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汐下車時,荀玄微就如盡職盡責的兄長那般,體貼地扶她下車,又細細叮囑了一路。
但無論他怎麽勸說,阮朝汐隻是搖頭。
————
設立衣冠塚的所在,在城東一處無名山頭。
山下有良田百畝,山上有果林。這處原本是屬於郗氏的上等良田,元氏兵馬入城後,連山帶田被新帝賜給了太原王氏家族。
無名山頭上撥出來一小塊僻靜空地,可以俯瞰山腳農田,京城在遠處顯露出雄偉輪廓。
車馬清晨便停在山下,阮朝汐挎著竹籃步行上山。竹籃裏除了修補好的遺物,還帶了滿籃子的供果供物。
白鶴娘子在山頭上等候。
「這處山頭不是隨意選的。阿般,你看山下的官道。」白鶴娘子抬手一指蜿蜒繞山而過的平整車馬道。
「司州麾下的府兵,每月慣例要巡查一迴州郡治安,巡視路線都有慣例。喏,京畿這一帶會沿著這條官道巡查,抓捕到了案犯當場重罰。這條官道附近的鄉民治安是京畿最好的,不怕有惡徒盜掘你阿娘的墳頭。」
阮朝汐輕聲道出感激。「多謝母親安排。今日才算是了卻心頭一樁大事。」
山頭上以鐵鏟挖好半尺深的小坑,足以把裝裹遺物的布包放入。
新立起的石碑上勒的字和墓誌銘,是阮朝汐自己書寫的。
生母尚在人世,不能再寫「先妣」,改而書寫的是「阿娘李氏之墓」。墓誌銘如實描述了李氏籍貫,家中人丁,顛沛流離的生平,養育恩情如海。
京城物貴,她又趕著急製,這座墓石碑花費了整匹絹布的貴價,勝在製作還算精良。
供果供物放置於墓碑前,阮朝汐仔細查驗石碑背後銘刻的墓誌銘字句無誤,終於放下了心,欣慰地轉迴墓前,跪倒焚香。
「阿娘。」她撫摸著光滑冰涼的墓石,心裏默念著,
「女兒把你帶迴京城了。這座山頭是郗氏舊地,景致不錯,京城就在腳下。阿娘看得高興麽?願在天之靈安息。」
白鶴娘子一字一句地讀完墓誌銘。短短兩三百字的文字,入山捕獵,砸冰捕魚,修屋織布,躲避山匪,多年遷徙奔波的辛苦,蘊於平淡字句中,讀著讀著,不由神色動容。
「這麽多年,她在鄉野中把你養大,算是吃了不少的苦。這處衣冠塚是她應得的。」
她撫碑嘆息良久,主動提起,「她葬在豫州何處?可要我遣人把她的靈柩帶迴京城安葬?」
阮朝汐想起阿娘至今頂著的「泰山羊氏」的名頭,搖搖頭。「牽一髮而動全身,暫時不可。過一陣安穩時再說。」
荀九郎的車隊準備今日出發離京,時辰耽擱不得,阮朝汐在山頭上先拜別了阿娘墳前,再和母親大禮辭別。
白鶴娘子捂著臉哽咽起來。
「我是出不去京城的人。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迴來,也不知今生能不能再見了。隻願我百年之後,如果阿般也會如此誠意地祭拜於我,也不枉和你一場母女……」
阮朝汐握住了母親的手,替她拭淚。
「生恩不敢忘。阿般得空就會迴京探訪母親。隻是下次迴來時,或許頂的是『熊二郎』的名頭。母親莫將我拒之門外。」
白鶴娘子在滿腹傷懷中也忍不住破涕為笑,「十幾歲的標緻小娘子,叫什麽『熊二郎』!」
時辰尚早,母女不舍離別,這座無名山頭地勢不很高,她們索性手挽著手緩步下山。
臨別在即,疑惑在白鶴娘子心中已久,趁著今日的機會,她終於私下問出了口。
「你頂著荀氏九娘的名義,稱荀令君為三兄。你和他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交情?」
阮朝汐默然往前走了四五步,是個好問題,一針見血,叫她如何答。
太久的沉默本身也是種無聲迴答。白鶴娘子在皇城裏見多了人心,側身注視女兒的目光起先帶著疑惑,漸漸起了驚疑。「難道你們……」
路邊坐在車上的李奕臣高喊了句,「後麵有車,兩位娘子當心。」
原來她們說話間已經走近車道邊了。
後方有大車疾行。
那是輛寬敞烏蓬牛車,犍牛油光水滑,披掛著彩色甲片,車身裝飾得頗為華麗,部曲在前方駕馬車開道,顯然是大戶人家出行。
阮朝汐往路邊站了站,手還被母親握著,耳聽著母親憂慮的詢問,目送著牛車煙塵遠去。
「母親不必憂慮,」她想從頭開始說起,糾葛太深,卻又怕驚嚇到了母親。「總之,我十歲時便和三兄認識了。他從鄉野間尋迴了我——」
遠處煙塵裏似乎掉下了什麽物件。
她起先以為是陽光耀花了眼,但李奕臣坐在車駕上也瞧見了,咦了聲, 「前頭牛車掉東西了。」
距離隔得遠,牛車行的不慢,轉瞬間消失在前方車岔道口,看方向往京城去了。被落下的物件還不小,平躺在岔道口路中央,不知用了什麽綢緞料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官道上車行不多,阮朝汐正遠遠地打量時,有一輛驢車慢悠悠地從岔道口另一側過來,路過路中央的物件時,趕車人似乎嚇了一跳,慌忙跳下驢車,拉著青驢硬生生轉了個方向,從側邊繞行過去。
原本沒發現異樣的白鶴娘子也察覺了不對,「前頭路上掉了什麽東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但無論他怎麽勸說,阮朝汐隻是搖頭。
————
設立衣冠塚的所在,在城東一處無名山頭。
山下有良田百畝,山上有果林。這處原本是屬於郗氏的上等良田,元氏兵馬入城後,連山帶田被新帝賜給了太原王氏家族。
無名山頭上撥出來一小塊僻靜空地,可以俯瞰山腳農田,京城在遠處顯露出雄偉輪廓。
車馬清晨便停在山下,阮朝汐挎著竹籃步行上山。竹籃裏除了修補好的遺物,還帶了滿籃子的供果供物。
白鶴娘子在山頭上等候。
「這處山頭不是隨意選的。阿般,你看山下的官道。」白鶴娘子抬手一指蜿蜒繞山而過的平整車馬道。
「司州麾下的府兵,每月慣例要巡查一迴州郡治安,巡視路線都有慣例。喏,京畿這一帶會沿著這條官道巡查,抓捕到了案犯當場重罰。這條官道附近的鄉民治安是京畿最好的,不怕有惡徒盜掘你阿娘的墳頭。」
阮朝汐輕聲道出感激。「多謝母親安排。今日才算是了卻心頭一樁大事。」
山頭上以鐵鏟挖好半尺深的小坑,足以把裝裹遺物的布包放入。
新立起的石碑上勒的字和墓誌銘,是阮朝汐自己書寫的。
生母尚在人世,不能再寫「先妣」,改而書寫的是「阿娘李氏之墓」。墓誌銘如實描述了李氏籍貫,家中人丁,顛沛流離的生平,養育恩情如海。
京城物貴,她又趕著急製,這座墓石碑花費了整匹絹布的貴價,勝在製作還算精良。
供果供物放置於墓碑前,阮朝汐仔細查驗石碑背後銘刻的墓誌銘字句無誤,終於放下了心,欣慰地轉迴墓前,跪倒焚香。
「阿娘。」她撫摸著光滑冰涼的墓石,心裏默念著,
「女兒把你帶迴京城了。這座山頭是郗氏舊地,景致不錯,京城就在腳下。阿娘看得高興麽?願在天之靈安息。」
白鶴娘子一字一句地讀完墓誌銘。短短兩三百字的文字,入山捕獵,砸冰捕魚,修屋織布,躲避山匪,多年遷徙奔波的辛苦,蘊於平淡字句中,讀著讀著,不由神色動容。
「這麽多年,她在鄉野中把你養大,算是吃了不少的苦。這處衣冠塚是她應得的。」
她撫碑嘆息良久,主動提起,「她葬在豫州何處?可要我遣人把她的靈柩帶迴京城安葬?」
阮朝汐想起阿娘至今頂著的「泰山羊氏」的名頭,搖搖頭。「牽一髮而動全身,暫時不可。過一陣安穩時再說。」
荀九郎的車隊準備今日出發離京,時辰耽擱不得,阮朝汐在山頭上先拜別了阿娘墳前,再和母親大禮辭別。
白鶴娘子捂著臉哽咽起來。
「我是出不去京城的人。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迴來,也不知今生能不能再見了。隻願我百年之後,如果阿般也會如此誠意地祭拜於我,也不枉和你一場母女……」
阮朝汐握住了母親的手,替她拭淚。
「生恩不敢忘。阿般得空就會迴京探訪母親。隻是下次迴來時,或許頂的是『熊二郎』的名頭。母親莫將我拒之門外。」
白鶴娘子在滿腹傷懷中也忍不住破涕為笑,「十幾歲的標緻小娘子,叫什麽『熊二郎』!」
時辰尚早,母女不舍離別,這座無名山頭地勢不很高,她們索性手挽著手緩步下山。
臨別在即,疑惑在白鶴娘子心中已久,趁著今日的機會,她終於私下問出了口。
「你頂著荀氏九娘的名義,稱荀令君為三兄。你和他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交情?」
阮朝汐默然往前走了四五步,是個好問題,一針見血,叫她如何答。
太久的沉默本身也是種無聲迴答。白鶴娘子在皇城裏見多了人心,側身注視女兒的目光起先帶著疑惑,漸漸起了驚疑。「難道你們……」
路邊坐在車上的李奕臣高喊了句,「後麵有車,兩位娘子當心。」
原來她們說話間已經走近車道邊了。
後方有大車疾行。
那是輛寬敞烏蓬牛車,犍牛油光水滑,披掛著彩色甲片,車身裝飾得頗為華麗,部曲在前方駕馬車開道,顯然是大戶人家出行。
阮朝汐往路邊站了站,手還被母親握著,耳聽著母親憂慮的詢問,目送著牛車煙塵遠去。
「母親不必憂慮,」她想從頭開始說起,糾葛太深,卻又怕驚嚇到了母親。「總之,我十歲時便和三兄認識了。他從鄉野間尋迴了我——」
遠處煙塵裏似乎掉下了什麽物件。
她起先以為是陽光耀花了眼,但李奕臣坐在車駕上也瞧見了,咦了聲, 「前頭牛車掉東西了。」
距離隔得遠,牛車行的不慢,轉瞬間消失在前方車岔道口,看方向往京城去了。被落下的物件還不小,平躺在岔道口路中央,不知用了什麽綢緞料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官道上車行不多,阮朝汐正遠遠地打量時,有一輛驢車慢悠悠地從岔道口另一側過來,路過路中央的物件時,趕車人似乎嚇了一跳,慌忙跳下驢車,拉著青驢硬生生轉了個方向,從側邊繞行過去。
原本沒發現異樣的白鶴娘子也察覺了不對,「前頭路上掉了什麽東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