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甲執刀的羽衛衙役敲開了謝府的大門,如蟻潮過境,迅速控製了府內上下。


    朝露堂內,謝道成同樣聽見了外頭喧嚷,屋中伺候筆墨的小廝掀簾出去一看,正要嗬斥,卻先被架住了脖子。


    嚴向江跨門而入,卻隻站在門邊,客氣道:「謝相,我等奉旨提審謝府上下,還請相爺與我們走一趟吧。」


    謝道成仍是不疾不徐,酣暢淋漓地落下最後一筆,這才看向門邊的嚴向江:「奉誰的旨?」


    「自然是陛下的旨意。」嚴向江道,「陛下有旨,不會驚擾府中女眷,還請相爺放心。」


    放心?


    片刻後,謝道成嗤笑一聲,扔開了紙筆,從桌後起身:「走吧。」


    ——


    北司會同刑部查抄謝府,一幹人等悉數下獄,刑部連審數日,謝氏家僕中有人率先受不住重刑,交代了數起經他之手指使前任工部侍郎俞辛鴻篡改帳目的事由,還有早年間謝道成與陸周涯的書信往來。


    雖大部分已在大理寺第一次搜查府上時便被謝道成銷毀了,但經他之手的那些卻被他悄悄留下了證據。


    嚴向江大喜過望,正要命人順著這人吐露的事實往下追問,這時獄卒來報,說是臨川郡王來了。


    「臨川郡王此時來做什麽?」嚴向江十分納罕,但他思及如今大理寺正在審查的這樁大案,忽地心頭一跳,急忙迎出去。


    荀詡站在大理寺正堂之上,身側還跟了個頭戴兜帽看不清麵容身形的黑袍人。


    「郡王何故來此?」


    荀詡看了一眼跟隨嚴向江進來的僕役衙差,沉吟片刻,嚴向江便會意地揮退左右。


    荀詡這才正色道:「我這裏有樁案子,也想請嚴大人和北司查一查。」


    「什麽案子?」


    「我父親十四年前在洪州府遇害一案。」


    嚴向江大驚:「荀大人不是在洪州府染疫身亡的嗎?」


    遇害二字便足以說明荀樾是被人害死的,卻被人矯飾成染疫身亡,豈不是駭人聽聞?


    荀詡沉沉一拜:「我父親含冤受死十餘年,我雖有證據,卻無奈伸冤無門,不敢妄動,隻能請嚴大人替我父親做主。」


    伸冤無門?誰能叫永宜公主和當朝郡王伸冤無門?


    嚴向江遲遲未動,再思及今日才被緝拿入獄的謝道成,十四年前正是謝道成和荀樾一同前往洪州賑災。


    沉默數息之後,嚴向江緩緩道:「若荀大人當真是遇害身亡,下官一定盡力而為。」


    他沒有慷慨激昂地承諾一定會查清此案,反而讓荀詡多了幾分心定。


    荀詡便道:「在此之前,我想請嚴大人先見一見一個人。」


    「誰?」


    「正是十四年前負責督建靈河渠的都水監司丞,張靜言。」


    他身側之人取下兜帽,露出斑駁花白的鬢髮和一張飽經滄桑的臉:「嚴大人,罪臣正是十四年前的都水監司丞,張靜言。」


    謝神筠的目光從他麵上滑過去,望去了他身後鉛雲低垂的天際。


    張靜言恍若未覺,始終不曾看她。


    風雨欲來。


    ——


    「十四年前,我經時任中書令的王兗一力保舉,前去督建靈河渠。」


    獄中燈火昏暗,除了張靜言的供述,便安靜得隻能聽見錄事官蘸墨落筆的沙沙之音。


    「後來端南突發大水,靈河渠被衝垮,我起初並不知曉發生了何事,隻是依例向朝廷奏報災情。但朝廷賑災的旨意卻遲遲未下。後來朝廷終於來人,卻是要緝拿我與端州刺史高川,並說是我與高川串通貪墨靈河渠修築款,致使靈河渠垮塌,並且在事後為了逃避罪責,向朝廷瞞報災情。」


    張靜言雙手戴銬,被鎖在桌後,他陳述往事時麵容平靜異常,仿佛此景已經被他構想過千百遍。


    「在朝為官多年,我如何能不知其中的貓膩,但當時我並無別的辦法,隻好束手認罪,隻想著上京之後再同三司陳詞其中蹊蹺。但隨後洪州府時疫,我因此被困城中,就在這時,我發現押解我上京的衙差之中有人想殺我。」


    聽到這時嚴向江神色一凝,便知這是端州奏報中張靜言明明是染疫身亡,卻又活了下來的重點。


    「送來的飯菜之中有毒,我吃下之後腹中絞痛,便拚死掙紮唿救,好在引來了看押我的獄卒,他約莫並不知曉是有人要害我,因此將我送去了醫治。當時洪州府時疫蔓延,館衙中俱是收治的染疫之人,我擔心害我之人還會再次下手,為了脫身便故意染上疫病,又藉機假死。染疫之人死亡時全身皮膚潰爛,幾不成人形,前來核對的人也擔心會染病,因此查的並不仔細。」


    張靜言道:「我聽說前來賑災的是荀樾荀大人,我此前聽過他清正剛直的名聲,之後我便去秘密尋了荀大人,向他言明了蹊蹺之處,荀大人也承諾會為我查清此案,此後我便在洪州府躲藏起來,及至一日,荀大人傳訊給我,說是找到了靈河渠貪墨的證據,與我無關,要帶我一起上京為我洗刷冤屈,豈料第二日便傳來了他染疫身亡的死訊。我便知是荀大人為查案引來了殺身之禍。」


    荀詡在側旁聽審,此刻便出言:「數年之前,我機緣巧合下查訪到了洪州府的一個小兵,他已經被調去了徐州做府兵,時疫時他正是抬屍人,見過我父親的屍首,在被焚化之前發現了我父親脖子上有勒痕。我父親是賑災欽使,死於任差之上,即便是染疫身亡也該有任職當地府衙的仵作出具驗屍證明,當時那張證明作為證物封存於端南水患的卷宗之中,我見過,上麵寫的確實是染疫身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瑤台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野並收藏瑤台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