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惠妃待良嬪就像是待自己妹妹,她不像宜妃、德妃和榮妃都曾被萬歲爺盛寵過一段時間,哪怕是她年輕時,萬歲爺待她也隻是尋常,良嬪得寵時,她已經沒了恩寵,萬歲爺對她隻有對皇長子之母的體麵,所以她不會嫉恨良嬪得寵。
良嬪被萬歲爺盛寵時,可謂是風光無限,得寵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榮妃德妃和宜妃,她那時也以為這是另一個德妃或宜妃,但良嬪在萬歲爺那裏的寵愛卻不像德妃和宜妃那樣長久,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便失了寵,好在是良嬪抓住機會懷上了萬歲爺的骨肉,這才不至於做一輩子的庶妃。
「一樣是本宮養大的,大阿哥到現在都還沒來船上看本宮一眼,可見不是本宮養的好,是妹妹生的好,生了個孝順孩子出來,哪像大阿哥,成日裏瞎忙。」
她雖在後宮,可這幾年前朝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她也都聽說了,太子的位置不穩,她那傻兒子看上去是有機會,可裏頭的風險比機會更多。
她什麽都幫不上,能做的隻有結善緣,隻有幫萬歲爺管理好東六宮,不給阿哥拖後腿,將來若真的……她也好求情。
「直郡王也極孝順的……」
兩個當娘的人互相誇著對方的兒子,分完了粥,鍋裏倒還餘兩碗。
兩位娘娘吃吃不下,賞給宮人又捨不得,幹脆放食盒裏讓人給直郡王送去。
兒子不來看額娘,當額娘的哪能不惦記兒子。
**禦舟。
一鍋魚粥,送來送去,愣是給分到了四條船上,可見份量是不輕的。
送粥的小事兒,原不應該被禦前關注到,但這會兒畢竟是特殊時期,梁九功的事情過去了還沒一個月,娘娘們和皇子們的船又離禦舟不遠,這來來往往的很是顯眼。
這才把消息稟告到禦前。
生母送了,養母也送了,老九那個不省心的也送了,連老大都跟著沾光喝了兩碗,倒是忘了親阿瑪。
雖說是老八親手煲的粥,但康熙在老八這兒不是沒有收到過更珍貴的東西,親手烤的羊腿,親手抄寫的佛經,他記得有一年的萬壽節他還收到過老八自己雕刻的木雕,為此老八手上多了好幾道口子。
這些哪一樣不比熬粥更難更費工夫,一碗粥而已,本不值得計較,但老八從前那麽周全的一個人,如今卻是送都不送。
康熙嘆氣,他也是年後才驚覺,不能生養這迴事兒對老八的影響之深,簡直是讓老八變了一個人,太子又讓人放出那樣的流言,對老八而言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末兒、揉辣子麵。
可此事連他這個做阿瑪的都不知道該如何寬慰老八。
不孝子,難不成日後都要躲著他這個阿瑪嗎。
**
對於暈船症狀嚴重的人來說,通常情況下,暈船的症狀並不會隨著坐船的時間增加而有所減緩,所以八貝勒這魚粥也沒打算隻送一次,而是早中晚各一次,從張家灣碼頭一直送到德州碼頭。
德州是南巡途經的老地方了,在這裏建有行宮,卻也是康熙的半個傷心地。
康熙四十一年,他第三次南巡也帶了太子,太子中途患病,便留在德州行宮養病,在太子的懇求下,他召了索額圖前來給太子侍疾,兩個人在德州行宮待了整整一個月,索額圖躥騰太子密謀大事,太子雖拒絕,可言辭並不堅決,還放任索額圖一次次的大放厥詞。
他以為他已經對太子和索額圖足夠重視了,布置了半年才將索額圖拿下,但梁九功之事一出,他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太子,連從小伴他長大的梁九功都會選擇投靠太子,而且那已經是康熙四十年的事兒了,那時他在眾人眼中便已垂垂老矣,如今呢,將來呢。
走水路時,太子和兩個兒子都被安置在禦舟上,到了德州,他們在行宮的住處亦緊挨著皇上的住處,甚至比幾位妃嬪離的還近。
九阿哥和十三阿哥被安排了巡視的差事,已經離了禦駕,一路往南,巡視各地接駕事宜。
兩位阿哥雖然離開,但是女眷仍舊跟著禦駕停留在德州。
但因為行宮麵積不大,分到皇阿哥們這裏的隻有三處院子,直郡王未帶家眷,幹脆和十五、十六兩個小阿哥住一處院子,九阿哥和十三阿哥不在,兩人的女眷同住另一處院子,剩下那處自然是三貝勒和八貝勒兩家平分,前者住前院,後者住後院。
院子小,又共用一個廚房,進進出出還隻有前院一個大門,三貝勒和八貝勒免不了要打照麵,三福晉和八福晉碰麵的機會也多了。
「年前那段時間,弘景有勞弟妹照顧了,我們家爺純屬是心血來潮,腦子還沒想明白呢,就把孩子給你們送過去了,給你們添麻煩了。」三福晉找機會單獨跟八弟妹表明自家的態度。
八貝勒府是缺孩子,她家爺年前還巴巴的把府裏三阿哥弘景給送過去了,硬是住到臘月二十九才給送迴來,但她們可沒有要把這孩子過繼的意思,爺或許有,但她沒有。
倒不是捨不得,這又不是她兒子,是她們府上側福晉田氏生的兒子,當年她的長子長女出事,田氏就已經是側福晉了,跟爺的那些格格比起來,田氏是最有嫌疑的。
她沒能查到證據懲治田氏,但爺要抬舉田氏的兒子,她也絕不允許,想讓弘景過繼到八貝勒府,當八貝勒的嗣子,繼承八貝勒府的爵位、佐領和產業,田氏做夢去吧,有她這個嫡母在,就絕不可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良嬪被萬歲爺盛寵時,可謂是風光無限,得寵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榮妃德妃和宜妃,她那時也以為這是另一個德妃或宜妃,但良嬪在萬歲爺那裏的寵愛卻不像德妃和宜妃那樣長久,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便失了寵,好在是良嬪抓住機會懷上了萬歲爺的骨肉,這才不至於做一輩子的庶妃。
「一樣是本宮養大的,大阿哥到現在都還沒來船上看本宮一眼,可見不是本宮養的好,是妹妹生的好,生了個孝順孩子出來,哪像大阿哥,成日裏瞎忙。」
她雖在後宮,可這幾年前朝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她也都聽說了,太子的位置不穩,她那傻兒子看上去是有機會,可裏頭的風險比機會更多。
她什麽都幫不上,能做的隻有結善緣,隻有幫萬歲爺管理好東六宮,不給阿哥拖後腿,將來若真的……她也好求情。
「直郡王也極孝順的……」
兩個當娘的人互相誇著對方的兒子,分完了粥,鍋裏倒還餘兩碗。
兩位娘娘吃吃不下,賞給宮人又捨不得,幹脆放食盒裏讓人給直郡王送去。
兒子不來看額娘,當額娘的哪能不惦記兒子。
**禦舟。
一鍋魚粥,送來送去,愣是給分到了四條船上,可見份量是不輕的。
送粥的小事兒,原不應該被禦前關注到,但這會兒畢竟是特殊時期,梁九功的事情過去了還沒一個月,娘娘們和皇子們的船又離禦舟不遠,這來來往往的很是顯眼。
這才把消息稟告到禦前。
生母送了,養母也送了,老九那個不省心的也送了,連老大都跟著沾光喝了兩碗,倒是忘了親阿瑪。
雖說是老八親手煲的粥,但康熙在老八這兒不是沒有收到過更珍貴的東西,親手烤的羊腿,親手抄寫的佛經,他記得有一年的萬壽節他還收到過老八自己雕刻的木雕,為此老八手上多了好幾道口子。
這些哪一樣不比熬粥更難更費工夫,一碗粥而已,本不值得計較,但老八從前那麽周全的一個人,如今卻是送都不送。
康熙嘆氣,他也是年後才驚覺,不能生養這迴事兒對老八的影響之深,簡直是讓老八變了一個人,太子又讓人放出那樣的流言,對老八而言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末兒、揉辣子麵。
可此事連他這個做阿瑪的都不知道該如何寬慰老八。
不孝子,難不成日後都要躲著他這個阿瑪嗎。
**
對於暈船症狀嚴重的人來說,通常情況下,暈船的症狀並不會隨著坐船的時間增加而有所減緩,所以八貝勒這魚粥也沒打算隻送一次,而是早中晚各一次,從張家灣碼頭一直送到德州碼頭。
德州是南巡途經的老地方了,在這裏建有行宮,卻也是康熙的半個傷心地。
康熙四十一年,他第三次南巡也帶了太子,太子中途患病,便留在德州行宮養病,在太子的懇求下,他召了索額圖前來給太子侍疾,兩個人在德州行宮待了整整一個月,索額圖躥騰太子密謀大事,太子雖拒絕,可言辭並不堅決,還放任索額圖一次次的大放厥詞。
他以為他已經對太子和索額圖足夠重視了,布置了半年才將索額圖拿下,但梁九功之事一出,他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太子,連從小伴他長大的梁九功都會選擇投靠太子,而且那已經是康熙四十年的事兒了,那時他在眾人眼中便已垂垂老矣,如今呢,將來呢。
走水路時,太子和兩個兒子都被安置在禦舟上,到了德州,他們在行宮的住處亦緊挨著皇上的住處,甚至比幾位妃嬪離的還近。
九阿哥和十三阿哥被安排了巡視的差事,已經離了禦駕,一路往南,巡視各地接駕事宜。
兩位阿哥雖然離開,但是女眷仍舊跟著禦駕停留在德州。
但因為行宮麵積不大,分到皇阿哥們這裏的隻有三處院子,直郡王未帶家眷,幹脆和十五、十六兩個小阿哥住一處院子,九阿哥和十三阿哥不在,兩人的女眷同住另一處院子,剩下那處自然是三貝勒和八貝勒兩家平分,前者住前院,後者住後院。
院子小,又共用一個廚房,進進出出還隻有前院一個大門,三貝勒和八貝勒免不了要打照麵,三福晉和八福晉碰麵的機會也多了。
「年前那段時間,弘景有勞弟妹照顧了,我們家爺純屬是心血來潮,腦子還沒想明白呢,就把孩子給你們送過去了,給你們添麻煩了。」三福晉找機會單獨跟八弟妹表明自家的態度。
八貝勒府是缺孩子,她家爺年前還巴巴的把府裏三阿哥弘景給送過去了,硬是住到臘月二十九才給送迴來,但她們可沒有要把這孩子過繼的意思,爺或許有,但她沒有。
倒不是捨不得,這又不是她兒子,是她們府上側福晉田氏生的兒子,當年她的長子長女出事,田氏就已經是側福晉了,跟爺的那些格格比起來,田氏是最有嫌疑的。
她沒能查到證據懲治田氏,但爺要抬舉田氏的兒子,她也絕不允許,想讓弘景過繼到八貝勒府,當八貝勒的嗣子,繼承八貝勒府的爵位、佐領和產業,田氏做夢去吧,有她這個嫡母在,就絕不可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