏還能像今日這般知情識趣,她也不介意捧一捧田氏,就當是對過去六年裏她變本加厲為難田氏的補償吧。
她先前是真的以為田氏是害死她一雙兒女的最大嫌疑人,一腔怨恨多是衝著田氏去的。
現在想想這也是個傻女人,爺之前要賠鋪子給八爺,小門小戶出身的田氏,居然白白拿了一處鋪子給爺,分文不取。
太傻了。
且不說男人喜新厭舊的本性,爺如果真的在意田氏,就不會將一雙兒女真正的死因瞞她五年之久了,五年裏眼睜睜看著她處處找田氏的茬。
「我們府上有這樣乖巧的妹妹,二嫂羨慕吧?要我說,您得抓緊給三格格生個弟弟了,二爺這般尊貴還是要有個嫡子的,也免得有些人張狂,認不清自個兒的身份,您說是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