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封賞
大明,開局獎勵龍蝦兵 作者:小蜜蜂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軍這邊打了大勝仗,自然要向大明朝廷上報戰功,請求封賞有功將士!
萬曆皇帝因為前不久明軍戰敗於薩爾滸,現在早已臥病不起。
聽聞劉綎在高麗那邊擋住了建奴3萬大軍的進攻,造成了建奴過萬人的傷亡,直接殲滅建奴將近五千人。
收到這個好消息,萬曆皇帝迴光返照,病情明顯減輕不少。
但是一想到之前的大敗,明軍精銳損失數萬人,現在這點戰績就算不上什麽了,還沒明軍損失的零頭多。
明軍小勝了一場,為了鼓舞士氣,賞銀是必須要給的,但是戶部又處於虧空狀態,萬曆皇帝又有點舍不得用自己的錢。
不然之前跟努爾哈赤決戰時也不用催促大軍在天寒地凍的一月份就出兵了。
最後陣亡了好幾萬多將士的善後工作,大約要花費上百萬兩紋銀。可是戶部哪來那麽多的銀子,本就處於虧空狀態的戶部,窮上加窮!
最後都是要從他的內帑拿出銀子的。
到處都要銀子,戶部的一眾官員也被煩的不行,但是他們又不敢繼續跟萬曆皇帝要錢。
前方打了勝仗總不能一點封賞都沒有吧?不然將士們拿什麽拚命!
無奈,最後還是萬曆皇帝摳摳搜搜的從自己的內帑小金庫又拿出了5萬兩白銀出來犒賞劉綎及其部下。
此時的萬曆皇帝還是挺有錢的,他的斂財手段可厲害了!
因為他花錢大手大腳,國庫自然沒有那麽多錢讓他揮霍,於是他就想了很多斂財的辦法。
讓一些太監四處去尋找礦脈,再承包給別人開采,收取礦稅銀,巔峰時期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上千萬兩的白銀。
還有其它各種斂財手段都能獲得不少銀子。
不然僅憑戶部每年400萬兩的白銀收入,哪打的起三大征,加上張居正給大明攢的家底早讓他謔謔沒了!
三大征大約花費了1300萬兩白銀,有不少錢也是萬曆皇帝從自己的小金庫拿出來的。
大明戶部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基本處於虧空狀態。每年都是縫縫補補過日子。
雖然花了萬曆皇帝的內帑小金庫不少錢,好在三大征都打贏了。
之後就沒什麽大的戰事了,戶部才得以勉強度日。從打敗豐臣秀吉,平定播州土司,再到明軍大敗於薩爾滸期間,大明太平了將近20年的時間,基本沒有什麽大的戰事了。
這期間,戶部包括朝中大臣也一直盯著萬曆皇帝的錢袋子。
戶部賺不到錢,長年處於虧空狀態。而萬曆皇帝花錢大手大腳自然遭到大臣們眼紅。
鄭貴妃給他生孩子就賞了15萬兩白銀,過生日又給20萬兩。
給自己修建帝陵花費800萬兩白銀。親弟弟就藩花了30多萬兩白銀,冊封幾位皇子又花了1200多萬兩白銀。
簡直豪氣衝天!崇禎看了都落淚!
這下朝中大臣誰都知道他的小金庫富的流油了,在薩爾滸戰敗的十幾萬精銳大軍,前前後後就花了他上千萬兩白銀,可以說大明朝基本都靠萬曆皇帝的小金庫撐著!
沒有大的戰事還好,有大的戰事,銀子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花,戶部又沒錢整天就知道找他要,也難怪萬曆皇帝把自己的小金庫護的死死的。
自己好不容易得罪天下人才賺到的銀子,大半都拿去給戶部填坑了。
雖然他花錢大手大腳,但也不是很吝嗇,之所以表現的摳摳搜搜,主要是戶部從他的私人錢袋子這裏拿走太多銀子了。
養著戶部那麽多人,沒給他賺到錢就算了,還三天兩頭的管他要錢,本來他因國本之爭一直跟朝中大臣不和,這下更加厭惡這群人了。
國本之爭他也能看出文官集團的勢大,本質上也是皇權跟文官集團在爭奪話語權,連皇帝都不得不妥協!
萬曆皇帝也是從這開始無心再理朝政,跟大臣們賭氣,開始了長達28多年不早朝的懶政行為。
當然了他隻是不早朝,並不是什麽都不管。
有著大量空閑的時間,自然要享受生活,沒錢了他就自己搞錢,大肆揮霍!他也是大明在位最長的皇帝。
萬曆皇帝很少管事,從他10歲繼位到58歲駕崩。共在位48年,這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大明的皇帝很多都是英年早逝!
會不會是因為太累了呢?權力太過集中,整天忙於國事!
萬曆皇帝本想重賞劉綎的,但是朝中的當權派又極力阻攔,生怕劉綎權力過大,威脅到他們的政治地位!
最終隻爭取到了一個鎮江總兵的位置,鎮江就是在鴨綠江口的一個小城,跟高麗義州府隔江相望。
這裏本來就是劉綎的控製範圍,給個鎮江總兵等於白給。
雖是總兵,但是劉綎的兵力還剩不到六千人,受傷的一千多人暫時還失去了戰力。在大明眾多總兵裏頭單論兵力人數,劉綎隻能排在末尾。
大明文官集團的做法總是讓人感到無比寒心!占著茅坑不拉屎,天天啥事也不幹,對付自己人卻是一套又一套的。
平時沒啥事幹的時候,他們就找事幹,培養對手,自己人幹起來了。
一旦武官有點苗頭,他們又集體聯合起來,把這點火苗給熄滅!
難怪萬曆皇帝都不想跟他們打交道,讓他們給你辦事,一個個都是拖拖拉拉,一旦觸碰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就群起攻之。
皇帝要忙於國事,還要跟大臣們鬥智鬥勇!動不動給你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有能力你都不一定能施展開來。
就算你不碰到他們的利益,還是有人跟你唱反調,刷存在感,那些釣譽沽名的人也不是好惹的,殺了他你還惹得一身騷。
不殺他,他們又時不時的跳出來惡心你。
想貶他,你又沒有合適的理由!你要是不管不顧非要處理他,他們的嘴上功夫厲害的緊,黑的都能說成白的,全天下的人都說你是個昏君。
所以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不僅要整天忙於國事,還要跟一大群臣子鬥法。也不能太過沉迷享樂。
一旦你變懶了,或者放任親信不管,他們就會借著皇帝的名頭為所欲為,就會產生一大群禍國殃民的奸臣,國力瞬間衰落,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王朝直接崩塌。
萬曆皇帝的5萬兩銀子,剛拿出小金庫就沒了三四千兩,交到大臣們的手上又沒了七八千兩。
再層層克扣到劉綎手裏隻剩不到兩,最後又送了一千多兩用來打點傳旨的太監跟一眾護送銀子的官員。
最終到手兩銀子,曹華去掉零頭給了劉綎2400兩,1萬兩用來犒賞各級將士。
萬曆皇帝因為前不久明軍戰敗於薩爾滸,現在早已臥病不起。
聽聞劉綎在高麗那邊擋住了建奴3萬大軍的進攻,造成了建奴過萬人的傷亡,直接殲滅建奴將近五千人。
收到這個好消息,萬曆皇帝迴光返照,病情明顯減輕不少。
但是一想到之前的大敗,明軍精銳損失數萬人,現在這點戰績就算不上什麽了,還沒明軍損失的零頭多。
明軍小勝了一場,為了鼓舞士氣,賞銀是必須要給的,但是戶部又處於虧空狀態,萬曆皇帝又有點舍不得用自己的錢。
不然之前跟努爾哈赤決戰時也不用催促大軍在天寒地凍的一月份就出兵了。
最後陣亡了好幾萬多將士的善後工作,大約要花費上百萬兩紋銀。可是戶部哪來那麽多的銀子,本就處於虧空狀態的戶部,窮上加窮!
最後都是要從他的內帑拿出銀子的。
到處都要銀子,戶部的一眾官員也被煩的不行,但是他們又不敢繼續跟萬曆皇帝要錢。
前方打了勝仗總不能一點封賞都沒有吧?不然將士們拿什麽拚命!
無奈,最後還是萬曆皇帝摳摳搜搜的從自己的內帑小金庫又拿出了5萬兩白銀出來犒賞劉綎及其部下。
此時的萬曆皇帝還是挺有錢的,他的斂財手段可厲害了!
因為他花錢大手大腳,國庫自然沒有那麽多錢讓他揮霍,於是他就想了很多斂財的辦法。
讓一些太監四處去尋找礦脈,再承包給別人開采,收取礦稅銀,巔峰時期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上千萬兩的白銀。
還有其它各種斂財手段都能獲得不少銀子。
不然僅憑戶部每年400萬兩的白銀收入,哪打的起三大征,加上張居正給大明攢的家底早讓他謔謔沒了!
三大征大約花費了1300萬兩白銀,有不少錢也是萬曆皇帝從自己的小金庫拿出來的。
大明戶部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基本處於虧空狀態。每年都是縫縫補補過日子。
雖然花了萬曆皇帝的內帑小金庫不少錢,好在三大征都打贏了。
之後就沒什麽大的戰事了,戶部才得以勉強度日。從打敗豐臣秀吉,平定播州土司,再到明軍大敗於薩爾滸期間,大明太平了將近20年的時間,基本沒有什麽大的戰事了。
這期間,戶部包括朝中大臣也一直盯著萬曆皇帝的錢袋子。
戶部賺不到錢,長年處於虧空狀態。而萬曆皇帝花錢大手大腳自然遭到大臣們眼紅。
鄭貴妃給他生孩子就賞了15萬兩白銀,過生日又給20萬兩。
給自己修建帝陵花費800萬兩白銀。親弟弟就藩花了30多萬兩白銀,冊封幾位皇子又花了1200多萬兩白銀。
簡直豪氣衝天!崇禎看了都落淚!
這下朝中大臣誰都知道他的小金庫富的流油了,在薩爾滸戰敗的十幾萬精銳大軍,前前後後就花了他上千萬兩白銀,可以說大明朝基本都靠萬曆皇帝的小金庫撐著!
沒有大的戰事還好,有大的戰事,銀子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花,戶部又沒錢整天就知道找他要,也難怪萬曆皇帝把自己的小金庫護的死死的。
自己好不容易得罪天下人才賺到的銀子,大半都拿去給戶部填坑了。
雖然他花錢大手大腳,但也不是很吝嗇,之所以表現的摳摳搜搜,主要是戶部從他的私人錢袋子這裏拿走太多銀子了。
養著戶部那麽多人,沒給他賺到錢就算了,還三天兩頭的管他要錢,本來他因國本之爭一直跟朝中大臣不和,這下更加厭惡這群人了。
國本之爭他也能看出文官集團的勢大,本質上也是皇權跟文官集團在爭奪話語權,連皇帝都不得不妥協!
萬曆皇帝也是從這開始無心再理朝政,跟大臣們賭氣,開始了長達28多年不早朝的懶政行為。
當然了他隻是不早朝,並不是什麽都不管。
有著大量空閑的時間,自然要享受生活,沒錢了他就自己搞錢,大肆揮霍!他也是大明在位最長的皇帝。
萬曆皇帝很少管事,從他10歲繼位到58歲駕崩。共在位48年,這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大明的皇帝很多都是英年早逝!
會不會是因為太累了呢?權力太過集中,整天忙於國事!
萬曆皇帝本想重賞劉綎的,但是朝中的當權派又極力阻攔,生怕劉綎權力過大,威脅到他們的政治地位!
最終隻爭取到了一個鎮江總兵的位置,鎮江就是在鴨綠江口的一個小城,跟高麗義州府隔江相望。
這裏本來就是劉綎的控製範圍,給個鎮江總兵等於白給。
雖是總兵,但是劉綎的兵力還剩不到六千人,受傷的一千多人暫時還失去了戰力。在大明眾多總兵裏頭單論兵力人數,劉綎隻能排在末尾。
大明文官集團的做法總是讓人感到無比寒心!占著茅坑不拉屎,天天啥事也不幹,對付自己人卻是一套又一套的。
平時沒啥事幹的時候,他們就找事幹,培養對手,自己人幹起來了。
一旦武官有點苗頭,他們又集體聯合起來,把這點火苗給熄滅!
難怪萬曆皇帝都不想跟他們打交道,讓他們給你辦事,一個個都是拖拖拉拉,一旦觸碰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就群起攻之。
皇帝要忙於國事,還要跟大臣們鬥智鬥勇!動不動給你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有能力你都不一定能施展開來。
就算你不碰到他們的利益,還是有人跟你唱反調,刷存在感,那些釣譽沽名的人也不是好惹的,殺了他你還惹得一身騷。
不殺他,他們又時不時的跳出來惡心你。
想貶他,你又沒有合適的理由!你要是不管不顧非要處理他,他們的嘴上功夫厲害的緊,黑的都能說成白的,全天下的人都說你是個昏君。
所以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不僅要整天忙於國事,還要跟一大群臣子鬥法。也不能太過沉迷享樂。
一旦你變懶了,或者放任親信不管,他們就會借著皇帝的名頭為所欲為,就會產生一大群禍國殃民的奸臣,國力瞬間衰落,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王朝直接崩塌。
萬曆皇帝的5萬兩銀子,剛拿出小金庫就沒了三四千兩,交到大臣們的手上又沒了七八千兩。
再層層克扣到劉綎手裏隻剩不到兩,最後又送了一千多兩用來打點傳旨的太監跟一眾護送銀子的官員。
最終到手兩銀子,曹華去掉零頭給了劉綎2400兩,1萬兩用來犒賞各級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