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庸才
大明,開局獎勵龍蝦兵 作者:小蜜蜂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運糧官把所有糧食都檢查了一遍,最終發現所有的糧食都是陳年舊糧。
汗水不斷的從運糧官腦門落下,心裏想著,大帥會不會遷怒於他,直接把給殺了….
想到這,運糧官差點被嚇哭,咬了咬牙,是福不是禍 是禍躲不過,還是如實跟大帥匯報了,我隻是運糧的,大帥再發怒應該也不至於殺了自己。
大不了匯報完之後就躲旁邊,閉嘴不言就是了!
運糧官戰戰兢兢的走進曹華的大帳。
“啟…啟稟大帥,糧食都檢查完了,隻是…..”
看著運糧官吞吞吐吐,曹華不喜道:“吞吞吐吐成何體統,有什麽事情就如實道來。
隻要跟你無關的,本帥自然不會責罰你。”
聽到曹華的保證,運糧官才鬆了口氣!
運糧官擦了擦汗道:“啟稟大帥,經過屬下的檢查,這批糧食全部都是輕微發黴,生蟲了的陳年舊糧…”
曹華歎了口氣:“唉!好了,本帥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是!大帥!”走出大帳的運糧官長舒了一口氣。
曹華要說不生氣是假的,但更多的是對大明朝廷的失望!
大明朝廷窮的揭不開鍋了,新收上去的糧食很快就會用完,不應該有陳年舊糧才對。
現在出現了那麽多的舊糧那就隻有一個可能了,絕對是那群大臣偷天換日,把朝廷發放的新糧掉包了,換成他們家裏存放多年的舊糧。
我說怎麽那麽大方呢,原來一個個都已經吃飽了。
真是絲毫不顧前方將士的死活,這種糧食把士兵肚子都吃壞了,還怎麽跟建奴打仗,真是一點底線都沒有。
上下早就串通起來了,曹華憤怒也沒有用,去大明皇帝那裏打報告,可能連麵聖的機會都沒有。
曹華隻能咽下這口氣了,等將來有機會了再把這群奸臣的家底都掏空。
經過檢查發現,所有糧食,包括朝廷送給自己還有劉綎那三個月的糧草,還有戚家軍三千人一個月的糧食全部都是發黴了的舊糧。
讓士兵吃肯定是不行了,洗幹淨一點或許也可以吃,曹華本打算分給百姓的。
但仔細一想還是算了,這些都是發黴舊糧,萬一被有心之人把百姓帶偏了,曹華不僅沒有收到老百姓的感謝,反而還要背上各種罵名。
士兵吃這些糧食可能會難以下咽,或是腸胃不好的吃壞肚子,影響戰力!
不過,拿去喂馬,喂牲畜還是沒問題的,雖然已經輕微發黴,但也比那些草料有營養多了。
全軍士兵知道朝廷給的是發黴陳糧後也是一片嘩然!
我們為大明朝廷守衛邊疆,為那些朝臣保護財產,他們卻給我們吃這些豬食都不如的食物?
一眾士兵紛紛想要進城討要個說法,但都被曹華給攔住了,這些人對付外敵畏手畏腳,但要說對付自己人,他們可是有著千萬種辦法,沒有什麽是他們不敢做的。
隨後,曹華讓戚金修書一封送給袁應泰,表達了隊伍要北上支援沈陽,同時質問他為什麽糧食都是發黴了的舊糧。
把信送出去,也不管他答不答應,反正通知他一聲之後,曹華就讓軍隊收拾物資北上。
那些發黴的糧食曹華就讓200龍蝦兵,還有500朝鮮兵押送迴到三岔河口,讓龍海運迴去喂牲畜,然後這200龍蝦兵再騎馬前往曹華這邊歸隊。
龍蝦兵也是配有1400匹戰馬的,這次帶了500匹過來遼陽這邊。
500朝鮮兵迴到三岔河口就不需要支援曹華了。
曹華讓他們帶領一些大明百姓在海州附近打造營寨,修建防禦工事,深挖壕溝,用做不久後抵禦建奴的騎兵,為在三岔河口處登船的大明百姓爭取撤退的時間。
遼陽城內的袁應泰得知戚家軍,以及劉綎不聽調令私自北上沈陽,正在不停的大罵。
發黴的糧食他是閉口不言!因為他也沒有辦法,牽扯到太多人了。
袁應泰來迴踱步“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啊!
他們眼裏還有沒有朝廷,有沒有老夫這個遼東經略?
領了糧餉就不聽本官的命令,這是完全不把我這個遼東經略放在眼裏。”
“哼!本官這就上書朝廷,彈劾戚劉二人。
還有那個什麽義軍首領,不過是一海盜之流,我大明人才濟濟,猛將如雲,兵強馬壯,什麽時候輪的到他一海盜來幫忙了?
傳出去了,別人豈不是說我大明軍隊都不及一海盜?”
台下的諸多明軍將領也是麵麵相覷,看著袁大人正在發火,他們也不敢出聲。
眾人想說。貌似自從袁大人來了遼陽之後,城內變的更混亂了吧?
我們讓他不要放這些蒙古災民入城他就是不聽,明眼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早就投降建奴了,倒時他們跟建奴裏應外合,我看你袁大人怎麽守的住這遼陽城。
自從袁大人上任以後,任意放縱士兵,使得遼東全軍將士,軍紀渙散,軍官整日飲酒作樂,各城防備鬆懈,熊大人苦心經營的遼東,又迴到了之前那般混亂。
而且,袁大人好像還沒跟建奴打過一場勝仗吧?熊大人前腳剛走,你袁大人一上任,建奴就派大軍前來攻打遼東。
你這個時候還敢彈劾戚家軍與劉綎?
眾人內心不停的搖頭,也不知道朝廷怎麽會派如此不通兵事的人到前線胡鬧。
別人一海盜當年還以少勝多打退了三萬建奴精銳騎兵,甚至重創建奴,使得建奴丟下了5千餘具屍體後逃之夭夭,到了現在建奴都不敢惹人家一海盜。
若是讓袁大人麵對3萬騎兵,會不會被嚇的腿軟?
若不是朝廷花大把的銀子請別人過來,你真以為別人願意來幫你,讓你瞎指揮?
許多遼東將領早就對袁大人一百個不滿意了,奈何他是遼東經略,遼東所有的兵馬都歸他管。
且袁大人背景強大,諸將別說彈劾他了,沒被他彈劾都算好的了。
這些建奴原本被他們這些遼東諸將死死壓製著,建奴一點便宜都討不到。
熊大人的苦心經營,也讓遼東重鎮的總兵力恢複到了18萬精銳士卒。
結果,袁大人來了之後就各種雜牌軍,蒙古降兵都要,一下子兵力大增,大明將士本就沒有多少糧餉,這下變的更少了。
受到這些雜牌軍的不良風氣影響,還有糧餉的減少,加上軍紀差,袁大人是讓兵力增加了,但軍隊的整體戰力卻是大幅下降。
使得遼東局勢再次逆轉,小規模戰鬥明軍大多數都是敗給建奴。
一眾遼東將領也是有苦說不出的難受!
汗水不斷的從運糧官腦門落下,心裏想著,大帥會不會遷怒於他,直接把給殺了….
想到這,運糧官差點被嚇哭,咬了咬牙,是福不是禍 是禍躲不過,還是如實跟大帥匯報了,我隻是運糧的,大帥再發怒應該也不至於殺了自己。
大不了匯報完之後就躲旁邊,閉嘴不言就是了!
運糧官戰戰兢兢的走進曹華的大帳。
“啟…啟稟大帥,糧食都檢查完了,隻是…..”
看著運糧官吞吞吐吐,曹華不喜道:“吞吞吐吐成何體統,有什麽事情就如實道來。
隻要跟你無關的,本帥自然不會責罰你。”
聽到曹華的保證,運糧官才鬆了口氣!
運糧官擦了擦汗道:“啟稟大帥,經過屬下的檢查,這批糧食全部都是輕微發黴,生蟲了的陳年舊糧…”
曹華歎了口氣:“唉!好了,本帥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是!大帥!”走出大帳的運糧官長舒了一口氣。
曹華要說不生氣是假的,但更多的是對大明朝廷的失望!
大明朝廷窮的揭不開鍋了,新收上去的糧食很快就會用完,不應該有陳年舊糧才對。
現在出現了那麽多的舊糧那就隻有一個可能了,絕對是那群大臣偷天換日,把朝廷發放的新糧掉包了,換成他們家裏存放多年的舊糧。
我說怎麽那麽大方呢,原來一個個都已經吃飽了。
真是絲毫不顧前方將士的死活,這種糧食把士兵肚子都吃壞了,還怎麽跟建奴打仗,真是一點底線都沒有。
上下早就串通起來了,曹華憤怒也沒有用,去大明皇帝那裏打報告,可能連麵聖的機會都沒有。
曹華隻能咽下這口氣了,等將來有機會了再把這群奸臣的家底都掏空。
經過檢查發現,所有糧食,包括朝廷送給自己還有劉綎那三個月的糧草,還有戚家軍三千人一個月的糧食全部都是發黴了的舊糧。
讓士兵吃肯定是不行了,洗幹淨一點或許也可以吃,曹華本打算分給百姓的。
但仔細一想還是算了,這些都是發黴舊糧,萬一被有心之人把百姓帶偏了,曹華不僅沒有收到老百姓的感謝,反而還要背上各種罵名。
士兵吃這些糧食可能會難以下咽,或是腸胃不好的吃壞肚子,影響戰力!
不過,拿去喂馬,喂牲畜還是沒問題的,雖然已經輕微發黴,但也比那些草料有營養多了。
全軍士兵知道朝廷給的是發黴陳糧後也是一片嘩然!
我們為大明朝廷守衛邊疆,為那些朝臣保護財產,他們卻給我們吃這些豬食都不如的食物?
一眾士兵紛紛想要進城討要個說法,但都被曹華給攔住了,這些人對付外敵畏手畏腳,但要說對付自己人,他們可是有著千萬種辦法,沒有什麽是他們不敢做的。
隨後,曹華讓戚金修書一封送給袁應泰,表達了隊伍要北上支援沈陽,同時質問他為什麽糧食都是發黴了的舊糧。
把信送出去,也不管他答不答應,反正通知他一聲之後,曹華就讓軍隊收拾物資北上。
那些發黴的糧食曹華就讓200龍蝦兵,還有500朝鮮兵押送迴到三岔河口,讓龍海運迴去喂牲畜,然後這200龍蝦兵再騎馬前往曹華這邊歸隊。
龍蝦兵也是配有1400匹戰馬的,這次帶了500匹過來遼陽這邊。
500朝鮮兵迴到三岔河口就不需要支援曹華了。
曹華讓他們帶領一些大明百姓在海州附近打造營寨,修建防禦工事,深挖壕溝,用做不久後抵禦建奴的騎兵,為在三岔河口處登船的大明百姓爭取撤退的時間。
遼陽城內的袁應泰得知戚家軍,以及劉綎不聽調令私自北上沈陽,正在不停的大罵。
發黴的糧食他是閉口不言!因為他也沒有辦法,牽扯到太多人了。
袁應泰來迴踱步“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啊!
他們眼裏還有沒有朝廷,有沒有老夫這個遼東經略?
領了糧餉就不聽本官的命令,這是完全不把我這個遼東經略放在眼裏。”
“哼!本官這就上書朝廷,彈劾戚劉二人。
還有那個什麽義軍首領,不過是一海盜之流,我大明人才濟濟,猛將如雲,兵強馬壯,什麽時候輪的到他一海盜來幫忙了?
傳出去了,別人豈不是說我大明軍隊都不及一海盜?”
台下的諸多明軍將領也是麵麵相覷,看著袁大人正在發火,他們也不敢出聲。
眾人想說。貌似自從袁大人來了遼陽之後,城內變的更混亂了吧?
我們讓他不要放這些蒙古災民入城他就是不聽,明眼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早就投降建奴了,倒時他們跟建奴裏應外合,我看你袁大人怎麽守的住這遼陽城。
自從袁大人上任以後,任意放縱士兵,使得遼東全軍將士,軍紀渙散,軍官整日飲酒作樂,各城防備鬆懈,熊大人苦心經營的遼東,又迴到了之前那般混亂。
而且,袁大人好像還沒跟建奴打過一場勝仗吧?熊大人前腳剛走,你袁大人一上任,建奴就派大軍前來攻打遼東。
你這個時候還敢彈劾戚家軍與劉綎?
眾人內心不停的搖頭,也不知道朝廷怎麽會派如此不通兵事的人到前線胡鬧。
別人一海盜當年還以少勝多打退了三萬建奴精銳騎兵,甚至重創建奴,使得建奴丟下了5千餘具屍體後逃之夭夭,到了現在建奴都不敢惹人家一海盜。
若是讓袁大人麵對3萬騎兵,會不會被嚇的腿軟?
若不是朝廷花大把的銀子請別人過來,你真以為別人願意來幫你,讓你瞎指揮?
許多遼東將領早就對袁大人一百個不滿意了,奈何他是遼東經略,遼東所有的兵馬都歸他管。
且袁大人背景強大,諸將別說彈劾他了,沒被他彈劾都算好的了。
這些建奴原本被他們這些遼東諸將死死壓製著,建奴一點便宜都討不到。
熊大人的苦心經營,也讓遼東重鎮的總兵力恢複到了18萬精銳士卒。
結果,袁大人來了之後就各種雜牌軍,蒙古降兵都要,一下子兵力大增,大明將士本就沒有多少糧餉,這下變的更少了。
受到這些雜牌軍的不良風氣影響,還有糧餉的減少,加上軍紀差,袁大人是讓兵力增加了,但軍隊的整體戰力卻是大幅下降。
使得遼東局勢再次逆轉,小規模戰鬥明軍大多數都是敗給建奴。
一眾遼東將領也是有苦說不出的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