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誇誇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 作者:渝躍鳶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收穫一個鬼臉。
狄昭昭氣鼓鼓的還了一個鬼臉,然後不幸被祖父逮住。
最後, 小昭昭和爹爹排排站, 可憐巴巴的被祖父教訓。
目睹這一切發生的狄明:「……」
果然他才是這次迴鄉, 唯一靠得住的人。
***
最後,狄先裕還是沒有跟去遠平府。
一來是本人堅定拒絕, 一口咬定自己沒教,去了也沒用。
二來是不可能把狄明一人留在府城, 總要有個大人留下來照看。
成功留下後, 狄先裕感慨的望天, 果然這次迴鄉,兩個小孩還是要靠他!
去往遠平府的馬車上。
狄昭昭想到爹爹的擔憂, 有點心虛的對對手, 最近他好像是一直偷偷學學習包裏的內容來著。
莫名有種上課開小差的心虛感覺。
心虛的小孩, 還是分出了一些時間和精力,準備好好念念書。
在馬車上,看書是不能看的,狄昭昭就找祖父一起討論學問。
車廂內。
祖父一一出題校考,聽完孫兒的想法後,又說說自己的想法。
祖孫倆有來有迴,也算是相宜。
狄昭昭是很快樂的。
因為他發現,和祖父討論學問,會有好多師父和明哥哥沒有的新觀點和新體驗。
狄鬆實倒是若有所思。
他發現孫兒言談間成熟不少,即使平日裏看著還是肆意快活,活潑可愛,但想法和觀點都有明顯的變化。
或許在吳正岩和荀剛這些初次看到狄昭昭文章的人眼裏,他文風犀利,猶如一桿意氣風發的寒鐵利槍,直刺而來。
無懼無畏。
但此前見過狄昭昭更青嫩,更銳利,猶如撼山掀海般大氣魄的文辭,狄鬆實明顯感覺到,這杆寒鐵利槍,變得厚重了一些。
也許刺出去,看起來沒有從前驚人氣魄。
但藏在這份厚重之下的威力,顯然更為紮實駭人。
他揉揉孫兒的腦袋,心中有些感慨。
「咱們進入遠平地界了。」
馬車外傳來一道聲音。
狄昭昭好奇地掀開車簾往外看,外頭還是荒郊野嶺,但依稀能看見遠處村落的炊煙,也能看到遠處成片的糧田。
狄鬆實有些觸景生情地給孫兒講道:「此地在兩朝前,還不叫遠平。」
狄昭昭小耳朵一豎,果然好奇的歪過腦袋來問:「那原來叫什麽?」
「原來這一塊被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衢鄉、泉樂、台亭,乃是民風彪悍的難治之地。」狄鬆實訴說著遠平這個名字的由來,「那時,中原大地遭遇天災,四處崩亂,外有強敵,可謂四麵楚歌。」
狄鬆實說著歷史記載的史實,說著當年百姓悽苦:「……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有海外倭寇亂我中華時,衢鄉冒出一個英雄人物,匡氏夫人,年已四十八,主動請纓掛帥出征。」
「她領著三地召集的義軍,順虎騰江而下,又在佛山北上,輾轉到沿海地區後,浴血奮戰殺敵無數,使倭寇聞風喪膽……」
狄昭昭聽著,忽然問:「遠平,是希望遠方平定的意思嗎?」
「嗯,」狄鬆實看著馬車外的炊煙和糧田,感慨的說:「那時留在此地的老弱婦孺,無不期盼遠方平定,家中兒郎能安全歸來,亂世過去,三地人口十不存一,隻得遷移合併成一地治理,取名遠平。」
狄昭昭再看遠處的風景,同樣的炊煙、同樣的糧田,卻感覺完全不同了。
隻覺得眼前的一切來之不易,似乎都浸染了悲壯的鮮血,滌盪過大無畏的壯誌豪情。
祖父點到即止,又緩和小孩的情緒,笑說:「你那小友人雲翎冉不是同你說,她長大也想去北燕邊城殺敵嗎?也是自匡氏夫人後,後頭的朝代都留存了女將。」
狄昭昭果然一下從之前的情緒裏抽離出來,感慨道:「真厲害啊!而且她都年紀這麽大了,竟然還……」
感慨著,感……小孩疑惑地揉揉眼睛,再往外看。
低頭搖搖腦袋,再抬頭往外看。
狄鬆實問道:「怎麽了?」
狄昭昭驚訝地指著窗外的糧田:「祖父,這是糧食嗎?怎麽稀稀疏疏的?」
狄鬆實朝外頭看了一眼,他雖一直在大理寺,但是民生也不是一無所知的,他道:「為何說它稀疏?這便是農家日夜辛勞種出的稻苗。」
狄昭昭小臉一皺:「可是、可是和爹爹給我講的不一樣啊!」
小孩記性特別好,雖然已經過去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他還是記得,那日泰和宮宴上,他問爹爹,人為什麽會窮苦?為什麽會吃不飽?為什麽窮苦會讓人變壞?
然後就看到了爹爹腦袋上出現的豐收之景。
即使不是一個時期的,但兩者的差距也太大了,即使沒有種過田的昭昭,也覺得眼前的田地,絕對不可能長成爹爹想的那種風吹金浪的效果。
即使金黃了,穗粒飽滿了,那也不是金浪,而是金禿頭掃帚。
「你爹爹還給你講過這個?」狄鬆實來了興趣。
狄昭昭抿嘴。
那是他從爹爹的頭上咻的長出的小蘑菇碎畫裏看到的,但是前頭也有「遲遲做不出的飛天大圓錘」「地動山搖大灰雞」,所以……
小孩有點猶豫的說:「可能爹爹也隻是想一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狄昭昭氣鼓鼓的還了一個鬼臉,然後不幸被祖父逮住。
最後, 小昭昭和爹爹排排站, 可憐巴巴的被祖父教訓。
目睹這一切發生的狄明:「……」
果然他才是這次迴鄉, 唯一靠得住的人。
***
最後,狄先裕還是沒有跟去遠平府。
一來是本人堅定拒絕, 一口咬定自己沒教,去了也沒用。
二來是不可能把狄明一人留在府城, 總要有個大人留下來照看。
成功留下後, 狄先裕感慨的望天, 果然這次迴鄉,兩個小孩還是要靠他!
去往遠平府的馬車上。
狄昭昭想到爹爹的擔憂, 有點心虛的對對手, 最近他好像是一直偷偷學學習包裏的內容來著。
莫名有種上課開小差的心虛感覺。
心虛的小孩, 還是分出了一些時間和精力,準備好好念念書。
在馬車上,看書是不能看的,狄昭昭就找祖父一起討論學問。
車廂內。
祖父一一出題校考,聽完孫兒的想法後,又說說自己的想法。
祖孫倆有來有迴,也算是相宜。
狄昭昭是很快樂的。
因為他發現,和祖父討論學問,會有好多師父和明哥哥沒有的新觀點和新體驗。
狄鬆實倒是若有所思。
他發現孫兒言談間成熟不少,即使平日裏看著還是肆意快活,活潑可愛,但想法和觀點都有明顯的變化。
或許在吳正岩和荀剛這些初次看到狄昭昭文章的人眼裏,他文風犀利,猶如一桿意氣風發的寒鐵利槍,直刺而來。
無懼無畏。
但此前見過狄昭昭更青嫩,更銳利,猶如撼山掀海般大氣魄的文辭,狄鬆實明顯感覺到,這杆寒鐵利槍,變得厚重了一些。
也許刺出去,看起來沒有從前驚人氣魄。
但藏在這份厚重之下的威力,顯然更為紮實駭人。
他揉揉孫兒的腦袋,心中有些感慨。
「咱們進入遠平地界了。」
馬車外傳來一道聲音。
狄昭昭好奇地掀開車簾往外看,外頭還是荒郊野嶺,但依稀能看見遠處村落的炊煙,也能看到遠處成片的糧田。
狄鬆實有些觸景生情地給孫兒講道:「此地在兩朝前,還不叫遠平。」
狄昭昭小耳朵一豎,果然好奇的歪過腦袋來問:「那原來叫什麽?」
「原來這一塊被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衢鄉、泉樂、台亭,乃是民風彪悍的難治之地。」狄鬆實訴說著遠平這個名字的由來,「那時,中原大地遭遇天災,四處崩亂,外有強敵,可謂四麵楚歌。」
狄鬆實說著歷史記載的史實,說著當年百姓悽苦:「……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有海外倭寇亂我中華時,衢鄉冒出一個英雄人物,匡氏夫人,年已四十八,主動請纓掛帥出征。」
「她領著三地召集的義軍,順虎騰江而下,又在佛山北上,輾轉到沿海地區後,浴血奮戰殺敵無數,使倭寇聞風喪膽……」
狄昭昭聽著,忽然問:「遠平,是希望遠方平定的意思嗎?」
「嗯,」狄鬆實看著馬車外的炊煙和糧田,感慨的說:「那時留在此地的老弱婦孺,無不期盼遠方平定,家中兒郎能安全歸來,亂世過去,三地人口十不存一,隻得遷移合併成一地治理,取名遠平。」
狄昭昭再看遠處的風景,同樣的炊煙、同樣的糧田,卻感覺完全不同了。
隻覺得眼前的一切來之不易,似乎都浸染了悲壯的鮮血,滌盪過大無畏的壯誌豪情。
祖父點到即止,又緩和小孩的情緒,笑說:「你那小友人雲翎冉不是同你說,她長大也想去北燕邊城殺敵嗎?也是自匡氏夫人後,後頭的朝代都留存了女將。」
狄昭昭果然一下從之前的情緒裏抽離出來,感慨道:「真厲害啊!而且她都年紀這麽大了,竟然還……」
感慨著,感……小孩疑惑地揉揉眼睛,再往外看。
低頭搖搖腦袋,再抬頭往外看。
狄鬆實問道:「怎麽了?」
狄昭昭驚訝地指著窗外的糧田:「祖父,這是糧食嗎?怎麽稀稀疏疏的?」
狄鬆實朝外頭看了一眼,他雖一直在大理寺,但是民生也不是一無所知的,他道:「為何說它稀疏?這便是農家日夜辛勞種出的稻苗。」
狄昭昭小臉一皺:「可是、可是和爹爹給我講的不一樣啊!」
小孩記性特別好,雖然已經過去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他還是記得,那日泰和宮宴上,他問爹爹,人為什麽會窮苦?為什麽會吃不飽?為什麽窮苦會讓人變壞?
然後就看到了爹爹腦袋上出現的豐收之景。
即使不是一個時期的,但兩者的差距也太大了,即使沒有種過田的昭昭,也覺得眼前的田地,絕對不可能長成爹爹想的那種風吹金浪的效果。
即使金黃了,穗粒飽滿了,那也不是金浪,而是金禿頭掃帚。
「你爹爹還給你講過這個?」狄鬆實來了興趣。
狄昭昭抿嘴。
那是他從爹爹的頭上咻的長出的小蘑菇碎畫裏看到的,但是前頭也有「遲遲做不出的飛天大圓錘」「地動山搖大灰雞」,所以……
小孩有點猶豫的說:「可能爹爹也隻是想一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