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崇禎時期了,就算是現在的大明都造不起魯密銃了,都是選擇造價低廉的三眼銃。有效射程隻有10米。


    打完三顆彈丸後,三眼銃還能用作錘子當鈍器使用。


    自大唐以後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會製造鎧甲了,有了更好的防護,普通的刀劍已經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了。


    因此產生了大量鈍器如斧頭,錘子啥的,宋軍就裝備了很多小錘子,錘頭一般隻有乒乓球那麽大左右,電視裏那種跟西瓜那麽大的錘子根本不可能。


    即使隻有跟乒乓球那麽大的小圓錘,一錘下去,即使穿有重甲,也能把人的肋骨敲斷。


    而建奴騎兵大量披甲,使用火繩槍裝彈又比較繁瑣,造價也高,三眼銃就很適合在遼東使用。


    靠近建奴後直接發射三顆彈丸,再掄著三眼銃當鈍器使用,比刀劍還好使!


    正常情況下三眼銃的造價是七錢銀子,鳥嘴銃的造價是三眼銃的3倍,也就是2.1兩銀子左右。


    前提是沒有被貪汙,但是基本不可能的,按照製作1萬支魯密銃,撥款3萬兩白銀,就被貪沒了一半的案例。


    十幾年前的大明就如此貪腐,隻怕此時更為加嚴重,也就是說現在的火器造價最少要翻一倍以上。


    這樣一來造價七錢的三眼銃都要1.4兩銀子以上了,鳥嘴銃也要4.2兩銀子以上,魯密銃要6兩銀子以上。


    那麽高的造價,別說魯密銃了,現在連鳥嘴銃都造不起,造個三眼銃都要肉疼很久。


    其實現在的大明軍隊有一半的人都是裝備火器的,裝備最多的火器就是三眼銃,鳥銃也有,但是數量很少,魯密銃在京營那群老爺兵那裏可能也裝備有一點。


    除了火槍外,明軍也裝備有大量的火炮如將軍炮,滅虜炮,虎蹲炮等等,有十幾種火炮。


    主要是大明物產豐富,冶煉技術發達,又經常進行大規模的兵團作戰,火炮能發揮出很大的殺傷力,所以大明也很重視火炮的研究,甚至可以製造鐵炮,比如虎蹲炮就是用鐵做的。


    即使此時的西方人火炮技術比大明先進,但他們大多都是使用銅炮,冶煉水平不如大明,他們根本造不出大量的鐵炮。


    大明對火炮跟火槍都很重視,而倭奴國那邊就比較重視火槍,隻因他們都是小規模的打鬥,火槍這種輕武器比較有優勢。加上物資匱乏,造火炮的成本也比較高。


    大明跟倭奴國在朝鮮作戰時,倭奴人裝備了大量的火器,起初就讓明軍吃盡了苦頭。


    因為朝鮮這邊山多,火炮運輸的比較慢,等後麵的火炮一到,明軍就用火炮炸開了倭奴人的火槍兵陣型才勉強擊敗他們。


    曹華很想要魯密銃,奈何沒有技術,現在隻能造三眼銃跟普通的火繩槍了。


    對付建奴,普通火繩槍也夠用,還有造價更加低廉的三眼銃也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


    所以曹華直接讓朝鮮的工匠造1000支三眼銃,2000支火繩槍。


    並集齊所有的工匠,包括大明遷移過來那些百姓中的木匠,鐵匠,跟朝鮮這邊的各類工匠一起研發新式火槍,火炮,有突破的就有高額獎勵,進展緩慢就要罰工資。


    曹華打算等到將來天啟皇帝寵信魏忠賢時再花錢買通關係,讓人把趙士禎的神器譜,還有大明那些先進的技術都給買過來。


    到時曹華的科技絕對有重大突破!


    而且神器譜裏麵可不止魯密銃,還有各種改進型的火器,有銅鐵大將軍炮,佛郎機,滅虜炮,虎蹲炮,湧珠炮,百子銃,三眼銃,快槍,神火飛箭,三穴鳥銃,鳥嘴銃,迅雷銃,毒火飛箭等等,還有各種配合火器使用的戰車,火器種類繁多,五花八門。


    特別是被趙士禎改進過的迅雷銃,從5連發做到了18連發,算是最早的機關槍,而且還是旋轉式的機槍,也叫多管轉膛銃。


    但是因為打完這18發彈之後裝彈困難,加上結構複雜,因此沒有大規模的裝備。


    大明的工匠已經把火器的各種玩法都用了一遍,是火器的巔峰時期。


    建奴後來並沒有繼承大明的火器技術,還把這些火器跟一些先進技術給封存起來。


    中原在他們的統治下就跟一個大囚籠似的,多爾袞入了京師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城的老百姓都趕出城,把老百姓的商鋪,家產都給霸占了。


    隨著大批的建奴的到來,北方各城也是一樣的局麵,動不動就屠城,百姓十不存一。


    當時的建奴入關後,所有人都瘋狂的圈地,一些親王動不動就有三四百萬畝良田。


    把土地財產搶了就算了,還把老百姓捉了起來,男的給他們種地幹活,女的成為伺候他們的奴婢。


    大批的百姓活不下去,想著要逃亡南方,建奴們得知後規定任何人不得收留那些失去土地的流民,一旦發現滿門抄斬。


    建奴走到哪,屠到哪,二三十年的時間北方人口僅剩三分之一,北方大地,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


    後來穩定以後,他們又在城內繁華地段修建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城,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進入的,把老百姓跟他們隔開來。


    在建造這些城中城時又有大批的百姓累死在了建造的過程中,能住在這些城中城裏的都是建奴及他們的家屬。


    住在城中城裏的建奴無法無天,他們會隨意跑出城欺壓,搶掠普通老百姓的財物,家產,敢抵抗的,全家都會被屠殺。


    有些體恤百姓的官員就上書給麻子,想讓他管管這些城中城裏無法無天的建奴人。


    結果這些官員被麻子大罵,說這些城中城裏的人打天下不易,享受一下也是應該的,叫那些普通百姓不要不識好歹。


    後麵,隨著這些建奴人逐漸腐敗,他們需要靠由普通老百姓組成的綠營兵來維持秩序,這才有所收斂。


    但這也隻是明著沒有那麽過分,背地裏依舊無法無天,把普通老百姓當牲口使喚,當怪物一樣防備著。


    所以他們修撰了四庫全書,裏麵的內容全部篡改,大興文字獄,不僅把老百姓的嘴堵的嚴嚴實實,還把老百姓的思想也禁錮了。


    就連曾經在建奴手底下那些由普通老百姓組成為他們衝鋒陷陣的奴才軍,也被卸磨殺驢,受到嚴厲的打壓,全部被貶為普通人。然而被貶的建奴人,蒙人一個沒有。


    更可惡的是建奴還不準普通老百姓建立私塾,防止普通老百姓學習知識文化。


    這就造成了到建奴快亡國時,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識字,但這也是他們最想要的結果,他們想要的是一群隻會順從他們的奴才,而不是會思考的人。


    可以說建奴的崛起就是中原的最大災難,巍巍大明好不容易點燃的文明之火,都被他們熄滅了。


    氣憤的是,他們還整天鼓吹所謂的盛世,而大明卻沒有鼓吹過盛世。


    如果不是大明沿海的百姓大批的下南洋,帶迴來了番薯,土豆,玉米高產農作物,他們也不可能會有那麽多人口。


    這些農作物在萬曆中後期就已經傳到了大明,經過幾十年的傳播,終於在建奴前中期普及了。


    讓他們撿了個大便宜,吃著大明的老本整天吹噓自己,不然就憑他們那片板不得下海,沿海百姓內遷50裏的做法,老百姓哪來的番薯吃。


    在建奴的治理下,普通老百姓雙眼空洞無神,猶如行屍走肉。一個個穿的破破爛爛,骨瘦如柴。


    隻要有口吃的老百姓根本不會做掉腦袋的事,心甘情願的成為奴隸。好死不如賴著活嘛!


    建奴的統治下,整個社會思想落後,科技倒退,還整天鼓吹什麽盛世,這隻是他們自己人的盛世罷了,跟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就是這樣毫無底線的壓榨百姓,百姓自然對他們沒有任何感情,外敵入侵時老百姓紛紛拍手叫好,親自帶路,幫忙運送物資。


    就這,還說經常說什麽遠勝大明。


    差點沒把曹華笑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獎勵龍蝦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蜜蜂l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蜜蜂l並收藏大明,開局獎勵龍蝦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