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說話的聲音不算大,桑寧隱約聽見“爹娘”“養育之恩”等詞,秀氣的眉緊擰。
打從她有記憶起,就一直待在邊關, 能稱作有養育之恩的, 隻有養父母一家。
這嬤嬤好似知曉她的身世,也知道她並非由侯府的血親帶大,而是與養父母生活在一起。
可此事乃是秘辛, 連和她訂了親的沈既白都一無所知,嬤嬤又是從何處聽說的?
桑寧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明白,如果嬤嬤對她的來歷一清二楚,那麽身為主子的太後同樣如此,她再怎麽隱瞞也是徒勞。
在禪房跪了整一個時辰,太後才做完早課。
雕花木門被人從外推開,明亮日光驟然湧入,刺激得桑寧眼眶酸澀,漆黑瞳仁蒙上一層薄薄水霧。
“桑二姑娘,太後要見你。”嬤嬤站在門外,愛答不理地道。
桑寧其實不怕別人的冷眼與苛待,畢竟她小時候過的都是這種生活,直至認祖歸宗,情況才有所好轉。
嬤嬤幾句不痛不癢的話,根本不會對她造成任何影響。
桑寧忍著酸痛的膝蓋,沒有伸手去揉,跟在嬤嬤身後,穿過幽深的長廊,在最裏側的那間禪房停住了腳步。
“進去吧。”
桑寧推開房門,發出吱嘎一聲響。
這間禪房採光不好,沒有燃燈,窗扇緊閉,陰冷又昏暗。
身穿灰褐色僧袍的老婦人坐在桌前,手裏端著茶盞,用茶蓋輕輕攪散氤氳的水汽。
她甚至沒有抬頭看桑寧一眼。
太後衣著雖然樸素,但桑寧不敢有絲毫怠慢。世人皆知,永和帝並非太後親生,可卻是由她親手撫養長大,感情十分深厚,當太後提出想日日禮佛時,永和帝還打算在禁宮內修建一座庵堂。
後來考慮到上行下效,恐使民間易俗,方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永和帝對太後的看重可見一斑。
並且,太後姓樊,是樊後和樊相的親姑母,假若樊留光嫁給了下一任帝王,樊家就出了三代皇後。
“見過太後。”桑寧福身行禮,嗓音溫軟。
太後終於抬頭,看著桑寧。
嬤嬤識趣的將蠟燭點燃,禪房瞬間大亮,燭火映照著少女的雪膚花貌。
確實美麗。
太後十六歲進宮,歷經兩代帝王,見過的美人不計其數,桑寧是其中最頂尖的,怪不得謝殊那小子如此上心。
“你自小在邊關長大,養父母照料你十多年,一朝認祖歸宗,便和他們斬斷親緣,此後再無聯繫,你這心腸也與鐵石差不多了。”
太後手拿佛經,麵容慈悲,似是無意的道。
桑寧早就猜到自己的身世瞞不過太後,隻是聽這話的意思,此事應與養父母一家脫不了幹係,可是他們遠在邊關,又僅是平頭百姓,按常理而言,根本沒有和太後相見的機會,究竟是怎麽迴事?
正思索著,桑寧發現窗扇外有人影晃動。
她心裏咯噔一下,忽然升起了極荒唐的念頭,外麵站著的可能是她的養父母。
桑寧定了定神,解釋道:“太後有所不知,當初非是臣女主動斬斷親緣,而是他們簽下契書,放臣女自由。”
桑寧的養父姓餘,是個慣愛吃酒打牌的閑漢,家中雖說有幾畝良田,但都是餘婆子侍弄的,桑寧沒長開時也會下地做活兒,後來她出落得愈發水靈,餘老漢和餘婆子怕她賣不上價錢,便不讓桑寧再去田壟附近,免得把皮膚曬得黝黑,讓徐員外心生不滿。
餘家人常年和田土打交道,完全沒有城府可言,聽到這番話,肯定受不得激,會衝出來跟自己理論。
果不出桑寧所料,她剛說完,便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房門被人從外推開,她迴過頭,發現養父母站在門口。
餘老漢雙目赤紅,兩手緊握成拳,餘婆子麵色慘白,肩膀如篩糠般不斷顫抖。
“寧兒,你說話可要講良心!為娘之所以在契書上按手印,是迫於長夏侯府的逼迫,人家是官,我們是民,豈敢違拗他們的吩咐?”餘婆子邊說邊抹淚,用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望著桑寧。
哭著哭著,餘婆子轉頭麵向太後,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邊磕頭邊哀求,“太後娘娘,求您為小民做主!把契書收迴,讓小民一家團圓。”
桑寧不由冷笑,當初父親接到書信趕至邊關,見她憔悴消瘦的模樣,便知養父母待她不好。
父親並非手段狠辣之徒,為了報答餘家多年的養育之恩,還給了餘老漢二百兩紋銀,餘家人見錢眼開,這才在契書上按了指印。現在倒好,銀子收了,居然還反口不認。
“餘夫人,我隻問你一句,你為何要在契書上按指印?”桑寧揚聲發問。
餘婆子眼珠骨碌碌轉個不停,頗有些心虛,但想起桑家人居住的巍峨府邸,桑寧身上穿的錦緞綾羅、頭上戴的珠寶首飾,肯定值不少銀子,若是認了,哪還能得到好處?
“他們帶了那麽多侍衛,一個兩個都佩著長刀,我哪敢不從?”
太後眉頭微擰,似是沒想到長夏侯府行事如此張狂。
桑寧見餘婆子臉都不要,心底湧起一絲火氣,邁步上前,下顎微微抬起,“你可敢指天發誓自己所言為真?如若有半句虛言,就讓餘虎死無葬身之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打從她有記憶起,就一直待在邊關, 能稱作有養育之恩的, 隻有養父母一家。
這嬤嬤好似知曉她的身世,也知道她並非由侯府的血親帶大,而是與養父母生活在一起。
可此事乃是秘辛, 連和她訂了親的沈既白都一無所知,嬤嬤又是從何處聽說的?
桑寧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明白,如果嬤嬤對她的來歷一清二楚,那麽身為主子的太後同樣如此,她再怎麽隱瞞也是徒勞。
在禪房跪了整一個時辰,太後才做完早課。
雕花木門被人從外推開,明亮日光驟然湧入,刺激得桑寧眼眶酸澀,漆黑瞳仁蒙上一層薄薄水霧。
“桑二姑娘,太後要見你。”嬤嬤站在門外,愛答不理地道。
桑寧其實不怕別人的冷眼與苛待,畢竟她小時候過的都是這種生活,直至認祖歸宗,情況才有所好轉。
嬤嬤幾句不痛不癢的話,根本不會對她造成任何影響。
桑寧忍著酸痛的膝蓋,沒有伸手去揉,跟在嬤嬤身後,穿過幽深的長廊,在最裏側的那間禪房停住了腳步。
“進去吧。”
桑寧推開房門,發出吱嘎一聲響。
這間禪房採光不好,沒有燃燈,窗扇緊閉,陰冷又昏暗。
身穿灰褐色僧袍的老婦人坐在桌前,手裏端著茶盞,用茶蓋輕輕攪散氤氳的水汽。
她甚至沒有抬頭看桑寧一眼。
太後衣著雖然樸素,但桑寧不敢有絲毫怠慢。世人皆知,永和帝並非太後親生,可卻是由她親手撫養長大,感情十分深厚,當太後提出想日日禮佛時,永和帝還打算在禁宮內修建一座庵堂。
後來考慮到上行下效,恐使民間易俗,方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永和帝對太後的看重可見一斑。
並且,太後姓樊,是樊後和樊相的親姑母,假若樊留光嫁給了下一任帝王,樊家就出了三代皇後。
“見過太後。”桑寧福身行禮,嗓音溫軟。
太後終於抬頭,看著桑寧。
嬤嬤識趣的將蠟燭點燃,禪房瞬間大亮,燭火映照著少女的雪膚花貌。
確實美麗。
太後十六歲進宮,歷經兩代帝王,見過的美人不計其數,桑寧是其中最頂尖的,怪不得謝殊那小子如此上心。
“你自小在邊關長大,養父母照料你十多年,一朝認祖歸宗,便和他們斬斷親緣,此後再無聯繫,你這心腸也與鐵石差不多了。”
太後手拿佛經,麵容慈悲,似是無意的道。
桑寧早就猜到自己的身世瞞不過太後,隻是聽這話的意思,此事應與養父母一家脫不了幹係,可是他們遠在邊關,又僅是平頭百姓,按常理而言,根本沒有和太後相見的機會,究竟是怎麽迴事?
正思索著,桑寧發現窗扇外有人影晃動。
她心裏咯噔一下,忽然升起了極荒唐的念頭,外麵站著的可能是她的養父母。
桑寧定了定神,解釋道:“太後有所不知,當初非是臣女主動斬斷親緣,而是他們簽下契書,放臣女自由。”
桑寧的養父姓餘,是個慣愛吃酒打牌的閑漢,家中雖說有幾畝良田,但都是餘婆子侍弄的,桑寧沒長開時也會下地做活兒,後來她出落得愈發水靈,餘老漢和餘婆子怕她賣不上價錢,便不讓桑寧再去田壟附近,免得把皮膚曬得黝黑,讓徐員外心生不滿。
餘家人常年和田土打交道,完全沒有城府可言,聽到這番話,肯定受不得激,會衝出來跟自己理論。
果不出桑寧所料,她剛說完,便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房門被人從外推開,她迴過頭,發現養父母站在門口。
餘老漢雙目赤紅,兩手緊握成拳,餘婆子麵色慘白,肩膀如篩糠般不斷顫抖。
“寧兒,你說話可要講良心!為娘之所以在契書上按手印,是迫於長夏侯府的逼迫,人家是官,我們是民,豈敢違拗他們的吩咐?”餘婆子邊說邊抹淚,用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望著桑寧。
哭著哭著,餘婆子轉頭麵向太後,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邊磕頭邊哀求,“太後娘娘,求您為小民做主!把契書收迴,讓小民一家團圓。”
桑寧不由冷笑,當初父親接到書信趕至邊關,見她憔悴消瘦的模樣,便知養父母待她不好。
父親並非手段狠辣之徒,為了報答餘家多年的養育之恩,還給了餘老漢二百兩紋銀,餘家人見錢眼開,這才在契書上按了指印。現在倒好,銀子收了,居然還反口不認。
“餘夫人,我隻問你一句,你為何要在契書上按指印?”桑寧揚聲發問。
餘婆子眼珠骨碌碌轉個不停,頗有些心虛,但想起桑家人居住的巍峨府邸,桑寧身上穿的錦緞綾羅、頭上戴的珠寶首飾,肯定值不少銀子,若是認了,哪還能得到好處?
“他們帶了那麽多侍衛,一個兩個都佩著長刀,我哪敢不從?”
太後眉頭微擰,似是沒想到長夏侯府行事如此張狂。
桑寧見餘婆子臉都不要,心底湧起一絲火氣,邁步上前,下顎微微抬起,“你可敢指天發誓自己所言為真?如若有半句虛言,就讓餘虎死無葬身之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