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神筠睡了一整日,晚間便精神起來,但也不耐煩動彈,捧了本雜記在榻上消磨時光。


    沈霜野隔著垂簾看過她手中書頁,認不出來是不是白日裏她從書架上取下的那本。


    「睡不著?」


    今晚阿煙夜潛入府不會是巧合,沈霜野分明沒有留下過痕跡,卻還是被人摸了過來,謝神筠好本事。


    謝神筠翻過一頁,迴答時有些漫不經心:「我認床。」


    連理枝上燈燭燒得亮堂,沈霜野問:「怕黑?」


    「怕鬼。」


    「鬼有什麽好怕的?」


    「鬼才可怕呢。」謝神筠說,「人有什麽好怕的。再兇惡的人刀鋒割喉也會化作枯骨一具,鬼就不一樣了,它們藏在黑暗裏,隨時準備著撕咬你的血肉,偏偏你還看不見、抓不著,這才叫人寢食難安。」


    謝神筠的確該怕。


    她是踩著屍骨上位的人,那些被她殺掉的人都成了她的墊腳石。


    沈霜野忽然想挑開簾子,看她這一刻臉上的表情。


    她連恐懼都是冷漠的。


    「我忘了,你這樣深更半夜不請自來的人也叫人怕。」謝神筠忽然道,朦朧的影在簾上暈開。


    濕潤的髮根帶了涼意,沈霜野沒來得及擦幹淨。


    他在那冰涼的觸感裏想起謝神筠在他耳邊嗬氣,出口的話卻冷漠無比:「梁園被燒,瑤華郡主葬身火海,此事你應當已經知道了吧?」


    「可惜了我一園子的牡丹花。」謝神筠仍是不疾不徐,聽不出喜怒。


    她的反應卻在沈霜野意料之內。


    「怪不得你束手就擒得這樣心甘情願,原是早就算好了要借我的手金蟬脫殼。」


    是刀就要有卷刃被棄的覺悟,謝神筠逼死太子,縱有聖人作保,皇帝也留不得她。


    裴元璟要對謝神筠動手,本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除了天子,誰還能讓一個位高權重的貴女死得這樣悄無聲息?


    前夜伏殺那樣順利,根本就是謝神筠主動入套。


    「我倒也沒有這樣算無遺策。」謝神筠終於闔上了書,隔著垂簾看他,「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是順水推舟還是不得不為?」沈霜野道,「謝神筠,從太子死的那一刻起,你便無路可去。」


    「是啊,我無路可去。」謝神筠挑開了簾子,站在腳踏上,「是做太極宮的階下囚,還是做你沈霜野的籠中雀,兩者根本沒有區別。」


    水色煙羅短了一寸,遮不住那雙雪白赤足,謝神筠未著襪,銀鏈掛在她腳腕,叫人隻想狠狠握上去。


    側旁的燭燃盡了,簾子裏陡然昏暗下來。那些白日裏無所遁形的念頭在夜間洶湧出來,叫囂著去撕咬、破壞,該扯動那鏈子,讓她避無可避、逃無可逃。


    「濕了。」謝神筠忽地伸手拂過他肩頭,撤手時指尖已經帶了一片水色。


    沈霜野心頭一跳,幾乎是立時便想到了被他弄髒的帕子。


    第45章


    「外頭的雨下得這樣大麽?」謝神筠指腹撚過水色,無端讓人口舌生燥,「好涼。」


    這樣潮濕的春夜,謝神筠宿睡才醒,鬢髮未挽,霜白的弧度沒入雪領。


    她仿佛不知道深夜在一個男人麵前露出這樣的姿態意味著什麽。


    「是你手太冷了。」


    沈霜野神色未變,那侵略的意味都被他危險地藏進了眼底,帶著蓄勢勃發的兇猛,出口的話卻平靜得讓人挑不出端倪。


    「是嗎?」謝神筠仿佛並不在意,把手指在沈霜野衣襟上擦幹淨了,接著道,「逼死太子的是我嗎?沈霜野,你比我更清楚,太子敗在他威脅到了天子的權威,在帝位麵前那點血脈與溫情根本無足輕重,要他死的不是我,是皇帝啊。」


    她開口時那點旖旎便散了,隻剩透骨的冰寒。


    沈霜野沉沉的黑眸盯住她:「你從來不問張靜言,是因為你也是這樣想的?」


    「我不問他,是在等著你來問我。」謝神筠已經不會再為這個名字動搖,她提裙掀簾,側影如雪蘭娉婷,「人在世上,不是靠那點情誼活著的,就像現在,你鎖著我,又不殺我,是因為我還有價值。」


    她太有恃無恐,這讓沈霜野隻想打碎她的鎮定。


    但他沒露端倪,平靜道:「說說看。」


    「張靜言在查端南水患的案子吧?」謝神筠沒有和他周旋,直截了當道,「當年洪州府大水,靈河渠被衝垮,時任監察禦史的荀樾奉旨賑災,由此查出了那樁貪墨案。高川伏誅,張靜言死於瘟疫,可這案子沒有結束。」


    「張靜言任都水監司丞,是王兗一力保他主持靈河渠修建,他也是王兗的學生。王兗任中書令期間,在朝中遍植黨羽,結黨營私,短短數年便借各項名目斂財百萬之巨,又以王氏之勢在地方兼併田地,端南水患不過是個引子。事後王兗及一眾黨羽盡皆下獄,實在該殺。」


    謝神筠語末已帶森寒之氣。


    這樁案子是延熙朝的大案,以端南水患開始,王兗伏誅結束,史稱王黨之禍。大周朝堂震動,卷進去的又何止一個張靜言,無數官員因此抄家滅族。


    王黨之禍由張靜言開始,可他在此案中也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卒子,十三年過去了,張靜言沒有滿身汙名的死在水患中,僥倖活下來就該苟延殘喘了此殘生。


    「但張靜言不曾借修渠之機斂財。」沈霜野道,「端南水患後他曾立即上書讓朝廷賑災,可這道摺子入了中書省就不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瑤台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野並收藏瑤台之上最新章節