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他和徐如徽天生就搞反了。
趙酉識是個聰明孩子。
從小到大都是。
小時候和大人們一起吃飯,三五次下來他就能大差不差地記住每個人的喜好忌口。
他沒有刻意要記。
他似乎天生有這個技能。
徐如徽這個人不愛喝水。
以前趙新良治療過一個病人,後來病人家屬給趙新良送了幾箱椰子水以表感謝。
趙家上下沒人愛喝這種鹹不鹹淡不淡的。
偶爾有一次徐如徽在趙酉識家裏吃飯,趙酉識隨手給徐如徽一瓶,徐如徽喝第一口的時候微妙地挑了挑眉,趙酉識看見她眼睛亮了起來。
徐如徽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她碰見喜歡的東西也是會眼睛亮亮的。
所以趙酉識知道,上學時候的徐如徽,是不喜歡他的。
她從來沒有用那種亮亮的眼睛看過他。
她總是在探索。
起初趙酉識是不懂的,他以為徐如徽隻是在單純探索男生的世界。
後來他逐漸明白,也許徐如徽是在探索與自己生活截然相反的另一麵。
所以他任由她探索。
甚至帶領著她一起探索。
他把自己的所有敞開了門給徐如徽看。
可是徐如徽從來沒有釋放過一絲想要了解他本人的意願。
這個人就像小說裏千古神樹下沒有情根的花花草草一樣,吸收他給的一切滋養,卻從不反哺他一絲氣味。
趙新良從前認真詢問過趙酉識一句:「阿如這孩子,自私嗎?」
趙酉識當時夾菜的動作頓了下,抬頭看向趙新良,很篤定地說:「她不自私。」
她是個好孩子。
她隻是不懂。
她其實很聰明。
從她從小就知道小心翼翼討好那些陌生爸爸媽媽便能看出來。
可她的聰明很公式化。
她以為「聽話」等同於懂事,所以她大概不懂自己當初為什麽會被退養。
她以為沉默等同於順從,所以時常以「迴報」為由,不跟趙酉識或是身邊任何朋友同桌起爭執。
趙酉識很難說她是不是缺少點「真心」,他覺得她隻是不懂,不懂人情世故是建立在人有來有往的情緒上的。
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而徐如徽常常越過過程,給人一個寡淡無味的結果。
因而被人懷疑,她隻想要結果。
「她隻是不會,不懂。」
趙酉識說:「爸,你也知道,沒人教她。」
從那以後,趙酉識開始有意無意地教徐如徽這些。
所以後來每一次徐如徽跟她反駁鬥嘴的時候,他都不會生氣,反而會笑著看向徐如徽,心裏生出密密麻麻的驕傲和得意。
偶爾趙酉識也會看到徐如徽露出困惑和迷茫的表情,大概她在想「我都已經這樣了趙酉識還想怎麽樣」,趙酉識會生悶氣,會想要把徐如徽揪到跟前說「我生氣不是因為你這道題錯了一遍又一遍,而是因為你居然覺得我會因為你做錯題而真的生氣」,可這繞口令一樣的答案他不用說就知道徐如徽根本聽不進腦子裏去。
生悶氣的次數多了,趙酉識也會想要放棄,想著大不了他就一輩子跟在她旁邊,跟她身邊每一個朋友家人解釋她是個好孩子。
可是他又會想,徐如徽願意嗎?
如果徐如徽不願意,他難道還能強迫跟著她嗎?
正如現在。
趙酉識雖然嘴上說著「我沒打算稀裏糊塗就放你走」,可但凡徐如徽露出一丁點被為難的表情,趙酉識就會立刻鬆開手。
比起自己的得償所願,他更希望徐如徽永遠都不要在他這裏感到為難。
但是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那麽無私。
趙酉識有時候難免也會感到委屈。
他將目光從徐如徽臉上挪開,說話的聲音低下來。
他說:「但是你一定給他釋放過。」
沒有徐如徽的允準。
遊深不可能能走近徐如徽半步。
徐如徽看著被電視機螢屏光照亮的趙酉識的臉,那光藍藍的,帶著一絲大海的冷意,覆蓋在趙酉識五官上,顯得他有點委屈,又似乎有點鬱悶。
徐如徽想起當初和遊深剛有流言蜚語的時候,遊深是學生會會長,出了名的工作認真待人有禮,他也很風趣,雖然頂著很多出風頭的頭銜,卻從來不會把眼睛放在頭頂看人。
有一次學校元旦晚會,遊深上台表演歌唱節目。
是他自己創作的一首歌。
後來不知誰瞎傳說是她跟遊深吵架了,遊深為了哄她專門創作了這首歌。
大家說徐如徽何德何能啊。
遊深也曾調侃她:「你何德何能啊?」
徐如徽說:「節目不都是提前幾個月就彩排好的嗎?」
那個時候她和遊深還不算特別熟。
遊深聽了很無奈說了句,「你真是……」
他又笑,「服了。」
徐如徽從小到大都很獨立。
她在思想上也從不攀附任何人,永遠隻關注自己。
即便當初遊深那首歌是真的為她所作,她大概率也不會感嘆自己何德何能。
因為她覺得既然遊深做了,那就是遊深願意。
自己願意的事情,又何必從別人的情緒上獲得增升價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趙酉識是個聰明孩子。
從小到大都是。
小時候和大人們一起吃飯,三五次下來他就能大差不差地記住每個人的喜好忌口。
他沒有刻意要記。
他似乎天生有這個技能。
徐如徽這個人不愛喝水。
以前趙新良治療過一個病人,後來病人家屬給趙新良送了幾箱椰子水以表感謝。
趙家上下沒人愛喝這種鹹不鹹淡不淡的。
偶爾有一次徐如徽在趙酉識家裏吃飯,趙酉識隨手給徐如徽一瓶,徐如徽喝第一口的時候微妙地挑了挑眉,趙酉識看見她眼睛亮了起來。
徐如徽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她碰見喜歡的東西也是會眼睛亮亮的。
所以趙酉識知道,上學時候的徐如徽,是不喜歡他的。
她從來沒有用那種亮亮的眼睛看過他。
她總是在探索。
起初趙酉識是不懂的,他以為徐如徽隻是在單純探索男生的世界。
後來他逐漸明白,也許徐如徽是在探索與自己生活截然相反的另一麵。
所以他任由她探索。
甚至帶領著她一起探索。
他把自己的所有敞開了門給徐如徽看。
可是徐如徽從來沒有釋放過一絲想要了解他本人的意願。
這個人就像小說裏千古神樹下沒有情根的花花草草一樣,吸收他給的一切滋養,卻從不反哺他一絲氣味。
趙新良從前認真詢問過趙酉識一句:「阿如這孩子,自私嗎?」
趙酉識當時夾菜的動作頓了下,抬頭看向趙新良,很篤定地說:「她不自私。」
她是個好孩子。
她隻是不懂。
她其實很聰明。
從她從小就知道小心翼翼討好那些陌生爸爸媽媽便能看出來。
可她的聰明很公式化。
她以為「聽話」等同於懂事,所以她大概不懂自己當初為什麽會被退養。
她以為沉默等同於順從,所以時常以「迴報」為由,不跟趙酉識或是身邊任何朋友同桌起爭執。
趙酉識很難說她是不是缺少點「真心」,他覺得她隻是不懂,不懂人情世故是建立在人有來有往的情緒上的。
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而徐如徽常常越過過程,給人一個寡淡無味的結果。
因而被人懷疑,她隻想要結果。
「她隻是不會,不懂。」
趙酉識說:「爸,你也知道,沒人教她。」
從那以後,趙酉識開始有意無意地教徐如徽這些。
所以後來每一次徐如徽跟她反駁鬥嘴的時候,他都不會生氣,反而會笑著看向徐如徽,心裏生出密密麻麻的驕傲和得意。
偶爾趙酉識也會看到徐如徽露出困惑和迷茫的表情,大概她在想「我都已經這樣了趙酉識還想怎麽樣」,趙酉識會生悶氣,會想要把徐如徽揪到跟前說「我生氣不是因為你這道題錯了一遍又一遍,而是因為你居然覺得我會因為你做錯題而真的生氣」,可這繞口令一樣的答案他不用說就知道徐如徽根本聽不進腦子裏去。
生悶氣的次數多了,趙酉識也會想要放棄,想著大不了他就一輩子跟在她旁邊,跟她身邊每一個朋友家人解釋她是個好孩子。
可是他又會想,徐如徽願意嗎?
如果徐如徽不願意,他難道還能強迫跟著她嗎?
正如現在。
趙酉識雖然嘴上說著「我沒打算稀裏糊塗就放你走」,可但凡徐如徽露出一丁點被為難的表情,趙酉識就會立刻鬆開手。
比起自己的得償所願,他更希望徐如徽永遠都不要在他這裏感到為難。
但是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那麽無私。
趙酉識有時候難免也會感到委屈。
他將目光從徐如徽臉上挪開,說話的聲音低下來。
他說:「但是你一定給他釋放過。」
沒有徐如徽的允準。
遊深不可能能走近徐如徽半步。
徐如徽看著被電視機螢屏光照亮的趙酉識的臉,那光藍藍的,帶著一絲大海的冷意,覆蓋在趙酉識五官上,顯得他有點委屈,又似乎有點鬱悶。
徐如徽想起當初和遊深剛有流言蜚語的時候,遊深是學生會會長,出了名的工作認真待人有禮,他也很風趣,雖然頂著很多出風頭的頭銜,卻從來不會把眼睛放在頭頂看人。
有一次學校元旦晚會,遊深上台表演歌唱節目。
是他自己創作的一首歌。
後來不知誰瞎傳說是她跟遊深吵架了,遊深為了哄她專門創作了這首歌。
大家說徐如徽何德何能啊。
遊深也曾調侃她:「你何德何能啊?」
徐如徽說:「節目不都是提前幾個月就彩排好的嗎?」
那個時候她和遊深還不算特別熟。
遊深聽了很無奈說了句,「你真是……」
他又笑,「服了。」
徐如徽從小到大都很獨立。
她在思想上也從不攀附任何人,永遠隻關注自己。
即便當初遊深那首歌是真的為她所作,她大概率也不會感嘆自己何德何能。
因為她覺得既然遊深做了,那就是遊深願意。
自己願意的事情,又何必從別人的情緒上獲得增升價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