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貝勒收迴目光,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的魚竿上。
三哥如今這樣子,倒有些像上輩子一廢太子後的他。
那時皇阿瑪讓滿漢大臣從皇子中保舉一人為皇太子,他被群臣舉薦,這些人裏不止包括現在投了三哥的阿靈阿、鄂倫岱等人,也包括現在仍保持中立的佟國維、大學士馬齊等人,大哥、九弟、十弟、十四弟也皆是他的支持者。
這是劇情早就設定好的,也是他籌謀多年辛苦多年弄出來的場麵,其結果自然也和劇情中一樣。
從頭到尾,他都知道自己會惹怒皇阿瑪,知道他和身邊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但仍舊會難過。
快穿局為了角色演繹的貼合,賦予了他這樣的係統感情,但又控製著他的行為。
手中的魚竿動了動,八貝勒卻無動於衷,任由湖中的魚吞了魚食離開。
九阿哥和十阿哥對視一眼,皆麵色沉重,八哥看來還是沒有放下,也是,換誰因為這種理由無緣大位能放下。
九阿哥琢磨著,他和福晉還是要加把勁兒,孩子一出生就送到八哥府裏養著,他和福晉絕不插手,甚至可以不來見孩子,就當這孩子是八哥八嫂的,沒有過繼之事。
如果那時候儲位還能有變動,他可以到幹清宮向皇阿瑪發誓,此生絕不認這孩子,八哥身上不適合做儲君的短板,由他來補齊。
備註:[1]雅爾江阿等滿文奏摺,康熙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第25章
幹清宮,西暖閣。
請立太子的奏摺很多,甚至有人在摺子中直接舉薦了新太子的人選,而這些奏摺全都留中不發,被分類留在幹清宮中。
一類是單純的請立太子的奏摺,並未舉薦人選。
另一類則是舉薦了新太子人選的奏摺,這類摺子舉薦的大都是老三,舉薦老四的隻有零星幾個但老四好歹還有人舉薦,餘下的皇子倒好,連一封舉薦的奏摺都沒有。
仍被關在宗人府大牢裏的直郡王沒有,文韜武略、勤奮刻苦的老八沒有,出身貴重的老十沒有,同樣文武雙全、精明能幹的十三也沒有。
這幾個出類拔萃的皇子甚至連個提名都沒有。
對於康熙來說,這很不正常。
什麽時候輪到朝臣來舉薦太子了。
歷朝歷代都是立嫡立長,太子的人選,既要遵從嫡長的傳統,又是由皇帝一人決斷,什麽時候輪到朝臣插手了,推舉繼承人那是滿洲舊製,早就已經不適用於現在了。
康熙將這些摺子留中不發,就是想看看這些摺子能上到幾時,能有多少人蹦達出來試圖插手儲君之位。
這麽多人舉薦老三,是真的都以為老三最合適,還是認為老三的可能性最大,還是這些人早就已經在謀劃結黨了。
康熙眉頭緊皺,皇子們私下的活動甚至言行他都是知道的。
他沒有禁錮保成自由,但保成始終把自己關在寢宮,除了傳膳的太監外,不見任何人。
直郡王關在內務府大牢裏,除了老八帶弘昱和幾個孫女去看過外,諸子當中就沒人再去過了。
老三當日狀告直郡王鎮魘太子,他雖順勢處理了,但他以為老三對直郡王會有些許愧疚,如今他沒看見老三的愧疚,隻瞧見了老三的野心。
去三貝勒府的王公大臣如過江之鯽一般,好不熱鬧。
老四對保成還是有感情的,這會兒沒有急轟轟跳出來,除了翻田種地,也拿出了許多時間抄寫佛經。
老四福晉也是個好的,不像三福晉那樣穩不住性子,與老四夫唱婦隨,老四翻田種地,老四福晉便下廚送飯,老四抄寫佛經,老四福晉也陪著一起。
當年他和表妹指的這樁婚事,如今看來倒是一樁金玉良緣。
且不比從前他和表妹的遺憾,老四府上是嫡出子嗣最多的皇子府。
至於老五和老七,倒還都是老樣子。
不是沒人上門,也不是身體原因,老五臉上雖有傷疤,但並不明顯,被眉毛隱去了一半,老七雖有足疾,但也並不明顯,這兩個兒子隻是無心罷了。
尤其是老五,生性憊懶,此次監國,也多是在躲懶,跟老十差不多,可忙壞了老四。
老八……身體是一如既往,全身上下哪兒哪兒都好,就隻有腎不行。
在向他瞞著這事兒之前,老八是個很有人情味兒的人,心善心軟,雖不是沒有原則,但過於麵麵俱到了。
從前他不覺得,但和如今比起來,之前那種麵麵俱到的和善顯得有幾分虛假,不像現在,僅有的幾分和善卻讓人覺得真情實意。
照應直郡王府的婦孺,送弘昱幾個去宗人府大牢探望直郡王,還費心思花銀子聯合老九照顧嫁去草原的皇長孫女。
老八對直郡王這個大哥算得上是有情有義,對保成則差多了,不關心不過問,更不會主動照應。
不過卻還是給毓慶宮行了方便,保成的太子之位被廢後,內務府那邊毓慶宮的待遇不變,甚至還是由昔日太子黨的官員負責毓慶宮。
老八能做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畢竟從前兩個人鬧得兇,恩怨頗多,如果老八像待直郡王那樣待保成,那他倒是要擔心老八是不是另有所圖了。
老九和老十近幾個月都還不錯,比從前強多了,起碼知道裝裝樣子了,知道每日去刑部和工部點卯,知道在衙門裏多待一會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三哥如今這樣子,倒有些像上輩子一廢太子後的他。
那時皇阿瑪讓滿漢大臣從皇子中保舉一人為皇太子,他被群臣舉薦,這些人裏不止包括現在投了三哥的阿靈阿、鄂倫岱等人,也包括現在仍保持中立的佟國維、大學士馬齊等人,大哥、九弟、十弟、十四弟也皆是他的支持者。
這是劇情早就設定好的,也是他籌謀多年辛苦多年弄出來的場麵,其結果自然也和劇情中一樣。
從頭到尾,他都知道自己會惹怒皇阿瑪,知道他和身邊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但仍舊會難過。
快穿局為了角色演繹的貼合,賦予了他這樣的係統感情,但又控製著他的行為。
手中的魚竿動了動,八貝勒卻無動於衷,任由湖中的魚吞了魚食離開。
九阿哥和十阿哥對視一眼,皆麵色沉重,八哥看來還是沒有放下,也是,換誰因為這種理由無緣大位能放下。
九阿哥琢磨著,他和福晉還是要加把勁兒,孩子一出生就送到八哥府裏養著,他和福晉絕不插手,甚至可以不來見孩子,就當這孩子是八哥八嫂的,沒有過繼之事。
如果那時候儲位還能有變動,他可以到幹清宮向皇阿瑪發誓,此生絕不認這孩子,八哥身上不適合做儲君的短板,由他來補齊。
備註:[1]雅爾江阿等滿文奏摺,康熙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第25章
幹清宮,西暖閣。
請立太子的奏摺很多,甚至有人在摺子中直接舉薦了新太子的人選,而這些奏摺全都留中不發,被分類留在幹清宮中。
一類是單純的請立太子的奏摺,並未舉薦人選。
另一類則是舉薦了新太子人選的奏摺,這類摺子舉薦的大都是老三,舉薦老四的隻有零星幾個但老四好歹還有人舉薦,餘下的皇子倒好,連一封舉薦的奏摺都沒有。
仍被關在宗人府大牢裏的直郡王沒有,文韜武略、勤奮刻苦的老八沒有,出身貴重的老十沒有,同樣文武雙全、精明能幹的十三也沒有。
這幾個出類拔萃的皇子甚至連個提名都沒有。
對於康熙來說,這很不正常。
什麽時候輪到朝臣來舉薦太子了。
歷朝歷代都是立嫡立長,太子的人選,既要遵從嫡長的傳統,又是由皇帝一人決斷,什麽時候輪到朝臣插手了,推舉繼承人那是滿洲舊製,早就已經不適用於現在了。
康熙將這些摺子留中不發,就是想看看這些摺子能上到幾時,能有多少人蹦達出來試圖插手儲君之位。
這麽多人舉薦老三,是真的都以為老三最合適,還是認為老三的可能性最大,還是這些人早就已經在謀劃結黨了。
康熙眉頭緊皺,皇子們私下的活動甚至言行他都是知道的。
他沒有禁錮保成自由,但保成始終把自己關在寢宮,除了傳膳的太監外,不見任何人。
直郡王關在內務府大牢裏,除了老八帶弘昱和幾個孫女去看過外,諸子當中就沒人再去過了。
老三當日狀告直郡王鎮魘太子,他雖順勢處理了,但他以為老三對直郡王會有些許愧疚,如今他沒看見老三的愧疚,隻瞧見了老三的野心。
去三貝勒府的王公大臣如過江之鯽一般,好不熱鬧。
老四對保成還是有感情的,這會兒沒有急轟轟跳出來,除了翻田種地,也拿出了許多時間抄寫佛經。
老四福晉也是個好的,不像三福晉那樣穩不住性子,與老四夫唱婦隨,老四翻田種地,老四福晉便下廚送飯,老四抄寫佛經,老四福晉也陪著一起。
當年他和表妹指的這樁婚事,如今看來倒是一樁金玉良緣。
且不比從前他和表妹的遺憾,老四府上是嫡出子嗣最多的皇子府。
至於老五和老七,倒還都是老樣子。
不是沒人上門,也不是身體原因,老五臉上雖有傷疤,但並不明顯,被眉毛隱去了一半,老七雖有足疾,但也並不明顯,這兩個兒子隻是無心罷了。
尤其是老五,生性憊懶,此次監國,也多是在躲懶,跟老十差不多,可忙壞了老四。
老八……身體是一如既往,全身上下哪兒哪兒都好,就隻有腎不行。
在向他瞞著這事兒之前,老八是個很有人情味兒的人,心善心軟,雖不是沒有原則,但過於麵麵俱到了。
從前他不覺得,但和如今比起來,之前那種麵麵俱到的和善顯得有幾分虛假,不像現在,僅有的幾分和善卻讓人覺得真情實意。
照應直郡王府的婦孺,送弘昱幾個去宗人府大牢探望直郡王,還費心思花銀子聯合老九照顧嫁去草原的皇長孫女。
老八對直郡王這個大哥算得上是有情有義,對保成則差多了,不關心不過問,更不會主動照應。
不過卻還是給毓慶宮行了方便,保成的太子之位被廢後,內務府那邊毓慶宮的待遇不變,甚至還是由昔日太子黨的官員負責毓慶宮。
老八能做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畢竟從前兩個人鬧得兇,恩怨頗多,如果老八像待直郡王那樣待保成,那他倒是要擔心老八是不是另有所圖了。
老九和老十近幾個月都還不錯,比從前強多了,起碼知道裝裝樣子了,知道每日去刑部和工部點卯,知道在衙門裏多待一會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