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更何況繼承阿瑪爵位的兄長是繼福晉所出,與臣妾並非一母同胞。平日裏花花轎子眾人抬,說幾句不痛不癢的好話也就算了,可如果拿真金白銀出來,臣妾與嫡兄的情分恐怕還到不了這份上。」
三福晉毫不介意在爺麵前說起自己與娘家的關係,她額娘是阿瑪的側福晉,而且額娘隻生了她一個,她沒有同胞的兄弟。
阿瑪這一生娶過四任嫡福晉,再加上側福晉和侍妾,可以說是女人多孩子也多,關係複雜,不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很難有多少真情實感。
「臣妾連勇勤公府都沒有把握,對整個董鄂氏一族就更沒有把握了,爺也知道,董鄂氏不止出了臣妾一個皇子福晉,還有九弟妹呢。」
董鄂氏不光是爺的妻族,也是九爺的妻族。
九爺的嶽家,沒道理砸鍋賣鐵補爺的窟窿。
福晉說的這些,三貝勒都知道,正紅旗董鄂氏雖然是有著一個祖宗的親族,但最近這十幾年也分了三個陣營,一邊是他的嶽家,另一邊是老九的嶽家,最後則是兩邊都不摻和的。
「福晉不試試怎麽知道,董鄂七十那裏不用管,剩下的人家爺相信如果有福晉和舅兄出麵,大多數應該都是同意的。」
董鄂七十是九福晉的阿瑪,正紅旗滿洲都統。
他倒不怕得罪老九,但老九後麵還連著一個老八呢,今日這幅爛攤子不都是拜老八所賜嗎,他瘋了才會再去惹老八。
三福晉發現,自己居然也有被家世所累的一日,爺怎麽不去找田氏使勁,非要扒拉著董鄂家。
如果隻是十萬一十萬兩的窟窿,她也就應了,但是一百萬兩,她不覺得自己和爺在董鄂家有這個麵子。
在直郡王被圈,太子被廢之後,爺的確成了餘下皇子當中的『長子』,但也隻是『長子』,不是太子。
三福晉有些話不敢跟爺說,但她最近這些時日的確是這麽想的,爺覺得自己勝券在握,那麽多文武大臣也覺得太子之位是別的,可這些人覺得沒用,得皇上看重爺才行。
皇上像看重爺的樣子嗎,代帝南巡指派的是四貝勒,給廢太子建府邸安排的是十三阿哥,自家爺這幾個月得什麽好差事了。
如果皇上真的屬意爺做新太子,那又何必讓馬家上交一百五十多萬兩的罰銀,這是在為難馬家,又何嚐不是在為難爺。
皇上早些年可不是這麽對廢太子的。
三福晉既不覺得爺還能爭取那個位置,便要立足當下,爺未來隻能是個親王,她是親王福晉,她的兒子是板上釘釘的親王世子。
親王世子和太子可不同,有嫡長子在前頭立著,爺就算日後被哪個賤人迷了心竅想改立旁人都沒用。
所以三福晉這會兒已經不打算對著爺百依百順,爺要董鄂家出銀子補窟窿,上百萬兩的銀子,現在就不提『還』這個字,日後那不就是打水漂嗎。
「上百萬兩銀子對一家來說實在太多了,爺跟馬家湊銀子是把能賣的產業都賣了,但董鄂氏有幾家能做到這種程度,把祖上傳下來的基業都賣了,哪怕爺將來能成事,他們算是賭贏了,可中間這些年怎麽辦,不人情往來了?婚喪嫁娶都不用了?」
爺總不能許諾她們等不了幾年吧,詛咒皇上,這可是大不孝和大不敬。
三福晉果斷禍水東引,道:「依臣妾看,讓一家出百萬兩銀子不現實,爺不如再想想,還有哪些人家能幫上忙,那些常常來府裏的大臣們,每人掏個兩三萬兩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吧。」
三貝勒皺眉,滿臉不贊同,他尚未成事,需要這些大臣為他助力,他現在問這些人伸手要銀子,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萬一……
三福晉則是繼續勸說道:「兩三萬兩銀子對朝臣來說不算什麽,像佟家和鈕鈷祿家,兩三萬兩那不就是毛毛雨嗎。
他們為爺把真金白銀都掏出來了,便是為了這些銀子,也會更希望爺成事,就算有人挖牆腳,這些大人不是也得想想獻給爺的銀子。」
三貝勒沒說話。
三福晉卻是越說越興奮:「我知道爺爺可能擔心有一部分清廉且沒有家族幫助的朝臣拿不出這筆銀子來,但皇阿瑪不是早就允了朝臣可以向戶部借銀嗎。」
「讓他們借銀子給爺?」三貝勒難以置信的問道,「這不好吧?」
三福晉當然也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先不說人家肯不肯,就算是人家答應了,這人情也欠大了,將來總是要還的,除非爺跟八爺似的,把自個兒弄成誰都不敢惹的大惡人。
隻是兩害取其輕,爺去管旁人要銀子,總好過逮著董鄂家一隻羊薅羊毛,而且她怕爺不光打上董鄂家的主意,還打上她嫁妝的主意。
「臣妾一個婦道人家也出不了什麽好主意,爺您再好好想想。」
實在湊不齊銀子,那就別管馬家的爛攤子了,馬家借著娘娘才能把持住禦膳房,結果截留的銀子比給娘娘的孝敬還多。
她爺在擔心什麽,爺不是為馬家,為的是娘娘的妃位,但娘娘和已經被貶為宮女子的端嬪不同,娘娘和萬歲爺是什麽樣的情份,早些年娘娘光孩子就生了六個,隻是最終活下來的隻有一兒一女。
爺不填這個窟窿,馬家的罰銀湊不齊,皇上責罰的可能也隻有馬家,沒有娘娘。
隻是這話她不敢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娘娘知道此事不得活撕了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三福晉毫不介意在爺麵前說起自己與娘家的關係,她額娘是阿瑪的側福晉,而且額娘隻生了她一個,她沒有同胞的兄弟。
阿瑪這一生娶過四任嫡福晉,再加上側福晉和侍妾,可以說是女人多孩子也多,關係複雜,不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很難有多少真情實感。
「臣妾連勇勤公府都沒有把握,對整個董鄂氏一族就更沒有把握了,爺也知道,董鄂氏不止出了臣妾一個皇子福晉,還有九弟妹呢。」
董鄂氏不光是爺的妻族,也是九爺的妻族。
九爺的嶽家,沒道理砸鍋賣鐵補爺的窟窿。
福晉說的這些,三貝勒都知道,正紅旗董鄂氏雖然是有著一個祖宗的親族,但最近這十幾年也分了三個陣營,一邊是他的嶽家,另一邊是老九的嶽家,最後則是兩邊都不摻和的。
「福晉不試試怎麽知道,董鄂七十那裏不用管,剩下的人家爺相信如果有福晉和舅兄出麵,大多數應該都是同意的。」
董鄂七十是九福晉的阿瑪,正紅旗滿洲都統。
他倒不怕得罪老九,但老九後麵還連著一個老八呢,今日這幅爛攤子不都是拜老八所賜嗎,他瘋了才會再去惹老八。
三福晉發現,自己居然也有被家世所累的一日,爺怎麽不去找田氏使勁,非要扒拉著董鄂家。
如果隻是十萬一十萬兩的窟窿,她也就應了,但是一百萬兩,她不覺得自己和爺在董鄂家有這個麵子。
在直郡王被圈,太子被廢之後,爺的確成了餘下皇子當中的『長子』,但也隻是『長子』,不是太子。
三福晉有些話不敢跟爺說,但她最近這些時日的確是這麽想的,爺覺得自己勝券在握,那麽多文武大臣也覺得太子之位是別的,可這些人覺得沒用,得皇上看重爺才行。
皇上像看重爺的樣子嗎,代帝南巡指派的是四貝勒,給廢太子建府邸安排的是十三阿哥,自家爺這幾個月得什麽好差事了。
如果皇上真的屬意爺做新太子,那又何必讓馬家上交一百五十多萬兩的罰銀,這是在為難馬家,又何嚐不是在為難爺。
皇上早些年可不是這麽對廢太子的。
三福晉既不覺得爺還能爭取那個位置,便要立足當下,爺未來隻能是個親王,她是親王福晉,她的兒子是板上釘釘的親王世子。
親王世子和太子可不同,有嫡長子在前頭立著,爺就算日後被哪個賤人迷了心竅想改立旁人都沒用。
所以三福晉這會兒已經不打算對著爺百依百順,爺要董鄂家出銀子補窟窿,上百萬兩的銀子,現在就不提『還』這個字,日後那不就是打水漂嗎。
「上百萬兩銀子對一家來說實在太多了,爺跟馬家湊銀子是把能賣的產業都賣了,但董鄂氏有幾家能做到這種程度,把祖上傳下來的基業都賣了,哪怕爺將來能成事,他們算是賭贏了,可中間這些年怎麽辦,不人情往來了?婚喪嫁娶都不用了?」
爺總不能許諾她們等不了幾年吧,詛咒皇上,這可是大不孝和大不敬。
三福晉果斷禍水東引,道:「依臣妾看,讓一家出百萬兩銀子不現實,爺不如再想想,還有哪些人家能幫上忙,那些常常來府裏的大臣們,每人掏個兩三萬兩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吧。」
三貝勒皺眉,滿臉不贊同,他尚未成事,需要這些大臣為他助力,他現在問這些人伸手要銀子,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萬一……
三福晉則是繼續勸說道:「兩三萬兩銀子對朝臣來說不算什麽,像佟家和鈕鈷祿家,兩三萬兩那不就是毛毛雨嗎。
他們為爺把真金白銀都掏出來了,便是為了這些銀子,也會更希望爺成事,就算有人挖牆腳,這些大人不是也得想想獻給爺的銀子。」
三貝勒沒說話。
三福晉卻是越說越興奮:「我知道爺爺可能擔心有一部分清廉且沒有家族幫助的朝臣拿不出這筆銀子來,但皇阿瑪不是早就允了朝臣可以向戶部借銀嗎。」
「讓他們借銀子給爺?」三貝勒難以置信的問道,「這不好吧?」
三福晉當然也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先不說人家肯不肯,就算是人家答應了,這人情也欠大了,將來總是要還的,除非爺跟八爺似的,把自個兒弄成誰都不敢惹的大惡人。
隻是兩害取其輕,爺去管旁人要銀子,總好過逮著董鄂家一隻羊薅羊毛,而且她怕爺不光打上董鄂家的主意,還打上她嫁妝的主意。
「臣妾一個婦道人家也出不了什麽好主意,爺您再好好想想。」
實在湊不齊銀子,那就別管馬家的爛攤子了,馬家借著娘娘才能把持住禦膳房,結果截留的銀子比給娘娘的孝敬還多。
她爺在擔心什麽,爺不是為馬家,為的是娘娘的妃位,但娘娘和已經被貶為宮女子的端嬪不同,娘娘和萬歲爺是什麽樣的情份,早些年娘娘光孩子就生了六個,隻是最終活下來的隻有一兒一女。
爺不填這個窟窿,馬家的罰銀湊不齊,皇上責罰的可能也隻有馬家,沒有娘娘。
隻是這話她不敢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娘娘知道此事不得活撕了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