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宣榕在路上的茶水鋪子暫歇,問店家道:「老人家,此處離安邑還有多遠?」


    店家給上了五碗渾濁的茶水,笑嗬嗬道:「不遠咯,再往前二十五裏路,就能看到城牆。」


    宣榕麵色如常地將茶水飲盡,道了聲謝。


    見阿望湊到她腳邊,伸出舌頭吐著氣,便抬手摸摸它的頭:「熱嗎?要是累的話,我們多歇會兒。」


    這大半個月,阿望憑藉一腔熱情,很快和宣榕一行人打成一片。


    聞言,蹭了蹭那隻纖長白皙的手,興奮地搖搖頭。


    意思是還能再跑八百裏。


    宣榕便道:「好厲害啊。」


    她有點好奇地問向一旁耶律堯:「耶律,你迴北疆後撿的它?」


    耶律堯本是坐在長椅上,靠著桌,默不作聲喝茶看景,迴頭瞥了眼搖著尾巴的雪狼,徐徐道:「不是,我有次受了重傷,在雪地裏動彈不得,被它撿了迴去。」


    宣榕:「……」


    剛想著這也能算一個的故事吧。


    就聽到耶律堯道:「它想吃我。」


    宣榕:「……?」


    耶律堯:「被我打服了。」


    宣榕:「……」


    這話就讓她有點不知從何接起了,隻能像是突發奇想,問了個琢磨很久的問題:「話說……阿望可以騎嗎?」


    耶律堯思忖道:「可以是可以,哈裏克以前騎過,跑得還蠻快的。但恐怕它會載不穩你。」


    「……?」宣榕眸裏露出點疑惑,「我比哈裏克還難背嗎?」


    耶律堯笑了聲:「這倒不是,你比他輕多了。」


    宣榕追問:「那為何?」


    耶律堯卻似乎不想解釋,隻道:「不為何。別想著騎狼了小菩薩,它皮厚肉糙的,再橫衝直撞也沒事,你得陪它滾掉一層皮。」


    宣榕:「…………」


    她隻能止住這個出格的念頭,也將目光放到遠方。


    這是一條官道,來往車馬不算太少,既有奔馳的快馬,也有豪華的車轎,咕嚕嚕走過。


    看著熱鬧,品種卻少,一旁容鬆有點昏昏欲睡:「什麽時候走……我操!」


    他驚醒過來:「大白天哪來的送喪隊伍。」


    順著容鬆的目光望去,不遠處,一支四人的隊伍,護著一輛兩驢拉的車板車走來,車上是一口碩大的黑木棺材。


    這四人皆是箭袖短打,手裏還拿著些紙錢,拋散空中。


    常人看見出喪,多半覺得晦氣,宣榕卻多看了幾眼,低聲道:「多半是走私什麽東西的,阿鬆,你別一直盯著人家。」


    容鬆驚了,也壓低聲道:「不是,郡主,你怎麽看出來的?」


    宣榕解釋道:「遠葬則奢,近葬則簡,車轍上泥土顏色都不盡相同,說明沿途不近。這麽遠距離,按照河東郡的習俗,是要厚葬的。隻讓四個人跟著,不合理。」


    容鬆蠢蠢欲動:「要抓去報官嗎?」


    宣榕搖搖頭:「算了。又不是什麽大事,不侵他人利益,不用太過嚴苛。」


    「恐怕不是。」隔著一張桌,耶律堯望了宣榕一眼,這距離太遠,他沒法壓低聲,幹脆走了過來,在她身後微微彎腰,壓低聲淡淡道,「吃重不對。普通鹽茶,沒有這麽大的吃重,你看車軸入地起碼寸餘。」


    隻有直麵戰場的將士,才有這麽敏銳的直覺。


    耶律堯甚至比昔詠還要警惕,至少是在他開口後,昔詠才臉色一變:「裏麵必有重鐵。」


    她剛想上前,耶律堯先她一步,將手裏那破了口的陶杯一彈,打在驢車車軸上,登時板車一歪,上麵的棺材便直衝衝掉了下來,砸在官道平整的泥地上——


    裂開的口子裏,兵戈閃閃發光。


    昔詠:「!!!」


    她想也沒想,掌心一撐木桌越出,提劍出鞘,幹脆利落打趴就近的兩人。還有兩個,被一道直撲而來的白色巨影壓趴在地,「哎喲」聲不絕。


    容渡和容鬆早就來到棺木前,劈開木板,皺著眉查看


    兵器上的刻印。這些沉甸甸的鐵器不算陳舊,單也不算新,容渡沉聲道:「是昭平元年鑄成的。」


    又轉向宣榕問:「怎麽處置?」


    這一係列的變動,驚呆了擺茶鋪的大爺。


    他躲在櫃檯後,大驚失色地拍拍胸脯,許是聽到「昭平」二字,不知從哪裏掏出三把香,在小櫃子上的一個粗劣觀音像前,拜了拜,壓著聲用河東方言道:「郡主保佑,郡主保佑。做點小生意,別惹殺業。」


    還是聽到了的宣榕:「……」


    耶律堯同樣聽著一清二楚,忍不住揶揄道:「小菩薩,以前有人當麵拜過你嗎?」


    第17章 同乘


    宣榕難得有些別扭,耳尖發熱:「……沒,先別說這個了。」


    她將冪籬輕紗往前拂,遮住那張清麗的臉,起身前去,查看棺槨裏的兵器。


    漆塑的黑棺裏,底部陳列長槍,上方布滿刀劍。兵器底端,有何年製於何地,均為昭平元年——也就是兩年前——製於河東郡。


    她不由眉心微蹙:「昔大人,你可知這批兵器當時用於何處?」


    上次綁過鏢客,繩子還在,昔詠熟練的將這四人五花大綁,邊綁邊道:「那用處可多咯,各地剿匪的,西南作戰的,出海配兵的,河東郡盛產兵器。天機部設立後,放開了民間製造,有些作坊私產過鐵器,更不好追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見觀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雕弦暮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雕弦暮偶並收藏我見觀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