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這是郡主的提議?」
岑華群終於寫完了,把筆墨攤開晾幹:「是啊,你別忘了,郡主也是端南遺民。」
「到底是天子外家,謝氏雖然倒了,但日後焉知不會有起復之日啊。」
「陛下的母親也姓謝,母子之情,哪裏是那麽容易割捨的。」岑華群道,「天子家事,我等還是不要妄議了。正巧,你今夜來了,幫我看看這幾份文書,我——」
呂謹卻已經起身:「今日中秋,我要迴去了,岑公還是能者多勞吧。」
「欸……你這人。」岑華群沒好氣地嘟囔一聲。
「對了,那摺子,別留著了,」岑華群忽地叫住他,「找個機會燒給賀公吧。」
很多年前,張靜言那道訴災的摺子入了中書省,然後不見了。
呂謹停在門邊:「早就燒給他了。」
他掀簾出去,朱瓦飛簷照出宮燈如海,靜夜闃然。
延熙年的最後一個中秋節過去了。
第74章
昭明二年,冬月。
今年天幹,入冬之後就沒下過兩場雪,偏生天兒又冷,院裏栽的花木都見天的憔悴下去。
謝神筠昨夜沒睡好,額間花鈿便描得艷,鬢邊沒綴珠玉,另戴了金蝶粉釵步搖冠,豐潤盈輝。
早膳用得簡單,一碗小米粥,兩碟白菜絲,竹簾捲起透光,池上流水疏竹,都透著股冷清勁。
阿煙記掛著昨日謝神筠提過的事,道:「長安的米價已經漲到了兩百錢一鬥,如今又臨著年節,眼瞧著還要再漲。」
謝神筠沒什麽胃口,勉強將粥喝完了:「關中今年糧食欠收,供給長安俸食本就困難,入冬之後水路也難行,運轉就更困難了。我瞧著今年天幹,明年隻怕還有災情。」
「若是長安物價再漲,宮裏隻怕都要斷供了。」杜織雲道,「自太宗皇帝時便有移都洛陽就食的傳統,也不知明年會不會去。」
「難說。」謝神筠道,「陛下不喜洛陽。」
這兩年天子一直在長安,從未去過洛陽。其中固然有皇帝體弱不好長途跋涉的緣故,但更要緊的是太後臨朝時極愛洛陽,洛陽朝官都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幾乎成了大周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李璨一心想要消除太後的政治影響,自然要淡化洛陽的存在。
「年底戶部的帳還沒算出來,俸祿也都沒發,這個年不好過,」謝神筠用完茶水,起身道,「今日入宮我再同幾位宰相提一提。」
天冷,政事堂前的兩顆桂樹綠葉都卷了邊。
謝神筠來時看見內侍提著水伺候,生怕這兩棵樹熬不過這個冬天。
「今年冬日還未見兩場雪。」謝神筠立在簷下,道,「明年隻怕有旱情。」
「已經讓司天監和司農監在擬個章程出來了,隻是四時天象,非人力能扭轉。」岑華群也正為此揪心。
「我昨日出宮時聽到長安糧價漲到了一百八十錢一鬥,今晨再讓人去問,竟是已經漲到兩百錢了。」謝神筠道。
「關中沒有糧倉,要想平抑糧價也困難,隻能先抑製商人不許哄抬物價,」裴元璟在簷下駐足,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但也是治標不治本。」
「今日先讓工部水利司的人來議一議,原本長安的清明二渠就是為了運物修鑿的,但修好之後卻也沒有緩解長安糧物緊缺的情況。」裴元璟道著朱紅襴衫,更襯得他麵如冠玉,氣度清潤。
謝神筠瞥他一眼,搖搖頭:「長安糧物緊缺不是能靠水利運輸緩解的。」
關中其實自古以來便算得上富饒之地,但要供應長安百萬人口和太極宮中皇帝內宦百官家眷便顯得太勉強了。
偏偏長安水路算不上暢通,遠不及東州二都的糧產富饒。
這是歷朝歷代定都長安時都有的問題。
「若是明年糧價還未平抑下去,便要請諸位宰相考慮移都洛陽就食了。」
謝神筠簡單提了一句,更多的卻還是要留著堂中朝議,他們等了片刻,卻見河間王和臨江王世子一同前來。
近兩年李璨重用宗室,連召了數位郡王迴京任職,其中河間王和臨江王猶得陛下重用。
百官皆知,今上自幼有不足之症,身體孱弱,登基之後也是時常臥床休養,藥不離手,倘若有朝一日真龍歸天,下一任天子就該擇自宗室了。
河間王是皇帝堂兄,去歲剛過及冠之年,金冠玉帶,紫袍矜貴,臨江王世子年紀還要小上兩歲,眉眼間與李璨生得相似。
稍過片刻,清靜殿前的女官才至前,說今晨皇帝咳疾復發,難以起身,便請諸位宰相先行議政,再將結果呈給皇帝過目。
入冬之後皇帝身體不好,受了兩場風寒,一直臥床養病,未見起色。今日之舉也不算罕見,每次晨議,清靜殿中的女官必要旁聽,隻是算上今次,這已經是李璨不能起身的第三日了。
以岑華群為首的群臣難免憂慮。
楊筵霄問:「可曾宣召太醫?」
秦宛心屈膝道:「已召陸奉禦看過了,說是風邪入體,需要靜養,陛下請諸位相公勿要憂心。」
話雖如此,堂中幾位宰相互相碰了個眼神,都瞧見了彼此眼中的憂慮之色。
但此刻也不是說這些的時候,便收起憂心,悉數入堂。
朝議時岑華群問:「戶部今年的帳還沒有理清楚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岑華群終於寫完了,把筆墨攤開晾幹:「是啊,你別忘了,郡主也是端南遺民。」
「到底是天子外家,謝氏雖然倒了,但日後焉知不會有起復之日啊。」
「陛下的母親也姓謝,母子之情,哪裏是那麽容易割捨的。」岑華群道,「天子家事,我等還是不要妄議了。正巧,你今夜來了,幫我看看這幾份文書,我——」
呂謹卻已經起身:「今日中秋,我要迴去了,岑公還是能者多勞吧。」
「欸……你這人。」岑華群沒好氣地嘟囔一聲。
「對了,那摺子,別留著了,」岑華群忽地叫住他,「找個機會燒給賀公吧。」
很多年前,張靜言那道訴災的摺子入了中書省,然後不見了。
呂謹停在門邊:「早就燒給他了。」
他掀簾出去,朱瓦飛簷照出宮燈如海,靜夜闃然。
延熙年的最後一個中秋節過去了。
第74章
昭明二年,冬月。
今年天幹,入冬之後就沒下過兩場雪,偏生天兒又冷,院裏栽的花木都見天的憔悴下去。
謝神筠昨夜沒睡好,額間花鈿便描得艷,鬢邊沒綴珠玉,另戴了金蝶粉釵步搖冠,豐潤盈輝。
早膳用得簡單,一碗小米粥,兩碟白菜絲,竹簾捲起透光,池上流水疏竹,都透著股冷清勁。
阿煙記掛著昨日謝神筠提過的事,道:「長安的米價已經漲到了兩百錢一鬥,如今又臨著年節,眼瞧著還要再漲。」
謝神筠沒什麽胃口,勉強將粥喝完了:「關中今年糧食欠收,供給長安俸食本就困難,入冬之後水路也難行,運轉就更困難了。我瞧著今年天幹,明年隻怕還有災情。」
「若是長安物價再漲,宮裏隻怕都要斷供了。」杜織雲道,「自太宗皇帝時便有移都洛陽就食的傳統,也不知明年會不會去。」
「難說。」謝神筠道,「陛下不喜洛陽。」
這兩年天子一直在長安,從未去過洛陽。其中固然有皇帝體弱不好長途跋涉的緣故,但更要緊的是太後臨朝時極愛洛陽,洛陽朝官都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幾乎成了大周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李璨一心想要消除太後的政治影響,自然要淡化洛陽的存在。
「年底戶部的帳還沒算出來,俸祿也都沒發,這個年不好過,」謝神筠用完茶水,起身道,「今日入宮我再同幾位宰相提一提。」
天冷,政事堂前的兩顆桂樹綠葉都卷了邊。
謝神筠來時看見內侍提著水伺候,生怕這兩棵樹熬不過這個冬天。
「今年冬日還未見兩場雪。」謝神筠立在簷下,道,「明年隻怕有旱情。」
「已經讓司天監和司農監在擬個章程出來了,隻是四時天象,非人力能扭轉。」岑華群也正為此揪心。
「我昨日出宮時聽到長安糧價漲到了一百八十錢一鬥,今晨再讓人去問,竟是已經漲到兩百錢了。」謝神筠道。
「關中沒有糧倉,要想平抑糧價也困難,隻能先抑製商人不許哄抬物價,」裴元璟在簷下駐足,聽到了他們的談話,「但也是治標不治本。」
「今日先讓工部水利司的人來議一議,原本長安的清明二渠就是為了運物修鑿的,但修好之後卻也沒有緩解長安糧物緊缺的情況。」裴元璟道著朱紅襴衫,更襯得他麵如冠玉,氣度清潤。
謝神筠瞥他一眼,搖搖頭:「長安糧物緊缺不是能靠水利運輸緩解的。」
關中其實自古以來便算得上富饒之地,但要供應長安百萬人口和太極宮中皇帝內宦百官家眷便顯得太勉強了。
偏偏長安水路算不上暢通,遠不及東州二都的糧產富饒。
這是歷朝歷代定都長安時都有的問題。
「若是明年糧價還未平抑下去,便要請諸位宰相考慮移都洛陽就食了。」
謝神筠簡單提了一句,更多的卻還是要留著堂中朝議,他們等了片刻,卻見河間王和臨江王世子一同前來。
近兩年李璨重用宗室,連召了數位郡王迴京任職,其中河間王和臨江王猶得陛下重用。
百官皆知,今上自幼有不足之症,身體孱弱,登基之後也是時常臥床休養,藥不離手,倘若有朝一日真龍歸天,下一任天子就該擇自宗室了。
河間王是皇帝堂兄,去歲剛過及冠之年,金冠玉帶,紫袍矜貴,臨江王世子年紀還要小上兩歲,眉眼間與李璨生得相似。
稍過片刻,清靜殿前的女官才至前,說今晨皇帝咳疾復發,難以起身,便請諸位宰相先行議政,再將結果呈給皇帝過目。
入冬之後皇帝身體不好,受了兩場風寒,一直臥床養病,未見起色。今日之舉也不算罕見,每次晨議,清靜殿中的女官必要旁聽,隻是算上今次,這已經是李璨不能起身的第三日了。
以岑華群為首的群臣難免憂慮。
楊筵霄問:「可曾宣召太醫?」
秦宛心屈膝道:「已召陸奉禦看過了,說是風邪入體,需要靜養,陛下請諸位相公勿要憂心。」
話雖如此,堂中幾位宰相互相碰了個眼神,都瞧見了彼此眼中的憂慮之色。
但此刻也不是說這些的時候,便收起憂心,悉數入堂。
朝議時岑華群問:「戶部今年的帳還沒有理清楚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